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大媒總編被捕,看這個行業的人與事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本來這個部落格的第三篇是想談一些產業面的話題,但剛好對岸的記者同業在轉傳一篇中國經營報總編輯李佩鈺被抓的消息,並羅列了這位李小姐的諸多罪狀,覺得這似乎是一個可以進一步談談媒體工作者這種人的契機。

話先說在前面,因為事情發生在對岸,在那個現實比魔幻小說更魔幻的國度,到底什麼是真的,什麼是假的,實在很難判斷,所以我也無法斷言當事人到底有沒有犯罪。但從我看到的舉報資料來看,確實跟我聽過的一些媒體黑幕傳言兜得上,所以剛好可以利用這個機會來講講一些惡劣的媒體可以怎麼玩,還有一個進階的媒體工作者,除了說故事的能力之外,還需要些什麼行走江湖的功夫。

中國經營報總編輯惹上哪些事?

在舉報資料裡對李小姐的指控,基本上都指向她利用職權之便,為自己或是與自己關係密切的團體謀取利益。具體行為包含:

  • 利用公司的公款到處拜訪企業跟廠商,但事實上是遊山玩水;
  • 利用自己在媒體圈的人脈跟影響力,組成總編團去拜訪企業,並要求企業拿錢出來做有償報導(其實就是做葉佩雯啦),誰出錢就吹捧誰,並且在參訪活動中要求企業幫各種開銷買單;
  • 因為李佩鈺本人跟中國遠東集團的創辦家族是親家關係,所以李佩鈺利用自己在中國經營報裡面的職權,製作了很多吹捧中國遠東集團的報導;
  • 對於不花錢贊助的廠商,以發動調查報導或監督的名義,尋找企業經營的各種問題跟瑕疵,逼迫廠商合作;
  • 用報社的公款來裝修自己的別墅;報社跟BMW廣告交換來的車子,被報社以遠低於市場水準的價格賣給李佩鈺,成為其私人轎車等

這些罪狀,其實就是很典型的公器私用。不管在任何國家,這種利用職權為自己或自己人謀利的行為,輕則成為醜聞,重則涉及侵占,是會有刑事責任的。這種徇私舞弊的人,其實每個行業都有,不是媒體這行的專利,但因為媒體有很大的權力跟廣泛的人際網路,所以媒體一旦要用自己的職權為惡,其影響是十分深遠而巨大的。

以中國經營報來說,它們是商業財經媒體,所以影響範圍主要是商界,但如果是綜合性媒體,會不會有收錢幫特定政客吹捧,影響政治跟社會輿論的可能性?當然有。台灣有些縣市長的不利新聞,已經被壓下來很多次了,而且這些媒體,不管政治立場為何,剛好都有從地方政府那邊拿到一些利益,例如每年都會有預算分配,或是參與地方政府主導的土地開發案。

所以,每次看到有人拿著新聞報導當證據,說某某人如何如何,或是某個事件如何如何,老實說我都替他捏把冷汗。越大的媒體,背後的政商關係跟人際網路也越複雜,你怎麼知道這篇報導是獨立報導,還是某種關係運作下的產物?如果今天中國經營報李佩鈺的事情沒有東窗事發,中國經營報在中國,可是聲譽不差的一線大媒呢!

從李佩鈺事件看進階媒體人需要的技能

利用這個李佩鈺這個案子,我想補充一些前一篇沒有提到的東西。前一篇提到,要進入媒體工作的門檻不高,加上產業環境惡劣,人才反淘汰的情況嚴重,導致新聞這行的第一線從業人員跟中低階主管,未必是有心做這行的人,也未必具備從事新聞工作該有的技能。但這個論斷並不適用於高階主管,高階主管絕對不是在戲棚子底下站得夠久,就能輪得到的。

在一個小記者爬上媒體高階主管位子的過程中,會一直用到許多進階記者必須具備的技能,例如與受訪者、同事溝通技巧、人脈關係的經營跟建立、各種的資料蒐集、判讀等,還有一個很重要,但一般很少人提的事情,就是利益交換的分寸拿捏。

一個優秀的記者,除了要知道怎麼說故事之外,更重要的是要掌握別人不知道的資訊,因此,一個優秀的記者,必然是一個懂得經營自己人際關係的人。而環繞在人際關係的建立這個課題上,就會衍生出溝通談判等技巧的需求。一個人際關係惡劣,把受訪者都得罪光的記者,誰要給你獨家?

