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體的老把戲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一棵大樹倒下固然可惜,但同時也把生存的空間讓給其他植物,並成為其他動植物成長所需的養分。諾基亞放棄手機業務後,大量軟硬體人才失去工作,但也讓芬蘭興起一股創業潮。如今,同樣的戲碼將在台灣的媒體圈再上演一次,只是這對台灣究竟是好是壞,恐怕只有天曉得。
一棵大樹倒下,會給其他植物更大的成長空間。但後面長出來的究竟是芳草還是毒草,恐怕沒有人能保證。
新聞這個行業,最不缺的就是八卦跟小道消息。但最近聽到一個傳言,讓我蠻想拿出來說的。
大家都知道,台灣蘋果的狀況很不好,因為香港蘋果已經結束營運,資產則被凍結,所以台灣蘋果徹底退出媒體市場,基本上只是時間早晚的問題。也因為如此,最近媒體這個行業,有很多人在找工作。這些都不是傳聞,甚至連新聞都稱不上。
真正有意思的傳聞是這個:由於媒體人力市場上有許多人在找工作,有些金主打算利用這個機會,設立「專案型」的網路新媒體。為何說這些新媒體是專案型的呢?因為從投入的資金規模來看,這些新媒體可能撐不了多久,如果到2024年還無法獲利,這些媒體就會收起來了。而新媒體要獲利,說真的沒有很容易,因此最近冒出頭來的新媒體,可能2024年結束後,又會有一堆默默收攤的。
2024年有什麼重要的事情,大家自己想。
第一次聽到這個傳言,本來還在想,金主們真的會用這麼粗糙的操作方法來做事嗎?後來從其他熟悉的同業那邊聽到,確實有人跟他接觸,希望他能跳槽到某家新媒體工作。也因為身邊認識的同業中,真的有人被接觸到,看起來這個小道消息,是必須要當一回事了。

媒體是很難賺錢的投資 金主在想什麼?

以前在新聞出版業有句笑話,你看誰不順眼,只要慫恿他拿錢出來辦媒體就好了,保證虧,而且是虧一屁股。這個笑話對我們這行來說,其實還挺難笑的,因為正當經營的媒體生意,要賺錢的難度還蠻高的。也因為正當賺錢不容易,沒有膽子遊走在灰色地帶的從業人員,就要有安貧樂道的心理準備。
對於這樣一個獲利機會渺茫的產業,為何會有金主願意投資呢?醉翁之意不在酒。對於做生意的人來說,投資媒體是有機會是有機會回過頭來幫助本業經營的。舉例來說,自由時報就是在三重幫的林榮三接手後,不斷砸錢行銷,從地區性的報紙茁壯成全國性的報紙。同時,對政治很有興趣,手腕也不差的林榮三,也成為台灣政壇上的一號人物。
事實上,三重幫的事業版圖裡,很多生意都很吃政商關係,因此,三重幫裡面多得是政商兩棲的人物。這些大老闆要在政界活動,除了靠人脈跟金脈外,手上擁有一家具影響力的媒體,當然也是不錯的籌碼。
在林榮三樹立起成功典範之後,商界開始注意到,擁有具影響力的媒體,可以反過頭來幫助本業經營,因此,口袋夠深的企業開始藉由投資購併,進駐媒體產業。例如旺旺蔡家跟旺中集團,這個我就不必多說了。富邦蔡家則是另外一個典範,他們的政商關係也很好,但他們投資傳統媒體,主要看中的是電視購物的潛力,所以媒體事業對他們而言,比較像是商品通路事業而非內容通路事業。富邦集團在內容通路業務的布局,其實是電信Carrier跟有線電視MSO在數位科技匯流的趨勢下,推動業務轉型的結果。這個要另外開一個題目來說了。
總而言之,有錢的大老闆投資媒體事業,想的絕對不是要從傳統媒體的商業模式中獲利,而是有別的打算。

媒體投資門檻降低 政治業者也來卡位

網路媒體興起後,要經營一家媒體的資金門檻大幅降低,媒體業務被管制的力道也明顯縮小,所以最近這幾年,一直有很多新媒體出現在台灣的媒體市場上。也因為投資門檻降低,很多政治相關的業者,也開始有能力跨足媒體經營。其結果就是我們可以看到,很多政治立場超級明顯的新媒體,出現在台灣的言論市場上。
