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費限定

中國限電的背後,有美國人擺出來的3個陷阱

更新 發佈閱讀 3 分鐘

中國限電的背後,有美國人擺出來的3個陷阱

習近平的大國夢,其中一個願景是把中國從「製造大國」發展成「製造強國」,從低階的製造業發展到高階的製造業。

於是,最近習近平的產業監管的動作,背後的戰略方向,就是希望多照顧實體經濟,製造業,與中小企業,所以對虛擬的、炒作的,包括房地產與比特幣在內,都要監管。

可是,既然要發展製造業,那怎麼會搞成限電停電呢?

(1)

中國出現電力供應危機,簡單講問題出在煤炭,一方面煤的價格漲得太高,使得發電成本遠遠高於電價,所以,電力公司選擇不發電了。

不過,我也發現,這次的停電限電恰好產生了一些附帶效果,讓習近平可以節能減碳,在氣候變遷議題上交出成績之外,還可一石多鳥,主要是順勢調整美中經濟戰當中的戰略。

(2)

中共面對著美國推出的3個陷阱。

第一個陷阱是「兩頭擠壓」:一面加關稅,逼中國出口商要壓低價格(中國出口商必須先降低價格,然後在加了關稅之後,在美國市場上的價格才會回到原來的水平,以便在市場上保持競爭力),一面拉高包括煤炭在內的原物料價格,也就拉高了製造業的成本。

於是,產品價格被壓低,生產成本被拉高,中國的製造業掉入「兩頭擠壓」的陷阱。這樣下去,製造業豈不是在為美國打白工?

中國當然要繼續發展製造業,但是不能這樣搞法。這次限電居然先從江蘇、浙江與廣東這些出口大省下手,也就不奇怪了。

何況,減低出口的產能,也有助於消減對美貿易順差。

(3)

中共面對的第二個陷阱,是「產能過剩」。疫情之下,美歐許多製造業的活動停頓下來,有轉單到中國,使得中國製造業接到許多訂單,出口看起來仍然很有活力。

於是,要不要擴充產能成為一個選擇題。

問題是,一旦疫情緩和下來,美歐恢復生產活動,轉單效應將會消退,那時中國的產能會過剩,還會欠下擴充產能時的債務,那時要怎麼辦呢?

所以,中國的限電可避免出口部門掉入產能過剩的窘境。

(4)

第三個陷阱是「碳稅」,西方國家把高污染、高耗能的製造業轉移到中國,雖然讓中國可以建立「紅色供應鏈」,可以有大國崛起,但是,西方國家可以拿氣候變遷這個議題,要中國降低碳的排放,否則要課碳税。

