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廣電動(機)車,策略很重要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臉書粉絲專頁原文發表於 2022 / 01 / 25 )
最近越來越常看到關於電動(機)車的報導和討論,這不難理解,畢竟在很多人眼中,運具電動化是減碳政策中的重要環節【註 1】,這議題隨著全球減碳的大浪潮而熱度越來越高,乃是意料中事。
但,「熱度提高」頂多只能說有助於「提高成功機率」而已,並不必然意味著「成功」。說得更具體些,推動運具電動化政策將會面臨許多難題和阻力,若未能針對難題提出理想的解決方案,那麼「熱度提高」的同時,伴隨而來的可能是「爭議升高」及「阻力強勢集結」。
舉個實例。推動運具電動化政策面臨的其中一個難題是:「是否要強制禁售傳統油車?」對此,國發會稍早釋出的政策方針是:不會強制禁售【註 2】。媒體報導後,地球公民基金會很快就在粉絲專頁貼文,強力質疑上述方針【註 3】。
那麼,如果國發會釋出的政策方針是將要強制禁售呢?依我個人猜想,反彈聲浪會比地球公民基金會的質疑要強很多、很多倍。關於這一點,副總統賴清德在他行政院長任內曾提出「2035年新售機車全面電動化、2040年新售汽車全面電動化」的政策目標【註 4】,後來因阻力太大,此項政策宣告流產【註 5】。
強調一下,上述政策阻力不只來自油車產業的從業人員,我個人觀察,一般民眾中對電動(機)車心存疑慮者也非常多。幾年下來,雖然環境已有變化,例如,國際上對於減碳的共識度提高許多、市場上可選擇的電動(機)車也越來越多,但,這是否意味著此時再推「運具全面電動化」政策的阻力就變小了?我對此存疑。
更何況,「是否禁售油車?」只是其中一個難題而已,另外像「已經快缺電了還要推電動車?」、「真的有比較環保嗎?」、「里程焦慮怎麼克服?」、「電池自燃的問題怎麼解決?」...... 難題還多著呢!
我知道,針對這些難題,已有很多人在研究並嘗試提出多種解方,長期而言,我對所有問題的逐步解決是抱持樂觀態度的。但,這就涉及到另一個大難題:減碳是有時間壓力的,因而,要以運具電動化為政策工具來幫助減碳,自然也是有時間壓力的。
如何在有限的時間內同步化解那麼多難題(技術的、民意的)?我認為關鍵是策略!在當前情勢下,策略有可能是突破困局的關鍵,這一點被多數人低估、甚至忽視了。
【註 1】
我也是其中之一,但,有條件。我認為滿足某些前提條件下的運具電動化,才能真正有助於減碳。
【註 2】
【註 3】
地球公民基金會臉書粉絲專頁                      
【註 4】
【註 5】
下引文只是舉例,讀者可用「油電平權」關鍵字搜尋相關的文章       政策差別待遇 為油電平權醞陳抗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6會員
84內容數
.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劉文晏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台灣社會在推電動車時,主打的訴求通常是「比較環保 」,但此訴求其實頗受質疑,隨手用關鍵字搜尋,相關的文章非常多【註 1】。 其中一個主要的質疑是,如果充入的不是綠電,其實只是把排氣管的空汙和碳排,移轉到發電廠的大煙囪而已,哪有比較
我先前在「這樣好像還不太夠」一文中曾簡略提及,若要將以石油驅動的交通部門全部轉為「淨零碳排」【註 1】,粗估需要數百億度綠電,本文提供補充說明及數據。 首先提供我自己的簡單粗暴估算法 :  我曾主持過一個電動機車電池交換的小型實驗計畫【註 2】,以所得的實驗數據估算,電動機車的用電量會以「平
