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學會控制自己的身體,比控制球桿重要!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在高爾夫裡,我一直在努力做一件事就是控制自己的身體。大家都會有感覺就是,揮桿動作很多時候你是用意識去做這些身體動作,但往往你無法控制身體的每一個部位,導致結果不好。有時狀況不錯,想做到像上一球打不錯的動作,就是做不到。這些狀況和問題都是在一個核心上:控制身體!

因為揮桿動作是一個快速且連續的執行狀態。就在1秒裡頭就完成。而這個動作之複雜,同時不是我們平時身體會做到的動作,導致我們需要練習來做出想要的動作與結果。所以對我來說,高爾夫就是一個極為高檔,針對控制身體的一個活動。控制身體聽起來簡單,但做起來完全是兩碼子事。

人的身體就是智慧,拿起球桿就會不自覺的去用自己習慣的節奏和打法去做。想去控制身體節奏可以慢一點,這樣一點小事,身體就是做不到。就像你習慣走路走快的人,意識要身體放慢走,但身體還是會不自覺會慢慢加快。這就是人的個性一樣,叫一個急性子的人,要慢工出細活是非常困難。

我自己常提醒自己要去控制身體,尤其在上下桿轉換時要讓下盤先啟動。但身體不時就會讓手先動,導致擊球無法一致性和不穩定。而後來瞭解,要去控制身體就需要去對身體進行訓練和鍛鍊。訓練是對身體的強度進行提升和強化。鍛鍊是要讓身體習慣去執行這些平時不常做的動作。這樣才能在執行揮桿動作時可以順利和輕鬆。

這也是我認為高爾夫需要去配合做身體的訓練和鍛鍊,以達到去控制身體的任務。不是一直去練動作就可以控制身體。當然這樣土法鍊鋼的方法也可以練動作,但曠日費時,效果不彰。所以在現代化的高爾夫裡,身體強化和身體韌性的提升是重要的一環。不是只有偏重在一個項目就可以成事。
控制身體其實說穿了就是去讓身體去承受更多的強度。揮桿動作裡太多都是扭轉身體的動作。而這些動作平時活動根本就不會去做。而你要讓身體去習慣這些動作就是不斷去鍛鍊它,讓他習慣有這些的動作,所以身體可以自然去面對。而當身體強度提升,它的肌肉敏感度也自然會提升。

當執行揮桿動作時,身體和肌肉就會更快速的去反應你需要的動作。如果沒有去鍛鍊身體,身體的敏感度就拉不起來,更別說要去控制身體的動作細節。就我個人經驗來說,當你的身體有經過長時間的鍛鍊後,你是可以去掌握和控制動作運行的節奏。而且可以去改變或嘗試一些動作的變化,看看身體的執行效果。

經過鍛鍊的身體也更容易去產生爆發力。也就是力量的產生可以更有效。可以在更小面積或特定部位的力量去產生。這也是我認為控制身體。可以控制身體更細節的部位,比如手指的握桿,腳趾的抓地力和肩膀的轉動等。 以前做不到的控制身體特定部位的事,現在都可以做到力。

但這是建立在長時間的不間斷鍛鍊的結果。因為沒有經過幾千個小時鍛鍊,身體是很難把強度和敏感度給建立。如果只是做一段時間,身體很容易就會遺忘和消失應該有的強度。所以控制身體是一個不間斷的活。你要不斷去刺激它,讓他效果去做不同動作和給予身體負擔。這樣就會如同上面的結果。

