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下六十八度:二戰後臺灣人的西伯利亞戰俘經驗》書摘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讀正在看電視的陳以文(左)與作者(右)

讀正在看電視的陳以文(左)與作者(右)

相信不少臺灣人的長輩,可能曾前往南洋從軍,或是在中國戰場與日軍搏鬥。我的祖父陳以文,也有類似的經驗。他比較特別,他去的是滿洲,其後更被扣留在西伯利亞。我祖父的經驗,印證了過去臺灣人的海外活動路線,遠比今日想像的還要多元。而他從西伯利亞輾轉返臺的過程,也顯示臺灣人在不同政權交替下的無奈與悲哀。

如此特別經驗,也是我孩提時期的床邊故事。有一段時間,我就睡在祖父旁,還記得床頭擺著一臺收音機,旁邊有一箱紅露酒。收音機播著日語廣播(臺灣收得到沖繩的訊號),祖父帶著酒氣,緩緩地告訴我,西伯利亞最低溫是零下六十八度,同袍的鼻子、耳朵,如果暴露在外面太久,一碰就會掉。這樣的情節,不要說年幼的孩童,即使是大人,想必也會很驚訝吧。

中學時期的陳以文(左二)

中學時期的陳以文(左二)

在進入本書之前,我想先為讀者補充一下脈絡,我的祖父之所以會來到東京,乃是受曾祖父陳土金的安排,陳土金是宜蘭市知名的醫師,所經營的蓬萊醫院,是戰後宜蘭市三大私人診所之一(另兩間為陳金波的太平醫院,以及李兆蕙的惠德醫院)。陳土金希望能將兒子們栽培成醫師,日後返回宜蘭,擴大自家醫院規模。

陳以文儘管個性海派、人緣很好,但是在中學的課業表現,卻不如哥哥陳鎮榕與弟弟陳成章,而中學也因為戰爭,讓學生提早畢業,以文拿到了畢業證書,看著同學先後收到赤紙(召集令)入伍,加上社會氛圍的催化下,他決定偏離父親為他安排的道路,毅然從軍。這也是故事的開始。

本書從陳以文從軍前夕開始寫起,接著是他前往滿洲、被俘至西伯利亞、其後返臺的過程。

就讓我們一起進入這本書吧。

結訓時的陳以文(前排右一)與同袍

結訓時的陳以文(前排右一)與同袍

以文在敦化這段期間,東北的局勢有了變化,整個東北雖然是國民黨接收,但國民黨影響力僅限於都市,鄉間多為共產黨盤據。根據中蘇簽訂的友好同盟合約,日本投降後三個月內,蘇聯的軍隊必須撤出東北。蘇聯軍利用這段時間,將東北工廠設備,像是機器、馬達,以及一些物資,如麵粉等等載運回國。並且將關東軍的槍枝,配發給中國共產黨使用。

蘇聯軍不只打工廠設備與物資的主意,還打算利用投降的日軍作為人力。其實,日本投降後一週,史達林就下令移送關東軍戰俘。關東軍就像被拆解的工業設備一樣,一車車的送進蘇聯。為何蘇聯要這麼做?若以蘇聯的角度來說,蘇聯的青壯年人口,在兩次世界大戰大量消耗,光是二戰,蘇聯軍民死了兩千五百萬人,而且蘇聯在歐洲的工業區,也遭德軍重創。

缺乏勞動力、國土被破壞嚴重。而重建工程也需要勞動力的挹注,那麼,勞動力要從哪來,監獄內的囚犯,以及因戰爭獲得的俘虜,就是很重要的勞力來源。蘇聯的俘虜來源,不只有日軍。過去,蘇聯在西邊與德軍交戰,德國戰俘,是其中人數最多的。接著才是日本戰俘。根據1945年的統計,蘇聯拘留了四百一十七萬人。

德軍俘虜超過半數。有兩百三十八萬人。其次是日軍,有六十三萬人。剩下的俘虜來自匈牙利、羅馬尼亞等國家。不同版本數字雖然有差異,但日本俘虜的人數,大概是六十萬上下。日本俘虜被帶往蘇聯境內各地,其中,六萬五千人被帶往中亞,兩萬五千人被帶往東歐,剩下四、五十萬人都在西伯利亞。

