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茶金》雜想日治時期在南洋的臺灣人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各位朋友有看《茶金》嗎?
劇中溫昇豪飾演的KK背景十分特殊。昨天的第五還第六集,戲曲名伶夏老闆喝著北埔的膨風茶,一邊細品茶的風味,一邊讚賞杯具造型獨特,KK說這是他從印度帶回來的,並自述曾經在緬甸待過,在日本殖民台灣後期,被派往南洋當軍伕,戰後被送往印度的集中營,最後留在印度幫美國人蓋化肥廠。
根據中研院台史所的鐘淑敏老師《日治時期在南洋的台灣人》一書,當時到南洋發展的台灣人不少,除了戰爭時的台灣軍伕外,承平時期更多的是做生意的商人、在三井和三菱等日本商社東南亞支店工作的員工、在台灣受醫學教育並前往南洋開診的醫生,以及為東南亞當地華人苦力表演的戲曲劇團演員等等。
當時的東南亞除了泰國(暹羅)以外,多是荷蘭、英國和法國的殖民地,日本戰敗後,台灣人由於殖民母國日本的關係,被同盟國視為敵僑,許多被拘禁於戰俘集中營,待遇和日本人相同。中南半島上的日本人和台灣人,多被送往英國統治下的印度集中營;而在荷屬東印度(今印尼)的戰俘,則被送往澳洲。
《日治時期在南洋的台灣人》在中研院的新書發表會上,就有一位出生在澳洲戰俘營的女性長者出席,鐘老師表示很感謝這位朋友提供了許多戰俘營生活的細節。
不過KK前往當軍伕的緬甸,和台灣則有一段在當時不可為外人道的關係。
中日戰爭後期,日軍已經封鎖了大多數的東部沿岸港口,國府的戰爭資源需要透過陸上跨國補給,其中一條交通要道就是串連起雲南和緬甸的滇緬公路。
英國等外國的軍事武器支援透過滇緬公路不斷輸入中國西南方,造成日軍的壓力,為了早日結束曠日廢時的對中戰爭,日方希望透過扶植緬甸內部的反英菁英,以「協助緬甸武力獨立建國」為由,一舉將英國擊敗,同時切斷對中國的陸上補給。
為了達到此目的,日軍開始吸收緬甸的反英人士,其中包含了日後被尊稱為緬甸國父的翁山、軍事獨裁者尼溫以及所謂的「三十志士」,組成「緬甸獨立軍」,並在台灣花蓮的玉里設置了情報訓練單位,從日本總部取得武器裝備在台灣進行秘密訓練。
訓練完成後,從台北、高雄或花蓮港出發,陸續抵達已在1941年和日本組成盟國的泰國,有些在曼谷待命,有些則在泰緬邊境持續吸收流亡境外的緬甸獨立份子,希望能擴大獨立軍的規模,展開全國性的獨立運動。
1942-1945發生緬甸戰役,除了緬甸獨立軍之外,日軍也加入對英與對華作戰,另也有為數不少的台灣籍兵參與其中。根據蕭明禮和朱浤源〈日本侵緬之戰(1940–42)與臺灣的角色〉一文的研究中指出,雖然當年台灣人參與日軍征緬者所在多有,但這件事卻遭日軍的隱晦處理,沒有太多資料留下。
另也提到現在的緬甸華人,也是緬甸僑務教育第一領導人吳中庸董事長,就是當年參與侵緬的台籍日本兵。
所以,也許劇中的KK就是參與日軍入侵緬甸的台灣籍軍伕的化身,或許也和緬甸獨立軍在台灣一起受過軍事訓練(這是我純腦補),戰後則和其他在緬甸的台灣人,像是在仰光賣茶的嘉義人鄭崇英、賣藥的蘇澳人高維連、味精製造業的彰化人龔天生等一起被送往印度的集中營。
集中收容所的生活並不像我們想像得悲慘,後期的印度集中營位於非戰地區,安全都有所保障,也沒有侮辱和體罰,不太會讓居留者陷入生命危險。還有日本人把印度常見的豆類,改造成日本飲食中常見的豆芽菜或豆類食品。
也有許多父母在東南亞經商、出生成長都在南洋的台籍小孩,是因為居住在集中營,才開始學習日語和日本文化。不過隨後面對日本戰敗,集中營內的台籍人士也分成兩個陣營,台灣人到底是日本人還是中國人的身分認同再次浮上檯面。其後或被遣返回台灣、或繼續留在南洋當地發展,又都是各自的故事了。