這個我就不舉例子了,免得有人說我在攻擊同業,但要判別這種媒體,有幾個簡易的方法,一個是查公司登記地址,看看他相同或鄰近的門牌號碼,是不是有一些顧問公司、公關公司或市調公司存在;另一個就是看他的網站設計,是否有明顯的政黨識別色元素。
第二個方法看起來很不可思議,但要知道,這些政治從業人員的美學偏好,受到政黨的影響很深。你讓這些人來開媒體,他們的偏好很容易就會下意識地展現在自家的網站設計風格上。
有沒有發現,這兩個辨識方法,都跟小本經營有密切關係。因為小本經營,所以公司地址跟母公司很接近,甚至根本就在一起。從網站設計辨識則是從這些人為了Cost Down,不找專業設計團隊的作法來切入。還有一點,即便這些新媒體的老闆找了專業設計團隊,因為設計是很主觀的事情,所以老闆的美學品味很容易壓過專業意見。總之,就是一個Low......

2022再掀新媒體浪潮 大家小心囉

這次我聽到的新媒體相關傳言,目前並未明確指出後面出錢的金主到底是誰,我也不想去追問太多。知道太多事情,對我來說不一定是好事。只是從跟他們接觸過的人那邊得知,很多正在籌畫中,或是已經上線的新媒體,是有政治任務在身的。
面對這些一個接一個出現的新媒體,如果讀者們沒有媒體識讀的功力,後果恐怕是不容樂觀的。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本來這個部落格的第三篇是想談一些產業面的話題,但剛好對岸的記者同業在轉傳一篇中國經營報總編輯李佩鈺被抓的消息,並羅列了這位李小姐的諸多罪狀,覺得這似乎是一個可以進一步談談媒體工作者這種人的契機。
一樣米養百樣人,如果有人跟你講,某個行業的從業人員都是ooxx,聽聽就好別當真。記者這行也是一樣,如果真的要說記者這種生物有什麼共通性,大概就是表達能力都不差,很會說故事吧。除了這點之外,要說記者有什麼其他的共通性,我看是很難找到的。
作為新聞媒體的使用者,你以為自己是新聞媒體最重要的客人?別鬧了,現代新聞媒體的營收來源之多樣化,早已超出很多人的想像。在使用者早已不再是媒體最大收入貢獻者的情況下,新聞機構怎麼會害怕使用者的不滿,還有成功機率很低的大規模串連抵制?
本來這個部落格的第三篇是想談一些產業面的話題,但剛好對岸的記者同業在轉傳一篇中國經營報總編輯李佩鈺被抓的消息,並羅列了這位李小姐的諸多罪狀,覺得這似乎是一個可以進一步談談媒體工作者這種人的契機。
一樣米養百樣人,如果有人跟你講,某個行業的從業人員都是ooxx,聽聽就好別當真。記者這行也是一樣,如果真的要說記者這種生物有什麼共通性,大概就是表達能力都不差,很會說故事吧。除了這點之外,要說記者有什麼其他的共通性,我看是很難找到的。
作為新聞媒體的使用者,你以為自己是新聞媒體最重要的客人?別鬧了,現代新聞媒體的營收來源之多樣化,早已超出很多人的想像。在使用者早已不再是媒體最大收入貢獻者的情況下,新聞機構怎麼會害怕使用者的不滿,還有成功機率很低的大規模串連抵制?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現代社會跟以前不同了,人人都有一支手機,只要打開就可以獲得各種資訊。過去想要辦卡或是開戶就要跑一趟銀行,然而如今科技快速發展之下,金融App無聲無息地進到你生活中。但同樣的,每一家銀行都有自己的App時,我們又該如何選擇呢?(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約) 今天我會用不同角度帶大家看這款國泰世華CUB
Thumbnail
李強達沃斯論壇致詞時,按中醫理論,不能下猛藥的,應慢慢調理,使其基礎逐步得到恢復。謝田教授表示,李強變相承認中國經濟已病入膏肓,陷於絕望。因對中國經濟前景失去信心,外商台企已陸續紛紛撤出中國! 相對的,黃仁勳旋風強化台灣成為AI核心地位,台灣繁榮與全球科技中心角色才正要開始,千萬要把握住此空前機會!
