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4/11/11閱讀時間約 10 分鐘

影劇觀點︱為何第二季?聊聊《機醫》《俗女》《國橋》

2021年被我封為「第二季的一年」,不知道是不是巧合,我喜歡的劇集都在2021年推出第二季。如果故事在第一季裡已經說得很完整了,為什麼需要推第二季呢?閒來無事思考了一下近期看完的第二季們,和大家分享心得。
《機智醫生生活》2
《機智醫生生活》2
介紹今年我的口袋劇單有《機智醫生生活》、《俗女養成記》、《最佳利益》和《國際橋牌社》。除《機醫》、《俗女》第二季克服疫情順利收官,《國際橋牌社》第二季則因為找不到買家,最後終於決定自建平台播放,現在正如火如荼地促銷當中;《最佳利益》第二季因為疫情延遲開機,可能會延至明年才播。我已完食《機醫2》、《俗女2》、《國橋2》,以下主要由這三部劇做延伸討論。

為何要推第二季呢?
最直觀的理由莫過於市場有需求,而且收益可期。 影劇娛樂產業的成敗,最終還是要以收益為重。如果觀眾反應熱烈,敲碗想看第二季,第二季就有望回收成本,也比較能說服投資方。原本沒有第二季計劃的戲劇宣布要拍續作大多因為這個理由,就像《俗女養成記》意外地受到好評,再次聚集全班人馬緊鑼密鼓拍攝第二季。也因為投資經費增加,場景轉換更豐富,也能多做一些劇情上的新嘗試(比如說《俗女2》裡的特攻隊拆炸彈一幕)。
然而是計劃以外的續作,壓力自然也大。 《俗女養成記》的劇本由江鵝的同名散文集發展而來,我先看書才看劇,很佩服編劇群把江鵝的散文發展成陳嘉玲活靈活現的人生故事,要把散在各篇文章裡的小東西串起來,故事還要說得合理,想發展成第二季想必更難。第一季已經把故事說得很完整了,第二季還能再說些什麼?幸好《俗女養成記》題材極度生活化,陳嘉玲已經成為觀眾心裡活生生的人物,第一季從職場和情感切入四十歲女人的人生選擇,第二季則順著時間軸,由陳嘉玲生理變化的角度切入,依舊帶來不錯的討論熱度。
除了題材還算好寫,我必須說《俗女養成記》是非常幸運的。 資金順利到位、劇本相較容易、演員願意支持、拍攝期間台灣疫情不嚴重、工作團隊合作無間,如此天時地利人和之下才能在短時間拍攝完成,並且在記憶猶新、熱度不減的情況下交出不錯的成績單。但大部分被敲碗拍第二季的劇並沒那麼容易完成,好不容易真的拍出來了,又常常因為上述任一個問題而得到「不如第一季」的評價。
舉例來說,韓劇《祕密森林》在2017上半年播出後反應熱烈,預計下半年進行第二季的製作,後續卻因為劇本難寫、主要角色們和工作人員檔期配合(最後換了導演)等等因素,以致《祕密森林》第二季直到2020年才播出。又由於律政內容艱澀燒腦(是一部要我不斷暫停重新播放上一句的劇),節奏又慢,故事戲劇性不若第一季來得高,普遍評價認為不若第一季來得神,受不了節奏和艱澀內容紛紛棄劇。 又像一直喊拍第二季的韓劇《信號》,第二季繼續卡在演員檔期、編劇劇本產出,至今還沒有啟動製作的消息。
一部原本沒打算要拍的續作,能像《俗女2》這麼受歡迎是一件很難的事。也因此每當有趁勝追擊續拍第二季的聲音出來時,也會有人表示擔憂,希望回憶就停留在最美一刻就好。

