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涵容中引導

在涵容中引導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實體課開始了,小公主今天來上課,我們上次說好要用漂亮的眼睛看譜,老師不能用手指幫忙指。

我:記得我們說過,這次要試著用眼睛看,我不能幫忙了喔!
小公主:我不要!我不會!(癟嘴)
我:....... 你真的不會嗎?
小公主:我真的不會!(快哭了...)
我:好吧,那妳可以先彈「小星星」,那首妳不用我幫忙對嗎?
小公主:(猶豫地看著我)小星星?
我:對啊!那首妳很厲害的,對嗎?
小公主:好!
(小公主開心地彈完小星星)
我:好誒!我們再試一首吧!
小公主:我想彈怪獸司機!
我:好誒!這首也不用眼睛,我們要用耳朵~
(小公主開心地跟著伴奏彈完)
我:很棒喔!你剛剛用了手和耳朵,眼睛現在準備好了嗎?
小公主:好了~
(小公主試著用眼睛自己看譜彈出曲子)

藝術療育在教學上提供了涵容,加上老師有意識的引導帶領,孩子在對話中,逐漸放下焦慮,明白了自己的能力,也就願意嘗試克服焦慮,能夠溝通及商量了。

avatar-img
陳 明儀的沙龍
5會員
11內容數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陳 明儀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小公主在線上課時一直無法耐著性子照老師的要求彈,幾次之後,小公主覺得自己無法彈好,半開玩笑地打著自己手和頭。 我:我希望妳不要這樣打自己。 小公主:為什麼? 我:因為妳很可愛啊! 小公主愣了一下:什麼? 我:為什麼要打頭和手?是因為妳做不好嗎?妳這樣打,到時候頭髮被妳打短了怎麼辦?(小公主有美麗的長
傳統與創新,一直是個很有趣的拉鋸,傳統在知識的傳遞中孕育了創新的幼苗,成熟後創新推翻了傳統,然後孕育下一個創新,自己則成為傳統。在鋼琴教學裡面,似乎也遵循著這樣的規律。傳統的鋼琴教學,以技巧的傳授為主,技巧的養成,依賴著專注及耐心的持續練習。接著,技巧的重要性,因為鋼琴學習的普及,出現了一些變化;不
這幾周下來,周遭充滿了方法,教學的設備如何架設、如何備課、如何帶班、如何如何... 對我而言,所有的方法,都必須先回到:如何面對孩子。孩子在這段期間,面對了甚麼?他們可能說不明白,但又要不停地面對。因此,孩子在潛意識中,也會逐漸發展出生存法則。而這個發展出的生存法則,可能牽扯到對自己的期待,或對不能
線上教學進行到目前,覺得蠻幸運的,孩子們的逐漸適應,就是給老師最大的鼓勵。教學中常常要面對的,就是焦慮。來自孩子的焦慮、來自父母的焦慮,和來自我自己身為一位老師的焦慮。我處理焦慮的方法是,先承認焦慮的存在,再提醒自己,這份焦慮來自誰?我?孩子?還是父母?為什麼當下需要這份焦慮?沒錯,焦慮是被我們需要
線上教學,老師端無非是備課。備課時要考量的,除了建立有效率的教學模式外,在面對小小孩時,也需要注意引導孩子釋放焦慮。試問小小孩何來焦慮?當然有,在成長過程中,孩子持續地學習如何從自閉模式(只注意自己的需求,如吃喝拉撒),到開始感受到世界的共生階段(自我與世界),再到練習成為獨立的個體(成為自己)。每
線上課程開始後,發現自己腦袋要比平常更清楚,要教甚麼?觀察甚麼?溝通甚麼?這才發現,要做到自己平常認為的理所當然,竟要花比平時更嚴謹的思考才能達到。也因此,對孩子而言,要做到平時認為的理所當然的學習,應該也是要花時間適應的吧。如果不能適應,孩子的反應通常會是無法專心,或是迴避。這時,即使大人說,"你
小公主在線上課時一直無法耐著性子照老師的要求彈,幾次之後,小公主覺得自己無法彈好,半開玩笑地打著自己手和頭。 我:我希望妳不要這樣打自己。 小公主:為什麼? 我:因為妳很可愛啊! 小公主愣了一下:什麼? 我:為什麼要打頭和手?是因為妳做不好嗎?妳這樣打,到時候頭髮被妳打短了怎麼辦?(小公主有美麗的長
傳統與創新,一直是個很有趣的拉鋸,傳統在知識的傳遞中孕育了創新的幼苗,成熟後創新推翻了傳統,然後孕育下一個創新,自己則成為傳統。在鋼琴教學裡面,似乎也遵循著這樣的規律。傳統的鋼琴教學,以技巧的傳授為主,技巧的養成,依賴著專注及耐心的持續練習。接著,技巧的重要性,因為鋼琴學習的普及,出現了一些變化;不
這幾周下來,周遭充滿了方法,教學的設備如何架設、如何備課、如何帶班、如何如何... 對我而言,所有的方法,都必須先回到:如何面對孩子。孩子在這段期間,面對了甚麼?他們可能說不明白,但又要不停地面對。因此,孩子在潛意識中,也會逐漸發展出生存法則。而這個發展出的生存法則,可能牽扯到對自己的期待,或對不能
線上教學進行到目前,覺得蠻幸運的,孩子們的逐漸適應,就是給老師最大的鼓勵。教學中常常要面對的,就是焦慮。來自孩子的焦慮、來自父母的焦慮,和來自我自己身為一位老師的焦慮。我處理焦慮的方法是,先承認焦慮的存在,再提醒自己,這份焦慮來自誰?我?孩子?還是父母?為什麼當下需要這份焦慮?沒錯,焦慮是被我們需要
線上教學,老師端無非是備課。備課時要考量的,除了建立有效率的教學模式外,在面對小小孩時,也需要注意引導孩子釋放焦慮。試問小小孩何來焦慮?當然有,在成長過程中,孩子持續地學習如何從自閉模式(只注意自己的需求,如吃喝拉撒),到開始感受到世界的共生階段(自我與世界),再到練習成為獨立的個體(成為自己)。每
線上課程開始後,發現自己腦袋要比平常更清楚,要教甚麼?觀察甚麼?溝通甚麼?這才發現,要做到自己平常認為的理所當然,竟要花比平時更嚴謹的思考才能達到。也因此,對孩子而言,要做到平時認為的理所當然的學習,應該也是要花時間適應的吧。如果不能適應,孩子的反應通常會是無法專心,或是迴避。這時,即使大人說,"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