二戰時,許多來自東歐的工廠,紛紛遷入西伯利亞,當戰爭結束,這些工廠並沒有遷回東歐,而是往更東邊、北邊發展。除了工廠,西伯利亞還有一條連結亞洲、歐洲的鐵路。這條鐵路興建於帝俄時期,二十世紀初,沙皇開闢西伯利亞鐵路,這廣大的地區開始緩慢發展。

二戰末期,蘇聯在此地集結大量軍隊,並且南下入侵滿洲國。戰爭結束,這些駐守在滿洲國的日軍部隊,就成了蘇聯的俘虜。這些日軍,不像華北、華中的日軍,可以和平、迅速地復員。在蘇聯的眼裡,這些日軍是非常重要的人力,可幫助西伯利亞的各種建設。也因此,1945年9月至12月間,蘇聯利用火車,將已投降繳械的關東軍(包含部分民人)送入境內。

戰後陳以文被蘇軍俘至蘇聯的路線圖

戰後陳以文被蘇軍俘至蘇聯的路線圖

死亡行軍與列車

1945年10月,蘇聯將敦化的日軍編成多個中隊,以文被編入第五中隊,第五中隊的成員有軍官、兵、候補生、軍屬、開拓團成員,成員年紀最輕的十五歲,最老的五十歲,以文剛滿十八歲。隊員之中,以文只認識蛸谷勝,蛸谷是千葉人,是以文在八戶教育隊就認識的同期,也在杏樹服役。

1945年10月中,第五中隊花了一週的時間,從敦化徒步行軍至牡丹江,背後還有持槍的蘇聯兵不斷地驅趕。行軍沒有糧食配給,隊員曾生吃田裡的馬鈴薯,還有隊員吃到壞玉米而下痢。前往牡丹江的路上,以文曾看到橫躺路上的同袍屍體,屍體的頭還是扁的,似乎是遭到戰車輾壓過去。這場景或許觸目驚心,但對正在行軍,而且沒有糧食補給的第五中隊而言,當體能與精神到達極限,根本無暇注意路上,或是你的腳下踩到什麼。


牡丹江車站

牡丹江車站

10月24日,第五中隊終於抵達牡丹江,緊接著,蘇聯兵拿著槍驅趕著隊員上車,一邊說著:「東京ダモイ!東京ダモイ!」,意思是「要回東京了」。許多人聽到東京,心裡不禁一振,終於可以回家了。

以文在牡丹江搭上火車,列車經綏芬河進入蘇聯境內。以文乘坐的是貨車車廂,每節搭載五、六十人,甚至有到一百人左右。車內的空間擁擠不堪,幾乎無法動彈。列車的木造車廂破舊,列車內沒有電燈,也沒有廁所。列車一到都市就會稍停,隊員們藉此下車小便,晚間自然也是睡在車廂。

如果是東京ダモイ,那麼終點站應該是沿岸的港口吧,或許是海參崴,不然就是鄰近的納霍德卡。海參崴是軍港,隊上有人認為,日本的船隻不會在海參崴靠港,可能會在旁邊的納霍德卡等待。

10月27日,列車在伊曼(位在牡丹江東北方)停車。隊員下車放風,隊員想知道莫斯科的方向,詢問站內的婦人與少年,結果對方都是搖頭以對,有隊員猜測,不知是否蘇聯對居民下了封口令,才會一問三不知。與此同時,隊員開始起疑,有人觀察太陽升起位置、發現火車是往日本的反方向行駛,車廂內的氣氛逐漸低迷。

隊員們逐漸明白,搭乘的列車並不是要送自己回家,而是往西伯利亞開去。西伯利亞分為東、西部,東至太平洋,南邊與外蒙古、哈薩克交界。就地貌上,西伯利亞南部是草原地帶,草原逐漸往北是森林,而一列列載著戰俘的列車,就奔馳在西伯利亞草原上。

赤塔

赤塔

10月28日,列車在哈伐洛夫斯克(即伯力)停車,順便補充糧食。此時氣溫已逐漸降低,幾天後,隊員聽到「赤塔通過」時開始騷動。帝俄時期,赤塔是流放罪犯的地方,此時則設有收容日軍的收容所,《活著回來的男人》一書的主角─小熊謙二,就是待在赤塔的收容所。

幾天過後,車廂內有人大喊:「看得到日本海了」。但很快地,眾人發現這並非日本海,而是貝加爾湖。列車經過九天的行駛,11月2日,抵達伊爾庫茨克,伊爾庫茨克是西伯利亞的重要都市,但這裡不是以文的終點站。兩天後,11月4日,列車在伊爾庫茨克西北邊的泰舍特停了下來,第五中隊在此下車。