也就是說,先讓中國在製造業上賺錢,然後再用碳税收回來。。。

以行動支持創作者!付費即可解鎖
本篇內容共 1078 字、0 則留言,僅發佈於吳嘉隆的VIP論壇你目前無法檢視以下內容,可能因為尚未登入,或沒有該房間的查看權限。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吳嘉隆的沙龍
3.4K會員
943內容數
吳嘉隆的經濟與投資思考——培養更全面的投資思維,行情會有波動,只有你的獨立思考能力會不斷累積下去。帶你從零開始,一步步學習「像經濟學者一樣思考」的秘訣。
吳嘉隆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2/10/31
目前的中國經濟至少有下面五大危機同時爆發,失業危機,房地產危機,地方財政危機,銀行危機或金融系統性風險,資金外逃與外匯儲備危機。現在這些危機硬是同時爆發,根本沒有解決方案。我估計習近平也只能放棄拼經濟,於是會繼續推動態清零,用來掩蓋經濟的困境。
Thumbnail
2022/10/31
目前的中國經濟至少有下面五大危機同時爆發,失業危機,房地產危機,地方財政危機,銀行危機或金融系統性風險,資金外逃與外匯儲備危機。現在這些危機硬是同時爆發,根本沒有解決方案。我估計習近平也只能放棄拼經濟,於是會繼續推動態清零,用來掩蓋經濟的困境。
Thumbnail
2022/10/31
從二十大之後習近平的人事布局可以看出來,他的指導思維強調安全,強調鬥爭,也強調民族主義,骨子裡就是不再以經濟建設為中心了。同時,習近平面對不斷惡化的美中關係,也不想利用改革開放派來修補。習近平面對不斷惡化的經濟困境,不斷惡化的美中關係,基本沒招了,很可能只好放棄。
Thumbnail
2022/10/31
從二十大之後習近平的人事布局可以看出來,他的指導思維強調安全,強調鬥爭,也強調民族主義,骨子裡就是不再以經濟建設為中心了。同時,習近平面對不斷惡化的美中關係,也不想利用改革開放派來修補。習近平面對不斷惡化的經濟困境,不斷惡化的美中關係,基本沒招了,很可能只好放棄。
Thumbnail
2022/10/31
我現在的估計是,習近平在明年三月的兩會,完成連任的全部工程後⋯: 1)習在1年內,至多2年吧,會對台灣下手,也就是說,快的話,明年夏天就會開戰;2)中國經濟雖然不好,但是習算的不是經濟帳,民生帳,而是政治帳;3)在習的立場,如果中共會在他手上崩潰的話,那麼台海戰爭就是用來把台灣日本美國拖下水的。
Thumbnail
2022/10/31
我現在的估計是,習近平在明年三月的兩會,完成連任的全部工程後⋯: 1)習在1年內,至多2年吧,會對台灣下手,也就是說,快的話,明年夏天就會開戰;2)中國經濟雖然不好,但是習算的不是經濟帳,民生帳,而是政治帳;3)在習的立場,如果中共會在他手上崩潰的話,那麼台海戰爭就是用來把台灣日本美國拖下水的。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中國資本市場上月資金流出金額達到創紀錄457億美元致11月赤字規模創史上最大紀錄。川普重返白宮對中加徵關稅,將加速中國經濟崩盤與供應鏈脫鉤。 經濟學家李鎮宇:不管貿易戰或關稅戰,川普將會去打中國最痛的點,就是中國花最多時間、花最多資源、花最多心力的東西,那就是新三樣:太陽能面板、電動車、太陽能電池。
Thumbnail
中國資本市場上月資金流出金額達到創紀錄457億美元致11月赤字規模創史上最大紀錄。川普重返白宮對中加徵關稅,將加速中國經濟崩盤與供應鏈脫鉤。 經濟學家李鎮宇:不管貿易戰或關稅戰,川普將會去打中國最痛的點,就是中國花最多時間、花最多資源、花最多心力的東西,那就是新三樣:太陽能面板、電動車、太陽能電池。
Thumbnail
林毅夫:中國當前經濟低迷,股市不振,民間投資意願低,居民消費乏力,這是短期的問題;對中國來說,重要的還是長期的經濟增長。可是,中國要想靠電動汽車、太陽能板、鋰電池這些「新質生產力產業」出口而經濟成長,卻馬上面臨歐美加各國的關稅抵制。此等「新結構經濟政策」對幹得過歐盟美加等國的貿易關稅「經濟冷戰」嗎?
Thumbnail
林毅夫:中國當前經濟低迷,股市不振,民間投資意願低,居民消費乏力,這是短期的問題;對中國來說,重要的還是長期的經濟增長。可是,中國要想靠電動汽車、太陽能板、鋰電池這些「新質生產力產業」出口而經濟成長,卻馬上面臨歐美加各國的關稅抵制。此等「新結構經濟政策」對幹得過歐盟美加等國的貿易關稅「經濟冷戰」嗎?
Thumbnail
