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10-13|閱讀時間 ‧ 約 3 分鐘

中國陷入債務經濟危機

恆大債務危機的真正意義是,他引爆了中國的債務經濟危機
恆大債務危機不會是短期現象,它背後投射出中國經濟模式的困境,就是債務推動下的經濟增長的危機。應對這個危機涉及中國經濟結構的大調整,會是長期現象。
中國經濟增長的模式分成三個歷史階段,首先是出口導向,就是創造條件,吸引外來直接投資,帶進資本、技術、管理與訂單,對接本國的勞力與土地這些不可跨國移動的生產要素,透過國外需求來拉動本國的就業與所得。這個階段從1992年到2012年,貫穿了江澤民與胡錦濤時代,尤其是在2001年的年底加入世界貿易組織之後,出口導向的經濟模式確實得到飛躍的發展。
目前出口還在成長,但是與美國打貿易戰,加上疫情的問題,從出口所能帶動的經濟增長動能已經接近極限。
第二階段由出口導向進入公共投資導向,這又可細分為兩個領域,分別是基礎建設投資(例如高速公路、高鐵、地鐵、機場),與國企的固定投資(例如鋼鐵、水泥、石化)。
這兩項投資基本上也進入飽和狀態,基礎建設方面沒有辦法產生足夠的經濟效益,而固定投資方面則產生產能過剩的問題。
第三階段是由公共投資導向進入民間投資導向,當一個投資領域逐漸飽和之後就推進到下一個領域,最後集中表現在透過房地產投資與國內需求,來支撐經濟增長。
房地產投資的特點在於將短期資金移做長期使用,而這恰好是銀行的經濟角色。開發商從向地方政府批地到施工興建,都需要融資,而從銀行取得貸款是主要的融資途徑。這就開啟了「債務經濟模式」。
債務經濟能運作下去的一個重要條件,就是投資所創造的報酬要大於舉債的利息。不過,這會有一個變形,就是「龐氏經濟」,就是不管借了錢之後投資報酬如何,或者有沒有真的去做投資,只要能拿後來的貸款來支付之前貸款的利息,也就是借新還舊,以債養債,那就還可以運作下去,還不會穿幫。
在量化寬鬆的時期,舉債相對容易,就算投資沒有產生報酬,泡沫經濟一樣可以維持下去。但是一旦資金斷鏈,又拿不出投資效益來還本付息,那麼龐氏經濟就崩潰了。。。
付費訂閱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歡迎來到吳嘉隆的VIP經濟論壇——更精準掌握市場脈動,提升你的投資績效。一起享受從不同角度,來對時事、投資品頭論足的樂趣!同時,也希望能擴大視野,互相交流,從不同的看法當中,來豐富你自己的分析架構。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