泰舍特車站現況 (吳書緯攝)

泰舍特車站現況 (吳書緯攝)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陳力航的沙龍
19會員
6內容數
影想文教藝術基金會─歷史編 系列文章 日治到戰後初期的台灣為背景,選擇貼近生活、時事為主題的歷史普及。
陳力航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5/04/28
本書追溯作者與那原惠家族歷史,橫跨沖繩、臺灣、日本,以家族史為軸線,串連起時代變遷與個人記憶。文章也藉由學者視角,補充史料佐證,並分享個人經驗與書中產生共鳴之處。
Thumbnail
2025/04/28
本書追溯作者與那原惠家族歷史,橫跨沖繩、臺灣、日本,以家族史為軸線,串連起時代變遷與個人記憶。文章也藉由學者視角,補充史料佐證,並分享個人經驗與書中產生共鳴之處。
Thumbnail
2024/06/01
小珍珠與我的相遇 小珍珠是一間烘焙坊,位於永康商圈。專門賣各種起司蛋糕、甜點以及麵包。 其產品種類繁多,我常選購的是起司蛋糕(有十幾種口味)、香蕉蛋糕、生乳捲,也曾經幸運買到限量的鳳梨酥。最近它的蘇打餅牛軋糖深受韓國客的喜愛。 每次消費時,我總會和老闆娘閒聊,我告訴她,自己原本計畫
Thumbnail
2024/06/01
小珍珠與我的相遇 小珍珠是一間烘焙坊,位於永康商圈。專門賣各種起司蛋糕、甜點以及麵包。 其產品種類繁多,我常選購的是起司蛋糕(有十幾種口味)、香蕉蛋糕、生乳捲,也曾經幸運買到限量的鳳梨酥。最近它的蘇打餅牛軋糖深受韓國客的喜愛。 每次消費時,我總會和老闆娘閒聊,我告訴她,自己原本計畫
Thumbnail
2020/09/08
請不要小看學童,不要認為在課堂沒有教,就如何令人髮指。我相信學童裡面,一定有重度的三國粉,可能才剛看完金文京老師的那本三國志。即便在過去的戒嚴時代,都有非常多的管道可以認識三國,更何況是現代,當你大聲疾呼三國被簡化的同時,搞不好學童的智慧型手機裡,正出現三國手機遊戲的推播通知呢
Thumbnail
2020/09/08
請不要小看學童,不要認為在課堂沒有教,就如何令人髮指。我相信學童裡面,一定有重度的三國粉,可能才剛看完金文京老師的那本三國志。即便在過去的戒嚴時代,都有非常多的管道可以認識三國,更何況是現代,當你大聲疾呼三國被簡化的同時,搞不好學童的智慧型手機裡,正出現三國手機遊戲的推播通知呢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金瓜石俘虜營倖存者艾華士(Jack Edwards)隨調查人員重返臺灣,意外在成堆的垃圾中發現了一批珍貴史料。
Thumbnail
金瓜石俘虜營倖存者艾華士(Jack Edwards)隨調查人員重返臺灣,意外在成堆的垃圾中發現了一批珍貴史料。
Thumbnail
明末年間北京城被李自成攻破,逼的崇禎皇帝上吊自殺。隨後吳三桂引清兵入關,逐退李自成。但北京自此不再屬於漢族當王,而是滿清韃子當皇帝。 清軍開始南下,在楊州屠城七日,消息讓整個廣東人感到顫抖。而天也跟著變了,春天山上凍雪不融,導致無法春耕。失去夏季收穫機會;清明之後勉強插秧,到了大暑,卻有多個颱風來襲
Thumbnail
明末年間北京城被李自成攻破,逼的崇禎皇帝上吊自殺。隨後吳三桂引清兵入關,逐退李自成。但北京自此不再屬於漢族當王,而是滿清韃子當皇帝。 清軍開始南下,在楊州屠城七日,消息讓整個廣東人感到顫抖。而天也跟著變了,春天山上凍雪不融,導致無法春耕。失去夏季收穫機會;清明之後勉強插秧,到了大暑,卻有多個颱風來襲
Thumbnail
