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1/08/15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你是在修佛?還是在修魔?

    以下文章為兩位有緣人分享:
    分享一
    最近有一天早晨誦《六祖壇經》時,突然傷心地哭了起來,後來居然哭到停不下來。之後的兩天也是如此,想到就掉淚,好幾天才從悲傷的情緒中緩和過來。如此傷心的原因,是突然看清了自己自私自利的一面,尤其是這一年多來,自己一直執著做自認為對的決定,完全忽視家人的建議、請求和需求……等。
    我不是一個好妻子,先生催我回英國已經一年多了,我還是窩在中國父母家。在父母眼裡我也不孝順,不管他們多反對,我還是把房子賣了。對女兒也不算是位好母親,總覺得教她不夠,也無力解決她福報被嚴重浪費的現況。總之,對自己很多作為非常的不滿意,如果生活一成不變,就永遠無法看到自己自私的一面。
    《阿伯的話─現場開示精華節錄》:「修行,要時時矯正行為,才能夠家庭圓滿;做得不好,則家庭圓滿會有困難。」
    「真正的智慧就是專心學佛,一步一步地修起。修行就是修正身、口、意、行,且有次第地由小至大,所以家庭要先圓滿,若沒有做到家庭圓滿,就不是真修行。」
    我離家庭圓滿還差得很遠、很遠,反省下來,造成如此現狀,是因為自己起心動念都是為自己考慮,沒有為別人多著想。如果我先為家人著想,就會更隨緣的做事,而不會只執著於做我想做的事。當年佛陀出家時,一定遭到家人的強烈反對,父母、妻兒不捨,但佛陀看到世間眾生的苦,為了幫眾生擺脫生、老、病、死苦,而發大慈大悲心,義無反顧的選擇出家修行。
    反觀自己在修行渡眾時,有多少是自私自利的心?覺得這世間太苦,想去淨土清淨一下的心,又有多少是為了幫眾生出離的心?用什麼樣的心,就成什麼樣的道,需要時時觀照內心,做這件事是為了自己,還是為了眾生?如何把私心減少?思考到這世間,實在沒有值得追求的,財、色、名、權力,都是無常且無法帶走的東西,唯有業隨身。
    能作如此觀,除了修行渡眾,私心會求的基本沒有了。修行是讓家庭更圓滿,家人強烈反對的,就不要執著去做;家人希望一起做的事情,盡可能花時間配合。如何將自私的心縮小,如何將無私的心放到無限大,還要持續觀自己的內心。
    分享二
    記得以前我每次放假,就是窩在電腦前製圖、寫分享文、編輯文章,或是一直唸經。我認為自己正在做的事,是利他的渡眾行為,也是在還業障、改善命運。所以孩子要出去玩時,我說:「我沒空。」先生說要去賣場逛,我說:「我沒空,你帶他們去就好。」我把自己想得太偉大,忘記自己是老婆、是媽媽,所以讓先生覺得,我學佛之後都只管自己,只知道唸經,家裡環境亂沒整理,家庭出遊和聚會都被犧牲。
    一直到這一、兩年陸續銷了多筆過去世修偏入外道的業障,我的行為才逐漸改變,體認到生活即是修行,家庭、工作都是我們的修行道場。不管是學佛、銷業,還是當志工,都要先顧好自己的家庭,盡好自己的本分。釋迦牟尼佛當時捨棄王位,放下俗事出家、渡眾,仍然盡可能對父親盡孝,那我們身為在家人,更是該對自己在家中扮演的角色盡力而為。
    如果總是拿唸經和渡眾作藉口,作為第一優先考量,什麼家務事都不想管或懶得管,或是把家人的話當空氣,從耳邊經過,那不是學佛,那是學魔,佛教經典沒有這麼教我們。釋迦牟尼佛沒有要我們自私自利,六祖惠能大師也提醒我們應該要「努力自見莫悠悠」,以免「後念忽覺一世休」。自己有醒悟是好事,不過也要拿出具體的行動力才算數!