光是從李佩鈺可以遊走在中國各大企業之間,使出各種威逼利誘的手段讓企業配合,就能知道這個人在人際網路的經營上,絕對是有他一套功夫的。而且,在某種程度上,李佩鈺的作法,其實也為公司帶入營收。這是企業經營所追求的主要目標之一,只是她不知分寸,踩了不可以踩的紅線,且偏偏那條紅線還不是胡總編的紅線,不會一直往後退。

總之,一個優秀的記者,要很會「做人」、很「上道」的。如果一個記者只是依靠所屬媒體的光環去跑新聞,卻不會做人又不上道,那麼,在記者這條路上,他是走不遠的。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歐吉桑看新聞的沙龍
30會員
6內容數
2022/01/10
最近這幾年,因為資訊戰這個詞一再出現,新聞事實查核成為媒體觀察領域的熱門詞彙,幾乎世界主要先進國家都出現了「事實查核中心」這樣的組織。先不說這些組織的產出品質到底好或不好,光是這類組織的出現,本身就是一件讓歐吉桑很有疑慮的事情。
Thumbnail
2022/01/10
最近這幾年,因為資訊戰這個詞一再出現,新聞事實查核成為媒體觀察領域的熱門詞彙,幾乎世界主要先進國家都出現了「事實查核中心」這樣的組織。先不說這些組織的產出品質到底好或不好,光是這類組織的出現,本身就是一件讓歐吉桑很有疑慮的事情。
Thumbnail
2022/01/03
前幾天有個年輕的朋友問我,為何媒體,尤其是電子媒體,好像會一窩蜂地做同一條新聞,電視台轉來轉去,報導的都是同一件事。這種短時間、高強度,用同樣的訊息把整個傳播通路塞爆的媒體行為模式,看起來好像是背後有人在組織協調,這是資訊戰的一種嗎?
Thumbnail
2022/01/03
前幾天有個年輕的朋友問我,為何媒體,尤其是電子媒體,好像會一窩蜂地做同一條新聞,電視台轉來轉去,報導的都是同一件事。這種短時間、高強度,用同樣的訊息把整個傳播通路塞爆的媒體行為模式,看起來好像是背後有人在組織協調,這是資訊戰的一種嗎?
Thumbnail
2021/12/22
一棵大樹倒下固然可惜,但同時也把生存的空間讓給其他植物,並成為其他動植物成長所需的養分。諾基亞放棄手機業務後,大量軟硬體人才失去工作,但也讓芬蘭興起一股創業潮。如今,同樣的戲碼將在台灣的媒體圈再上演一次,只是這對台灣究竟是好是壞,恐怕只有天曉得。
Thumbnail
2021/12/22
一棵大樹倒下固然可惜,但同時也把生存的空間讓給其他植物,並成為其他動植物成長所需的養分。諾基亞放棄手機業務後,大量軟硬體人才失去工作,但也讓芬蘭興起一股創業潮。如今,同樣的戲碼將在台灣的媒體圈再上演一次,只是這對台灣究竟是好是壞,恐怕只有天曉得。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記得不久之前我因為工作上遇到一些事情,體悟到「檯面上的醜陋事情永遠沒有檯面下被藏起來的事情來得骯髒」,那時還在IG限時動態寫下:「公開的反派其實也就是那樣了,公開的正派往往做更多反派的事情。」至今,我依然是這樣覺得,在看到前陣子metoo事件、網紅人設翻車相關被爆料的主角都是些什麼人後,更是這樣認為
Thumbnail
記得不久之前我因為工作上遇到一些事情,體悟到「檯面上的醜陋事情永遠沒有檯面下被藏起來的事情來得骯髒」,那時還在IG限時動態寫下:「公開的反派其實也就是那樣了,公開的正派往往做更多反派的事情。」至今,我依然是這樣覺得,在看到前陣子metoo事件、網紅人設翻車相關被爆料的主角都是些什麼人後,更是這樣認為
Thumbnail
網紅要收入,主要來源之一是接廠商合作貼文或行銷貼文(俗稱業配文)。雖然業配文是網紅主要收入來源之一,但仔細檢視,發現許多網紅的業配文都不符合公平交易法與「公平交易委員會對於薦證廣告之規範說明」。
Thumbnail
網紅要收入,主要來源之一是接廠商合作貼文或行銷貼文(俗稱業配文)。雖然業配文是網紅主要收入來源之一,但仔細檢視,發現許多網紅的業配文都不符合公平交易法與「公平交易委員會對於薦證廣告之規範說明」。
