
你的部門、公司、參加的團體裡的領導者,是否有高度自戀的人呢?對這樣的人,或許你一開始會有些喜歡或佩服,但最後可能會有點討厭或想要避開。企業領導者與政治人物,又有多少是高度自戀的人?
佛洛伊德曾說:「自戀者常被他人視為『有個性的人』;他們特別適合成為他人的依靠,扮演領導者的角色,為文化發展帶來新刺激,或是顛覆現有秩序。」
在針對兒童的研究裡,害羞、內向、自尊心較低的學生,會容易認同自戀、外顯、自願出來領導小團體的同學。但這些高度自戀兒童的領導能力,並沒有比較好。自戀者常表現出誇大的自我認知、認為自己理應受到特殊待遇,以及渴望他人尊敬與崇拜。
自戀者有其陰暗面:有些人掌握權力後會逐漸呈現不道德、專制、好鬥的面貌。他們常壓制團隊合作、忽視專業意見。
「自戀」特質會強化自我的重要感、渴望他人崇拜,對批評很敏感。不過,自戀並不是全然負面。「自戀」存在於幾乎每個人的心裡,沒有些許自戀,會很難維持自我的堅強與存續。「自戀」特質是一個連續的光譜,適度的自信與自尊有助於肯定自我,維持人際互動與領導力。但當自戀傾向過高時,就可能出現不健康的自我中心行為,甚至傷害他人。
研究顯示,自戀特質強的人在小團體中,很容易自告奮勇、站出來主導局面。他們表現得外向、有魅力、意志堅定,這些特質符合大眾對「理想領袖」的直覺想像。
在組織混亂或社會動盪時,人們更加渴望一位自信果斷的領導者。自戀的人正好能滿足這種心理需求:他們充滿信念地承諾「我可以拯救大家」,即使這些承諾未必有根據。這種強勢的自我推銷,讓他們在選舉、升遷或公開競爭中佔盡上風。
現代社會強調個人成就與自我表現,使得自戀特質在企業與政治環境中格外吃香。招聘時,企業常被候選人自信滿滿的面試表現吸引,誤以為這代表真正的領導才能。
研究指出,在大型企業中,自戀程度高的CEO更容易獲得媒體曝光與董事會支持;在政治場域,自戀型領袖能迅速建立個人品牌,利用媒體塑造英雄式形象。
但隨著時間推移,自戀領導的負面影響逐漸浮現,形成所謂的「雙刃劍效應」。
- 決策風險高
自戀領導者過度自信,往往忽視專業建議,做出冒險而缺乏周全評估的決策。例如,研究發現,自戀CEO更傾向於推動大規模併購,試圖「做大做強」來彰顯自己的成就,但這類策略往往伴隨巨大風險。 - 道德風險增加
自戀型領導者自認凌駕於規則之上,不介意做出不道德的事情。為了維護自我形象,他們可能造假數據、打壓異己,甚至捲入醜聞與法律問題,最後導致企業醜聞與政壇災難。 - 組織文化惡化
自戀領導者往往培養出「只重忠誠、不重能力」的文化。他們排擠不同意見,提拔阿諛奉承的人。久而久之,整個團隊變得膽小保守,只為迎合領導者喜好而工作。 - 員工幸福感下降
在自戀型上司手下工作,員工常感受到壓力、焦慮與倦怠。研究指出,這類領導者容易將功勞攬為己有,推卸責任,導致下屬的成就感與工作滿意度大幅下降,最終導致人才流失。 - 社會撕裂與民主危機
在政治領域,自戀型領導者可能將個人榮耀置於政黨利益之上。他們不惜分化民眾、打擊異己,短期內或許能集結支持者,但長期則可能撕裂社會、破壞民主制度。有些盛極而衰的領導者,正是自戀與偏執的結合體。
企業、團體、政黨,要如何避免讓過度自戀的人在組織裡不斷晉升,最後造成難以挽回的災難?這又是另一個大問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