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於伊斯坦堡的聖索菲亞大教堂,是到土耳其旅遊時必去的景點,但除了歷史課本上有學過的拜占庭歷史外,你對這座建築了解嗎?除了拍網美照以外,能夠感受到建築中不可思議的魅力嗎?還是根本還沒來得及去,就被疫情止住了腳步呢?
今天透過世界級建築師羅伯特‧麥卡特以及2018威尼斯建築展「田中央工作群」的策展顧問尤哈尼‧帕拉斯瑪,帶你「紙上VR導覽」聖索菲亞大教堂這座既熟悉又陌生的建築吧!
聖索菲亞大教堂(Hagia Sophia,意為「耶穌的智慧」)由查士丁尼大帝(Emperor Justinian,約482– 565)在拜占庭帝國的基督教首都君士坦丁堡主持建造,是拜占庭式建築的傑出典範。這座建築原本是早期基督徒進行禮拜活動的場所,但在君士坦丁堡於 1453 年淪陷繼而更名為伊斯坦堡之後,它沒有經過任何建築上的改動, 便轉而容納伊斯蘭教的禮拜活動,從此成為當地建造清真寺所仿照的主要藍本。儘管曾遭受過一系列的結構破壞(通常由地震引起,如 562 年主圓頂在地震中坍塌,之後進行了重建),時至今日,聖索菲亞大教堂仍然保持著令人矚目的、相對完好的狀態,自西元六世紀建成之後,一直作為宗教崇拜的場所為人們使用。
聖索菲亞大教堂的牆體和圓頂以磚為主要材料(用於結構性的拱券和拱頂)。建築的表面內外不同,在室內飾以大理石護牆板和馬賽克鑲嵌畫,在室外則採用摻有水泥的石膏抹灰飾面。教堂的外觀經歷過相當規模的改動,已經不復舊貌,其中最大的變化,是為了抵抗圓頂和拱頂產生的巨大側推力而加建的扶壁(buttress)。如今,它的外圍還聳立著四座瘦高的呼拜塔(minaret)。教堂以其巨大的尺寸佔據了城市的制高點,從周圍的建築中脫穎而出。它厚厚的外牆逐級向上退縮,烘托出中心的主圓頂,形成了低緩的金字塔形。聖索菲亞大教堂外部塊體的處理方式更偏重水平向而不是垂直向,採用的形制更多的是實牆而不是骨骼狀的框架,樸素的外牆像面具一樣遮蓋了內部的華麗空間。
2️⃣我們通過兩座沿著教堂西側並排設立的狹長前廳向裡走去。在靠內的前廳中間,我們看到了設在教堂中軸線上的三扇大門─中間是尺寸巨大的「帝國大門」(Imperial door),兩側是較小的門。走進教堂,3️⃣我們立刻置身於一個層次複雜的空間之中,彷彿看不到盡頭。它的每一個立面都設有開口,整個室內瀰漫著從四面八方投來的超凡脫俗的聖光。
教堂的平面是集中式與長條式平面的組合。圍護牆長 77 公尺、寬 70 公尺,內設一個正方形塊體。正方形塊體的中心位置是直徑 30 公尺的圓頂,4️⃣它高懸在頭頂上方,底部設有一長串密密排列的窗口,頂部高度 56 公 尺。四根巨大的墩柱承受著圓頂的重量,它們是這座建築中唯一用石頭建造的部分,分布在中廳的外圍,不太容易 被站在空間內部的人們所感知。主圓頂的東、西兩側各有一個直徑同樣為 30 公尺、面向主圓頂的半圓頂,其弧頂正好與主圓頂的底部相接。接下來,每個半圓頂的半圓形邊緣,都布有三個較小的半圓頂,這三個半圓頂的弧頂又正好與較大的半圓頂底部相接。5️⃣主圓頂的南、北兩側是幾乎被挖空的牆體,牆上布滿了窗口和拱廊。中廳的縱 深通過半圓頂的設置而得到了增強,中廳四周是一系列分布在多個樓層上的側廊和柱廊、分隔牆和窗子,以及結構性的扶壁和拱券。建築的所有表面上─從外到內─設有數百個開口。白天,無數明亮的光線從「天上」灑落 「人間」:無論我們站在空間中的哪個位置,都會有陽光將周圍的陰影驅散。
無論是建築的平面和剖面,還是窗子、圓柱和墩柱的節奏與間距,或是鋪地圖案⋯⋯整座教堂的肌理組織都被一種古老的幾何形式主導著。如果我們足夠細心的話,進入主空間之前就應該能夠看出這些無處不在的幾何關係了。就在前廳的馬賽克鋪地,我們從中看見了一個正方形精準地套著一個內切圓;內切圓上又交疊著四個半圓,半圓的起點和終點正好落在正方形的四個角上;半圓上又交疊著四個四分之一圓,四分之一圓的起點和終點分別落在正方形每條邊的中點上。將這個正方形圖案重複排列,便得到了九個相互鎖扣的圓形(上、下、左、右共四個,兩條對角線上共五個)。這種鎖扣關係再現了整座建築的平面結構,即在正方形的內部,對直徑 30 公尺的圓形拱頂加以重複、疊加和鎖扣而形成的幾何形式。
隱含在建築中的這種幾何秩序在設計中得到了巧妙運用,構建出了一系列複雜層疊的表面,形成了一個帶有雙層牆壁的結構體(一座套在大建築裡的小建築)。薄牆上布滿了孔洞,使教堂內部獲得了充足的光源。建築的所有結構性表面─圓柱的柱頭、橫梁、牆體、拱券、帆拱和圓頂─似乎都在光的作用下溶解了。這些建築元素的表面都飾有精緻的浮雕或反光的大理石和馬賽克,從而使得光的存在感進一步得到了增強。唯一看似不受光線影響的表面,是由大塊鋪地石組成的地面。它顏色暗淡且不 反光,對牆面和天頂上的光亮起到了反襯作用。建築組織的結構承載力似乎也在光線中被銷蝕,再加上圓頂複雜交織的結構和墩柱默默無聞的存在,我們幾乎難以察覺上方圓頂的重量是如何傳遞到地面上的。教堂內瀰漫著來自天堂的光,空間的邊界彷彿消失了,我們感覺自己正在步入神的領域。這座建築巨大的肌理組織─它的磚牆和圓頂─懸浮在神祕的光線之中,奇蹟般地失去了重量感。在這個空間的體驗中,無處不在的光線及其營造出的失重感令我們深深地為之感到震撼。
是不是感覺身歷其境呢?透過平面圖標示與文字、照面的「紙上VR導覽」,從專業建築師的角度去欣賞世界各地知名的建築景點,彷彿親身體驗了在建築中的感覺。果然建築不能存於理論之中,要親身經歷才能得知其奧妙之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