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變質的華人娛樂產業- 數位娛樂下的『精神鴉片』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最近中國大陸打擊遊戲業,批評遊戲是青少年的精神鴉片,延伸閱讀:人民網, 有孩子1天玩8小時網游!精神鴉片竟長成數千億產業?

文章裡面有一段,讓我很有感觸的話: 

游戲是如何吸引玩家增加“粘性”,甚至激發心理弱點的?據一些游戲公司人士介紹,一些游戲公司聘用了大量專家專門研究玩家消費心理和心理弱點,用來設計提升游戲。這些數字控制部門居於公司的核心地位,待遇也比較高。
《數據、社交綁架與未成年人健康成長研究報告》指出,網絡游戲的開發者、服務提供者和其他參與其中的商家、廠家,必須想方設法在游戲的玩法、游戲的設備和游戲的音樂、故事環節的設定、晉級的難易程度等方面,盡最大可能地抓住游戲玩家的心理特點,並針對人性的弱點進行專業化設計,使自己設計出來並在線運營的游戲獲得盡可能多的用戶的喜歡和盡可能多的用戶在時間、精力和財力等方面的投入。

專家運用自己的專業,設計各種讓消費者產生不理性的消費場景,增長各項的業務指標,為了提升營收,運用人性變成了遊戲公司的設計精髓,承襲商人的一慣作風,開發遊戲都是為了錢,在向錢看的社會氛圍為帶來不少社會問題。

這些課金的程度與消費者上癮的行為不亞於賭博帶來的後遺症,不僅僅是金錢上的損失,包含個人的情緒控管...等等等,對大腦都是非常糟的刺激,課金遊戲更多是將賭博的模式重新包裝再應用再設計,充值解決問題的當下用戶的確感到愉快,結束後卻是空虛....。手遊市場夯,一探玩家課金的世界。|獨立特派員 第680集 (手遊課金大哉問)

手遊提供一個逃避現實的地方,在遊戲中激發玩家競爭的需求,讓用戶充值讓角色變強大,平台再從中獲取利益,是課金手遊的基礎變現模式。

消費者並不會因為玩遊戲感到真正的開心,是因為在遊戲中能夠逃避現實。

當娛樂的本質是為了逃避現實而產生一系列的消費,不管是任何一種娛樂的形式,那都是一種變質的存在,為了賺錢,商人們仍然會不斷的開發各種精神鴉片,提供社會上各種心靈薄弱的人吸食。

最後,你有因為玩遊戲變成更好的人嗎? 在我心裡現在的課金式手遊已經不算是遊戲了,更像是包著遊戲糖衣的毒品,忽然間很懷念,那些帶給我們感動的大作在我們的生命裡留下種種美好的回憶。

遊戲設計精髓是用人性把體驗設計得更完美,課金手遊是用人性把收益最大化。
能夠感動別人的藝術很難被量化,帶給我們感動的藝術無價,
我們也不應該用量化的角度看待一款遊戲的成功與失敗。

延伸閱讀:為什麼電腦,家機玩家看不起手機遊戲?

花3分鐘填寫問卷,讓高薪職業生涯不再遙不可及!

立即點擊下方連結,成為遊戲娛樂產業的下一個高薪精英!

