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涯規劃與策略-2-去外商工作的職涯瓶頸與優勢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raw-image
即將從3字頭邁向4字頭,如果沒有走向管理職,想請教老師後續職涯該如何做規畫和選擇? 雖然現在在外商的薪水還可以,但因為外商也是每1~3年就一次變動(layoff頻繁)

假如我要在這個問題上畫上重點線,我會畫在「外商」這兩個字上。

因為外商的企業文化太鮮明了,基本上就是要四十歲以上還沒有升成主管職,很容易就會面臨到辭退的可能,因為你的人事成本太高,成長與服務又沒有年輕人快,所以從這樣的潛規則中在外商工作的朋友就要對自己的職涯有清晰的規劃

四十歲前升主管,或是為自己四十五歲之前做好職涯轉換的基礎
四十五歲之後你也許還會在企業中,但是就是一個不穩的情況了

所以真正要思考的你的職涯出路,在這邊提供幾個方向,但是依舊相信有其他可能的機會只是不可能全部寫完

利用國際企業的營運經驗,轉戰本土企業主管職

你可以利用你在外商工作的期間,好好地了解國際企業的運作流程與組織架構,這些其實都是職場中的資產與珍貴的經驗,所以好好學習企業的文化塑造、流程制度、組織架構都可以成為日後轉戰本土企業時的關鍵競爭力,同時利用企業的既有業務關係,去建立上下游的高階人脈,做好自己個個人品牌

投資理財,建立自己的被動收入

外商相較與本土企業在初期的時候其實我們就可以擁有較好的經濟基礎,這時候其實就可以先去參與一些穩定型的理財或是投資課程,進行長期的投資布局,建議部分投入被動投資(像是ETF)之類的產品,因為這樣的商品投資越早期,效益越大。所以要是可以在十多年的職涯中穩健的理財基本上,你在四十五歲之前就可以有一定的被動收入了,這時候你自己的選擇就寬廣很多了

另外一點就是因為你在外商工作,你也會很清楚自己公司的未來發展,少量長期的購買自己公司的股票,有時候也是一個很可怕的獲利成長,像是微軟這幾年就漲的可怕。

成為獨立顧問或是職業講師

假如你在外商的工作內容是可以獨立獲利,那顧問與講師就是一個考慮的方向,假如你的工作比較無法獨力完成獲利,那就在職的期間就要懂得經營潛在的團隊與客戶關係,而且這樣的關係我常常會說是「鐵一般的關係」,你可以在工作中讓他們對你有一種高度的信任嗎?你其實不是只是在工作,其實職場就是你的舞台不是嗎

假如你已經知道外商中上位的最佳時機已經過了,那就請你在在職期間就幫自己建立鐵一般的關係,讓他們願意跟著你走,或是放心日後你離開職場之後都還交給你執行,以方便日後離職時,就已經完成了客戶名單的佈局。

以上三個建議,就給大家做參考了。

至於如何在外商中上位的策略,可以給大家參考一本書與一篇文章

博客來-職場神獸養成記:社畜必死,變身神獸一輩子有錢賺 Work as Life (books.com.tw)