《茶金》劇中沒有刻意強調台灣人的各種奇幻漂流,但KK獨有的疏離感又讓我覺得他好像不確定自己是不是屬於這片土地,這或許就是日治時期在南洋的台灣人的獨特經驗所致。
鐘老師的這本研究紀錄了很多當時南洋各國台灣人的複雜故事,雖然很厚但是讓人看得欲罷不能,多虧《茶金》又拿出來翻閱,好幾位台灣人當時在南洋打拚的紀錄或戰時戰後的經歷,都讓人覺得拍成電視劇應該很好看啊!
圖片來自網路
*** 寒冷的冬天想煮泰式火鍋或吃美味的泰式咖哩,可以到臉書"暹羅猴老大"私訊下訂哦~
參考資料
鐘淑敏(2020),《日治時期在南洋的臺灣人》,台北市: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
蕭明禮、朱浤源(2020, 06)。〈日本侵緬之戰(1940–42)與臺灣的角色〉。亞太研究論壇,67,頁1-40。
avatar-img
12會員
14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monkeyuying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反思之一:標準何在? 反思之二:那些被選中的泰國菜
在海外的泰國料理餐廳數量顯著成長之後,如何讓外國人認識真正的泰菜成為泰國政府下一階段的目標。
現在想像你長期旅居海外,或許有時候會因為思念台灣的食物而開始搜尋附近的台灣料理店,慢慢篩選後找到一間評價看起來還不錯的餐廳;進到餐廳之後,看到店內台灣風格的擺設、附有繁體中文的菜單、有鹹酥雞和滷肉飯等熟悉的菜色、播放的台灣流行音樂,還有用熟悉的台灣腔調中文和你打招呼的服務生,一瞬間你覺得有回到故鄉的
去過沖繩旅遊過的你,有沒有喝過琉球名產-泡盛酒呢? 琉球泡盛被認為是非常古老的蒸餾酒,距今據說已有600年以上的歷史,從現在回推600年,正是15世紀初期,上回提過琉球王國透過海洋中介貿易而興盛的年代。
泰國和沖繩有什麼共同點呢? 我想其中之一就是都是台灣人喜歡的旅遊地點,也都以優美的海景取勝吧! 不過在歷史上,這兩個地區有非常密切的往來,透過《歷代寶案》,除了可看到暹羅-琉球的外交貿易實況之外,也可一窺當年海洋貿易之盛,真是令人神往!
最近發現了一批神秘的文件,同時跟我曾經當交換學生一年的日本沖繩,以及學料理一年的泰國有關,甚至跟我的大學母校有神奇的緣分!大概冥冥中自有天意,決定記錄下來以資紀念。
反思之一:標準何在? 反思之二:那些被選中的泰國菜
在海外的泰國料理餐廳數量顯著成長之後,如何讓外國人認識真正的泰菜成為泰國政府下一階段的目標。
現在想像你長期旅居海外,或許有時候會因為思念台灣的食物而開始搜尋附近的台灣料理店,慢慢篩選後找到一間評價看起來還不錯的餐廳;進到餐廳之後,看到店內台灣風格的擺設、附有繁體中文的菜單、有鹹酥雞和滷肉飯等熟悉的菜色、播放的台灣流行音樂,還有用熟悉的台灣腔調中文和你打招呼的服務生,一瞬間你覺得有回到故鄉的
去過沖繩旅遊過的你,有沒有喝過琉球名產-泡盛酒呢? 琉球泡盛被認為是非常古老的蒸餾酒,距今據說已有600年以上的歷史,從現在回推600年,正是15世紀初期,上回提過琉球王國透過海洋中介貿易而興盛的年代。
泰國和沖繩有什麼共同點呢? 我想其中之一就是都是台灣人喜歡的旅遊地點,也都以優美的海景取勝吧! 不過在歷史上,這兩個地區有非常密切的往來,透過《歷代寶案》,除了可看到暹羅-琉球的外交貿易實況之外,也可一窺當年海洋貿易之盛,真是令人神往!
