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線上教學,面對陪伴的意義

2021/06/12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這幾周下來,周遭充滿了方法,教學的設備如何架設、如何備課、如何帶班、如何如何... 對我而言,所有的方法,都必須先回到:如何面對孩子。孩子在這段期間,面對了甚麼?他們可能說不明白,但又要不停地面對。因此,孩子在潛意識中,也會逐漸發展出生存法則。而這個發展出的生存法則,可能牽扯到對自己的期待,或對不能完美而引發的焦慮。這時,如果只有鼓勵,孩子有可能會沉浸在被安慰和被鼓勵的情境中,而更不願意面對或去練習處理感受到的焦慮。
上課中,我希望孩子接受暫時的不完美,也會以此鼓勵孩子。其中一個情況,是孩子要將某個片段彈給我聽之前,有時會經過一個不想面對的階段。我除了鼓勵,通常還會為孩子計時3次,並寫下時間的記錄。在這3次當中,第一次會最辛苦,如果孩子不想做的時候,時間會更久。對此,我不會責備,反而會稍稍嚴格一些(在第一次計時中被我"退貨"是常有的事);因此,記錄的時間大都不會太好看。第一次計時後,我們會討論有甚麼方法可以加快完成的時間,確認方法後,我會再請孩子計時彈一次,而這個結果,有時很好,有時更糟。等到計時彈第3次時,通常會看到秒數的明顯進步。這時,攤開記錄,孩子自己會看到數據。我也會在這時,引導孩子自己發現,撐過不完美的過程其實不至於太糟。幾次之後,孩子對於這個暫時的不完美,就會有不同的感受和想法。
另一個情況,是我在視訊中畫了一頭大象,孩子在那頭也想畫跟我一樣的大象,但她始終不滿意自己的畫。對於這個一方面不滿意,一方面又無法放棄的想法,提醒了我,對於畫得像,我更想鼓勵她接受不一樣的可能性。因此我又畫了在"小王子"書中提及的"被蛇吞掉的大象"(我改成"躺在地上睡覺的大象")和小飛象。藉此引導孩子注意到,大象有很多可能性。然後我們討論著,要怎麼樣才能畫出跟我一樣的大象。她將目標改變成畫躺在地上睡覺的大象,也同意如果我把圖寄給媽媽,印出來後,再讓她使用描圖紙描是個可行的方法。當目標和方法都確認後,她的想依賴和不想依賴達到了暫時的平衡,也因此,她的可商量度就提高了一些。同樣地,這些過程都會在無形中一點一滴地建立孩子面對問題的態度。在父母的陪伴中,這些機會遠多於教學的時候;陪伴除了讓孩子依賴,也可以順著這份依賴,發展孩子面對自己,面對焦慮的處理方法。
5會員
11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