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乂是什麼人呢?
是諸葛亮北伐時的漢中太守。
也是費禕擔任大將軍時的蜀漢尚書令。
有沒有覺得哪裡怪怪的?
漢中太守,不是魏延嗎?
蜀漢四相,孔明蔣琬、費禕董允,費禕不是應該配董允嗎?
如果你對於蜀漢的政治環境有興趣,就一起看下去吧。
呂乂是荊州南陽人,父親呂常,在劉焉被派任為益州刺史的時候,跟著護送車隊一起入蜀。
不久,董卓亂起,呂常就回不去荊州了。
除了呂常,包括荀攸在內,確實有不少人在董卓之亂的期間,無法通行的記錄。
其實不是董卓的錯。
是劉焉派張魯駐守漢中,故意斷絕跟朝廷的往來。
呂常回不了荊州,呂乂就成了孤兒。
呂乂少年時喜歡讀書談琴……二十五年後,呂乂就出現在平定益州的劉備軍中了。
呃,所以呂乂是劉備軍在荊州招募的嗎?
並不是。
建安十九年,劉備設置了鹽鐵官員,以同樣是南陽人的王連為主管。
這個王連是在劉璋任內入蜀的,呂乂很可能是跟著王連,看能不能找到失蹤十年的老爸。
王連在荊州應該也是個名士或官員,就被劉璋任命梓潼令。
在劉備攻打成都時,王連閉城不降。劉備也沒有強攻。
王連這時候找了幾個同鄉來當幫手,呂乂就在其中。
一般討論蜀漢的政治派系,通常分類成劉備元老派與荊州派、益州派跟東州派,三大派系。
事實上,像法正、李嚴、王連這種劉璋時期入蜀的人,嚴格來說並不能算是東州派。
而王連的脈絡尤其清楚。
這些人,在益州是沒有家族、沒有勢力,頂多有官位的人。
也就是說,在劉璋時期,應該就有益州本土派,東州士人派,跟劉璋派。
劉璋派的結構與東州派相近,差別只是東州派從劉焉時期開始紮根。
劉璋統治益州近二十年,靠的並不只是爸爸留下來的勢力。
他有自己的一派人馬。
你知道嗎?覺得劉璋溫厚文弱的,其實是當時他老爸的屬下,所以拱劉璋上位準備取而代之。
但劉璋奮力抵抗獲勝,兼且還跟老爸的另一個愛將張魯翻臉,殺了張魯全家。
永遠不要以某某人的評價來論述一個歷史人物……
劉璋顯然是一個合格的軍閥。扶植自己的勢力來鞏固政權,也是合情合理的。
關於劉璋的故事,之後再來看吧。
這邊我們可以得知的是,呂乂跟法正李嚴,甚至劉巴這些人,其實是同一個體系的。
而呂乂也跟李嚴一樣開始擔任各地的地方官,因為治理成績很好,在張飛被刺身亡後,呂乂承接了巴西太守的職務。
實質上的意義,在故劉璋派中,呂乂的地位已經是僅次於李嚴的人物了。
劉備過世後,諸葛亮展開了北伐。
呂乂傳告訴了我們一個恐怖的事實。
丞相諸葛亮連年出軍,調發諸郡,多不相救。
是的,當時益州許多郡縣,其實並不願意配合北伐的意思。
這其中,恐怕也包括了李嚴跟魏延。
不過呂乂是個正面角色,他主動招募了五千兵,也就是一個郡的兵力,並且安撫管理得當,一人不少的送上前線去。
諸葛亮才發現,巴西還有這樣一個好人。
隨著北伐進入後期,魏延被拉攏進入了諸葛亮的派系底下,參與進攻。
諸葛亮就申請把呂乂調上來漢中當太守了。
呂乂支援的戰事,應該僅僅只有最後一次的五丈原之役。
在魏延叛亂中,呂乂可能也占了很重要的地位。
不讓魏延入漢中。
在孔明掛保證,又有實際表現的情況下,蔣琬對呂乂印象應該也是很好的。
蔣琬繼任後不久,自己上漢中督防,把呂乂調回內地,掌管人口最多的蜀郡。
培養呂乂成為政務要員的意圖,其實已經很明顯了。
當時由於連年北伐,蜀漢的老百姓很害怕當兵,虛報戶口的情況非常嚴重。
呂乂到任之後,一邊開喻勸導,一邊執法防禁,數年之間,蜀郡的人口就增加了一萬多人。
不是突然大家都生小孩,是本來虛報家裡沒有成年男子的,在呂乂的執政下又逐漸把戶口報回來。
當然,這段期間蔣琬不興兵也是一股很大的助力。
於是,呂乂終於進入了尚書省。
當時的尚書令,其實是費禕。
蔣琬跟董允其實是同一年去世,董允僅僅在蔣琬費禕分掌軍政的時期,當了三年尚書令。
呂乂的才幹跟實績,費禕都看在眼底,遂推舉他成為尚書令。
然而,陳壽前面寫的一個民眾愛戴好呂乂,到了這裡卻說他持法嚴苛,又用一些純書生或是老官員,於是民眾又不喜歡他了。
你相信嗎?
我是不信的。
在當地方官時期,呂乂的支持度那是來自百姓,這不太會出錯。
但任職中央之後,呂乂是否換了個腦袋?
身處朝廷中央,呂乂所面對的絕對不會是百姓的聲音,而是朝廷官員的扒糞。
這也是我第一次覺得,陳壽寫人家清廉到家境清寒的程度,是有意義的。
呂乂並沒有財力讓他在地方收買世家大族,來騙取好政績。
同樣的,他也沒有財力去買通朝廷官員幫他說好話。
而且他持法嚴苛。
……呂乂的年代,他想要叛人罪刑,是得先呈書給駐紮在外的大將軍費禕的。
如果真的過嚴,也只會損害他在費禕面前的形象,哪會影響到郡縣老百姓對他的看法?
我的意思是,董允之所以為蜀漢四相之一,正因為到他為止,都還沒有人敢亂來。
而幾乎是寒門出身的呂乂,就開始被弄了。
當了五年尚書令後,呂乂過世。
想想他西元188年就少孤,到251年其實差不多也有個七十多歲了。
呂乂的故事有兩個重點。
第一,孔明時期,地方郡縣其實就已經在公民不配合。
不要說什麼蠻族,其實說穿了就是益州世族……之後我們也可以來看,益州世族引發的叛亂。
第二就是,延熙九年之後,蜀漢朝廷中,已經有人敢跟執政派作對了。
要知道,諸葛亮的繼承人分配,其實只到荊州派的蔣琬。
費禕也好,董允也罷,甚至呂乂,全都是故劉璋派出身的荊州人士。
事實上,這些人還在荊州的時期,跟荊州諸葛家是重疊的。
諸葛亮家族很可能跟他們家族都有交情。
所以嚴格說起來,他們既是廣義的東州派、也是廣義的荊州派。
誰會跟荊州派東州派和他們的延伸派系作對?
益州派,對吧?
但我有種預感,用這種地域派系來分辨蜀漢政爭,其實只是一個入門方式而已。
不過這個入門法應該還可以再繼續一陣子。
接下來並不會就繼續隨時間線挖深。
我想盡量看得再廣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