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現在人手一支智慧型手機,讓韓國的條漫產業興起,不僅改編成韓劇,還將這魅力席捲至韓國以外的國家,到現在甚至足以跟日本漫畫相抗衡。
這本書深入探討條漫從無到有的發展與未來趨勢,以及這個產業底下的辛酸苦辣,讓所有喜歡條漫的讀者們都能去一探究竟這個新興產業背後的秘辛,當中我分享乍看之下亮麗的新興產業背後不為人知的創作者血淚,以及條漫興起的文化原因。
當中最讓人意想不到的是在條漫越來越盛行的新趨勢下,條漫創作者在這個新漫畫生態系中的地位反而比以前更脆弱。
過去條漫平台跟創作者共享收入,可是隨著條漫產業的興起,出現條漫經紀,讓條漫創作者的收入分潤越來越少,他們甚至通常只能獲得總收入的1-2成(平台獲得收入的3-5成,條漫經紀人獲得剩餘收入的3-7成)。
且條漫平台傾向使用自己的經紀公司旗下的新作品,這對小型獨立經紀公司旗下的創作者也帶來負面衝擊。
裡面也談到雖然有些條漫創作者能獲得可觀的收入,但大部分的人的收入仍較少,經調查平均年收約38,600美元(115萬台幣),但收入中位數卻低得多,男性是70萬,女性則是只有56萬。而這調查對象是針對409名相對知名的畫家,也就是他們本身就已經是收入較高的一群(2017年的另一項調查說明761名條漫創作者中有68%的人每年連年收70萬元都賺不到)。
雖然隨著條漫越來越受歡迎,平台也發展出很多機制(像是免費增值模式、廣告和授權費用等等),試圖要提升創作者的收入,可是這些新的商業模式主要還是由平台單方面制定,創作者也只能被動接受。
再加上過去也時常聽到韓國條漫漫畫家遭到壓榨的新聞,像是《守護女主角哥哥的方法》的作者就曾出面指控自己責編(推特連結),又或者是韓漫漫畫家每到一季結束都要休息,因為連載期間嚴重過勞、身體吃不消(想想以前日本漫畫都是黑白的,現在卻是要畫成彩色的,還越來越精美),可見條漫創作者在這個產業中仍是處於弱勢的角色。
一開始前言有說因為智慧型手機的盛行,讓條漫也成為新興的一種娛樂,尤其現在新生代一出生就是在擁有這些數位科技的時代,也讓他們對在智慧型手機跟電腦上消費變得更加自然。
而會產生零食文化和追漫文化其實也是因為現代人由於行程繁忙、大量使用科技、快速消費內容和強調個人生活方式等因素,讓青少年、青年們通常不會定期安排時間來消費流行文化,或是跟家人一起在客廳看電視,而是以享用零食的方式來消費大眾文化。
*零食文化意味著從手機平台出現在文化產業中以來,人們快速消費資訊和文化資源,而非更深入探索的習慣。
像是他們通常喜歡在很短的時間內消費流行文化,另一方面也會在有時間時花上好幾小時連續消費文化內容,這所謂的追漫或追劇。(其實看現在Netflix跟Youtube會員的盛行也看得出消費方式的轉變)
所以現在條漫的消費者也很習慣透過「追漫」來消費,連續閱讀多個章節的條漫,中間幾乎不休息,又或者會付費提前閱讀後面的章節,而不是等到免費開放。
除了上述兩種文化驅動條漫的發展外,現在讀者可以和條慢創作者產生立即性的互動,讓像是可以在平台上或是創作者公開的社交平台上留言、發表心得,讀者甚至還能評分,同時也讓創作者能快速看到人們對作品的反應,藉此提高文化參與度。
最後,不得不承認條漫的興起也改變過去的漫畫創作模式以及整個創作生態,更帶動更多元的商業模式,而我自己是創作者外,也是個喜歡看條漫的讀者,甚至也很樂於在這些條漫平台上消費,所以在閱讀這本書時覺得挺有意思的,不僅可以深入暸解條漫產業及促成這個產業興起的文化背景,又能透過裡面提到的商業模式也來反思自己的作品可以如何收費與調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