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11-03|閱讀時間 ‧ 約 4 分鐘

炸雞排,伴我長大的家鄉味


還記得與炸雞排的初次邂逅,是在90年代初期 當時我還是個中學生,某個冬季的放學時分。一輛藍色、由貨卡改裝而成的餐車出現在校門口,一塊漆成白底、以鐵線吊掛在頂棚的鐵牌,上頭以紅色的漆寫著「炸雞排」三個字,伴隨著一股熟悉的氣味。

那有如鹽酥雞攤,油香混合著椒鹽的鹹香氣味聞起來是那樣的熟悉;但這一塊塊剛起鍋,稍稍靜置後濾油,以白色吸油紙包裝的畫面,看起來卻是那麼的新鮮。
嚐一口,香脆金黃的外皮、多汁的口感,加上椒鹽的催化,一面「哈哈」的吐著氣,一面迫不及待的大口啃食;和鹽酥雞截然不同的口感、厚重的份量,一個全新的飲食體驗就此烙印在我的味覺記憶中。
這就是炸雞排,台灣的庶民美食之一,也是近年時常被政客用來對賭,博取聲量的小吃。不過,若是和蚵仔煎、肉圓、臭豆腐、鹽酥雞等小吃界的「前輩」相比,炸雞排還只能算是「新朋友」。
炸雞排確切的誕生年份以及地點已不可考,只知約略是90年代末,商人利用屠宰場經常剩餘、不易銷售的雞胸肉,裹上地瓜粉或是麵包粉,放入油鍋一炸、再灑上椒鹽粉,小吃界的超級新人就此誕生。
經過十年耕耘,2000年開始,正式進入了炸雞排的戰國時期,各式的改良紛紛出現,或有強調肉質、份量的;或有在麵衣厚薄上調整的,也有在口味上多加著墨的。總之這時正式開啟了自由奔放的大雞排時代:想怎麼做都成,甚至還有炸完了再烤,烤完了沾醬,沾了醬後又灑粉的,一切都好,只要有顧客上門的,那就是塊好雞排。
我也正是在那段改革開放、自由民主的日子裡被灌溉成長的。
雖已步入中年,我仍記得國中時初嘗炸雞排的震撼,也懷念當時一夥同學總會在放學後至台北工專(今台北科技大學)打球。日暮時分,幾個哥兒們時常東拼西湊地,硬擠出幾個十元銅板買個享受。熱呼呼的一塊雞排,幾個男孩不一會兒就吃乾抹淨了。
抿抿還有著油香的嘴,大伙兒七嘴八舌的討論著哪個 NBA 球員多厲害、女生班的那個誰多漂亮、誰闖禍又被叫到訓導處......邊走路邊運球,還不時來個轉身、過人,彷彿整條忠孝東路就是座籃球場。
回想這段青春歲月,總會喚起記憶中依然清晰的、炸雞排的味道。
如果你問我,哪裡有著最好吃的炸雞排,恐怕我沒辦法給你個答案。但我印象最深刻的,除了中學時那輛藍色的雞排餐車,就屬青島排骨,位於青島東路上,臨近立法院和監察院的店家。
和今日一般鹽酥雞攤、甚至只販售雞排的炸雞排攤不同,青島排骨是間地道的快餐店,主打的是多種口味的便當,每至中午用餐時間店裡總是擠滿了人。
雖然並非以炸雞排為主力餐點,卻有著第一流的雞排。風味上近似90年代的炸雞排,薄薄的麵衣,酥炸後略為焦脆但不搶戲的口感;沒有特別的 調味與醬料,僅簡簡單單的一片金黃和些許椒鹽。
一口咬下,肉汁瞬間溢出,鮮甜的汁液以及熱油酥炸的焦香立時充滿在口腔之中,剎時令人胃口大開。配上白飯(若想單點炸雞排亦可)便是一餐簡單、愉悅的享受。
或許這裡的「復古」口味,以及這一帶正好是我童年成長、活動的區域,讓記憶中的味道和現實恰好重疊,所以我特別偏愛青島排骨的炸雞排。每回離開台灣,它也總是我想念的家鄉口味之一;現在,每隔一段時間,我總會刻意繞過去拜訪、犒勞自己。
青島排骨炸雞排飯,由友人拍攝提供
青島排骨炸雞排飯,由友人拍攝提供
最後,特別強調,並非坊間其他的炸雞排不稱頭,我依然是炸雞排之道的尋道者,且樂於品嚐各方好雞排。各位若有推薦的美味炸雞排,也歡迎提供。本人將非常感謝您的資訊,並將身體力行的實踐。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