👉 點擊這裡,填寫「從事遊戲產業意願調查」問卷

「從事遊戲產業意願調查」問卷,填寫後即可跟 “伊比鴨鴨線上遊戲公會 — 求職防踩雷技巧進行交流”,協助你盡可能避開轉職與求職風險以及第一手的求職資訊交流。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本專欄聚焦分享生活中的產品運營與職場專業干貨。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要怎麼提升公司的營收?  這是每個老闆常會問我的問題,這個問題背後要說的就是請直接給我錢? ”簡單粗暴“是灰產老闆的特性。 不過在執行獲利方案之前,你可否有理解運營的基礎數據?沒有數據的分析方案,彷彿大海撈針,也很難找出問題的癥結點跟說服力面對老闆,但是數據並不代表一切,只是提供我
最近朋友跟我傾訴,覺得自己的壓力很大,老闆(主管)對自己的期待很高,害怕達不到目標或者自己做不好而感到各種憂鬱跟焦慮影響了生活上的作息。 我發現每個人都有這個煩惱,害怕達不到父母的期待,害怕自己做不到或者做不好,因為這些害怕跟焦慮的心情,形成了我們生活上的壓力,適度的壓力有助於我們成長,過度的壓力就
每個人(包含我)在進入博弈公司前,內心都會有一種想法,就是在博弈公司工作後,未來發展或是要到非博弈的公司會不會受限?其實有蠻多人問我這個問題的,所以我來寫這篇文以過來人跟大家分析,希望大家看完後,再好好考慮是否要投入該產業。 關於未來發展或是要到非博弈的公司會不會受限?
每間公司都會有一套符合自己企業文化的激勵制度,目的是希望提升員工的積極性,為企業創造更多價值跟產值。 在這些激勵制度實行後,真的是有讓員工變的更積極?又或者對獎勵,產生了不應該有的期待? 公司成長的時候,一定會發生人力不足,需要跨部門互補的時候,曾經我在海外工作的時,因為公司是傳產企業,想要轉型成
不少人都說我是很獨立的人,畢業後就出國工作並且四處自由行。回顧過去30歲以前的經歷,每一年都過得非常精彩跟充實。雖然現在因為疫情,大家出國會有很多的顧慮,不過我相信疫情總有一天會被控制下來,我們不會因為疫情限制了自己的未來。 不管你是去海外打工度假,還是選擇出國工作求學,我都很鼓勵大家有勇氣離開
最近面試一個社交App的產品經理職缺,在面試過程中,面試官對自己的產品進行調研,問我App的哪個部分需要改善,可以做得更好? 我們聊到了一個叫“八卦”的功能模塊(如下圖),我很好奇請教了對方產品經理,為何要設計這個功能?是想要滿足什麼需求嗎?因為這個信息不斷的彈出來,其實很打擾,不管是App
要怎麼提升公司的營收?  這是每個老闆常會問我的問題,這個問題背後要說的就是請直接給我錢? ”簡單粗暴“是灰產老闆的特性。 不過在執行獲利方案之前,你可否有理解運營的基礎數據?沒有數據的分析方案,彷彿大海撈針,也很難找出問題的癥結點跟說服力面對老闆,但是數據並不代表一切,只是提供我
最近朋友跟我傾訴,覺得自己的壓力很大,老闆(主管)對自己的期待很高,害怕達不到目標或者自己做不好而感到各種憂鬱跟焦慮影響了生活上的作息。 我發現每個人都有這個煩惱,害怕達不到父母的期待,害怕自己做不到或者做不好,因為這些害怕跟焦慮的心情,形成了我們生活上的壓力,適度的壓力有助於我們成長,過度的壓力就
每個人(包含我)在進入博弈公司前,內心都會有一種想法,就是在博弈公司工作後,未來發展或是要到非博弈的公司會不會受限?其實有蠻多人問我這個問題的,所以我來寫這篇文以過來人跟大家分析,希望大家看完後,再好好考慮是否要投入該產業。 關於未來發展或是要到非博弈的公司會不會受限?