因為季度規劃
再來談談另一種情形,是原本就有季度規劃的劇。 有一些情況是劇情發展必須延長才能把故事說得完整、角色人設足以撐得起續集,在策劃之初就已經規劃第二季以後的季度。然而就像上述狀況一樣,策劃不能保證一定能拍成,市場反應才是決定是否能繼續拍攝下去的重點,加上籌拍期間種種狀況的發生,就算有季度規劃,拍續作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評價和收益不如預期是絕對是戲拍不拍得成續作最大的障礙,但拍成了,有沒有平台可以播,竟是另一個障礙。平台收益考量、尺度問題、題材敏感度,甚至社會事件(比如說演員導演醜聞)等各種原因,都會是平台採購的考量。但是很難想像,已經走到2021年的台灣,戲劇會因為政治因素而遲遲無法面世。
做為台灣第一部政治職人劇,《國際橋牌社》的藍圖是拍完八季,將台灣近二十年來的現代政治史拍成戲劇。除此之外,《國際橋牌社》也是史無前例專注在近代政治鬥爭的台劇,因此比其他類型劇更加敏感,想找到播放平台更加辛苦。我參與過《國橋》PTT台劇版試映會,當時friDay影音的代表在場看到鄉民們熱情回饋,決定成為第一個買劇的平台,首播流量破百萬
由於題材特殊,養出一批比其他類型戲劇更死忠的粉絲。官方粉絲團也很努力經營,讓該劇維持在一定的討論度上。一般來說,有這種熱度的季度戲劇應該開始走花路了吧?我天真地這麼想,以為2021年可以順利在OTT上看到第二季,沒想到這次連friDay影音都不買了。更沒想到的是,連領人民納稅錢的公視也不播了。
是劇爛到平台不願意買嗎?老實說第一季確實有很多缺點,但再怎麼爛,後續不滅的討論熱潮應該讓平台有信心買劇才是。導演雄心壯志的八季製作在第二季就面臨沒地方可播或是出價太低無法回收的困境,考慮到收益,團隊決定自架播放平台,以熱血殺出一條血路。
老實說《國際橋牌社》第一季我是不滿意的,但就像我在《迪麥的長假》專題〈韓國〉遊學首爾。之十:誰不喜歡電影呢?那篇寫到,因為是自己家的東西,所以會出於同情或鼓勵的心情肯定它。劇本不好,但音樂和美術氛圍有營造出時代氛圍;演員演技落差太出戲,但肯接戲就是有勇氣;拍出來的成果有待加強,但我認同劇組拍戲意圖。
出於一種支持台灣影視產業的心情,我買了《國際橋牌社》第二季永久看。剛開始第一二集還覺得不太好看(太刻意迎合觀眾埋客串彩蛋反而是缺點),但是隨著第一二集故事背景和人物的熟悉度漸增,後續集數開始漸入佳境。雖然缺點依舊明顯,比如說資金限制場面、部分演員因檔期無法連貫(總統夫人換人演也太明顯)、過多事件發散觀眾注意力,我依舊期望這部劇繼續拍下去。首先第一季的缺點都改善了,故事線集中且人物設定有魅力;我最不期待的軍事線意外地成為騙走我多次眼淚的部分,還託阿流幫我買劇中出現過的軍糧牛肉罐頭,也準備要去明星咖啡館吃羅宋湯(《孤味》裡出現明星咖啡館的俄羅斯軟糖對我來說反而沒那麼有吸引力)。當劇組無心插柳置入這些東西卻受到迴響,就代表《國橋2》的內容有一定實力。
雖然《國橋2》行銷方式對我來說有點過於暴力,但這正是他們對於第二季無法順利賣出的怒吼和自救。我看完第二季後,無法認同文化部部長說內容爛所以公視不買。明明這部劇有這麼多藍綠黑白紅的政治人物客串,任誰出點力應該有機會讓這部劇搏到不少版面,為什麼大家都噤聲了?(比如說顏寬恆和陳柏惟同框客串,就足以佔據一大版面!)集資拍戲就算了,拍完戲還搞到自己經營觀影平台,真是史無前例而且絕對辛苦可期的一條路。這件事對台灣影視產業又有什麼影響?我會繼續關注下去。