【0506盤前重點新聞】 *蘋果勁揚近6% 美股迎勝利周 道瓊那指周漲幅超1% *美 4 月 ISM 非製造業指數摔入萎縮區間 通膨壓力升溫 *超微、美超微財測洩口風 法人喊買這家台鏈伺服器廠 *台積電先進封裝產能被訂光 輝達、超微一路包到明年
Thumbnail
可能包含敏感內容
老爹活利週報(04/15~04/21)   1、本週大事如下: a、市場原本期待18日台積電法說會給個好消息,誰知道法說會變法會,雖然台積電看好第2季營收可望回升6%,下半年逐季成長;但是法說中提到智慧手機、個人電腦復甦力道不如預期,且車用市場恐將衰退,唯獨在AI需求強勁下,今年美元營收仍將成
Thumbnail
前陣子蘋果傳出不造車了要專注投入AI領域掀起了很多的討論,有人拍手叫好認為早該如此有人認為小米都可以做到蘋果太遜啦… 個人認為蘋果放棄造車是好事,雖然說現在電動車的供應鏈已經滿完整的,我認為大多數供應鏈很難像蘋果的其他產品一樣任蘋果完全掌握,之前科技工作講有採訪前蘋果採購,採訪中大家可以很清楚知道
02/29 - 電子熄火蘋果卡 傳產金融來接棒 成分調整尾盤盪 三月熱股新登場 - 1. 美股周三科技股不太漂亮 蘋果車不做了 AI組振盪中 美元往上走 台幣往下走 延伸到台股 早盤台積電跌了10塊 大盤居然是紅的 可見得金融和傳產有多扛 另外 尾盤為周台指期結
中國大陸近幾年內憂外患,憂的是國內房地產崩跌,有意識的壓制科技業發展,疫情政策讓許多外商出走,打貪又逼迫富人;患的是中美關係緊張,從貿易戰打到科技戰,全球各個國家似乎只能在中國與美國間選擇,台灣的媒體充斥著中國經濟衰敗的新聞,而中國政府禁止其國民談論經濟等。
Thumbnail
臺灣媒體機構正積極致力於報導國際社會議題、進行深入調查報導,同時推動臺灣與國際接軌,致力於創造一個多元進步的媒體環境。其中,全球氣候變遷和全球健康危機成為重要報導焦點,並呼籲臺灣媒體應該成為推動社會進步的力量。
Thumbnail
台灣產業供應鏈之於世界的重要性 報導裡拆解了蘋果手機的組成,然後發現台灣公司貢獻了36%的零件產值 讀這篇文章的過程可以順便學好多英文用法: 台灣科技產業的優勢 台灣、美國、中國在世界產業鏈裡的上中下游關係 引用數據的表達方式
Thumbnail
【01/03盤前重點新聞】 *獲利了結情緒濃厚 蘋果瀉逾3.5% 費半跌超3.6% *紅海太不安全 馬士基宣布暫停船隻航行 *美中科技戰新年又開打 ASML應白宮要求提前取消出貨大陸 證交所:台股去年六大亮點 漲幅居亞股第2 持續吸引內外資
Thumbnail
科技巨頭解碼,是一個討論科技產業趨勢與解析科技巨頭動向的付費電子報。我們將以專業的角度,來讓讀者理解,科技與商業的力量將如何改變我們所生活的世界,我們又該做些什麼,來跟上這個快速變遷的時代。
Thumbnail
現代社會跟以前不同了,人人都有一支手機,只要打開就可以獲得各種資訊。過去想要辦卡或是開戶就要跑一趟銀行,然而如今科技快速發展之下,金融App無聲無息地進到你生活中。但同樣的,每一家銀行都有自己的App時,我們又該如何選擇呢?(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約) 今天我會用不同角度帶大家看這款國泰世華CUB
Thumbnail
李強達沃斯論壇致詞時,按中醫理論,不能下猛藥的,應慢慢調理,使其基礎逐步得到恢復。謝田教授表示,李強變相承認中國經濟已病入膏肓,陷於絕望。因對中國經濟前景失去信心,外商台企已陸續紛紛撤出中國! 相對的,黃仁勳旋風強化台灣成為AI核心地位,台灣繁榮與全球科技中心角色才正要開始,千萬要把握住此空前機會!