每間公司都會有一套符合自己企業文化的激勵制度,目的是希望提升員工的積極性,為企業創造更多價值跟產值。 在這些激勵制度實行後,真的是有讓員工變的更積極?又或者對獎勵,產生了不應該有的期待? 公司成長的時候,一定會發生人力不足,需要跨部門互補的時候,曾經我在海外工作的時,因為公司是傳產企業,想要轉型成
不少人都說我是很獨立的人,畢業後就出國工作並且四處自由行。回顧過去30歲以前的經歷,每一年都過得非常精彩跟充實。雖然現在因為疫情,大家出國會有很多的顧慮,不過我相信疫情總有一天會被控制下來,我們不會因為疫情限制了自己的未來。 不管你是去海外打工度假,還是選擇出國工作求學,我都很鼓勵大家有勇氣離開
最近面試一個社交App的產品經理職缺,在面試過程中,面試官對自己的產品進行調研,問我App的哪個部分需要改善,可以做得更好? 我們聊到了一個叫“八卦”的功能模塊(如下圖),我很好奇請教了對方產品經理,為何要設計這個功能?是想要滿足什麼需求嗎?因為這個信息不斷的彈出來,其實很打擾,不管是App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本文探討了玩家對於遊戲機制的敏感和對遊戲體驗的追求。作者反思了自己從小到大的遊戲經歷,分享了對於單人遊戲和網路遊戲的情感,每當有簡化通關的外部因素出現,便會引發「電子陽痿」。快餐式的遊戲文化對玩家的心理影響,促使他們逐漸忘卻遊戲本質所帶來的快樂。最後,提到潔癖的自我要求反映於生活的各個層面。
Thumbnail
本書作者為傑西.謝爾,為美國遊戲設計教授,以下選些書中內容和寫出我的一些想法
Thumbnail
本文是基於網路創業家Dan Koe的30分鐘影片所撰寫的心得,為大家濃縮成約5分鐘的精華內容,敬請細讀! 你體驗過「最佳心流」的狀態嗎? 你是否曾感到無比自信,覺得自己能夠征服世界?無論是運動、遊戲,還是簡單地在電腦上寫作,有些人稱這種狀態為心流狀態。
Thumbnail
「請放心:這本書不是由一個對科技一無所知,並意圖妖魔化電玩遊戲的外行人寫的。我也不是那種相信科技和電玩遊戲將會拯救全人類的信徒。我想要解釋遊戲化真正的樣貌,它能達到的最好效果為何,以及是如何被用來操縱人心。」 本書乍看之下是一本寫給玩家們看的書,但是本書討論著整個社會長久發展下來的心理操縱機制。
  「遊戲是自願去克服非必要的障礙」,伯爾納德.舒茲的定義深得我心。這說明了我們在許多遊戲上面堅持不看攻略的行為,也可以解釋為什麼我們會覺得「能夠透過課金過關」不是一個好的遊戲設計。因為如果我們看了攻略或課金,我們會失去那個「憑自己的力量」克服障礙的機會,相當於自己斷送了自己原來可以獲得的樂趣。
台灣手遊市場的興起與特色 近年來,台灣手遊市場蓬勃發展,呈現了令人矚目的活力與潛力。 台灣手遊以其獨特的文化底蘊和創新的遊戲玩法吸引了廣大玩家的注意和喜愛。 從扣人心弦的劇情設定到創意十足的遊戲機制,台灣手遊不斷推出高品質、高口碑的遊戲作品,成為了數位娛樂領域的新寵兒。 台灣手遊的文化深度與創新
Thumbnail
臺灣遊戲市場正面臨前所未有的轉型挑戰,從多平臺的競爭、市場的高滲透率到增長趨緩等。本文探討臺灣遊戲市場的當前狀況,並提出全面品牌營銷作為應對策略。探討了多平臺競爭、增長趨緩與高市場滲透率等問題,還結合了miHoYo引領的跨媒體敘述及展示技術和創意的結合等案例分析,提供深入的分析和建議。
Thumbnail
二十年前,網路開始盛行,那時便有許多大專院校研究生開始研究青少年網路成癮,研究結論都與同儕影響正相關。二十年過去,網路成癮這個名詞已退流行,取而代之的是直播主、遊戲實況主等等,新興的網路職涯、網路人生。 網路遊戲盛行,青少年假日都沉迷線上遊戲,在網路世界打打殺殺逞威風當英雄,回到真實世界卻是不
Thumbnail
從心理層面來看,青少年透過玩電玩遊戲或許可以提升看不見的能量,未來有機會轉換成金錢的能量。電玩不再是父母眼中的負面影響,對於科技產品保有開放態度,或許能夠開創出不同的可能性。