美中貿易戰升級!美墨聯手斬斷中國鋼鋁製品「洗產地」禁令立即生效! 中國上市銀行「反向討薪」榨取員工近1億元人民幣,金融業呈現慘況! 中國一週內40間小銀行消失,代表金融流動性不足,已出現"系統性危機"! 資金要去救房市,又要去救股市,出現流動性枯竭。對資金流動性重要性的無知,正是走上崩潰路程的助力!
Thumbnail
美中貿易戰升級!美墨聯手斬斷中國鋼鋁製品「洗產地」禁令立即生效! 中國上市銀行「反向討薪」榨取員工近1億元人民幣,金融業呈現慘況! 中國一週內40間小銀行消失,代表金融流動性不足,已出現"系統性危機"! 資金要去救房市,又要去救股市,出現流動性枯竭。對資金流動性重要性的無知,正是走上崩潰路程的助力!
Thumbnail
中國經濟現狀,消費內需疲弱,只想依靠產能過剩「新三樣」外需支撐! 中國產能過剩傾銷,歐美祭出關稅壁壘!WTO總幹事警告全球面臨崩潰! 中國產能過剩傾銷全球造成「中國衝擊2.0」,貿易關稅戰終將不可避免! 馬克‧吐溫(Mark Twain):歷史不會重演,但像文章的押韻一樣,類似的事件還是會再度發生!
Thumbnail
中國經濟現狀,消費內需疲弱,只想依靠產能過剩「新三樣」外需支撐! 中國產能過剩傾銷,歐美祭出關稅壁壘!WTO總幹事警告全球面臨崩潰! 中國產能過剩傾銷全球造成「中國衝擊2.0」,貿易關稅戰終將不可避免! 馬克‧吐溫(Mark Twain):歷史不會重演,但像文章的押韻一樣,類似的事件還是會再度發生!
Thumbnail
所以,這一切都要怪中國,又一個逢中必反?看看,咒語用到最後自己都中咒了。 不是怪中國,是中國本身即是問題,就算中國完全不違背市場經濟原則,一切遵從信用慣例,一樣會出事。量體過大,就注定今天的局會出現,除非當年是有限度改革開放,或是已開發工業國家,非常緩慢且有限的放出技術。
Thumbnail
所以,這一切都要怪中國,又一個逢中必反?看看,咒語用到最後自己都中咒了。 不是怪中國,是中國本身即是問題,就算中國完全不違背市場經濟原則,一切遵從信用慣例,一樣會出事。量體過大,就注定今天的局會出現,除非當年是有限度改革開放,或是已開發工業國家,非常緩慢且有限的放出技術。
Thumbnail
【內附有聲文音擋】不知道讀者們有沒有過好奇心,為什麼中國好像隔三差五的就會出現甚麼鋼鐵產能過剩、太陽能板產能過剩乃至於到今天的電動車出口傾銷受到歐美各國的關稅壁壘抵制? 好像只要哪個產業被中國給盯上了,那麼那個產業就注定走入紅海市場,價格殺的深不見底?
Thumbnail
【內附有聲文音擋】不知道讀者們有沒有過好奇心,為什麼中國好像隔三差五的就會出現甚麼鋼鐵產能過剩、太陽能板產能過剩乃至於到今天的電動車出口傾銷受到歐美各國的關稅壁壘抵制? 好像只要哪個產業被中國給盯上了,那麼那個產業就注定走入紅海市場,價格殺的深不見底?
Thumbnail
據報導,中國製造業活動5月份意外萎縮,結束了先前連續兩個月的擴張局面,令中國依靠出口推動經濟復甦的做法受到新的質疑。 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保羅‧克魯曼接受彭博採訪表示,中國領導人"奇怪地"不願意運用支出提振消費需求,促進經濟卻只想增加生產並出口給其他國家,完全缺乏經濟常識。 若中國捨此不為恐將硬著陸!
Thumbnail
據報導,中國製造業活動5月份意外萎縮,結束了先前連續兩個月的擴張局面,令中國依靠出口推動經濟復甦的做法受到新的質疑。 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保羅‧克魯曼接受彭博採訪表示,中國領導人"奇怪地"不願意運用支出提振消費需求,促進經濟卻只想增加生產並出口給其他國家,完全缺乏經濟常識。 若中國捨此不為恐將硬著陸!
Thumbnail
中國產能過剩,威脅到全球經濟,為應對中國的產業過剩,美國財政部長葉倫呼籲,美、歐須以戰略性方式應對。中國產能過剩,恐影響市場失衡、貿易衝突、金融風險等全球風險! 美國經濟也面臨衰退,世界頂尖經濟學家呼籲,多儲備點現金。就貨幣政策言,還沒糟到因失業率上升或通膨降低而進行降息前,仍稱穩定,無庸過度擔憂。
Thumbnail
中國產能過剩,威脅到全球經濟,為應對中國的產業過剩,美國財政部長葉倫呼籲,美、歐須以戰略性方式應對。中國產能過剩,恐影響市場失衡、貿易衝突、金融風險等全球風險! 美國經濟也面臨衰退,世界頂尖經濟學家呼籲,多儲備點現金。就貨幣政策言,還沒糟到因失業率上升或通膨降低而進行降息前,仍稱穩定,無庸過度擔憂。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