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1-03|閱讀時間 ‧ 約 4 分鐘

媒體都在報同一件事,是資訊戰嗎?

前幾天有個年輕的朋友問我,為何媒體,尤其是電子媒體,好像會一窩蜂地做同一條新聞,電視台轉來轉去,報導的都是同一件事。這種短時間、高強度,用同樣的訊息把整個傳播通路塞爆的媒體行為模式,看起來好像是背後有人在組織協調,這是資訊戰的一種嗎?
為何有時候媒體會一窩蜂地報導同一件事情?說來複雜,卻也簡單。說穿了,天下文章一大抄罷了
為何有時候媒體會一窩蜂地報導同一件事情?說來複雜,卻也簡單。說穿了,天下文章一大抄罷了

天下文章一大抄,不是今天才開始
對資訊戰有警覺是好事,但也不必這樣自己嚇自己。媒體這種一窩蜂行為,不是今天才開始的。還記得壹週刊在它最輝煌的時候,每個禮拜三早上,所有電子媒體的頭條新聞,大概都是壹週刊的封面故事,而且所有媒體都還會故意不說是壹週刊的報導,只說「週刊」報導如何如何。我們那時候都笑稱,很多自詡為名門正派的大媒體跟傳播學者,雖然照三餐罵蘋果罵壹週刊,但身體還是很老實。為了面子,只好在引述來源的作法上動手腳,來保護自己的一點尊嚴。
但這種做法,其實是正派新聞媒體作業的大忌,因為壹週刊的封面故事是人家辛苦跑出來的,要引用其他媒體報導不是不行,但該給人家的credit一定要給。比如說我在指派自家小朋友做外電新聞的時候,就會要求小朋友,一定要把引述的媒體清楚寫在內文裡。但現在越來越多新聞是從PTT、Dcard或FB上抄來的,不然就是網友的行車紀錄器畫面,以致於很多年輕的媒體從業者,似乎都忘了這條江湖規矩。
說了這麼多,其實我只想表達一件事,媒體新聞互相抄來抄去(正式的說法是引述),不是今天才有的事情。所以,不用看到媒體一窩蜂,就往資訊戰的方向去想,因為事情不是這樣的。
事實上,在一個有組織的媒體裡,監看其他同業的報導,不只是例行工作,甚至是某些人的基本職能。例如在平面媒體裡,編輯台除了每天早上要比報,補漏新聞外,通常也有人的工作,就是專門盯著其他同業的網站。電視新聞也有對應的編制,就是導播團隊。都有專人處理了,你看我們這行抄得多兇啊......

獨家跟調查報導只是在做廣告
俗話說,天下文章一大抄,媒體這行也是如此。而且,隨著新聞媒體的製作預算越來越吝嗇,現在媒體已經很少有足夠的資源去拚獨家了。所以,新聞的同質化是必然的結果。
或許有人會說,不對啊?現在各家媒體還是三不五時會有獨家報導,怎麼會說記者不跑獨家了呢?這其實要看這個獨家是怎麼來的。有一種獨家,是消息來源故意要測試輿論市場的反應,甚至是引導輿論方向,而故意放給他信任的記者的。
這種獨家以政治跟財經產業新聞最為常見。有些政治記者的報導,常常會引述所謂的「黨政高層人士」,同樣的,有些財經產業新聞,也會說消息來源是「業界人士」、「公司某高層主管」。這種記者被放消息所產生的獨家,因為公司沒花什麼資源就能產出,靠的全是記者的人脈經營,所以相對容易看到。
但如果是公司要拿出真金白銀,組建一個團隊來追查某條新聞線索,甚至是做調查報導,這種獨家就很少見了。因為資源投入大,媒體這個行業又抄襲成風,而且不尊重原創,所以任何一家媒體想做獨家或調查報導,基本上都是吃力不討好。
前面提到過,一家媒體裡面,都會有人專門盯著同業的報導內容看,所以,如果真的有一則很重要的獨家新聞,其他同業大概只要30分鐘,了不起一小時就能產出類似的報導。換言之,獨家或調查報導的獨特性,賞味期限是非常短的。有一點商業腦袋的媒體經營者,都不會把這種CP值超低的產品當作主力,頂多是在預算許可的情況下偶一為之,當作是做做形象廣告,把招牌弄漂亮點罷了。

事件只是資訊戰的戰場
從新聞媒體追逐事件的現象來看資訊戰,其實看不太出什麼端倪。因為追逐事件是媒體的日常,不管有沒有資訊戰,媒體都會追逐熱門、有流量的新聞事件。個別新聞事件只是資訊戰爆發的戰場,有些事件易攻難守,也有些事件易守難攻,就跟在真實世界裡打仗一樣。但若只有戰場,卻沒有在戰場上發動進攻或進行防守的人,戰爭行為是無法成立的。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一個在新聞產業第一線跑了快20年的老屁股,跟大家分享這個產業裡那些好的壞的,還有一些有的沒的。因為這個行業越來越乏善可陳,所以這邊的負能量應該是蠻強的......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