當然身體和球桿哪個比較重要?我認為都重要,但鍛鍊身體和找適合自己身體的球桿可以並進。因為身體的強度提升後,桿子也要提升和調整。不是一支桿子或一個規格打到老。要依據身體狀況和條件去進行調整和改變。這樣身體才能去發揮出最好的結果。所以練球不是高爾夫的基礎,身體的固定鍛鍊才是王道!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40會員
229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chien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打球是我的生活一部分,而多數時間我都是獨行俠。自己包抓了就去打球。在台灣打場球比較會當一件事來做。因為球場比較遠,都會和朋友約好,到球場有球車、球僮,照章辦事。打球好像行軍,必須照SOP走。還要顧及到朋友的狀況或不時給予掌聲。說實在,有點累!回到家也要5、6個小時,整天都要給它。變化不大,樂趣有限。
今年打了不少的鐵桿,也對現今鐵桿的特性有些瞭解和熟悉。我測試的品牌有Taylormade, Titleist,Callaway,Ping等美系大廠產品。Titleist的鐵桿我是用T200,我自己訂一套,然後重組我的規格和更換桿身。這些桿子多半都是2021年的新款式,所以可以從裡面瞭解大廠對鐵桿的設
一般球友的揮桿動作五花八門,同時也會有不少人是從練習場裡去學動作或看別人動作來練。要不在YouTube自學武功,不管如何,學習別人是一個必經過程。但我這裡要說的是當你的動作已經有小成,參考或學習別人的動作,很容易會走火入魔,賠了夫人又折兵。 原因在於,別人的動作在他的身體下是可以發揮出好的效果。但
今天一樣是要接近100度高溫,安排打Frisco的球場。之前打Lake of Frisco就真的不錯,這次打它附近的Trials of Frisco。朋友說這個球場是出名的難,當然要來體驗一下。訂1:30pm開球,開車到球場約30分左右,到球場先去推桿區小練一下。到賣店拿鑰匙就開球了。我從10洞開始
現在交通發達,大家三不五時的就出國玩和購物,所以產品的取得也更加多元和友善。在疫情大家只能閉關自練手指運動買東西,有時走火入魔,不知不覺的點很多東西。線上買東西價格殺是標配,所以會影響實體店的銷售。但美國身為網路的祖師爺,對於線上和線下銷售如何能兼顧或互補。這也是我今天想分享給大家我的經驗和心得。當
Ping G710這款黑炭頭看起來真的很耐看。設計把刀背的肌肉線條都抓得淋漓盡致。雖然可以瞭解這是一款凹背或半凹背鐵桿設計,就是讓人想多看2眼。Ping的鐵桿設計一直都有自己的風格和美感,加上2片式,中空桿頭設計也是Ping的主力,這幾年下來,可以看到不少Ping在這塊產品的亮點。 我只能說Pi
打球是我的生活一部分,而多數時間我都是獨行俠。自己包抓了就去打球。在台灣打場球比較會當一件事來做。因為球場比較遠,都會和朋友約好,到球場有球車、球僮,照章辦事。打球好像行軍,必須照SOP走。還要顧及到朋友的狀況或不時給予掌聲。說實在,有點累!回到家也要5、6個小時,整天都要給它。變化不大,樂趣有限。
今年打了不少的鐵桿,也對現今鐵桿的特性有些瞭解和熟悉。我測試的品牌有Taylormade, Titleist,Callaway,Ping等美系大廠產品。Titleist的鐵桿我是用T200,我自己訂一套,然後重組我的規格和更換桿身。這些桿子多半都是2021年的新款式,所以可以從裡面瞭解大廠對鐵桿的設
一般球友的揮桿動作五花八門,同時也會有不少人是從練習場裡去學動作或看別人動作來練。要不在YouTube自學武功,不管如何,學習別人是一個必經過程。但我這裡要說的是當你的動作已經有小成,參考或學習別人的動作,很容易會走火入魔,賠了夫人又折兵。 原因在於,別人的動作在他的身體下是可以發揮出好的效果。但
