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5-02|閱讀時間 ‧ 約 8 分鐘

看李靚蕾發文|八年,她總算能開始心疼自己。

我愛你,卻不能拯救你。
原以為,又是一場無以名狀、帶著無解的遺憾而逝去的婚姻,而李靜蕾的發文,像是打開潘朵拉的盒子,飛出各種光怪陸離的生物,使我瞠目結舌的同時,心疼不己。還好,歲月如梭、光陰似箭;在滄海桑田後,她看清「執子之手,與子偕老」的謊言,終奔置之死地而後──「重生」的路上。
(還沒看到李靚蕾po文的朋友,可以去IG搜尋她的帳號@jl.leilei,建議從頭到尾看她寫的原文,避免看其他媒體被斷章取義)
(還沒看到李靚蕾po文的朋友,可以去IG搜尋她的帳號@jl.leilei,建議從頭到尾看她寫的原文,避免看其他媒體被斷章取義)
我沒有結婚,現正經歷第二段感情,我不想評論或分析這整件事情,也不想說誰對誰錯;然而,她的發文宛若山頂上發出的一聲號角,我的眼前出現許多畫面、經驗、聽過的歌曲、看過的戲劇,我想從李靚蕾發文的「呼籲」出發,也就是從「我們共同要去省思的議題」來探討。 PS.:由於他們後面的「劇情」變化又快又多,因此文章中斷了好長一段時間不知該如何書寫,原本想就「愛情(跟原生家庭)」、「家庭主婦」、「為了小孩不該離婚?」三大方向探討,事過境遷,選擇先探討第一個主軸「愛情跟原生家庭」,以下為個人想法及觀點,且以看過李的第一篇文章後為主,而不涉及後面的多篇發文與雙方回應

