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錢人都用長皮夾和零錢包!

有錢人都用長皮夾和零錢包!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作者龜田潤一郎先生是日本知名稅務專家,曾經服務過許多大老闆和成功人士,更有機會見識到他們隨身攜帶的錢包。所以出書宣揚:「有錢人都用長皮夾和零錢包!」

先看長長的書名:《為什麼有錢人都用長皮夾?年收入200倍法則!改變25萬人的錢包增值術!》、《為什麼有錢人都用零錢包?想要年收入1000萬,就要記住「1塊錢」的使用方法!》。其中的關鍵字:有錢人、長皮夾、年收入200倍、錢包增值術、零錢包、年收入1000萬、1塊錢。


有錢人

大家應該都對有錢人或所謂的成功人士很有興趣吧?他們為什麼有錢?怎麼成功?有什麼密訣?就像有些書名會用「台大名醫」、「東大生」、「麥肯錫、高盛、哈佛菁英」、「股神巴菲特」、「比爾蓋茲年度xxx」…這些關鍵字來吸引讀者掏錢。


長皮夾

為什麼要用長皮夾?

  • 對錢好,錢也會對你好,讓錢住進總統套房。
  • 長皮夾對紙鈔很友善,不需折腰就能放入。


年收入200倍法則

錢包的購買價格×200

這個數字,正好是擁有者的年收入(若是經營者則為可支配所得)。

為什麼是200倍?作者是稅務專家所以知道有錢人的實際收入,也知道有錢人錢包長什麼樣價值多少,所以可以估算出錢包價格與年收入的比例。這只是從結果反推的數字。

如果你的年收入還達不到200倍,表示你還有進步的空間,加油!如果你想提高年收入,那就買品質好一點貴一點的長皮夾吧!


零錢包

為什麼要用零錢包?

  • 硬幣會讓皮夾發胖,不好看。
  • 到超商買東西時先拿出零錢包,如果不夠就要拿出皮夾再掏出鈔票來付。因為再拿出皮夾很麻煩所以就不多買了。可以減少浪費。


1塊錢

不論是硬幣1元還是紙幣1000元都要重視!

p.149 大錢都是從小錢累積起來的,一天存一塊錢也可以。養成習慣,每天把皮夾裡所剩的一塊錢全部存起來,這樣「一塊錢存款」,將會帶給你意想不到的收獲喔!


每日整理錢包

  • 把不需要東西丟掉,有用的(發票、收據)另外裝進專用的資料袋。
  • 零錢移到零錢包。只放10,50,100日圓,1日圓的放進撲滿。
  • 檢查鈔票的數量。對齊鈔票的方向,面額由大而小排列,面額大的放在後面。
  • 不放今天用不到的東西。
  • 最後清潔錢包外表,這是門面,要心懷感激。


📢如果看到別人的錢包,外面鼓漲脫線脫皮、裡面塞滿發票、待繳停車單…,會影響你對對方的觀感嗎?

📢你願意每天早上花時間整理錢包(零錢包),如果今天沒有用到身分證、健保卡、提款卡、信用卡、會員卡、掛號證…就取出來收好,等到有要用的時候再放進皮夾嗎?


換新皮夾的儀式感

去銀行或ATM領一筆「你認為很大的金額」

去銀行或ATM領一筆「你認為很大的金額」,再把這筆錢放進錢包。讓錢包確實記住「錢的味道」。就像舊鞋比較合腳,或是新房子住過一陣子比較有「人氣」。大老闆常說:「比起全新的錢包,已經用過的感覺好」。

例如:新台幣可以提個五(或十)萬放在錢包裡三天,然後在心裡告訴錢包:「五(或十)萬元的厚度、氣味、感覺就是這樣。要好好記清楚。」。

短夾就裝不了大錢!