最近發現了一批神秘的文件,同時跟我曾經當交換學生一年的日本沖繩,以及學料理一年的泰國有關,甚至跟我的大學母校有神奇的緣分!大概冥冥中自有天意,決定記錄下來以資紀念。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聽海湧》描述台灣青年在二戰期間被日本徵召前往婆羅洲,替日軍監看戰爭中捕獲的盟軍戰俘,故事背景設定在昭和17年(1942年),過程中這群監視員牽涉一場冷血的屠殺,戰後因被指認虐待戰俘而成為戰犯,部份監視員再也無法回到台灣,活著回來的青年則再也不願提及島上發生的事。
Thumbnail
以在威權時期因為書信結合的異國婚姻為核心,延伸至北部泰雅族的歷史,與他們在白色恐怖所面臨的困境,儘管是外來者的視角,卻因為語言的接近性,或許更觸及了台灣研究所缺乏的核心內容。
臺灣民主國 甲午戰爭後,大清國欽差大臣李鴻章代表清廷割讓臺灣給大日本帝國。清政府將臺灣割讓給日本的決定,在許多臺灣住民中引起不滿,時稱「紳民奔走相告,聚哭於市」,希望清政府改變態度。1895年5月25日,臺灣人民宣佈脫離大清國成立「臺灣民主國」,推舉原巡撫唐景崧為大總統、劉永福為大將軍、李秉瑞為軍
1661年,鄭成功進攻台灣,漢人政權在台開始形成強勢 1683年,施琅攻下台灣,清朝訂渡臺禁令 1875年,沈葆楨上奏解除禁令 1895年,日本拿到台灣 清朝到日本治台之間200年,平埔媽是17世紀就開始與渡海移民的唐山公成家,然後生出混血後代,到19世紀尾日本時期已經混血6代以上。因為缺乏女性以
治臺後期 清廷對臺灣的消極態度一直要到19世紀中葉才改變,其原因是由於國際環境的改變。第一次鴉片戰爭後,歐洲勢力衝擊著清帝國統治下的台灣。第二次鴉片戰爭後,清政府同意讓臺灣開港通商(安平、淡水),不久又開放打狗和雞籠二港。此後,臺灣的對外貿易相當熱絡,臺灣盛產的茶、蔗糖和樟腦大量出口,這增加了就業
Thumbnail
2024/05/15看了最長的電影,廖克發導演的新電影《由島至島》。導演延續過往關心東南亞華人的議題,用290分鐘,講述了二戰時期,被日本帝國主義侵略的人們及國家,怎麼去記得這場戰爭?以及作為當代人,我們怎麼重新認識自己的歷史?
