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涯規劃與策略-1-如何評估是否可以進入一家企業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想請問治華老師是如何做職涯上的選擇?因為每份工作環境及職務性質有相當大的差異,從公部門到私部門,從科技媒體到東森到現在成為講師,謝謝老師~
我的三段職涯中其實都是跨領域又跨職級,每次都是處理兩種問題,而我那時候怎麼判斷這一個新工作我可以去呢?我都是用一個很簡單的原則來判斷的

職涯策略以「三個月的目標」來評估

因為對我來說組織文化、專業能力的落差都是我應該要克服的範圍,我反而比較在意的是第一次的成果驗收,因為這次的成果驗收會影響我與這企業高階主管或是企業主的關鍵印象,這對我來說是最重要的事情
這可能就是個非常化繁為簡的思考方式,我在面試的過程中總是聚焦在這事情上,我都會提出我自己的三個月的目標說明
要是對方覺得這樣的目標OK,哪我就會進去這家企業,因為我知道我做得到,而且我會利用這三個月的時間中去觀察,找出我下一個三個月的目標
要是對方覺得這樣的目標太淺了,不具備挑戰性,那我就會與他們討論那什麼樣的目標他們才會覺得請我過去是值得的,通常在這個目標設定上面我是不太會去討價還價的,他們想要訂多高我都接受,過程中我只會去思考要做到這樣的目標的「卡點與關鍵資訊」並跟他們溝通這些卡點與資訊的現況,去思考自己的能力是否做得到,要是自我評估可行,我就會進去這家企業,反之,要是無法我就不會去這家企業,因為我知道我提供的價值並不是他們所期許的。

