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涯規劃與策略-3-討論快樂的工作是否必要?

職涯規劃與策略-3-討論快樂的工作是否必要?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raw-image
剛到現在這份工作覺得十分無趣但其實很有發展性,老實說做起來很迷惘 應該如何判斷這份工作應該多待一陣子,但感性覺得應該離開找一份快樂的工作,應該要如何有效判斷職涯上這是不是適合自己?

了解這個真實的世界,了解你所謂的快樂

我不排斥你可以先去面試看看那些你看起來「快樂的工作」,畢竟職涯的確可以多方探索與觀察,才不會用自己僅有的外部情報做判斷,其實你應該去認識那些在你所謂的快樂工作的企業中的人,真正的聊聊他們的工作現況 #做市場調查,探索真實

另一個可以討論的問題是「很有發展性但是十分無趣」這件事情

一個人知道自己為什麼而活,就可以忍受任何一種生活 --尼采

就像是我們成為了別人的父母親之後,為了自己小孩我們多少改變了我們自己生活的形式、改變了我們自己的價值觀,成為了一個新的自我,這些擔子我們扛下了,沒有怨言

我們找一份工作也是,在一個遙遠的目標下,
快樂的工作不是唯一的判斷

職涯規劃是在彌補通往理想生活的過程中能力的缺口

在那一個為期兩三年的職涯規劃中,總會有一些能力是我們勢必要經歷一些不舒服的情況,因為大部分的情況下再怎麼樣的興趣,走到了專業都會回歸到商業的本質,溝通、談判、領導、行銷、研發、財務,研發的討厭面對客戶、行銷的覺得財務複雜、業務覺得專業生硬、管理覺得人事複雜,我們不會有在所有的階段都是快樂的情況

該拿一兩年交換一下你的能力缺口不是嗎?
我們人生若是要進階,總是要過一個坎吧

你經歷了那一個坎了嗎?

所以,只要你知道去這家公司你想要鍛鍊什麼樣的技能與經驗、快樂不快樂不是唯一個考量或是當你考量清楚時,就不會「只有不快樂」的考量了

我們應該思考的不是只有快樂
而是這階段的職涯我們應該要有什麼樣的歷練與能力的培養
列出你自己覺得的能力缺口吧!


avatar-img
策略思考-生活的累積
106會員
15內容數
策略是為了解決生活中所遇到的問題,我喜歡從本質去思考一件事情的底層邏輯,因為也只有這樣我們才可以在這多變的商業世界中找到自已安身立命之道。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即將從3字頭邁向4字頭,如果沒有走向管理職,想請教老師後續職涯該如何做規畫和選擇? 雖然現在在外商的薪水還可以,但因為外商也是每1~3年就一次變動(layoff頻繁) 假如我要在這個問題上畫上重點線,我會畫在「外商」這兩個字上。 利用國際企業的營運經驗,轉戰本土企業主管職 成為獨立顧問或是職業講師
想請問治華老師是如何做職涯上的選擇?因為每份工作環境及職務性質有相當大的差異,從公部門到私部門,從科技媒體到東森到現在成為講師,謝謝老師~ 我的三段職涯中其實都是跨領域又跨職級,每次都是處理兩種問題,而我那時候怎麼判斷這一個新工作我可以去呢?我都是用一個很簡單的原則來判斷的
我覺得會讓我想要寫這一件事情的原因, 就是因為這句話「老師,您六月還有空來_____講課嗎?」 以前2019年的我應該會這樣回答 「我要看一下六月可能已經沒剩太多時間了」 但是在2020年時我的營收已經轉型過一次 50%是線上課程, 而2021年時我又轉型了一次50%是公開班市場 我真的可以不接
即將從3字頭邁向4字頭,如果沒有走向管理職,想請教老師後續職涯該如何做規畫和選擇? 雖然現在在外商的薪水還可以,但因為外商也是每1~3年就一次變動(layoff頻繁) 假如我要在這個問題上畫上重點線,我會畫在「外商」這兩個字上。 利用國際企業的營運經驗,轉戰本土企業主管職 成為獨立顧問或是職業講師
想請問治華老師是如何做職涯上的選擇?因為每份工作環境及職務性質有相當大的差異,從公部門到私部門,從科技媒體到東森到現在成為講師,謝謝老師~ 我的三段職涯中其實都是跨領域又跨職級,每次都是處理兩種問題,而我那時候怎麼判斷這一個新工作我可以去呢?我都是用一個很簡單的原則來判斷的
我覺得會讓我想要寫這一件事情的原因, 就是因為這句話「老師,您六月還有空來_____講課嗎?」 以前2019年的我應該會這樣回答 「我要看一下六月可能已經沒剩太多時間了」 但是在2020年時我的營收已經轉型過一次 50%是線上課程, 而2021年時我又轉型了一次50%是公開班市場 我真的可以不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