【0506盤前重點新聞】 *蘋果勁揚近6% 美股迎勝利周 道瓊那指周漲幅超1% *美 4 月 ISM 非製造業指數摔入萎縮區間 通膨壓力升溫 *超微、美超微財測洩口風 法人喊買這家台鏈伺服器廠 *台積電先進封裝產能被訂光 輝達、超微一路包到明年
Thumbnail
可能包含敏感內容
老爹活利週報(04/15~04/21)   1、本週大事如下: a、市場原本期待18日台積電法說會給個好消息,誰知道法說會變法會,雖然台積電看好第2季營收可望回升6%,下半年逐季成長;但是法說中提到智慧手機、個人電腦復甦力道不如預期,且車用市場恐將衰退,唯獨在AI需求強勁下,今年美元營收仍將成
Thumbnail
前陣子蘋果傳出不造車了要專注投入AI領域掀起了很多的討論,有人拍手叫好認為早該如此有人認為小米都可以做到蘋果太遜啦… 個人認為蘋果放棄造車是好事,雖然說現在電動車的供應鏈已經滿完整的,我認為大多數供應鏈很難像蘋果的其他產品一樣任蘋果完全掌握,之前科技工作講有採訪前蘋果採購,採訪中大家可以很清楚知道
02/29 - 電子熄火蘋果卡 傳產金融來接棒 成分調整尾盤盪 三月熱股新登場 - 1. 美股周三科技股不太漂亮 蘋果車不做了 AI組振盪中 美元往上走 台幣往下走 延伸到台股 早盤台積電跌了10塊 大盤居然是紅的 可見得金融和傳產有多扛 另外 尾盤為周台指期結
中國大陸近幾年內憂外患,憂的是國內房地產崩跌,有意識的壓制科技業發展,疫情政策讓許多外商出走,打貪又逼迫富人;患的是中美關係緊張,從貿易戰打到科技戰,全球各個國家似乎只能在中國與美國間選擇,台灣的媒體充斥著中國經濟衰敗的新聞,而中國政府禁止其國民談論經濟等。
Thumbnail
臺灣媒體機構正積極致力於報導國際社會議題、進行深入調查報導,同時推動臺灣與國際接軌,致力於創造一個多元進步的媒體環境。其中,全球氣候變遷和全球健康危機成為重要報導焦點,並呼籲臺灣媒體應該成為推動社會進步的力量。
Thumbnail
台灣產業供應鏈之於世界的重要性 報導裡拆解了蘋果手機的組成,然後發現台灣公司貢獻了36%的零件產值 讀這篇文章的過程可以順便學好多英文用法: 台灣科技產業的優勢 台灣、美國、中國在世界產業鏈裡的上中下游關係 引用數據的表達方式
Thumbnail
【01/03盤前重點新聞】 *獲利了結情緒濃厚 蘋果瀉逾3.5% 費半跌超3.6% *紅海太不安全 馬士基宣布暫停船隻航行 *美中科技戰新年又開打 ASML應白宮要求提前取消出貨大陸 證交所:台股去年六大亮點 漲幅居亞股第2 持續吸引內外資
Thumbnail
科技巨頭解碼,是一個討論科技產業趨勢與解析科技巨頭動向的付費電子報。我們將以專業的角度,來讓讀者理解,科技與商業的力量將如何改變我們所生活的世界,我們又該做些什麼,來跟上這個快速變遷的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