而文章就是這一篇許銓的外商之路

公開700萬年薪成長之路長臉夫妻漂流記 - 貼文 | Facebook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策略思考-生活的累積
106會員
15內容數
策略是為了解決生活中所遇到的問題,我喜歡從本質去思考一件事情的底層邏輯,因為也只有這樣我們才可以在這多變的商業世界中找到自已安身立命之道。
2024/03/18
兩個概念,讓短影音成為你的學習競爭力 很多人對於短影音應該是只有一些負面的概念,像是時間很快都會消磨掉了、其實不知道自己剛剛看了什麼、一個晚上一下就沒了,甚至是生活中更多了疲憊感,因為原來可以讓大腦休息的時間,被短影音取代了,的確短影音的確是有很多認知學上的設計是可以上人上癮的,但是事實上你要是懂
Thumbnail
2024/03/18
兩個概念,讓短影音成為你的學習競爭力 很多人對於短影音應該是只有一些負面的概念,像是時間很快都會消磨掉了、其實不知道自己剛剛看了什麼、一個晚上一下就沒了,甚至是生活中更多了疲憊感,因為原來可以讓大腦休息的時間,被短影音取代了,的確短影音的確是有很多認知學上的設計是可以上人上癮的,但是事實上你要是懂
Thumbnail
2022/02/12
實務與理論是兩個不同目標的知識領域 實務是操作中的細節、眉角與當下的即時反應, 理論是在討論思考事情時的完整性。 理論是來至於一百的實務的累積與共通性 實務與理論是兩個不同目標的知識領域,實務是操作中的細節、眉角與當下的即時反應,理論是在討論思考事情時的完整性。 而面試最重要的事情會是什麼?
Thumbnail
2022/02/12
實務與理論是兩個不同目標的知識領域 實務是操作中的細節、眉角與當下的即時反應, 理論是在討論思考事情時的完整性。 理論是來至於一百的實務的累積與共通性 實務與理論是兩個不同目標的知識領域,實務是操作中的細節、眉角與當下的即時反應,理論是在討論思考事情時的完整性。 而面試最重要的事情會是什麼?
Thumbnail
2022/02/12
請問要如何面對彼得理論的主管? 對於每次開會無法決策或是都會不斷推翻自己的決策,但因為面對這些虛耗的過程導致最後的結果對公司來說都不是很理想的結果。Q2請問要如何面對這樣的工作狀態是否有突破點? 老師身歷其境,既視感超強 所以我可以給你幾個觀點來停損 1.別想太多:主管負全責,過程對員工就是磨練
Thumbnail
2022/02/12
請問要如何面對彼得理論的主管? 對於每次開會無法決策或是都會不斷推翻自己的決策,但因為面對這些虛耗的過程導致最後的結果對公司來說都不是很理想的結果。Q2請問要如何面對這樣的工作狀態是否有突破點? 老師身歷其境,既視感超強 所以我可以給你幾個觀點來停損 1.別想太多:主管負全責,過程對員工就是磨練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有些事總是要經歷過才懂得。這篇就訪問了4位工作年資介於3~6年的微輕熟職場人士,來了解如果他們回到剛踏入職場的時候,有哪些會再多去探究的面向。
Thumbnail
有些事總是要經歷過才懂得。這篇就訪問了4位工作年資介於3~6年的微輕熟職場人士,來了解如果他們回到剛踏入職場的時候,有哪些會再多去探究的面向。
Thumbnail
隨著今年畢業的新鮮人即將進入職場, 最近常常被問到的問題之一是:「該如何進入xx產業並規劃自己的職涯發展?」要進入一個產業並有順遂的職涯發展, 除了產業和職缺相關的能力之外, 還需要對公司有的職涯發展機會做系統性的評估。這篇文章我想針對如何評估一家公司是否對自己的職涯有幫助多分享一些經驗。
Thumbnail
隨著今年畢業的新鮮人即將進入職場, 最近常常被問到的問題之一是:「該如何進入xx產業並規劃自己的職涯發展?」要進入一個產業並有順遂的職涯發展, 除了產業和職缺相關的能力之外, 還需要對公司有的職涯發展機會做系統性的評估。這篇文章我想針對如何評估一家公司是否對自己的職涯有幫助多分享一些經驗。
Thumbnail
相信有不少人曾經將跨國公司的總經理、行銷總監、業務總監設為職涯的終極目標,一想到成為大公司的專業經理人,擁有自己專屬辦公室、眺望從高樓看出去的無限風光(還必須是信義區,最好在101附近或101內),萬人之上呼風喚雨。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職場也是這樣的,想要成為總經理並職掌大權,要先知道遊戲規則
Thumbnail
相信有不少人曾經將跨國公司的總經理、行銷總監、業務總監設為職涯的終極目標,一想到成為大公司的專業經理人,擁有自己專屬辦公室、眺望從高樓看出去的無限風光(還必須是信義區,最好在101附近或101內),萬人之上呼風喚雨。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職場也是這樣的,想要成為總經理並職掌大權,要先知道遊戲規則
Thumbnail
在你往後漫長的職場生涯中,怎麼做才能累積你,取得升遷跟爭取好工作的籌碼,隨著工作時間的增長,墊高你個人的身價。
Thumbnail
在你往後漫長的職場生涯中,怎麼做才能累積你,取得升遷跟爭取好工作的籌碼,隨著工作時間的增長,墊高你個人的身價。
Thumbnail
找新工作時,該好好思考的三個問題 [公司的規模重要嗎?] [薪水與福利的問題] [行業的選擇]
Thumbnail
找新工作時,該好好思考的三個問題 [公司的規模重要嗎?] [薪水與福利的問題] [行業的選擇]
Thumbnail
即將從3字頭邁向4字頭,如果沒有走向管理職,想請教老師後續職涯該如何做規畫和選擇? 雖然現在在外商的薪水還可以,但因為外商也是每1~3年就一次變動(layoff頻繁) 假如我要在這個問題上畫上重點線,我會畫在「外商」這兩個字上。 利用國際企業的營運經驗,轉戰本土企業主管職 成為獨立顧問或是職業講師
Thumbnail
即將從3字頭邁向4字頭,如果沒有走向管理職,想請教老師後續職涯該如何做規畫和選擇? 雖然現在在外商的薪水還可以,但因為外商也是每1~3年就一次變動(layoff頻繁) 假如我要在這個問題上畫上重點線,我會畫在「外商」這兩個字上。 利用國際企業的營運經驗,轉戰本土企業主管職 成為獨立顧問或是職業講師
Thumbnail
歐洲職場菁英都會做的事,做好這個關鍵事,3~5年幫自己加薪50%。兩個成功客戶案例,一位薪水是之前的3倍,一位晉升主管。我不能幫你投資賺錢,但最好的投資就是投資你自己,你有價值,自然能賺錢!
Thumbnail
歐洲職場菁英都會做的事,做好這個關鍵事,3~5年幫自己加薪50%。兩個成功客戶案例,一位薪水是之前的3倍,一位晉升主管。我不能幫你投資賺錢,但最好的投資就是投資你自己,你有價值,自然能賺錢!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