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來這個部落格的第三篇是想談一些產業面的話題,但剛好對岸的記者同業在轉傳一篇中國經營報總編輯李佩鈺被抓的消息,並羅列了這位李小姐的諸多罪狀,覺得這似乎是一個可以進一步談談媒體工作者這種人的契機。
話先說在前面,因為事情發生在對岸,在那個現實比魔幻小說更魔幻的國度,到底什麼是真的,什麼是假的,實在很難判斷,所以我也無法斷言當事人到底有沒有犯罪。但從我看到的舉報資料來看,確實跟我聽過的一些媒體黑幕傳言兜得上,所以剛好可以利用這個機會來講講一些惡劣的媒體可以怎麼玩,還有一個進階的媒體工作者,除了說故事的能力之外,還需要些什麼行走江湖的功夫。
中國經營報總編輯惹上哪些事?
在舉報資料裡對李小姐的指控,基本上都指向她利用職權之便,為自己或是與自己關係密切的團體謀取利益。具體行為包含:
- 利用公司的公款到處拜訪企業跟廠商,但事實上是遊山玩水;
- 利用自己在媒體圈的人脈跟影響力,組成總編團去拜訪企業,並要求企業拿錢出來做有償報導(其實就是做葉佩雯啦),誰出錢就吹捧誰,並且在參訪活動中要求企業幫各種開銷買單;
- 因為李佩鈺本人跟中國遠東集團的創辦家族是親家關係,所以李佩鈺利用自己在中國經營報裡面的職權,製作了很多吹捧中國遠東集團的報導;
- 對於不花錢贊助的廠商,以發動調查報導或監督的名義,尋找企業經營的各種問題跟瑕疵,逼迫廠商合作;
- 用報社的公款來裝修自己的別墅;報社跟BMW廣告交換來的車子,被報社以遠低於市場水準的價格賣給李佩鈺,成為其私人轎車等
這些罪狀,其實就是很典型的公器私用。不管在任何國家,這種利用職權為自己或自己人謀利的行為,輕則成為醜聞,重則涉及侵占,是會有刑事責任的。這種徇私舞弊的人,其實每個行業都有,不是媒體這行的專利,但因為媒體有很大的權力跟廣泛的人際網路,所以媒體一旦要用自己的職權為惡,其影響是十分深遠而巨大的。
以中國經營報來說,它們是商業財經媒體,所以影響範圍主要是商界,但如果是綜合性媒體,會不會有收錢幫特定政客吹捧,影響政治跟社會輿論的可能性?當然有。台灣有些縣市長的不利新聞,已經被壓下來很多次了,而且這些媒體,不管政治立場為何,剛好都有從地方政府那邊拿到一些利益,例如每年都會有預算分配,或是參與地方政府主導的土地開發案。
所以,每次看到有人拿著新聞報導當證據,說某某人如何如何,或是某個事件如何如何,老實說我都替他捏把冷汗。越大的媒體,背後的政商關係跟人際網路也越複雜,你怎麼知道這篇報導是獨立報導,還是某種關係運作下的產物?如果今天中國經營報李佩鈺的事情沒有東窗事發,中國經營報在中國,可是聲譽不差的一線大媒呢!
從李佩鈺事件看進階媒體人需要的技能
利用這個李佩鈺這個案子,我想補充一些前一篇沒有提到的東西。前一篇提到,要進入媒體工作的門檻不高,加上產業環境惡劣,人才反淘汰的情況嚴重,導致新聞這行的第一線從業人員跟中低階主管,未必是有心做這行的人,也未必具備從事新聞工作該有的技能。但這個論斷並不適用於高階主管,高階主管絕對不是在戲棚子底下站得夠久,就能輪得到的。
在一個小記者爬上媒體高階主管位子的過程中,會一直用到許多進階記者必須具備的技能,例如與受訪者、同事溝通技巧、人脈關係的經營跟建立、各種的資料蒐集、判讀等,還有一個很重要,但一般很少人提的事情,就是利益交換的分寸拿捏。
一個優秀的記者,除了要知道怎麼說故事之外,更重要的是要掌握別人不知道的資訊,因此,一個優秀的記者,必然是一個懂得經營自己人際關係的人。而環繞在人際關係的建立這個課題上,就會衍生出溝通談判等技巧的需求。一個人際關係惡劣,把受訪者都得罪光的記者,誰要給你獨家?
光是從李佩鈺可以遊走在中國各大企業之間,使出各種威逼利誘的手段讓企業配合,就能知道這個人在人際網路的經營上,絕對是有他一套功夫的。而且,在某種程度上,李佩鈺的作法,其實也為公司帶入營收。這是企業經營所追求的主要目標之一,只是她不知分寸,踩了不可以踩的紅線,且偏偏那條紅線還不是胡總編的紅線,不會一直往後退。
總之,一個優秀的記者,要很會「做人」、很「上道」的。如果一個記者只是依靠所屬媒體的光環去跑新聞,卻不會做人又不上道,那麼,在記者這條路上,他是走不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