在諸多因素共同作用下,全球各地都出現了通貨膨脹的情況,台灣也已受此情勢波及。雖然政府宣稱目前只是「物價上漲」,不到「通膨」的程度,但一般受薪民眾 的生計日艱,應是客觀的事實。 我有一件專利的內容有助於因應上述情勢,將其轉化為公共政策並實施成功後,一方面可緩和物價上漲的衝擊,一方面還能為民眾帶
台灣社會在推電動車時,主打的訴求通常是「比較環保 」,但此訴求其實頗受質疑,隨手用關鍵字搜尋,相關的文章非常多【註 1】。 其中一個主要的質疑是,如果充入的不是綠電,其實只是把排氣管的空汙和碳排,移轉到發電廠的大煙囪而已,哪有比較
我先前在「這樣好像還不太夠」一文中曾簡略提及,若要將以石油驅動的交通部門全部轉為「淨零碳排」【註 1】,粗估需要數百億度綠電,本文提供補充說明及數據。 首先提供我自己的簡單粗暴估算法 :  我曾主持過一個電動機車電池交換的小型實驗計畫【註 2】,以所得的實驗數據估算,電動機車的用電量會以「平
在諸多因素共同作用下,全球各地都出現了通貨膨脹的情況,台灣也已受此情勢波及。雖然政府宣稱目前只是「物價上漲」,不到「通膨」的程度,但一般受薪民眾 的生計日艱,應是客觀的事實。 我有一件專利的內容有助於因應上述情勢,將其轉化為公共政策並實施成功後,一方面可緩和物價上漲的衝擊,一方面還能為民眾帶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電動車:驅動未來的綠色革命 近年來,電動車正在掀起一場汽車產業的綠色革命。隨著環保意識的提升和技術的進步,電動車正迅速從小眾產品走向主流市場。讓我們深入探討電動車的現況、未來發展趨勢,以及它可能帶來的影響。 當前趨勢 電動車市場正呈現爆發式增長。根據國際能源署(IEA)的數據,
Thumbnail
隨著全球對於環保議題的重視與對氣候變遷的關注日益增加,電動車(Electric Vehicles, EVs)成為了未來交通工具發展的重要趨勢之一。其中,EV動力傳動系統(EV Powertrains)中的電動機技術扮演著關鍵角色,對於EV的效能與性能有著重大影響。
隨著大家環保意識的增強和科技的不斷進步,電動汽車(Electric Vehicles,EVs)正在改變我們的出行方式。
Thumbnail
全球永續意識抬頭,推行電動車逐漸成為各國施政的默契。 歐盟曾在2021年提出將在2025年禁售燃油車與PHEV插電式混合動力車,然而歷經新冠疫情與經濟起伏的耗損,近期竟紛紛傳出「延期」與「降低電動車普及目標百分比」。這不禁讓人懷疑:電動車還是一門好生意嗎?
Thumbnail
在追求永續環境的今日,電動車被視為解決城市污染和減少碳排放的關鍵。然而,電動車普及的過程中遇到了一個顯著的挑戰:如何有效提高電動車的使用便利性和續航里程。來自未來的解決方案——「能線通途」EnerPath,為這個問題提供了一個創新的答案。
我一直以為我與能源的距離,就是開車用油、電器品用電。 過年期間,親朋好友聊天時,很多人都在問:要不要換電動車? 我相信,你對購買電動車最大的顧慮,是來自里程焦慮。 目前主流電動車的續航里程能保證在500~700公里,基本夠用了。 我對特斯拉電動車乘坐體驗會暈車,加速模式:0-100公
Thumbnail
EPA新規對混合動力逆襲:對EV電動車行業和傳統車企前景的影響
Thumbnail
特別標示年度,係因為隨科技技術的發展,現在的假,在未來可能成真。 發電機的假議題,並非僅針對電動輔助自行車,而是所有的電動載具加裝發電機,其實都很容易不切實際。但不能全盤否定,至少筆者在部分的電動車上有看到正確且巧妙的使用實例;如下圖所示,是利用車子運行時會遇到的額外動能來進行充電,而非直接耦合車
