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11-13|閱讀時間 ‧ 約 7 分鐘

慈悲要有智慧,善良不能迂腐

    以下為一位有緣人分享:
    記得很多年前有次坐在大巴士上,睡意朦朧間,聽到兩位大嬸在輕聲聊天。一位說:「好朋友啊,我想不到妳去學佛了,學佛的人被洗腦了,右臉被人甩一巴掌,左臉還會自覺地湊上前挨另一個巴掌,妳說冤不冤?怎麼會有你們這樣愚蠢的人呢?像我這樣無神論者,什麼都不信,只信自己,妳看多自在!」我不禁豎起耳朵,想認真聽聽另一位大嬸如何回答。只聽另一位大嬸說:「呵呵,大姐,遇到這種情況,我會再把另一張臉湊過去讓他打的,因為我是欠他的,被他打了,我的業障就消了呀!」當時聽了,我的心中也只是笑笑,不置可否。自己當時不信佛,感覺她們說的都不對,但也不知道她們錯在哪裡。
    現在回過頭想想,當時兩位大嬸的聊天,自己也形成了一些看法。無神論者的大嬸自稱「自在」,其實未必!人生本是苦海,人生不如意事常八九,這是大多數人公認的現實,誰能得解脫?必須通過修行吧!沒有修行就自稱自己「自在」,倒是顯得有些盲目樂觀了。整天與人談論是非,揮霍了大把寶貴的時光,是一位讓人惋惜的悠悠凡夫。而另一位學佛修行的大嬸,無疑態度是要肯定的,但她的想法和回答,也是存在一些問題的。她學佛,是學到了佛的慈悲,對於假如他人打她巴掌這一情況,她不怨恨,但如若再把另一邊臉湊過去挨打,這真的就沒有必要了!難道別人要割她的頭,也讓人就這樣割去了嗎?
    六祖惠能大師面對惡人尋逐,真正是「百死一生」,惠能大師是如何應對呢?是惹不起,就躲唄、跑唄!惠能大師韜光養晦,直到俱足實力、神通廣大之後,坦然面對張行昌來行刺,毫髮無損。《六祖壇經》:「時夜暮,行昌入祖室將欲加害,師舒頸就之,行昌揮刃者三,悉無所損。」經文唸到此處,心中不免歡欣、喜悅,惠能大師終於不用再四處逃亡了。
    在六祖惠能大師身上,我學到了慈悲和智慧。慈悲是,面對惡人的追殺,心中沒有怨恨,也不以暴制暴,沒有說你打我一拳,我要還你一腳。智慧是,我能力不足、惹不起,我還躲得起呢!我不與惡人爭端,想辦法跑就是了!這樣做比較,那位學佛大嬸的回答就很明顯了,她是「慈悲有餘,智慧不足」啊!所以難免讓人對學佛沒有信心,甚至產生懷疑,原因是在於自己智慧不夠。
    學佛修行要福慧雙修,這是佛菩薩一直教誨我們的。通過牟尼精舍佛菩薩宣導的「因果債,功德還」方式,自己努力唸經,專案迴向償還累世業障,人生不如意事真的減少了很多,這得到了廣大師兄姐的無數印證,自己也得到了很多利益。修行路上固然要消業障,但也需要福德資糧,所以精舍教導我們每天計數器不離手,將說是非的時間,用來勤唸〈藥師灌頂真言〉或佛號,累積自己的修行資糧。
    除此之外,學佛還需注意不要誤入附佛外道,末法時代,附佛外道多如牛毛,如恒河沙那麼多,一不小心就著了外道的道,不可不慎!總之,能跟著牟尼精舍一起修行,實在幸運又感恩!
    (分享完畢)
    這是一篇輕鬆、讓人看了不禁莞爾一笑的分享文。細細思量文中兩位大嬸的對話,不妨也將自己置入其中,如果當事人是你,你的想法或回答是什麼?