為什麼對於三個月的目標從不討價還價

而在這過程中為什麼我不會去討價還價?這是因為我想要知道對方腦中最好的解決方案,應該是什麼樣的程度,這不管我做不做得到,我都會想要知道的事情,我想要知道對方的視野到哪,要是他的視野比我高,那其實在討論的過程中我不就已經有收穫、有學習了?
所以我不討價還價,因為討價還價之後,三個個月後也許我只會因為達成了一個70%滿意度的成果而沾沾自喜
面試最關鍵的事情是「我們對三個月後的成果期許是否有達成共識?
以這樣的原則不管是哪個產業、職級或是公私部門都是這樣判斷的。
希望可以成為你們面試時的關鍵決策基礎。
策略是為了解決生活中所遇到的問題,我喜歡從本質去思考一件事情的底層邏輯,因為也只有這樣我們才可以在這多變的商業世界中找到自已安身立命之道。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我覺得會讓我想要寫這一件事情的原因, 就是因為這句話「老師,您六月還有空來_____講課嗎?」 以前2019年的我應該會這樣回答 「我要看一下六月可能已經沒剩太多時間了」 但是在2020年時我的營收已經轉型過一次 50%是線上課程, 而2021年時我又轉型了一次50%是公開班市場 我真的可以不接
我覺得會讓我想要寫這一件事情的原因, 就是因為這句話「老師,您六月還有空來_____講課嗎?」 以前2019年的我應該會這樣回答 「我要看一下六月可能已經沒剩太多時間了」 但是在2020年時我的營收已經轉型過一次 50%是線上課程, 而2021年時我又轉型了一次50%是公開班市場 我真的可以不接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在創作的路上真的很多人問我說 到底要怎麼做出符合自己期待 但又可以表現得很有美感的作品?🥹 這個問題真的應該是每個創作者都一直在學習的課題吧!
Thumbnail
在『胡蘿蔔與棍子』講座中,我們深入瞭解績效管理的核心,學習到設計有意義的績效指標和運用績效達成目標的方法。透過講師分享的實際案例,重新理解了獎懲的意義,並明白如何在職場中展示個人價值。這次工作坊不僅提供了有用的知識,更讓我對職涯發展充滿信心,特別推薦給面臨考績或職業轉換的朋友們。
Thumbnail
雖然我已經離開職場好一段時間,自由接案許久,但是職涯規劃並非上班族的專利,專業職涯顧問頭路樂Career Paradise,不定期會舉辦職涯工作坊講座活動,每次的活動都是自我充電與省思的好機會。
Thumbnail
對於碩博士生,如何在學術研究與職涯發展間找到平衡,並讓研究真正產生價值,可能是一個令人頭疼的問題。2023 年 3 月到 4 月,我有幸參加了美國國家科學基金 (NSF) 的 I-Corps™ 計畫,這段經歷讓我重新審視學術研究的意義,並學會如何將自己的研究與未來的職涯更好地結合。 I-Cor
有換工作經驗的人,一定對這題不陌生,這算是面試中常見問題之一。 如果你要換工作的,請記得要準備好這題! 是挖坑給自己跳,還是表現的機會,取決於你怎麼回答?
Thumbnail
本文為求職者提供了一些基本概念,幫助他們有效準備心儀職務的面試。從檢視自身技能、學歷到合理與企業人資互動,文章深入探討了求職過程中的關鍵準備要點和注意行為,以提升求職成功率,最終成功找到合適的工作。該文適合希望進一步提升應徵技巧的職場人士閱讀。
Thumbnail
最近對於職涯的一個深刻體悟是如何區分「職涯」與「工作」, 用英文來做區別的話就是Different between Job and Career。 我大學畢業四年左右,在過往找工作的道路上,我從來沒想過「職涯」,眼前只有所謂的「工作」。 因此每次我應徵到了一份新的工作時,我總是抱持著我只是來這裡
Thumbnail
這個問題可能要從「自己做得了什麼工作」來討論。
Thumbnail
在面試中,若是提出自己的興趣或專長是學習,對於是否錄取工作是有一定程度風險的。 提供職場新鮮人除了展現自我之外,也需要觀察自己與公司的是否適配的三個重要價值觀。
Thumbnail
在現在的環境中,相信很多從事設計師的朋友都有很多的擔憂以及對於未來的茫然。雖然我也不敢說自己對於未來很清楚,但這幾年來接觸的人變多,也對於設計產業和 AI 都有一些接觸,所以有了一些觀察與看法。 希望可以透過這篇文章分享給大家一點我自己的看法。
Thumbnail
現職光電產業產品管理,1年工作經驗,考慮跳槽。國貿系畢業,薪水低且想從事科技業,是否跨產業對PM職涯有影響?求職建議。
Thumbnail
在創作的路上真的很多人問我說 到底要怎麼做出符合自己期待 但又可以表現得很有美感的作品?🥹 這個問題真的應該是每個創作者都一直在學習的課題吧!
Thumbnail
在『胡蘿蔔與棍子』講座中,我們深入瞭解績效管理的核心,學習到設計有意義的績效指標和運用績效達成目標的方法。透過講師分享的實際案例,重新理解了獎懲的意義,並明白如何在職場中展示個人價值。這次工作坊不僅提供了有用的知識,更讓我對職涯發展充滿信心,特別推薦給面臨考績或職業轉換的朋友們。
Thumbnail
雖然我已經離開職場好一段時間,自由接案許久,但是職涯規劃並非上班族的專利,專業職涯顧問頭路樂Career Paradise,不定期會舉辦職涯工作坊講座活動,每次的活動都是自我充電與省思的好機會。
Thumbnail
對於碩博士生,如何在學術研究與職涯發展間找到平衡,並讓研究真正產生價值,可能是一個令人頭疼的問題。2023 年 3 月到 4 月,我有幸參加了美國國家科學基金 (NSF) 的 I-Corps™ 計畫,這段經歷讓我重新審視學術研究的意義,並學會如何將自己的研究與未來的職涯更好地結合。 I-Cor
有換工作經驗的人,一定對這題不陌生,這算是面試中常見問題之一。 如果你要換工作的,請記得要準備好這題! 是挖坑給自己跳,還是表現的機會,取決於你怎麼回答?
Thumbnail
本文為求職者提供了一些基本概念,幫助他們有效準備心儀職務的面試。從檢視自身技能、學歷到合理與企業人資互動,文章深入探討了求職過程中的關鍵準備要點和注意行為,以提升求職成功率,最終成功找到合適的工作。該文適合希望進一步提升應徵技巧的職場人士閱讀。
Thumbnail
最近對於職涯的一個深刻體悟是如何區分「職涯」與「工作」, 用英文來做區別的話就是Different between Job and Career。 我大學畢業四年左右,在過往找工作的道路上,我從來沒想過「職涯」,眼前只有所謂的「工作」。 因此每次我應徵到了一份新的工作時,我總是抱持著我只是來這裡
Thumbnail
這個問題可能要從「自己做得了什麼工作」來討論。
Thumbnail
在面試中,若是提出自己的興趣或專長是學習,對於是否錄取工作是有一定程度風險的。 提供職場新鮮人除了展現自我之外,也需要觀察自己與公司的是否適配的三個重要價值觀。
Thumbnail
在現在的環境中,相信很多從事設計師的朋友都有很多的擔憂以及對於未來的茫然。雖然我也不敢說自己對於未來很清楚,但這幾年來接觸的人變多,也對於設計產業和 AI 都有一些接觸,所以有了一些觀察與看法。 希望可以透過這篇文章分享給大家一點我自己的看法。
Thumbnail
現職光電產業產品管理,1年工作經驗,考慮跳槽。國貿系畢業,薪水低且想從事科技業,是否跨產業對PM職涯有影響?求職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