紙鈔的方向對齊固定順序

面額由大而小排列,面額大的放在後面。千元放最裡面,然後是五百,靠外面的是一百。固定順序就好。

硬幣要裝在「零錢包」

掏錢時在心裡對錢說「一路小心」

掏錢時在心裡對錢說「一路小心」,收錢時則說「歡迎回來」。對錢和錢包心懷感激。



封面

封面




avatar-img
Kuo-Liang Chang的沙龍
10會員
21內容數
notion, C#, ASP.NET, ASP.NET CORE, JAVASCRIPT, ...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Kuo-Liang Chang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放鬆、舒壓,365天的休養書》的作者小池弘人建議可以泡個半身浴。花個10~15分泡在38℃~40℃的溫水中,溫度不用高時間不用久,就能換來放鬆的身體和心情,還能好睡又好眠。
本書主打營造WFH(在家辦公)的環境,提高工作的專注力。跟斷拾離不同,作者在前言就寫到不用花時間決定(不用問有沒有怦然心動)東西要不要丟,不要「期待戲劇性的Before & After對比」。
是巧合?最近看到2本談論40歲的書,《為了遇見40歲更好的自己》、《生活中,選擇留下合適舒服的人》。以 內政部公布「109年簡易生命表」國人的平均壽命為81.3歲來說,40歲算是過了人生的一半。
周星馳電影〈少林足球〉中戴著金絲眼鏡的三師兄匆忙地從辦公大樓走出來,一邊拿著手機和客戶連絡股市起伏,另一邊很是凡爾賽的拒絕阿星說:「我真的很忙呀,我一秒鐘幾十萬上下,無緣無故跟你們幾個廢物去踢球。」這畫面是不是仍然記憶猶新呢?
相對生理本能如心跳、呼吸…等,人類在思考、判斷、分析、學習、創造…甚至睡覺,大腦能量消耗都很大。遠古時期能量消耗越多生存機率就越低,畢竟整天餓著肚子怎麼打獵捕食和跑給野獸追,所以大腦會盡可能進入「節能模式」。
魯迅的讀書方法其中有「泛覽」和「跳讀」。所以只要書名或封面有一點點吸引到我,就點進去看一看。看得下去就繼續,沒意思的部份就跳過;看不下去就棄坑。只要有一點點收獲就算賺到。
《放鬆、舒壓,365天的休養書》的作者小池弘人建議可以泡個半身浴。花個10~15分泡在38℃~40℃的溫水中,溫度不用高時間不用久,就能換來放鬆的身體和心情,還能好睡又好眠。
本書主打營造WFH(在家辦公)的環境,提高工作的專注力。跟斷拾離不同,作者在前言就寫到不用花時間決定(不用問有沒有怦然心動)東西要不要丟,不要「期待戲劇性的Before & After對比」。
是巧合?最近看到2本談論40歲的書,《為了遇見40歲更好的自己》、《生活中,選擇留下合適舒服的人》。以 內政部公布「109年簡易生命表」國人的平均壽命為81.3歲來說,40歲算是過了人生的一半。
周星馳電影〈少林足球〉中戴著金絲眼鏡的三師兄匆忙地從辦公大樓走出來,一邊拿著手機和客戶連絡股市起伏,另一邊很是凡爾賽的拒絕阿星說:「我真的很忙呀,我一秒鐘幾十萬上下,無緣無故跟你們幾個廢物去踢球。」這畫面是不是仍然記憶猶新呢?
相對生理本能如心跳、呼吸…等,人類在思考、判斷、分析、學習、創造…甚至睡覺,大腦能量消耗都很大。遠古時期能量消耗越多生存機率就越低,畢竟整天餓著肚子怎麼打獵捕食和跑給野獸追,所以大腦會盡可能進入「節能模式」。
魯迅的讀書方法其中有「泛覽」和「跳讀」。所以只要書名或封面有一點點吸引到我,就點進去看一看。看得下去就繼續,沒意思的部份就跳過;看不下去就棄坑。只要有一點點收獲就算賺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