今天一樣是要接近100度高溫,安排打Frisco的球場。之前打Lake of Frisco就真的不錯,這次打它附近的Trials of Frisco。朋友說這個球場是出名的難,當然要來體驗一下。訂1:30pm開球,開車到球場約30分左右,到球場先去推桿區小練一下。到賣店拿鑰匙就開球了。我從10洞開始
現在交通發達,大家三不五時的就出國玩和購物,所以產品的取得也更加多元和友善。在疫情大家只能閉關自練手指運動買東西,有時走火入魔,不知不覺的點很多東西。線上買東西價格殺是標配,所以會影響實體店的銷售。但美國身為網路的祖師爺,對於線上和線下銷售如何能兼顧或互補。這也是我今天想分享給大家我的經驗和心得。當
Ping G710這款黑炭頭看起來真的很耐看。設計把刀背的肌肉線條都抓得淋漓盡致。雖然可以瞭解這是一款凹背或半凹背鐵桿設計,就是讓人想多看2眼。Ping的鐵桿設計一直都有自己的風格和美感,加上2片式,中空桿頭設計也是Ping的主力,這幾年下來,可以看到不少Ping在這塊產品的亮點。 我只能說Pi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鐵桿擊球 無論是凹槽鐵桿、切擊鐵桿、中鐵桿還是木桿,瞄球和揮桿的方式都是相同的。揮桿並非擊球動作,揮桿是穿越擊球動作的過程——包括劈擊和推桿。揮桿的後擺與跟隨動作的長度應相同。今天,由於球桿的桿頭設計有不同的仰角,高爾夫已經成為一種機械化的運動。專家打高爾夫時僅需為每個距離選擇合適的球桿,直到到達果
Thumbnail
推桿 推桿 決定擊球、線路判斷、觸感 推桿是獲得低分的簡單捷徑,但需要小心 圖 1 位址。 推桿握持方式與其他球桿握持方式的唯一區別在於,左手握在桿身下方,與所有其他擊球時的右手握持方式相同。 高爾夫是一項始終需要右手控制的運動,並且在任何擊球時右手都不會改變。 圖 2 仰泳。 請注意,在瞄
Thumbnail
你的下桿應該從頂部到擊球分為兩個部分。 當您從頂部一擊擊球時,高爾夫球桿會上升並翻轉。 您是否聽說過,如果您嘗試從頂部直接擊球,您將無法擊球? 關鍵是不要突然擊球。 它將下揮桿分為兩部分。 我將解釋其好處和步驟。 在 YouTube 上觀看「下桿時,Torque身體後伸展右臂。」http
Thumbnail
你好,我是查理。 高級球員和專業人士揮桿時會感受到高爾夫球桿的重量。 很多人可能會誤解高爾夫球桿重量的感覺。 如果您能正確感覺到高爾夫球桿的重量,桿頭速度將會增加,距離加長。 這可以透過在球前面擊球或左曲球來糾正。 這次我要講的是正確的手感球桿重量的方法,很多人可能都有誤解。 "有些人將高爾
輔助訓練的選擇~ 練與不練之間的為難 輔助訓練的目的就是加強專項項目需要使用的肌群,也用來強化比較弱的部位,及放鬆緊繃的部位,藉此提升專業表現與傷害預防。而彈琴由於是坐姿的型態,所以首先會被著重的,大約都是針對: 1.坐穩(背肌及其他😆) 2.手部力量(上臂及其他) 而放鬆~~⋯
Thumbnail
肆、我編菜單的考慮重點與目的 讓投球涉及的部位能平衡發展,是最關鍵的點。 因為投球對於不同部位的刺激不同,而不同部位的強度與發展速度也不同,因此如果額外訓練,可能能降低弱勢部位的受傷風險,並給予強勢部位更充足的刺激,盡可能提升體能與表現並降低風險。 然後這個菜單我盡可能精簡,所以你們有喜歡的動作或。
Thumbnail
接續上一篇文章,其實值得做的事,應該是運動或是寫作這種沒人叫自己做,卻願意去做的事情上。換言之,在本能的驅使下,諸如運動和寫作這一些事自然敵不過本能,即使自己知道這兩件事其實對自己比較有益,也沒有用。必須要是自己主動去嘗試了,去體會其中的好處,才有可能持續下去。反倒是,那些出自於本能的
Thumbnail
在運動場上所學到的,是學校、補習班無法教你的,卻是在未來職場及各領域相當關鍵的能力。成績代表著一切嗎?多元能力培養,絕對超乎你的想像!
Thumbnail
這通常是常見的情況。 在過渡時,球桿不會傾斜。 並且早期釋放,你在揮桿過程中你的手太早離開。 球桿很快就會出現甩桿。 我認為這些是你擔心的原因。 那麼在過渡時應該抱有什麼樣的心態呢? 球桿像專業人士一樣傾斜。 是否有可能保持姿勢,讓球桿不會延遲? 我想給你一個關於這方面的課程。 首先,重要的事情