Thumbnail
歐美當初推動電動車產業,無疑是站在環保的道德至高點上,希望透過這樣的產業變革,重新洗牌全球汽車市場。他們期望透過先發制人的戰略布局和專利佈局,於領先科技對全球產業創造下一波的收割機會。然而,幾個關鍵因素讓他們開始重新考慮這個計畫的可行性。
Thumbnail
本篇文章分析了臺灣政府推出的MIT電動輔助自行車國產化補助計畫。分析了補助計畫對產業的影響及可行性,並探討了三電系統的重要性和相關的中置驅動電機、電控系統、電池的條件。最後提出了對補助計畫可能影響的疑問和結論。
Thumbnail
電動車:驅動未來的綠色革命 近年來,電動車正在掀起一場汽車產業的綠色革命。隨著環保意識的提升和技術的進步,電動車正迅速從小眾產品走向主流市場。讓我們深入探討電動車的現況、未來發展趨勢,以及它可能帶來的影響。 當前趨勢 電動車市場正呈現爆發式增長。根據國際能源署(IEA)的數據,
Thumbnail
隨著全球對於環保議題的重視與對氣候變遷的關注日益增加,電動車(Electric Vehicles, EVs)成為了未來交通工具發展的重要趨勢之一。其中,EV動力傳動系統(EV Powertrains)中的電動機技術扮演著關鍵角色,對於EV的效能與性能有著重大影響。
隨著大家環保意識的增強和科技的不斷進步,電動汽車(Electric Vehicles,EVs)正在改變我們的出行方式。
Thumbnail
全球永續意識抬頭,推行電動車逐漸成為各國施政的默契。 歐盟曾在2021年提出將在2025年禁售燃油車與PHEV插電式混合動力車,然而歷經新冠疫情與經濟起伏的耗損,近期竟紛紛傳出「延期」與「降低電動車普及目標百分比」。這不禁讓人懷疑:電動車還是一門好生意嗎?
Thumbnail
在追求永續環境的今日,電動車被視為解決城市污染和減少碳排放的關鍵。然而,電動車普及的過程中遇到了一個顯著的挑戰:如何有效提高電動車的使用便利性和續航里程。來自未來的解決方案——「能線通途」EnerPath,為這個問題提供了一個創新的答案。
我一直以為我與能源的距離,就是開車用油、電器品用電。 過年期間,親朋好友聊天時,很多人都在問:要不要換電動車? 我相信,你對購買電動車最大的顧慮,是來自里程焦慮。 目前主流電動車的續航里程能保證在500~700公里,基本夠用了。 我對特斯拉電動車乘坐體驗會暈車,加速模式:0-100公
Thumbnail
EPA新規對混合動力逆襲:對EV電動車行業和傳統車企前景的影響
Thumbnail
特別標示年度,係因為隨科技技術的發展,現在的假,在未來可能成真。 發電機的假議題,並非僅針對電動輔助自行車,而是所有的電動載具加裝發電機,其實都很容易不切實際。但不能全盤否定,至少筆者在部分的電動車上有看到正確且巧妙的使用實例;如下圖所示,是利用車子運行時會遇到的額外動能來進行充電,而非直接耦合車
Thumbnail
歐美當初推動電動車產業,無疑是站在環保的道德至高點上,希望透過這樣的產業變革,重新洗牌全球汽車市場。他們期望透過先發制人的戰略布局和專利佈局,於領先科技對全球產業創造下一波的收割機會。然而,幾個關鍵因素讓他們開始重新考慮這個計畫的可行性。
Thumbnail
本篇文章分析了臺灣政府推出的MIT電動輔助自行車國產化補助計畫。分析了補助計畫對產業的影響及可行性,並探討了三電系統的重要性和相關的中置驅動電機、電控系統、電池的條件。最後提出了對補助計畫可能影響的疑問和結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