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1/09/27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不要小看了,刈包

老字號米其林刈包
老字號米其林刈包
怎麼能不愛刈包?台灣的精髓就是小吃,在先聲奪人代表性美食滷肉飯、牛肉麵、小籠包、臭豆腐、珍珠奶茶、米血糕之中,刈包也許不是最先映入眼簾,也沒有任何節日為它慶祝,卻是平實的接近台灣人的一種性格,充滿了接納和鋒芒不露的情帶。
還冒著熱煙的白胖皮兒,夾進肥滋滋亮晃晃的五花肉,甜甜鹹鹹的混合搭配著香菜的香氣,是屬於台灣人才懂五味雜陳之美味。Chinese Burger,外國人這沒稱呼它,中國有人稱虎咬豬,想像力十足。它的確頗像漢堡、像口袋餅、像南美洲的arepa,幾乎每個地區都有一種麵包夾肉的相似料理。
我對刈包的第一印象是公館的藍家割包,有肥肉、瘦肉、綜合、綜合偏瘦、綜合偏肥,光是肉就這麼講究,職人精神的純粹、直爽、傳統不變,堅持原味,走自己的路,是刈包界的模範生。
說到刈包,也沒有人會忘記萬華老字號「源芳刈包」。位於華西街的祖傳刈包,評選為米其林必比登美食之一,作為台灣的刈包代表,光看這樣子就知道為什麼了!
三層肉滷的簡直像博物館的精工作品,顏色、樣式,幾乎就是完美想像中的刈包樣式。非常單純到位的刈包美味,吃得到皮兒和肥肉的Q彈,每一口都非常飽滿。雖然只是夾在包裡的一片肉,每一個刈包出來都一個樣子。老先生寶刀未老,不疾不徐推動著百年企業在小吃屆不敗的地位。
一次吃到台南的刈包,價格只有台北一半,令人感嘆讚嘆,也想著並非自己認知的才是唯一的。這款刈包的滷肉不是三層肉,而是紅燒肉的碎肉塊。驚喜的是竟然還能加蛋!這款刈包的酸菜不酸,個頭不算大,肥滋滋的很令人飽足。
請問這算是創意刈包,還是這是台灣在地不過的一種吃法?
又再度讓我對刈包改觀的依然在台南!大家包三層肉,這家包「豬舌頭」。也不知道為什麼近期遇見很多奇妙的刈包,它們是祖傳幾代老字號的那種,用不同方式詮釋一種刈包。誰說刈包只能夾三層肉,誰說只能夾花生粉和香菜,他們偏偏要加豬的不同部位、偏偏要用一種獨門的秘製醬汁。
身為台灣人,面對專注做自己心裡最美好那一位的那些小吃攤,總會令我無限敬佩,肅然起敬。
不知道是不是有種冥冥的力量,讓我不斷遇見神奇樣式的刈包。這款在花蓮的巨大刈包是我看過最豪邁的。一隻手拿了太大,嘴巴張超開還不能整個咬下。皮的部分相當厚實,加入油條讓整個風味充滿口感和爽脆。老闆非常自豪他們的肉,比巴掌還大的梅干扣肉,吃了馬上變主顧。
這些小店就是做口碑的,只要吃過一次就會想再回來!
改良刈包一度蔚為風潮,傳到英國去變成珍珠奶茶以外最令外國人印象深刻的「亞洲美食」(他們可能也不知道是哪一個國家的)。一個台灣50元刈包,加點行銷和創意,變成一個200元的「異國美食」。
盛橋刈包是創新刈包的推手!位在台中火車站附近,可愛小巧的刈包就在盛橋上,因此取名盛橋刈包。店裡的裝潢氛圍走日式風格,跳脫以往刈包都是台灣小吃攤的固定形象。一旁的「投幣點餐機」讓人完全忘了自己在一間刈包店,反而有像在點拉麵的感覺。
用紙包起的刈包儼然像在吃摩斯漢堡的感覺,店家的口味絕對讓人耳目一新。年輕人大多沒有特別愛刈包的,來到這家店會燃起刈包魂,讓人重新喜歡看到庶民小吃如何搖身一變,成為一種在地文創的符碼。
裡面的炒麵刈包、櫻花蝦薯條刈包實在太吸睛,另外甜點口味提供冰磚刈包,實實在在推翻人們對刈包的想像。
把台灣小吃轉化為中西食材搭配,誰說刈包裡面只能夾肉片?包裝過後,色香味堪比米其林料理等級,銅板價吃得到,這是台灣創意的精神所在。
在文創酒吧有一次看到賣刈包,很少在廚了夜市之外的地方吃刈包,心血來潮也就點了。也還記得另一次在大稻埕的茶樓看到刈包出現在菜單,也是興沖沖的就要去吃,賣150也想嚐嚐和夜市料理有什麼不同。
這種刈包樣子就是一種「文青」味,一種小巧和精緻,幾乎像起了異國料理。一個100元在店裡吃,同樣食材,不同樣子和氣氛,定義也就不再相同。
米凱樂的刈包
以豬腱肉為內餡的刈包,一次在路邊買到,口味稍嫌普通。
與花蓮同一家的刈包,私心真推!除了經典口味,竟然有鹹豬肉、烤肉、章魚燒、蒲燒鯛等選擇多元,老闆還會多問一句:「請問皮要蒸的、烤的還是炸的」
饅頭烤一烤味道意外的好!這刈包沒有任何行銷和包裝,本身的食材和創意就是它無可匹敵的亮點。如此的創意用最樸拙的方式呈現、料豐味美卻不在價格上有所計較,這樣做生意、這樣不譁眾取寵,讓人珍惜無比。
「老闆,我來花蓮,我會第一個想起你的刈包。」一個代表在地的東西往往不是那些排隊名對和名勝古蹟,而是在地的人們認真的神情。
沒有對任何人說,只希望像這樣的遞加能夠堅持下去!
最感動的,其實是多一份的用心!老闆請吃甜刈包,單純花生粉和烤饅頭,單純的令人回味不已。
最後介紹一款「委內瑞拉刈包」Arepa。
這不是刈包家族,但既然翻譯成委內瑞拉刈包,可見人家是從委內瑞拉來的。沒錯,別懷疑,絕不是仿造的。Arepa在當地真有其物,而且流行程度完全不亞於刈包在台灣的重要角色,甚至更為普遍的在委內瑞拉和哥倫比雅兩國出現。
委內瑞拉刈包的皮是玉米製成,切開來塞入牛雞豬等餡料,加上大量的起司、醬汁和生菜,就是當地街頭最普遍的美食之一!
我在哥倫比雅的時候很喜歡吃Arepa,當地的餡料口味多元,內餡就有二三十種,醬料也可以自由選擇。夜深之際,走入夜色之中,街上傳來Arepa的誘人香氣,滋滋滋的聲音傳遍整條街巷!
在台灣師大夜市裡竟然就有這樣的一個刈包,不蓋你,真的非常道地。老闆娘就是委內瑞拉人,這應該是台灣唯一能吃到arepa的店,沒錯。我們用包子皮,他們用玉米餅皮,各有各的好,東西方沒有優劣,自己吃吃就會知道?
位於師大夜市裡面的Sabor Venezolano,喜歡品嚐異國美食的你不要錯過。
另外還要分享三間,近日更新請持續鎖定!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5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