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4/11/19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擠到深處無怨尤之「大三巴」鐵腿行|2019港澳自由行

港澳自由行第二天,來到傳說中的澳門地標~「大三巴牌坊」朝聖。
雖然早有心理準備,知道這裡是大景點,到了假日肯定會擠得水泄不通,不過,當我看到萬頭攢動的景象時,還是當場傻眼了!😱😱😱

根~本~就~找~不~到~空~隙~擠~出~去‼️‼️‼️‼️

這還是丹家旅行這麼多次,第一次見識到如此盛況!果然是「朝聖」無誤!😂而我們的高EQ,只能用「擠到深處無怨尤」來形容了!😅
▲這些人都在前往大三巴的路上~有圖有真相!XD(這顏色拍起來好沉重,好像要集體去示威抗議!😅)
▲笑看這一切的大三巴!😂😂
俯瞰大三巴 Photo by Vernon Raineil Cenzon on Unsplash

大三巴牌坊的歷史意義

「大三巴牌坊」是聖保祿教堂正面前壁的遺址、澳門標誌性的建築物之一,同時也是聯合國世界文化遺產。這個特殊又好記(好三八🤣)的名字是取自「聖保祿」的葡文音譯(de São Paulo),至於稱它為「牌坊」,主要是因為1835年,一場大火燒毀了聖保祿學院和它附屬的教堂,只留下教堂的正面前壁、大部分地基和教堂前的石階,再加上教堂前壁貌似中國傳統牌坊,當地人才稱之為大三巴牌坊。
Photo by Yuyeung Lau on Unsplash
▲聖保祿教堂是中國第一座巴洛克式建築
▲大三巴牌坊上下共分為五層,每一層都有豐富的雕刻。
由 Wilhelm Heine - http://ocw.mit.edu/ans7870/21f/21f.027/rise_fall_canton_04/gallery_places/pages/cwM_1854_AH644191_StPaul.htm, 公有領域, https://commons.
▲在維基百科找到這張1854年的大三巴牌坊與聖保祿學院,感覺好有故事。
說到1854年,就想起一個傳說.....相傳聖保祿教堂後面有一座墓穴,在1837到1854年被用來埋葬殉教者,但詭異的是,這些殉教者都被砌在牆壁上,而且不只如此,讓我大感意外的是,絕大多數的亡者竟然都是日本人!?
原來,在17世紀初,很多在國內遭受迫害的日本天主教徒逃離家鄉來到澳門避難,其中不少日本工匠也參與了大三巴牌坊的建造。

這座牌坊結合了中國傳統藝術、歐洲古典元素和日本文化,更造就了它的獨特性與神祕氣息。

參觀大三巴旁邊的澳門博物館~~票價便宜,又有繁體字解說,超值又可長知識的行程!Photo by Rex Chan on Unsplash
接下來逛逛澳門博物館▲大砲台,和傳說中的戀愛巷
▲大砲台在澳門半島中央柿山之上,和大三巴牌坊一樣,也是澳門獨特的澳門八景之一。
戀愛巷
▲人這麼多是要怎麼戀愛😆😆😆
戀愛巷是大三巴牌坊附近著名的電影和婚紗照拍攝地,全長五十公尺。據說走過戀愛巷,過沒多久就能談上一場戀愛~~~咦?怎麼感覺不適合結了婚的夫妻走啊!😅哈!其實只要認真研究就能查出真相:
「戀愛巷」的葡文是 「Travessa da Paixão」,英語翻譯為「 Lane of Passion 」,但很少人知道,對天主教徒而言,「Passion」指的並非熱情、激情,而是耶蘇「受難」之意。
好吧!我還是拉著老丹的手晃一圈吧!😂比起短暫激情的戀愛,能和另一半「同甘共苦」,不是更浪漫嗎?🥰

