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廣電動(機)車,策略很重要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raw-image


(臉書粉絲專頁原文發表於 2022 / 01 / 25 )


最近越來越常看到關於電動(機)車的報導和討論,這不難理解,畢竟在很多人眼中,運具電動化是減碳政策中的重要環節【註 1】,這議題隨著全球減碳的大浪潮而熱度越來越高,乃是意料中事。

但,「熱度提高」頂多只能說有助於「提高成功機率」而已,並不必然意味著「成功」。說得更具體些,推動運具電動化政策將會面臨許多難題和阻力,若未能針對難題提出理想的解決方案,那麼「熱度提高」的同時,伴隨而來的可能是「爭議升高」及「阻力強勢集結」。

舉個實例。推動運具電動化政策面臨的其中一個難題是:「是否要強制禁售傳統油車?」對此,國發會稍早釋出的政策方針是:不會強制禁售【註 2】。媒體報導後,地球公民基金會很快就在粉絲專頁貼文,強力質疑上述方針【註 3】。

那麼,如果國發會釋出的政策方針是將要強制禁售呢?依我個人猜想,反彈聲浪會比地球公民基金會的質疑要強很多、很多倍。關於這一點,副總統賴清德在他行政院長任內曾提出「2035年新售機車全面電動化、2040年新售汽車全面電動化」的政策目標【註 4】,後來因阻力太大,此項政策宣告流產【註 5】。


強調一下,上述政策阻力不只來自油車產業的從業人員,我個人觀察,一般民眾中對電動(機)車心存疑慮者也非常多。幾年下來,雖然環境已有變化,例如,國際上對於減碳的共識度提高許多、市場上可選擇的電動(機)車也越來越多,但,這是否意味著此時再推「運具全面電動化」政策的阻力就變小了?我對此存疑。

更何況,「是否禁售油車?」只是其中一個難題而已,另外像「已經快缺電了還要推電動車?」、「真的有比較環保嗎?」、「里程焦慮怎麼克服?」、「電池自燃的問題怎麼解決?」...... 難題還多著呢!

我知道,針對這些難題,已有很多人在研究並嘗試提出多種解方,長期而言,我對所有問題的逐步解決是抱持樂觀態度的。但,這就涉及到另一個大難題:減碳是有時間壓力的,因而,要以運具電動化為政策工具來幫助減碳,自然也是有時間壓力的。

如何在有限的時間內同步化解那麼多難題(技術的、民意的)?我認為關鍵是策略!在當前情勢下,策略有可能是突破困局的關鍵,這一點被多數人低估、甚至忽視了。




【註 1】

我也是其中之一,但,有條件。我認為滿足某些前提條件下的運具電動化,才能真正有助於減碳。


【註 2】

政府承諾油車不禁售 改徵碳費


【註 3】

地球公民基金會臉書粉絲專頁                      

運具電動化政策不應為燃油車業者量身打造 !


【註 4】

賴揆拍板2040年汽機車全面電動化,台灣最大考驗是什麼?


【註 5】

下引文只是舉例,讀者可用「油電平權」關鍵字搜尋相關的文章       政策差別待遇 為油電平權醞陳抗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劉文晏的沙龍
6會員
84內容數
.
劉文晏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2/06/25
在一篇報導中看到下面這兩句話【註 1】: 「部分專家認為,需求摧毀(demand destruction)是遏阻汽油漲勢的唯一解藥」 【註 1】 高油價摧毀需求?美汽油需求摔,漲勢有望暫歇
Thumbnail
2022/06/25
在一篇報導中看到下面這兩句話【註 1】: 「部分專家認為,需求摧毀(demand destruction)是遏阻汽油漲勢的唯一解藥」 【註 1】 高油價摧毀需求?美汽油需求摔,漲勢有望暫歇
Thumbnail
2022/06/24
在「用油錢養綠電」方案中,油錢、綠電以及電動載具三者間的關係,略如附圖中的「翹翹板」。 從這個角度看,「用油錢養綠電」方案又可以將三者之間的關係譬喻為「槓桿」:以電動載具為支點,善用油錢的力量往下壓,就可以將綠電給高舉起來了。
Thumbnail
2022/06/24
在「用油錢養綠電」方案中,油錢、綠電以及電動載具三者間的關係,略如附圖中的「翹翹板」。 從這個角度看,「用油錢養綠電」方案又可以將三者之間的關係譬喻為「槓桿」:以電動載具為支點,善用油錢的力量往下壓,就可以將綠電給高舉起來了。
Thumbnail
2022/06/23
我認為,同步解決之道是「用油錢養綠電」,以此方針為「綱」,串連起複雜交纏的眾多線索,即可綱舉目張地破解難題。 值得強調的是,由於財源來自「截流油錢」,這種「高價創能」並不會加重台電的財務負擔。 可能的效益不僅止於此。 【註 1】
Thumbnail
2022/06/23
我認為,同步解決之道是「用油錢養綠電」,以此方針為「綱」,串連起複雜交纏的眾多線索,即可綱舉目張地破解難題。 值得強調的是,由於財源來自「截流油錢」,這種「高價創能」並不會加重台電的財務負擔。 可能的效益不僅止於此。 【註 1】
Thumbnail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