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為兩位有緣人分享:
分享一
轉貼師兄的分享:「修偏係個人意願,怪要怪自己,這菩薩已開示多次。持續反省別人,魔性永遠消不完,更淪為外道用來干擾佛教的入口。要著重自己,不要每天想別人,要誠實面對自己,不是自己錯了都當沒事。」
近日看到某位師兄分享的影片,其中有講到一句「待人要圓,待己要方。」這讓我思考,我是否也常常對待別人不圓融,造成別人的許多困擾。小時候國文課學過的一句:「嚴以律己,寬以待人」,長這麼大了,卻常常做出相反的事情,時常想著別人怎樣怎樣,對自己卻寬大的很。明明忍讓一下,同事、朋友間,就會相當圓滿,卻常因為一口氣過不去,而起爭執、爭吵,讓場面更加難堪,不僅造成別人的傷害,也造成了自己的傷害,得不償失。
有時候會想,是否學「佛」就是學著做「人」,小時候學的《弟子規》、《論語》等,都強調倫理道德,但經過社會的影響,朋友間的相處,是否就忘記那個最單純的自己?人生不過生老病死,執著與煩惱太多,反而忘記最初的那顆心。
分享二
最近有感到不論是心性還是任何方面,有些在重組的感覺。但是最大的敵人,還是來自內心的不安定感。今天看見一則網路影片,讓我深思一番,一般的人總是用自己的立場來做事情,很少人可以跳脫自己的立場,理性和客觀的看待事情,大部份的人總是用情緒在做事情。
比如現在我們覺得老闆管太多,不能準時下班,但如果有天自己當了老闆,說不定還會覺得:「這個員工怎麼不盡責呢!」因為每個人的立場不同,所思考的範圍也會不同。常說是非話,必是是非人,一個成功的人,不會去聽他人的是非,也不會去談論他人的是非,他會去反省自己,充實自己的能力,且不能人云亦云。
我想,我離這個境界還有很大的進步空間,或許,這與《六祖壇經》所提醒大家的事情相通:「若真修道人,不見世間過,若見他人非,自非卻是左,他非我不非,我非自有過。」反省自己為何修行和工作到現在還不能成功,最大的因素就是,我總是用自己的立場在做事情,而非換位思考,用對方的立場替別人著想。
(分享完畢)
許多剛接觸佛法的人一定都有個經驗,那便是迫不及待地想跟任何人分享學佛唸經的好處。這就好比有樣食物我們吃在嘴裡感覺異常美味,於是不厭其煩地跟旁邊的人嘮叨說著,這樣食物如何如何好吃,但旁邊的人就是無法心領神會,甚至有人會來個白眼,然後輕描淡寫地說:「我只要心腸好就好了,不用非得跟你一樣,學佛唸經修行不可!」
但捫心自問,我們真的心腸好嗎?真正心腸好的人不會有想要說人是非的壞念頭;真正心腸好的人會待人如己,不會有人我親疏的分別,光是舉這兩點,我們就過不了最基本的好人門檻。孟子說:「學問之道無他,求其放心而已矣。」學問之道沒有別的,不過就是把那失去的良心找回來而已。學習的根本目的,不是讓人習得越來越多的技能,然後與人一較高下,製造出更多的紛爭。而是尋回做人的根本,懂人倫、知禮義、守孝悌,而這些,便是佛法說的「找回本來面目」。
人人的心地本有美好的風光,只因業障不斷現前考驗,因此就在茫茫的業海中,載浮載沉,時有時無。眾生都有病,不是身體病就是心理病,身體病好治,心理病難醫,心病才是真正痛苦的根源。人的壽命短短數十寒暑,身病會隨著壽命的結束而終止,但人的心病卻會隨著起心動念、張口行為間,輾轉相生,不斷種下未來輪迴的「因」,生生世世緊跟著自己。
煩惱、無明、愚痴即是心病,身體的疾病可靠著保養延緩發作,而心病的痊癒唯有靠自己認真修行反省。修行無非是讓大家將內心的無明、愚痴一點一點除掉,只有當無明漸漸去除了,本具的智慧方能逐漸顯露。智慧就像黑暗中的明燈,夜行人必須靠著明燈引路,才能循著正確的方向前進,不致於跌入旁邊的溝渠。
阿伯說:「有佛緣更應該要珍惜。佛是智慧的尊者,了解世間的真相;依佛法來修持自心,才能讓心性更光明,有智慧地處理事情。」
修行都會遇到關卡,碰到難關,有人選擇從容面對,一如既往地誦經消業。但也有人從此對自己產生了懷疑,對修行起了退轉心。堅持很難,退轉很容易,佛不好修,如若不然,隔壁阿貓阿狗也金剛。有佛緣要好好珍惜,照顧好心中這盞智慧長明燈,不讓這盞長明燈隨著外境搖曳,忽明忽暗,這是修行者一輩子的考驗!南無大願地藏王菩薩!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南無藥師琉璃光如來
南無阿彌陀佛
南無大慈大悲觀世音菩薩
南無大願地藏王菩薩
南無護法韋馱尊天菩薩
南無伽藍菩薩
南無十方一切諸佛菩薩摩訶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