Thumbnail
台灣人居然幹這種事,賣發霉麵! 呼兒,這個「網紅」 認識她因為拜自媒體所賜, 也可以說是YouTube上網費用等自媒體工具,普及化了可能辦到這件事情! ! 要當「吹哨者」不是每個人都有辦法或是勇氣去擔任! 這個案件丟臉丟到國外,你我外食更加不可靠!當然要糾舉這樣的事件,免得有一天你也會被「波及」,
Thumbnail
台灣人居然幹這種事,賣發霉麵! 呼兒,這個「網紅」 認識她因為拜自媒體所賜, 也可以說是YouTube上網費用等自媒體工具,普及化了可能辦到這件事情! ! 要當「吹哨者」不是每個人都有辦法或是勇氣去擔任! 這個案件丟臉丟到國外,你我外食更加不可靠!當然要糾舉這樣的事件,免得有一天你也會被「波及」,
Thumbnail
新聞媒體從業者的自律! 我從來不看有顏色的新聞台,尤其是X立跟X天⋯偏頗太嚴重了!x天常常罵美國,但你罵了會有什麼改變嗎?說美國一直印鈔票收割全世界的財富來抑制國內市場通膨,老實說⋯全世界外匯儲備用新台幣跟人民幣呢?還不是會用一樣的手法,換位思考後這樣到底有什麼好責怪? 記得之前中二選區補選⋯轉到X
Thumbnail
新聞媒體從業者的自律! 我從來不看有顏色的新聞台,尤其是X立跟X天⋯偏頗太嚴重了!x天常常罵美國,但你罵了會有什麼改變嗎?說美國一直印鈔票收割全世界的財富來抑制國內市場通膨,老實說⋯全世界外匯儲備用新台幣跟人民幣呢?還不是會用一樣的手法,換位思考後這樣到底有什麼好責怪? 記得之前中二選區補選⋯轉到X
Thumbnail
我國的營業秘密法規定,以不正當方法取得營業秘密的人,故意或有重大過失取得、使用或洩漏營業秘密的人,都算是侵害營業秘密,不只是RD人員要注意,連業務單位也必須要留意。
Thumbnail
我國的營業秘密法規定,以不正當方法取得營業秘密的人,故意或有重大過失取得、使用或洩漏營業秘密的人,都算是侵害營業秘密,不只是RD人員要注意,連業務單位也必須要留意。
Thumbnail
愛閃耀董事長打外勞,竟是前主管一手策劃的商業陰謀!目的就是為了要搞垮愛閃耀董事長,李女士的名聲!前主管一手策劃整起商業陰謀,目的就是為了要發布假新聞,藉此拉走所有公司的代理商!向週刊購買廣告版位,發布假新聞,藉此讓GOOGLE搜尋到相關假新聞,以此威嚇代理商,搞壞董事長名聲!
Thumbnail
愛閃耀董事長打外勞,竟是前主管一手策劃的商業陰謀!目的就是為了要搞垮愛閃耀董事長,李女士的名聲!前主管一手策劃整起商業陰謀,目的就是為了要發布假新聞,藉此拉走所有公司的代理商!向週刊購買廣告版位,發布假新聞,藉此讓GOOGLE搜尋到相關假新聞,以此威嚇代理商,搞壞董事長名聲!
Thumbnail
被錯誤的新聞報導突襲,造成公司或個人的困擾,應是許多人遭遇過說不出口的痛,但為什麼台灣的媒體常不願意未報導錯誤道歉呢? 面對這樣的環境,你該怎麼保護好自己?
Thumbnail
被錯誤的新聞報導突襲,造成公司或個人的困擾,應是許多人遭遇過說不出口的痛,但為什麼台灣的媒體常不願意未報導錯誤道歉呢? 面對這樣的環境,你該怎麼保護好自己?
Thumbnail
有些娛樂新聞,尤其是那些特大的瓜,爆出來的時機,並不是真正發生的時間點。 可以說那些瓜是任務型的,肩負著奇怪的使命。 最常用的一招是,你的醜聞給人爆出來了,各種證據伴隨著謠言與真相讓你火燒屁股,有口難言,這時你想砸錢滅火是難了,但你可以砸錢讓別人放出更大的瓜,轉移公眾的注意力,那某種程度來說,你也就
Thumbnail
有些娛樂新聞,尤其是那些特大的瓜,爆出來的時機,並不是真正發生的時間點。 可以說那些瓜是任務型的,肩負著奇怪的使命。 最常用的一招是,你的醜聞給人爆出來了,各種證據伴隨著謠言與真相讓你火燒屁股,有口難言,這時你想砸錢滅火是難了,但你可以砸錢讓別人放出更大的瓜,轉移公眾的注意力,那某種程度來說,你也就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