改良過的葡式美食~在地高人氣餐廳:「番茄屋」

多虧熱心的朋友推薦,讓我們在腳痠疲累之際,找到了一處位於哪吒古廟附近的「清幽」之地~~葡式美食餐廳—「番茄屋」。說它「清幽」不是因為沒人光顧,而是地點十分隱密,雖然在大三巴附近,但如果沒有指標或網路資訊,是不會輕易被發現的。而這也是我最佩服這間店的地方了,位置不明顯,卻能贏得極佳的口碑,絕對是一間實力派餐廳
我們爬了部落格食記,點了「開心G套餐」,內含葡式咖哩牛腩+豬仔包葡式阿里巴巴焗雞扒、白飯、蒜蓉麵包木糠布甸(布丁)2個,另外還加點了波爾圖海鮮炒飯薰衣草奶茶,試吃結果是~「完全無地雷!」滋味之絕妙,沒多久就被我們一掃而空了!我相信這肯定是改良後的葡式美食(到底對葡式料理有什麼意見啊?😂)~哈哈!總之,一定要推薦給未來有機會來澳門旅遊的朋友!如果你在大三巴被擠得很不開心,就來這裡怒吃葡式美食吧!一定不會讓你失望的!👍
味覺比視覺還精采!!!!😂😂
▲只顧著吃,沒認真拍照,補一下文字敘述:
㊙️(左上)「蒜蓉麵包」: 這款麵包和我們在台灣牛排館吃到的香蒜麵包有很大的不同,特別有嚼勁。事實上,它有一個可愛的名字~「豬仔包」。查了一下維基百科,「豬仔包」是一種港澳麵包,不過香港和澳門各有不同的外型,香港的長相類似長條狀的法國麵包,而澳門的則是從葡萄牙傳過去的,因為橢圓的形狀貌似「豬仔」而得名。在豬仔包上面塗上蒜蓉和牛油,再灑上少許香草碎烘烤而成~~「喀擦」咬一口,蒜香四溢,齒頰留香。😋😋 ㊙️(左下)「葡式阿里巴巴焗雞扒」: 老闆說這道菜最受年輕族群歡迎,配料包含香草、番茄肉醬和cheese,還有祕製醬汁。大口咬下,特殊的雞排風味讓人一吃就上癮! ㊙️(右上)「葡式咖哩崩沙牛腩配豬仔包」: 別看它看起來一般般,這鍋微辣的咖哩醬汁可是用了三十二種配料,再經過十小時熬煮而成,配上豬仔包一起吃特別開胃,就連平時不敢吃辣的大寶也忍不住一口接一口,完全停不下來。 👉科普時間:「崩沙腩」指的是牛的橫膈膜,連著少許的肉。聽說是牛腩中最珍貴的部分,一頭牛只有一塊崩沙腩。
▲㊙️我最愛的「葡式木糠奶布甸」是番茄屋的招牌甜品,奶蛋布丁加上傳統瑪麗餅碎,口感樸實,清甜而不膩,那滑順綿密的口感,只能用「黯然銷魂」來形容,😍😍直接榮登我心中澳門甜點之最,完全勝過安德魯餅店的蛋撻了。(太現實😂) 👉科普時間:「瑪麗餅」源自英國,是少數獲營養師認同的健康茶點。不知台灣買得到嗎?
後來才知道,番茄屋的老闆Oscar Pang 曾到台灣讀書,是我朋友大學時期的麻吉。雖然他是澳門人,卻令人感受到一股「他鄉遇故知」的親切感。由於他的料理實在太美味,搭機回台之前,嘴饞的我們忍不住又光顧了第二次。上圖就是二次拜訪時,番茄屋老闆招待的水果汽水~~不騙你,真的沒喝過如此沁涼又爽口的汽水啊!😍😍😍
▲又短又窄的老饕巷,似乎為番茄屋的澳葡美食下了最好的註腳。
柿山哪吒古廟
老饕巷的盡頭,是澳門歷史悠久的「哪咤古廟」,相較於大三巴牌坊的擁擠喧鬧,我更愛這座寧靜斜巷裡的古廟。
格友二宮曾經和我分享哪吒古廟的起源:
據說當時古代因為瘟疫死了很多人,哪吒顯靈拯救了村民,所以村民蓋了小廟紀念祂。
事實上,澳門有兩座哪吒廟,大三巴牌坊右側也有一座。這兩座哪吒廟相距不遠,卻系出同源。不知道二宮去澳門五次才發現的小廟,是不是我喜歡的這座柿山哪吒古廟呢?
離開大三巴牌坊歷史城區,看到如此悠閒自在的光景。
鐵腿一整天,竟然還有體力進去Esprit血拚!XDD

從大三巴牌坊一路走到哪吒古廟斜巷的盡頭,讓我深刻體會到澳門深厚的歷史、宗教和文化底蘊,而它多元的殖民色彩,讓東西文化彼此碰撞交滙,豐富了旅人的視野和想像。
Photo by Elina Sitnikova on Unsplash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