Thumbnail
      你應該有發生過這種情況,就是你原來一直以為的事實被打破的瞬間,讓你對這個世界產生了不同的想法。我印象中第一件就是小時候認為電玩遊戲是一種休閒娛樂,是需要一直花錢購買、充值,會不斷的投錢進去,直到後來聽到有人的裝備或帳號可以賣錢時,真的是震碎了我的三觀。到了現在,也出現了許多的電競比賽。
Thumbnail
本文探討了玩家對於遊戲機制的敏感和對遊戲體驗的追求。作者反思了自己從小到大的遊戲經歷,分享了對於單人遊戲和網路遊戲的情感,每當有簡化通關的外部因素出現,便會引發「電子陽痿」。快餐式的遊戲文化對玩家的心理影響,促使他們逐漸忘卻遊戲本質所帶來的快樂。最後,提到潔癖的自我要求反映於生活的各個層面。
Thumbnail
本書作者為傑西.謝爾,為美國遊戲設計教授,以下選些書中內容和寫出我的一些想法
Thumbnail
本文是基於網路創業家Dan Koe的30分鐘影片所撰寫的心得,為大家濃縮成約5分鐘的精華內容,敬請細讀! 你體驗過「最佳心流」的狀態嗎? 你是否曾感到無比自信,覺得自己能夠征服世界?無論是運動、遊戲,還是簡單地在電腦上寫作,有些人稱這種狀態為心流狀態。
Thumbnail
「請放心:這本書不是由一個對科技一無所知,並意圖妖魔化電玩遊戲的外行人寫的。我也不是那種相信科技和電玩遊戲將會拯救全人類的信徒。我想要解釋遊戲化真正的樣貌,它能達到的最好效果為何,以及是如何被用來操縱人心。」 本書乍看之下是一本寫給玩家們看的書,但是本書討論著整個社會長久發展下來的心理操縱機制。
  「遊戲是自願去克服非必要的障礙」,伯爾納德.舒茲的定義深得我心。這說明了我們在許多遊戲上面堅持不看攻略的行為,也可以解釋為什麼我們會覺得「能夠透過課金過關」不是一個好的遊戲設計。因為如果我們看了攻略或課金,我們會失去那個「憑自己的力量」克服障礙的機會,相當於自己斷送了自己原來可以獲得的樂趣。
台灣手遊市場的興起與特色 近年來,台灣手遊市場蓬勃發展,呈現了令人矚目的活力與潛力。 台灣手遊以其獨特的文化底蘊和創新的遊戲玩法吸引了廣大玩家的注意和喜愛。 從扣人心弦的劇情設定到創意十足的遊戲機制,台灣手遊不斷推出高品質、高口碑的遊戲作品,成為了數位娛樂領域的新寵兒。 台灣手遊的文化深度與創新
Thumbnail
臺灣遊戲市場正面臨前所未有的轉型挑戰,從多平臺的競爭、市場的高滲透率到增長趨緩等。本文探討臺灣遊戲市場的當前狀況,並提出全面品牌營銷作為應對策略。探討了多平臺競爭、增長趨緩與高市場滲透率等問題,還結合了miHoYo引領的跨媒體敘述及展示技術和創意的結合等案例分析,提供深入的分析和建議。
Thumbnail
二十年前,網路開始盛行,那時便有許多大專院校研究生開始研究青少年網路成癮,研究結論都與同儕影響正相關。二十年過去,網路成癮這個名詞已退流行,取而代之的是直播主、遊戲實況主等等,新興的網路職涯、網路人生。 網路遊戲盛行,青少年假日都沉迷線上遊戲,在網路世界打打殺殺逞威風當英雄,回到真實世界卻是不
Thumbnail
從心理層面來看,青少年透過玩電玩遊戲或許可以提升看不見的能量,未來有機會轉換成金錢的能量。電玩不再是父母眼中的負面影響,對於科技產品保有開放態度,或許能夠開創出不同的可能性。
Thumbnail
      你應該有發生過這種情況,就是你原來一直以為的事實被打破的瞬間,讓你對這個世界產生了不同的想法。我印象中第一件就是小時候認為電玩遊戲是一種休閒娛樂,是需要一直花錢購買、充值,會不斷的投錢進去,直到後來聽到有人的裝備或帳號可以賣錢時,真的是震碎了我的三觀。到了現在,也出現了許多的電競比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