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醉][初級專業知識][臨床][麻醉後恢復室]離開麻醉後恢復室標準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根據 Miller's Anesthesia 9th edition chapter 80 The Postanesthesia Care Unit, 出麻醉後恢復室標準原則如下:
  • 病患意識狀態需要恢復清醒 (alert and oriented) 或回到麻醉前水平
  • 生命徵象必須維持穩定, 並且在可接受的範圍內
  • 使用評分系統可以協助判斷病患是否適合離開恢復室
  • 不一定需要強制留觀至一定時間
  • 可以排尿與喝水不需當作常規判斷標準
  • 門診手術患者需要有照顧能力的人陪伴才能離院
  • 門診手術患者離院時需要拿到一份紙本指示說明術後飲食, 藥物, 活動的注意事項, 並且提供患者緊急狀況時可供諮詢的電話號碼

常用評分系統依離開恢復室後目的地可分為病房及門診患者, 評分標準皆為9分以上及格(滿分10分), 回病房評分項目為活動, 呼吸, 循環, 意識, 血氧, 門診患者出院評分項目則為生命徵象, 活動能力, 噁心嘔吐, 疼痛, 術後出血, 細項如下表: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心臟基礎解剖介紹, 包含心臟解剖, 體循環/肺循環, 冠狀動脈系統, 心臟傳導系統
    踅踅唸文章的使用說明書
    心臟基礎解剖介紹, 包含心臟解剖, 體循環/肺循環, 冠狀動脈系統, 心臟傳導系統
    踅踅唸文章的使用說明書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在加護病房,病人常面臨嚴格的床上限制,這樣的措施雖然出於安全考量,但卻常使病人感到失去尊嚴。本文描繪了一位病人因意識不清而在夜間逃離病床的事件,護理人員如何協作將他安全送回床邊,以及在特定情況下,如何在安全的前提下允許病人短暫下床,維護其尊嚴。這些故事引發我們對病房管理與病人權益的思考。
    Thumbnail
    新加坡的加護病房護理嚴格要求,護理人員需經過培訓和考核。病房以顏色劃分病人照顧程度,從白色到藍色再到黃色代表不同訓練程度,並需要具備照顧能力。在這裡工作會面臨各種挑戰,但也抱有對病人的照顧和服務的滿足感。
    Thumbnail
    最近遇到的一個DNR迷思,就是家屬/患者簽署了DNR,到底遇到甚麼樣的情況,我需要如何面對,因為遇到很多類似問題,所以我大概把我臨床遇到的情況,大致解說一番!
    麻醉醫師轉頭對我説,「生命徵象良好,各種數值無異常。」 「手術很成功,」我宣布道,「送加護留觀。」 手術房裡不像電視劇裡所演的那樣,並沒有響起熱烈的掌聲。 大家就是迅速地去準備下一個工作。 不過感覺得出來,所有的人都打起了精神。
    Thumbnail
    雖有「安寧緩和條例」與「病人自主權利法」(簡稱病主法)兩個善終法,但更重要的是生命活著的意義,瞭解何時應該放手。透過預立醫療照護諮商(ACP),簽署預立醫療決定(AD),讓醫護人員與家人清楚患者對自己生命末期的決定,把握最後時光,與家人好好道謝、道歉、道愛、道別(不留遺憾的人生四道備忘錄)。
    Thumbnail
    讓長輩在熟悉的家臨終,聽起來簡單,但執行起來卻不容易,更常聽到的,是在醫院嚥下最後一口氣;又或者是,從醫院返家的途中斷氣。而「在家離世」這件看似簡單不過的事情,變成許多長者遙不可及的夢想。
    Thumbnail
    在就醫的過程中,我們最常見到的情況就是經過治療後,診斷後需要治療或是緊急處置,沒有相關科系醫師,導致無法繼續治療被強制轉院的情況也是不少,不過也還有一類的轉院,是家屬自己要求的,而今天的故事,就在於轉院的故事。 醫療白色巨塔錄,金筆敘說醫護書,客從路過與相逢,浪盡天涯人生故 喜歡我的臨床醫療
    Thumbnail
    緩緩從恢復室睜開眼,只見護理師拍拍我告知手術結束囉~推回病房路上依舊昏沉想睡,稍微檢視一下包紮傷口處,是開在大腿側邊位置偏低,感覺傷口可能才10公分左右,整隻左腳麻藥還在,摸起來都沒有知覺,冰袋敷著也一點感覺都沒有,在不知不覺中又疲倦的睡著了。 醒來後還不能移動,先進行些微流質飲食,喝點水與茶碗蒸
    原來手術的病患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好好睡一覺而已… 一幕幕的醫院天花板燈具格局,配合護理師們推床的急促腳步聲,病人視角是這樣的啊! 進到金屬質感變多的手術病房,移到自動發熱的床上,護理師們幫我戴上檢測儀器與呼吸設備,她們各種對業務上的氣憤或焦急的對話,每每把我從未知的擔憂中拉回現實,聽到:「我現在相
    Thumbnail
    在於急診的工作中,我們患者總是進進出出的,一輪接一輪,而留觀在急診較久的通常還是以內科居多,內科患者對於我們醫院來說,最大宗還是取決於安養中心的患者,那麼故事就從年長患者開始說起吧!