我愛你,卻不能拯救你-當原生家庭的傷植入親密關係
剛看完李靚蕾的po文,我最直觀的一個疑問是:妳怎麼能忍受那麼久,不離婚? 而後,再一次、再一次的刷新聞,重看這篇文章時,我發現,是因為「愛」。 如同她目前最新回應王爸爸的文章中提及:「七年來我們跟一般夫妻一樣有喜悅,有快樂,有互相扶持,也有磨合的時候,婚姻本來就是不會是只有快樂,但如果說七年都是痛苦這是不可能的。」 (擷取自李靚蕾po文) 「 我們自然的在一起,發生了關係。隔天早上你卻說你不想談感情。我從來沒有遇過這樣的事情,當時很驚訝,但是同時因為你也很真誠的跟我分享了很多你的孤單和內心的秘密我當時覺得你形象這麼優質,應該是受過什麼傷害才會這樣。所以我們實際上像一般情侶一樣熱戀,能在一起就在一起,不在同一個城市就整天聯繫,度過很多美好時光,也會說我愛你,只是沒有名份。」 我相信,王力宏一定有什麼特質,深深吸引著李靚蕾,也可能曾經如何的體貼與付出,深深感動著李靚蕾;王力宏內心的脆弱、孤單與「可能曾經受過的傷」,也喚起李靚蕾內心一部份的同情心、被需要感,以及想去幫助、治癒對方的渴望(但也許戀愛過程中不會察覺到)。
你對著人群大喊 在天橋的中心 在遠處面對你 我只想要你獲得平靜 帶著私心 我向你走近 走近 你說恨是動力 我卻如此的愛你 可你是你 我們是獨立的個體 你喜歡做你自己 我討厭這種無能為力 我愛你 也愛著我和你 我愛你 卻不能拯救你
印象很深刻,之前跟交友軟體A男見面時(當然是跟我的現任交往前),他跟我分享剛分手不久,原因是他已無力承擔對方憂鬱症的狀態,即便他愛她,他卻不知道該如何再愛下去,我想他也不知從何說起細節,因此簡略的說,就像這首歌一樣。 王力宏的種種行為(劈腿/出軌/約砲等等)以及發生事情後處理的態度(逃避/拿家人當擋箭牌等等),可以看出,他的心,早就「生病了」,這樣的「病」,刺得深愛他的人「血流滿面」,卻刺得他自己「麻木不仁」,前者是因為還有「感覺」(感知與覺察),後者卻已將「感覺」鎖在監獄裡面,讓我想到,被植入晶片、拿錢殺人的組織,可以毫無感覺的殺人一樣。沒有「病識感」,他只能一直沉淪。然而,他是從什麼時候開始,變成這樣的? 「現在擁有你所有錢財不讓你使用和挑撥我們的人,不是我。我知道這句會惹你生氣但我是真心希望你能張開眼睛看清楚。我知道你曾經因為想要順從而憂鬱到幾天躺在地上不能動,也看到你因為想要順從而失去你生命中很多重要的東西,到了37歲仍無法自己做任何決定,你感到非常沮喪無力,無法做想做的事,無法掌握自己的工作,感情,或經濟。你向我訴苦求救,我伸出援手,我單純以為我在拯救我愛的人於水火,但後來回過頭才發現,原來我只是你手中一枚旗子,你利用我的同情心和對你的愛,讓我當了你的擋箭牌。」──擷取自李靚蕾po文
在李靚蕾的po文中,不難看出王力宏「原生家庭」對他的掌控與影響。我們無從得知,王力宏從小到大,是如何與家人相處,但從李靚蕾發文後,他個人目前尚未有任何回應,反而是高齡八十歲的父親出來為兒子護航這點,還有李靚蕾文章多處提及他與家人聯合霸凌她,以及上述這段文字,都可以感受到,「原生家庭」對王力宏的禁錮。當囚禁的鳥籠與責罰的利刃擺在眼前,誰都會遵循規則,小心翼翼。王力宏多年苦心經營的完美人設(也許也不該說是苦心,而是毫無自覺的走向這條道路),正是這樣的「小心翼翼」督促著他。 這個禁錮,可能是父母訂定了一個「毫無可能改變的規則(比如:對婚姻、對媳婦該是如何的價值觀...當然還包括從小到大各式各樣的準則)」,而且沒有彈性更不能問為什麼,影響之一便是:他在看似固若金湯的「城堡」外,為自己開闢了一座美好的「桃花源」,因此,他可以不斷的「在花田裡犯錯」,而不必「遵守規則」,也不用為此道歉。可笑的是,王爸爸對於兒子的出軌矢口否認,看似是「保護」兒子,為兒子說話,但其實或許是:就算心知肚明「花田」的存在,卻因為已經習慣他們的兒子是「城堡中閃閃發亮的王子」,因此選擇視若無睹。父母心中的「模範生」若倒下,他們的「驕傲」會被擊潰得一點也不剩,而他們不允許這種事情發生。 這個禁錮的影響之二便是:他反將這個禁錮當成「工具」。「既然我已經是一個無法為自己決定的人了,那我便讓你們,『負責』我的人生。」一個習慣接受家人為自己決定的人,又怎麼可能,在錯誤時為自己承擔?因此,禁錮他的原生家庭被他當成了「擋箭牌」,希望能抵擋那些描述「花田錯」的流言蜚語,然而,卻只是暴露了,原生家庭的禁錮,終有一天會反噬,暴風雨終會灌入城堡,悽悽慘慘悽悽。 禁錮的棍棒,捶打著愛他的人與自己,彷彿不斷告訴自己:「我不值得(不配)得到真正的幸福。(於是我便用傷害,來實現這件事情)」 還記得在書上看過一個小故事:某位女孩已經長大成人,某次與父親爭執不下,居然說:「不然你打我啊!」父親驚詫:「妳已經那麼大了,為什麼我還要打妳?」後來她認真回想自己從小到大的經歷,是學校教育中的「體罰」造成的(不確定家庭是否也有)。因為每次只要一犯錯,可以不用討論,「用打的」,事情就會過去,但是過程中她絲毫沒有反思:「為什麼會犯錯?又該如何面對錯誤?下次該如何防範?」 不知道有沒有人看到這邊,認為是在為王力宏「開脫」;然而,其實原生家庭對我們每一個人的影響,早就超乎了想像,跟隨著我們進入一段親密關係(不論是情侶還是婚姻,甚至帶到下一代)。我在親密關係中,很討厭「被兇跟罵」,甚至對方一點點不耐煩都讓我覺得不舒服,很多時候可能明明我有問題,但由於不想「被指責」,就先發制人的回懟。近期我才反思到,是源於從小到大,我爸爸很常「兇、罵」我們,也常以負面的語言、情緒勒索的方式來「教育」我們,因此我的自我防衛心很強,因為「犯錯、有問題」會被罵、被指責,因此我不想承認錯誤,所以先指責別人(這樣我比較舒服);甚至不自覺對另一半「情緒勒索」,只因為我過去也被勒索成功。 王力宏原生家庭的「難」,李靚蕾試圖去理解、承擔與包容,甚至「拯救」。然而,若當事者沒有付出最大的努力去面對,試圖「拯救」的人反而隨之掉入黑洞;李靚蕾意識到了,所以開始爬出黑洞,探尋曙光。
「可你是你 我們是獨立的個體 你喜歡做你自己 我討厭這種無能為力 我愛你 也愛著我和你 我愛你 卻不能拯救你」 ──好樂團我愛你,卻不能拯救你
------------------------------------ 我是 不是男生那個阿德, 我希望,在我的文字裡面, 你聽見聲音、聞到芬芳、憋見一些似曾相識的畫面, 然後感覺到,你至少不是一個人。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如果說,原子是組成宇宙的基礎: 那麼,文字是構築世界的起點。 我希望,在我的文字裡面, 你聽見聲音、聞到芬芳、瞥見一些似曾相識的畫面, 然後感受到自在、溫暖, 感覺到,你至少不是一個人。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