因為想改變戲劇製作環境
說到有季度規劃的劇,《機智醫生生活》 預計拍攝三季。相較於其他季播規劃的劇是因劇情或角色完整度的考量而安排,《機智醫生生活》的季度規劃除了想為觀眾延續療癒感和感動,也想改善韓國影視的血汗現場。
韓國影視有多血汗呢? 2016年韓劇《獨酒男女》新晉副導李韓光自殺事件,揭露了韓國低薪超時高強度的工作現場。家屬為李韓光成立調查委員會,死者生前為《獨酒男女》55天工作期間僅放了兩天假,不但承受極大工作量和壓力,也遭受言語暴凌。李韓光的弟弟李韓率後來成立「韓光媒體勞動人權中心」,並著有《消逝的韓光》一書,寫實呈現韓劇光鮮背後的剝削。
韓劇一般為單季和周播兩集為主,周一周二播的劇稱為「月花劇(월화 드라마)」、周三周四播是「水木劇(수목 드라마)」、周五周六播是「金土劇(금토 드라마)」、六日播的是「土日劇(토일 드라마)」,一般長度為16集左右。邊拍邊播的情況下,拍完剪接加後製時間非常緊迫,有時候意外百出,像是《Sign》最後一集有一段完全沒配樂、《祕密花園》大結局沒有去除工作人員聲音,若不小心還會出現《花遊記》來不及做特效的可怕放送事故
近幾年來越來越多事前製作或半事前製作的韓劇,雖然內容較無法因各種狀況彈性更動,至少產出品質穩定、後製時間比較充裕,大大減少因趕拍出現的可怕疏失。然而在法定工時縮減加上疫情限制工作人員數的情況下,還是常常超時工作。申元浩導演想提倡的季播式制度,是每季十二集,每周一集的模式,他想以改變電視劇播放的型態來保障工作人員的休息時間
總要有人身先士卒,順利的話,電視劇的『拍攝環境』和『體系制度』才能夠真正改善!
其實一開始我是先在韓綜碰到季播的概念。 我以前固定收視《兩天一夜》和《無限挑戰》,發現綜藝節目跟戲劇一樣血汗,標榜「真人實境秀」的韓綜從題材發想就難、後製也難,到播放三十分鐘前才完成製作的情況比比皆是。除此之外,罷工事件、主持人醜聞、收視率下跌,長壽綜藝節目《無限挑戰》遇過好幾次危機,製作人金泰浩一直想嘗試季播模式。老台MBC一直不同意讓他嘗試,金泰浩終於在《玩什麼好呢》穩定播放後,宣佈自己將獨立出來開製作公司。 而《兩天一夜》製作人羅暎錫在結束第一季製作後,從老台KBS跳槽到無線台tvN,開始嘗試季播的《新西遊記》《一日三餐》、符合網路收視習慣的Youtube頻道《Channel 15夜》等各種類型的綜藝,他可以在團隊裡成立各種小分隊,提攜後輩玩各種創意嘗試。
申元浩是羅暎錫KBS同期,兩人感情很好,後來也一起進入tvN當同事,希望能在新公司發展相同理念。綜藝季播的嘗試,羅暎錫PD成功了,但戲劇季播呢?從結果論來說,申元浩導演不想拍下去了,他覺得自己太天真了,所以目前沒有第三季計劃。原本規劃三季的《機智醫生生活》在第二季播完後喊停,看起來《機醫》季播計劃失敗了,但是近來有些韓劇也採一周一集或分拆成一集30分的播放方式。過去檢討血汗拍攝環境的努力終於有點效果,或許改變工作人員過勞環境的效應正慢慢地發酵中吧!

一定要拍第二季嗎?
又回到為什麼要拍第二季這個問題,從上面幾個面向分析看來,一部劇的產出並不容易,想拍續作更是難上加難。如果觀眾真的很想再看到原班人馬聚集,像日劇拍SP(特別篇)、嘗試不同題材(如《我們一家都是人》同班底不同故事背景←啊,透露年紀)、不同體裁的合作(如《機智醫生生活2》後續的綜藝《機智山村生活》),都可以是一種滿足觀眾期待的選擇。 觀眾如我,完全理解敲碗續作、期待大家再聚的那種心情(不然2021年片單怎麼會都是第二季呢),同時我也很害怕硬拍續作會變成狗尾續貂。我是一個很好打發的觀眾,像SP、綜藝等等,能看到這些售後服務我也滿足了。畢竟好作品難得,大家快快樂樂地完成一部好作品更讓人感到幸福。
那麼我要繼續期待《最佳利益》第二季了,啾咪。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

作者的相關文章

廢物青年.迪麥 的其他內容

你可能也想看

發表回應

成為會員 後即可發表留言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