    (分享完畢)
    「佛法在世間,不離世間覺」,佛法與世間法本無分別,但世間人卻有揀擇,自己生起分別心,將佛法與世間法對立起來。上述兩則案例分享,因修行而與家人產生隔閡、思想觀念上的差異,導致與家人的距離越來越遠,都是許多人修行時會犯的毛病,有些人甚至有過之而無不及。
    許多人一方面將佛法廣為流傳,積極為世人法佈施,讓世人同霑法益、同生法喜,但另一方面,卻又把佛法當成枷鎖、緊箍咒,用佛法將親近的家人牢牢地約束起來。比如:當家人吃飯時,會批評家人吃葷食是造殺業;當家人看電視、聽音樂時,會批判家人享受是在虛度光陰、消耗福報;當家人因為沒有修行,聽不進勸告時,會起瞋恨心,認為家人就是業障深重,沒有佛緣,所以聽不進自己的「正知正見」。如此行為,是把自己當成佛法裡的警察或法官,拿著雞毛當令箭,時時拿著放大鏡,處處抓他人的毛病、開人罰單。
    學佛修行是好事,但千萬不要因為走入佛門、走上修行路,而與家人、朋友漸行漸遠,看任何人事物都不順眼,讓自己變成了一位讓人「望而生畏」、不敢接近、嚴苛的修行人。
    許多人修行茹素後,為了吃飯而跟家人鬧得不愉快;許多人唸經銷業障後,從此對家人「放生」,家中什麼事都不想管;許多人因為自己持戒,看任何事都覺得不如法,這也不行、那也不行,搞得身邊一起生活的人處處受限,每天緊張兮兮,生活在水深火熱中,痛苦難當。
    《阿伯的話─現場開示精華節錄》:「有事情,要跟父母商量,不要悶在心裏。父母是子女的佛菩薩,心裏有事情要跟父母好好理性溝通。」
    「任何事業的成功都抵不上家庭的失敗;家要先照顧圓滿,做好自己的份內事;家齊國治,天下就平。為人子女,就是要孝順父母,父母看重的是子女孝順的心和尊重,故要對父母晨昏定省、噓寒問暖;為人另一半,要照顧好對方;為人父母,就是要好好教養小孩。要珍惜父母恩,珍惜夫妻及與子女的緣份;為了家庭的和諧,不管對錯,就是求一個圓滿,過去的就過去了,好好努力經營現在。」
    「修行,就是要家庭圓滿。若有業力干擾,可以請示佛菩薩。但無論過去世有何因果,本世為人子女,還是要盡孝道;不管如何,父母終究對我們有養育之恩,受人點滴都要湧泉以報了,更何況是父母養育我們的辛勞。若與長輩的觀念不同,或者長輩有不正確的知見,不要直接反駁頂撞,笑笑帶過就好。之後再找適當機會,與父母溝通,引導父母。」
    「經書所教的是道理,是倫理道德,是圓滿為人處事。若不孝父母,不守戒律,不依經而行,心性不淨,運途也會不順利。因心性若不改,上天和佛菩薩都知道,會繼續藉由各種情境來磨你,直到改變心性為止。所以,心要轉,運才會轉,只有自己能救自己。」
    佛陀講的法,是讓人明理的法,世人明白道理後,在日常生活、工作、與人相處應對中去實踐佛法,這才是佛家說的「明理即事」。我們每天一睜開眼,都會遇見許多人、碰到許多事,因為我們懂得佛法,明白佛陀講的道理,會運用學到的智慧,圓滿地解決、處理事情,因此對於任何考驗,都能安之若素,不被境界所轉,這就是明理即事。
    千萬不要因為家人不順你的意、不聽你的話而發脾氣。發脾氣、起瞋恨心,是修行人的大忌。「一念嗔心起,百萬障門開」,火燒功德林不是妄言,如果不改掉自身的壞脾氣與瞋恨心,自性無法提升,不管再如何精進唸經、唸佛、持咒,都是竹籃子打水,到頭來還是一場空。
    學佛、茹素、修行,都是自己的因緣與選擇。世人各有因緣,世事皆有因果,「若真修道人,不見世間過」。修行是勤修戒定慧,熄滅貪嗔癡,應當歡喜、自在地看待生命中的因緣變化。修行是要讓生活越來越順遂,人生越來越美滿,心中若裝著對與錯、是與非的分別知見,便無法與佛菩薩的慈悲心相應。
    生活在世間,面對生活中形形色色的人事物,明理即事。學佛當以慈悲、寬厚、包容心接引一切眾生,應無所住而生其心,自性自渡而後渡人,自己先改變,家人才會慢慢跟著改變。南無大願地藏王菩薩!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南無藥師琉璃光如來
    南無阿彌陀佛
    南無大悲觀世音菩薩
    南無大願地藏王菩薩
    南無韋馱菩薩
    南無伽藍菩薩
    南無十方一切諸佛菩薩摩訶薩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