Thumbnail
「都是你們這些女人剝奪我安身立命的地方!不但可以享受產假、育嬰假這些福利,還迸出什麼女性自我提升計畫?一路搭直升機的感覺可真好啊!要是你們這些女人當上高層幹部,叫我們這些男人怎麼自處?明明公司就是男人的家,只有這裡才是我的歸屬!」 男孩們?你們也是這樣想嘛?在下方留言告訴我吧。
Thumbnail
日本的屋瓦片是黑色的、台灣的屋瓦片是紅色的,有段時間從天空看下來,台北的天空就是這兩個顏色交織著,現在也是兩種顏色交織,只是變成藍和ㄌ
中華民國解除戒嚴。一九九六之後發生了什麼事? 當有心人成了天成的眷屬! 並非天成。是自己願成或不願而已。
Thumbnail
改編自謝里法原著小說的電視劇《紫色大稻埕》就在這裡取景,戲中可見茶行人來人往的熱鬧景象,以及婦女就著竹篩揀茶梗的忙碌身影。
Thumbnail
《聽海湧》描述台灣青年在二戰期間被日本徵召前往婆羅洲,替日軍監看戰爭中捕獲的盟軍戰俘,故事背景設定在昭和17年(1942年),過程中這群監視員牽涉一場冷血的屠殺,戰後因被指認虐待戰俘而成為戰犯,部份監視員再也無法回到台灣,活著回來的青年則再也不願提及島上發生的事。
Thumbnail
以在威權時期因為書信結合的異國婚姻為核心,延伸至北部泰雅族的歷史,與他們在白色恐怖所面臨的困境,儘管是外來者的視角,卻因為語言的接近性,或許更觸及了台灣研究所缺乏的核心內容。
臺灣民主國 甲午戰爭後,大清國欽差大臣李鴻章代表清廷割讓臺灣給大日本帝國。清政府將臺灣割讓給日本的決定,在許多臺灣住民中引起不滿,時稱「紳民奔走相告,聚哭於市」,希望清政府改變態度。1895年5月25日,臺灣人民宣佈脫離大清國成立「臺灣民主國」,推舉原巡撫唐景崧為大總統、劉永福為大將軍、李秉瑞為軍
1661年,鄭成功進攻台灣,漢人政權在台開始形成強勢 1683年,施琅攻下台灣,清朝訂渡臺禁令 1875年,沈葆楨上奏解除禁令 1895年,日本拿到台灣 清朝到日本治台之間200年,平埔媽是17世紀就開始與渡海移民的唐山公成家,然後生出混血後代,到19世紀尾日本時期已經混血6代以上。因為缺乏女性以
治臺後期 清廷對臺灣的消極態度一直要到19世紀中葉才改變,其原因是由於國際環境的改變。第一次鴉片戰爭後,歐洲勢力衝擊著清帝國統治下的台灣。第二次鴉片戰爭後,清政府同意讓臺灣開港通商(安平、淡水),不久又開放打狗和雞籠二港。此後,臺灣的對外貿易相當熱絡,臺灣盛產的茶、蔗糖和樟腦大量出口,這增加了就業
Thumbnail
2024/05/15看了最長的電影,廖克發導演的新電影《由島至島》。導演延續過往關心東南亞華人的議題,用290分鐘,講述了二戰時期,被日本帝國主義侵略的人們及國家,怎麼去記得這場戰爭?以及作為當代人,我們怎麼重新認識自己的歷史?
Thumbnail
「都是你們這些女人剝奪我安身立命的地方!不但可以享受產假、育嬰假這些福利,還迸出什麼女性自我提升計畫?一路搭直升機的感覺可真好啊!要是你們這些女人當上高層幹部,叫我們這些男人怎麼自處?明明公司就是男人的家,只有這裡才是我的歸屬!」 男孩們?你們也是這樣想嘛?在下方留言告訴我吧。
Thumbnail
日本的屋瓦片是黑色的、台灣的屋瓦片是紅色的,有段時間從天空看下來,台北的天空就是這兩個顏色交織著,現在也是兩種顏色交織,只是變成藍和ㄌ
中華民國解除戒嚴。一九九六之後發生了什麼事? 當有心人成了天成的眷屬! 並非天成。是自己願成或不願而已。
Thumbnail
改編自謝里法原著小說的電視劇《紫色大稻埕》就在這裡取景,戲中可見茶行人來人往的熱鬧景象,以及婦女就著竹篩揀茶梗的忙碌身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