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來分享一部
影片,是一名Youtuber釣客在普吉特海灣(Puget Sound)海釣鯊魚時發生的小插曲。
先聲明,有別於非法魚翅捕撈,休閒垂釣在該地有嚴格的釣魚數量管制,而且會將整隻鯊魚作為食用、不是只切割魚鰭就棄置,是合法且合理的漁業使用。
老話一句,請大家抵制破壞生態的魚翅料理ヽ(#`Д´)ノ。
被釣到的倒楣鯊魚叫做
白斑角鯊(Spiny dogfish,
Squalus acanthias),是溫帶大西洋海域常見的中型角鯊,也是歐美人的傳統食材之一,如炸魚薯條。
(食譜什麼的就別問偶了,去問高登拉姆齊 (´・ω・`))
(更多關於"狗鯊"的小知識,可以參考我另一篇
文章窩 (๑ơ ₃ ơ)♥)
第一個有趣的看點,是當他把鯊魚釣到甲板上時,顯得有點緊張,小心翼翼地兩手固定住掙扎的鯊魚。
倒不是因為怕被鯊魚咬,而是白斑角鯊的兩個背鰭後面各有一枚毒棘,就是在遇到掠食者時用來自保的。
雖然毒性不致命,但皮肉痛還是能省則省啦(´・ω・`)。
第二件趣事,是在
準備處理魚肉時,意外發生惹 -- 一隻小崽鯊突然從鯊魚的泄殖腔蹦出來,接著第二隻、第三隻......
原來他不小心釣到了一條懷孕的母鯊,最後總共生了六隻小鯊魚இдஇ。
身為食物鏈中的頂級掠食者,鯊魚在培育子代策略上選擇K-擇汰(K-selection) -- 重質不重量,將資源集中在少數的子代上,以提高每個子代的存活率。
除了貓鯊、虎鯊及部分鬚鯊還是原始的卵生外,大部分的鯊魚都採用胎生:胚胎保留在子宮中發育,直到有一定的游動能力後在產下小鯊。
有些鯊魚甚至會在子宮內提供卵黃以外的額外點心,讓崽鯊吃的頭好壯壯再離家。
(點擊
連結,見識見識胎生鯊魚裡最殘酷的繁殖策略!)
白斑角鯊採用的育兒策略是最陽春的胎生,小鯊魚在發育成型、可以游動後,便會背著還沒有消化完的卵黃囊離開媽媽,像是帶著便當遠足的小孩,不怕肚子餓得太快。
最後一個有趣的小事,則是影片作者
把小鯊放到水盆裡準備放生時,小鯊後面有一個小孔一開一闔的現象。
這是軟骨魚類的
噴水孔(spiracle),
將水從此孔吸入、並從鰓排出,已進行氣體交換。
不得不承認,是一個非常誤導人的取名邏輯(。ŏ_ŏ)。
底棲性的軟骨魚,如燕魟類,可以清楚地看見噴水孔的開闔;而巡游性的軟骨魚如大白鯊、青鯊主要靠游泳讓水流通過鰓,噴水孔則枚那麼明顯了。
白斑角鯊的噴水孔也影響了牠的
睡眠行為,休息時可以在海床上躺著、不需要像大白鯊一樣游個不停,放鬆的睡個好覺(¦3[▓▓]。
(關於鯊魚不同呼吸方式的介紹,可以看看
這篇文章歐(✪ω✪))
在影片的最後,這名釣者把所有的小鯊寶放生回海裡,並享受著美味的煎鯊排套餐。希望這些小小鯊們都能平安長大,繼續在普吉特海灣守護食物鏈的和平(ง๑ •̀_•́)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