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與創新,一直是個很有趣的拉鋸,傳統在知識的傳遞中孕育了創新的幼苗,成熟後創新推翻了傳統,然後孕育下一個創新,自己則成為傳統。在鋼琴教學裡面,似乎也遵循著這樣的規律。傳統的鋼琴教學,以技巧的傳授為主,技巧的養成,依賴著專注及耐心的持續練習。接著,技巧的重要性,因為鋼琴學習的普及,出現了一些變化;不想成為鋼琴家,但希望能享受音樂的想法成為市場的主流,鋼琴教學開始呈現二極化的發展,其一:技巧的更精進,如肢體的精準運用,或演奏焦慮的被重視;簡而言之,除了技巧的養成,鋼琴學習開始重視演奏者本身的狀態,不只是埋頭苦練技巧,更要知道如何調整自己的身體狀態,來處理高深的技巧。其二:學習的廣度,音樂素養的被重視,即使不是要成為音樂家,但可以藉由音樂的背景了解,更享受音樂的內涵。
因著社會發展,教育開始進入豐富多樣化的需求,鋼琴教學也深受影響,各種有趣的教學法及教案,被熱血的老師們帶入,樂器別也不限於鋼琴了,選擇多,再加上教學的豐富性,鋼琴老師幾乎較以前的老師要更有三頭六臂才能順應新世代的教學。隨著社會的變遷、科技及3C的發展,以及對人本的重視,教學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但也對老師多了一份衝擊,當孩子需要被尊重,老師的威嚴能嚇阻多少?當孩子被3C產品訓練得需要不停地給刺激而無法安靜下來感受音樂,老師需要多少耐心?
我覺得教學的新階段是必須結合藝術的多元化及非語言的特性,引導並啟發孩子的想像空間、用跟孩子建立關係取代說教式的教學、發掘孩子的強項,進而引導孩子處理學習上的焦慮、同理孩子,同時也給予孩子思考及表達需要的時間。而這些,就是藝術療育可以結合鋼琴教學的優勢。當鋼琴學習碰到瓶頸,或孩子的無法面對挫折,因著啟發式的音樂藝術療育,孩子練習運用自己的長處,加上老師的引導,建立學習上的成功經驗(可能是技巧的思考分析、重組和執行;或各種形式的創作轉化),來處理學習上的焦慮。因為同在及涵容,孩子可以放心犯錯,並隨著老師的引導,接受自己的狀態,在過程中練習處理挫折及焦慮。往更長遠的方向看,這樣的學習模式建立了之後,是可以在任何學習環境中被演練及調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