    Thumbnail
    在加護病房,病人常面臨嚴格的床上限制,這樣的措施雖然出於安全考量,但卻常使病人感到失去尊嚴。本文描繪了一位病人因意識不清而在夜間逃離病床的事件,護理人員如何協作將他安全送回床邊,以及在特定情況下,如何在安全的前提下允許病人短暫下床,維護其尊嚴。這些故事引發我們對病房管理與病人權益的思考。
    Thumbnail
    新加坡的加護病房護理嚴格要求,護理人員需經過培訓和考核。病房以顏色劃分病人照顧程度,從白色到藍色再到黃色代表不同訓練程度,並需要具備照顧能力。在這裡工作會面臨各種挑戰,但也抱有對病人的照顧和服務的滿足感。
    Thumbnail
    最近遇到的一個DNR迷思,就是家屬/患者簽署了DNR,到底遇到甚麼樣的情況,我需要如何面對,因為遇到很多類似問題,所以我大概把我臨床遇到的情況,大致解說一番!
    麻醉醫師轉頭對我説,「生命徵象良好,各種數值無異常。」 「手術很成功,」我宣布道,「送加護留觀。」 手術房裡不像電視劇裡所演的那樣,並沒有響起熱烈的掌聲。 大家就是迅速地去準備下一個工作。 不過感覺得出來,所有的人都打起了精神。
    Thumbnail
    雖有「安寧緩和條例」與「病人自主權利法」(簡稱病主法)兩個善終法,但更重要的是生命活著的意義,瞭解何時應該放手。透過預立醫療照護諮商(ACP),簽署預立醫療決定(AD),讓醫護人員與家人清楚患者對自己生命末期的決定,把握最後時光,與家人好好道謝、道歉、道愛、道別(不留遺憾的人生四道備忘錄)。
    Thumbnail
    讓長輩在熟悉的家臨終,聽起來簡單,但執行起來卻不容易,更常聽到的,是在醫院嚥下最後一口氣;又或者是,從醫院返家的途中斷氣。而「在家離世」這件看似簡單不過的事情,變成許多長者遙不可及的夢想。
    Thumbnail
    在就醫的過程中,我們最常見到的情況就是經過治療後,診斷後需要治療或是緊急處置,沒有相關科系醫師,導致無法繼續治療被強制轉院的情況也是不少,不過也還有一類的轉院,是家屬自己要求的,而今天的故事,就在於轉院的故事。 醫療白色巨塔錄,金筆敘說醫護書,客從路過與相逢,浪盡天涯人生故 喜歡我的臨床醫療
    Thumbnail
    緩緩從恢復室睜開眼,只見護理師拍拍我告知手術結束囉~推回病房路上依舊昏沉想睡,稍微檢視一下包紮傷口處,是開在大腿側邊位置偏低,感覺傷口可能才10公分左右,整隻左腳麻藥還在,摸起來都沒有知覺,冰袋敷著也一點感覺都沒有,在不知不覺中又疲倦的睡著了。 醒來後還不能移動,先進行些微流質飲食,喝點水與茶碗蒸
    原來手術的病患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好好睡一覺而已… 一幕幕的醫院天花板燈具格局,配合護理師們推床的急促腳步聲,病人視角是這樣的啊! 進到金屬質感變多的手術病房,移到自動發熱的床上,護理師們幫我戴上檢測儀器與呼吸設備,她們各種對業務上的氣憤或焦急的對話,每每把我從未知的擔憂中拉回現實,聽到:「我現在相
    Thumbnail
    在於急診的工作中,我們患者總是進進出出的,一輪接一輪,而留觀在急診較久的通常還是以內科居多,內科患者對於我們醫院來說,最大宗還是取決於安養中心的患者,那麼故事就從年長患者開始說起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