Thumbnail
剛開始接觸高爾夫的人 都會在練習場上教練課,然後在練習場練習每一支桿的熟悉度 等到真正開始上場 1.常常姿勢100打擊0(因為大多都是上過專業教練課) 2.因為開球命中低或姿勢偏移常常掉球或找不到球 3.頻繁找球開始導致體力下滑跟精神力下滑 4.心靈受創開始影響後續桿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鐵桿擊球 無論是凹槽鐵桿、切擊鐵桿、中鐵桿還是木桿,瞄球和揮桿的方式都是相同的。揮桿並非擊球動作,揮桿是穿越擊球動作的過程——包括劈擊和推桿。揮桿的後擺與跟隨動作的長度應相同。今天,由於球桿的桿頭設計有不同的仰角,高爾夫已經成為一種機械化的運動。專家打高爾夫時僅需為每個距離選擇合適的球桿,直到到達果
Thumbnail
推桿 推桿 決定擊球、線路判斷、觸感 推桿是獲得低分的簡單捷徑,但需要小心 圖 1 位址。 推桿握持方式與其他球桿握持方式的唯一區別在於,左手握在桿身下方,與所有其他擊球時的右手握持方式相同。 高爾夫是一項始終需要右手控制的運動,並且在任何擊球時右手都不會改變。 圖 2 仰泳。 請注意,在瞄
Thumbnail
你的下桿應該從頂部到擊球分為兩個部分。 當您從頂部一擊擊球時,高爾夫球桿會上升並翻轉。 您是否聽說過,如果您嘗試從頂部直接擊球,您將無法擊球? 關鍵是不要突然擊球。 它將下揮桿分為兩部分。 我將解釋其好處和步驟。 在 YouTube 上觀看「下桿時,Torque身體後伸展右臂。」http
Thumbnail
你好,我是查理。 高級球員和專業人士揮桿時會感受到高爾夫球桿的重量。 很多人可能會誤解高爾夫球桿重量的感覺。 如果您能正確感覺到高爾夫球桿的重量,桿頭速度將會增加,距離加長。 這可以透過在球前面擊球或左曲球來糾正。 這次我要講的是正確的手感球桿重量的方法,很多人可能都有誤解。 "有些人將高爾
輔助訓練的選擇~ 練與不練之間的為難 輔助訓練的目的就是加強專項項目需要使用的肌群,也用來強化比較弱的部位,及放鬆緊繃的部位,藉此提升專業表現與傷害預防。而彈琴由於是坐姿的型態,所以首先會被著重的,大約都是針對: 1.坐穩(背肌及其他😆) 2.手部力量(上臂及其他) 而放鬆~~⋯
Thumbnail
肆、我編菜單的考慮重點與目的 讓投球涉及的部位能平衡發展,是最關鍵的點。 因為投球對於不同部位的刺激不同,而不同部位的強度與發展速度也不同,因此如果額外訓練,可能能降低弱勢部位的受傷風險,並給予強勢部位更充足的刺激,盡可能提升體能與表現並降低風險。 然後這個菜單我盡可能精簡,所以你們有喜歡的動作或。
Thumbnail
接續上一篇文章,其實值得做的事,應該是運動或是寫作這種沒人叫自己做,卻願意去做的事情上。換言之,在本能的驅使下,諸如運動和寫作這一些事自然敵不過本能,即使自己知道這兩件事其實對自己比較有益,也沒有用。必須要是自己主動去嘗試了,去體會其中的好處,才有可能持續下去。反倒是,那些出自於本能的
Thumbnail
在運動場上所學到的,是學校、補習班無法教你的,卻是在未來職場及各領域相當關鍵的能力。成績代表著一切嗎?多元能力培養,絕對超乎你的想像!
Thumbnail
這通常是常見的情況。 在過渡時,球桿不會傾斜。 並且早期釋放,你在揮桿過程中你的手太早離開。 球桿很快就會出現甩桿。 我認為這些是你擔心的原因。 那麼在過渡時應該抱有什麼樣的心態呢? 球桿像專業人士一樣傾斜。 是否有可能保持姿勢,讓球桿不會延遲? 我想給你一個關於這方面的課程。 首先,重要的事情
Thumbnail
剛開始接觸高爾夫的人 都會在練習場上教練課,然後在練習場練習每一支桿的熟悉度 等到真正開始上場 1.常常姿勢100打擊0(因為大多都是上過專業教練課) 2.因為開球命中低或姿勢偏移常常掉球或找不到球 3.頻繁找球開始導致體力下滑跟精神力下滑 4.心靈受創開始影響後續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