    這世上有很多似是而非的觀點,如果沒有智慧認真判斷,當真會被這些似是而非的觀點牽著鼻子走,誤入岐途!有許多人對學佛修行者有錯誤的認知,比如:有人認為修行人是消極、避世與不作為;有人以為修行人是獨善其身,成天只想著「阿彌陀佛」,巴望著能快速脫離此岸,回歸彼岸,下次不來了!或者如文中無神論大嬸所認為的,修行人就是個「爛好人」,被人欺負了,還點頭跟對方道謝,打不還手、罵不還口。嚴格說來,會有上述那些想法的人,我們不能說他對或錯,而是處在當事人的條件與層次,他們所能想與所能做的,也僅是如此!如同我們沒有佛的智慧與高度,我們無法揣測、思量佛的想法與做法。在尚未明心見性前,我們只能遵從佛的教誨,持戒、精進、努力,以期能離佛越來越近,達到佛的高度與智慧。
    聖嚴法師說:「凡是有心可用,無不是煩惱,不論追求的是什麼,那個追求的心,就是煩惱心。有人認為世間有很多很新鮮的事,尚未經驗過,要嘗試過了,才甘願修行。要嘗試什麼呢?殺、盜、淫、妄、酒?還是財、色、名、食、睡?這些都是五欲,五欲是苦海,表面上令人感受快樂、舒適,其實越沈緬於享樂中,越是墜向苦海深處。身在苦海,要心思出苦海,少造苦海的業,但不逃避已造成的苦果,這是有心修行的人應有的正常觀念。」
    佛與凡夫眾生的差別,在於佛是覺悟者,佛是正常人;而眾生則是還在迷惘中渾渾噩噩度日,「認為」自己是正常人!修行人不跟人計較,不是腦袋裡少根筋、不知道作反應,而是修行人看清世間萬物都是眾緣聚合而成,修行人珍惜與世人的緣分,願意一笑置之旁人的不理性行為。舉個簡單的例子,假設今天有個精神病患者找你麻煩,你會軟言軟語安撫他?還是跟他硬碰硬,兩敗俱傷?今天在路上被流浪狗吠了,你會張口對著流浪狗吠回去?還是一笑置之繼續走你的路?因為你知道這些都是暫時的,根本就不是回事,忍忍就過了,既然如此,又何必勞心勞神抓住這些「過眼雲煙」不放呢!
    喜歡跟人計較,認為自己很聰明的人未必有智慧,因為聰明的人處處言語、行為佔人便宜的同時,也讓自己生起了無數煩惱心。有智慧的人才能為自己及他人解決問題,因為知曉因果緣起,認真做事、待人的同時,也能讓自己不著相、不執著,常保一顆清淨、無染心。如聖嚴法師說的:「智慧是可以培養的,而佛的智慧便是從慈悲心產生的,慈悲心越重,智慧越高,煩惱也就越少。所謂『慈悲』,就是多為他人設想,常替他人處理問題,相對地,困擾自己的問題也會越來越少,也就越有『智慧』了。」
    佛法是引領我們找回自己的本心,破除自己多生累劫以來習慣的「認知牢籠」。真正的善良不是無知地一味付出,對別人善良之前,要先對自己善良。要有自己的原則和底線,一旦事情超越自己心中定好的那條線,便需及時地克制。慈悲與善良也要有適當的手段,否則只是害人與害己!
    一個有慈悲又兼具智慧的人,能夠時刻令自己舒服、令他人愉悅,懂得在不動聲色間表現自己的慈悲;知分寸守底線,即使寒冬蕭索,也能自帶最耀眼的光芒,令身邊的人如沐春風!南無大願地藏王菩薩!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南無藥師琉璃光如來
    南無阿彌陀佛
    南無大悲觀世音菩薩
    南無大願地藏王菩薩
    南無韋馱菩薩
    南無伽藍菩薩
    南無十方一切諸佛菩薩摩訶薩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