「檔案」是什麼?「歷史」是什麼?我們如何從一團曖昧不明中提取「歷史」,提煉成為未來認知的「文化」?讀者因為閱讀,拓展「知的領土」,除了精彩的文字,也會得到「檔案」賦予生命力的某種向度──這就是我感覺到閱讀這些文字的雙重意義。
Thumbnail
「檔案」是什麼?「歷史」是什麼?我們如何從一團曖昧不明中提取「歷史」,提煉成為未來認知的「文化」?讀者因為閱讀,拓展「知的領土」,除了精彩的文字,也會得到「檔案」賦予生命力的某種向度──這就是我感覺到閱讀這些文字的雙重意義。
Thumbnail
「少年兵」是台灣人集體記憶的重要一環,但理應跟著日本國軍遍佈東亞各地的足跡,卻通常只留下日本工廠、東南亞及中國等幾條主要的路線,臺灣人踏足滿洲國的紀錄,或許因為人數稀少,長久以來往往少見於主流的歷史論述當中。
Thumbnail
「少年兵」是台灣人集體記憶的重要一環,但理應跟著日本國軍遍佈東亞各地的足跡,卻通常只留下日本工廠、東南亞及中國等幾條主要的路線,臺灣人踏足滿洲國的紀錄,或許因為人數稀少,長久以來往往少見於主流的歷史論述當中。
Thumbnail
相信不少臺灣人的長輩,可能曾前往南洋從軍,或是在中國戰場與日軍搏鬥。我的祖父陳以文,也有類似的經驗。他比較特別,他去的是滿洲,其後更被扣留在西伯利亞。我祖父的經驗,印證了過去臺灣人的海外活動路線,遠比今日想像的還要多元。
Thumbnail
相信不少臺灣人的長輩,可能曾前往南洋從軍,或是在中國戰場與日軍搏鬥。我的祖父陳以文,也有類似的經驗。他比較特別,他去的是滿洲,其後更被扣留在西伯利亞。我祖父的經驗,印證了過去臺灣人的海外活動路線,遠比今日想像的還要多元。
Thumbnail
在台灣出生卻被日本統治的台灣人、在日本出生卻在台灣生活的日本人、台灣人與日本人結合生下的孩子——在日治時期,每個人都要面對的選擇題:中國人?日本人?台灣人?
Thumbnail
在台灣出生卻被日本統治的台灣人、在日本出生卻在台灣生活的日本人、台灣人與日本人結合生下的孩子——在日治時期,每個人都要面對的選擇題:中國人?日本人?台灣人?
Thumbnail
話說日清甲午戰爭之後,戰敗的大清帝國將台灣割讓給了日本,改變了台灣長久的命運。隔年,西元1895年歲次乙未,日本派軍隊前來接收台灣,卻意外遭受台灣軍民的強烈抵抗,釀成長達半年的「乙未戰爭」。這些是大家都耳熟能詳的故事了。 台灣多數的反抗者都只是平民百姓,完全無法與日本正規軍相抗衡;日軍在彰化八卦山會
Thumbnail
話說日清甲午戰爭之後,戰敗的大清帝國將台灣割讓給了日本,改變了台灣長久的命運。隔年,西元1895年歲次乙未,日本派軍隊前來接收台灣,卻意外遭受台灣軍民的強烈抵抗,釀成長達半年的「乙未戰爭」。這些是大家都耳熟能詳的故事了。 台灣多數的反抗者都只是平民百姓,完全無法與日本正規軍相抗衡;日軍在彰化八卦山會
Thumbnail
『約有一萬五千名台灣兵被中國民政府遣往中國內戰,其中至少一萬人被押往東北錦州、塔山、華北魚台、濟寧及徐蚌會戰等戰役,成了「無名戰士」。1949年隨國民黨政府平安撤退返台的只有四百多人...當時台東都蘭部落青年被捉走了53人,開放後回來的僅有6人...』
Thumbnail
『約有一萬五千名台灣兵被中國民政府遣往中國內戰,其中至少一萬人被押往東北錦州、塔山、華北魚台、濟寧及徐蚌會戰等戰役,成了「無名戰士」。1949年隨國民黨政府平安撤退返台的只有四百多人...當時台東都蘭部落青年被捉走了53人,開放後回來的僅有6人...』
Thumbnail
「我是日本人、中國人、還是台灣人?而我又為誰而戰呢?」最複雜哀愁的一個世代 ,二戰時期的台灣籍日本兵穿些什麼呢?
Thumbnail
「我是日本人、中國人、還是台灣人?而我又為誰而戰呢?」最複雜哀愁的一個世代 ,二戰時期的台灣籍日本兵穿些什麼呢?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