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2-02|閱讀時間 ‧ 約 12 分鐘

了解它、面對它:別等失智上身

    摘要
    了解失智,它可能會因「記性變差、記憶有問題」之現象而產生,以及它的症狀不完全等於阿茲海默症、巴金森氏症併發失智症(稱為PDD)。面對失智者,你可能必須走進失智者的時光隧道、了解藥物有限,親人陪伴愛無盡、考慮用藥或安置等。藥物的幫助有限,現在開始認真看待,從日常生活中預防疾病入侵。
    keyword:失智症十大警訊阿茲海默症巴金森氏症PDD、用「惱」過度、用「腦」過度
    近年來,全球失智症人口快速增加,臺灣也在攀升當中,無論家中是否有長者都應該瞭解失智症,更何況此病症也已經不是老年人的專利了!
    你也許有過這些疑問:父母得到失智症了?父母不記得我了,怎麼辦?我將來會不會像父母一樣得到失智症啊?我要如何做才能對病人有幫助?病人是否應該接受安寧照護?是否我做得不夠好,病人才會越來越嚴重?要告訴病人他罹患失智症嗎?該怎麼預防失智症?有什麼社會資源可以幫助病人和家屬?
    了解它――當記性變差
    當親友的記性變差。最近張老師注意到林爺爺有幾次較晚來接孫子去上學,差點遲到,並且有幾次忘了帶來已準備好的枸杞黃耆茶,因此有點擔心他是否有失智的前兆?
    正常老化記憶稍差的現象不是常常發生,不會愈來愈壞,別人一提醒就會想起來,有時自己也會察覺,因而並不影響生活作息和工作。如果做客觀的記憶測試,會比年輕人差些,但與同年齡層的表現差不多。
    有時焦慮、憂鬱等情緒,慢性疾病(如心臟衰竭)控制不好,或是服用了影響中樞神經的藥物,如安眠藥等,也會影響記憶力。所以這些因素也應考慮而加以排除。
    懷疑記憶有問題應就教醫師。日常生活難免忘東忘西,不過有些人情況比一般人還要嚴重,許多字句總是找不到詞、東西老是想不起來放在哪,甚至漸漸開始記不起來某些朋友的名字、樣貌。小心可能是腦部開始出現退化,和失智症關係密切,應當留意。
    失智症醫師表示,腦退化是一種人體老化的現象,易有記憶力、專注力、判斷力、行為能力等腦部功能退化的情況。例如,難以記住事情、常將物品放在不對的位置或容易遺失物品、忘了別人的長相或名字、常將人時地事物混淆、常表達困難或忘詞、對於社交或以往熱衷的事物失去熱忱、難以規劃或解決問題,難以專注在一件事情上、諸多影響使社交困難,開始焦慮、懷疑,容易心煩意亂等。如有以上四項,應儘快就醫。
    腦退化的常見風險因子主要和遺傳、慢性病、生活、疾病有關。若家中有腦部退化、失智症家族史者,就有可能受到遺傳。許多民眾長期睡眠不足,容易使得腦部無法充分休息,又或是處於高壓生活、高壓工作、時常需要極度用腦的環境中,容易形成知名的壓力荷爾蒙可體松,將可能破壞、干擾海馬迴,海馬迴與記憶力有關,受到阻擾也就可能出現腦部退化甚至失智的情況,若有發現自己正處高壓生活,也要多加留心。
    失智症十大警訊。例如,01、記憶減退影響到生活或工作;02、無法勝任原本熟悉的事務;03、言語表達出現問題;04、喪失對時間、地點的概念;05、判斷力變差、警覺性降低;06、抽象思考出現困難;07、東西擺放錯亂;08、行為與情緒出現改變;09、個性改變;10、對生活事務失去主動去做的興趣等。所以,越多項症狀出現,罹患失智症的機率也越大。
    所以,瞭解知能退化的過程,及早發現失智症早期的相關症狀和警訊,一旦懷疑有罹患失智症的可能,就盡早去看醫師,尋求相關單位的協助,便能多一分延緩失智症到來的機會。
    失智症不等於阿茲海默症。阿茲海默症佔了失智症中六到七成的成因,是一種發病進程緩慢、卻隨時間不斷惡化的持續性神經功能障礙。在早期的病徵中,患者的記憶力會出現衰退,並對時間、地點和人物的辨認出現障礙,因為阿茲海默症初期,便是以掌管記憶的海馬迴,以及掌管人格特質的大腦皮層的神經細胞發生病變退化。
    正常的老化會使大腦萎縮,但並不會造成神經細胞大規模減少,然而阿茲海默症卻會導致大腦神經細胞的死亡及神經組織大量減少。長久以來,科學家觀察阿茲海默症患者的大腦組織,發現異常斑塊(plaque)及神經纖維糾結(tangle)。其中,斑塊主要由具有粘性的β澱粉樣蛋白(β-amyloid)凝聚成為蛋白質小塊,而神經纖維糾結主要是神經細胞中微管上的tau蛋白糾結的現象。這兩者都會干擾突觸傳遞信號及造成神經細胞得不到應有的養分,通常最先影響內嗅皮質,造成短期記憶缺失。
    當巴金森氏症出現失智症。巴金森氏症本來就是一種腦退化的疾病,因此約有三到四成的病患到了病程後期,可能會出現失智症的病狀。巴金森氏症是退化性的動作疾病,主要的臨床表現是肢體僵硬、動作困難、手腳不自主的震顫抖動、步態不穩等運動方面的障礙。
    神經科醫師告知,雖然目前的醫學無法預測哪些患者會併發失智,也無法預防患者得到失智,但是,可以延緩失智症的發生與惡化;延緩的時間甚至長達三、四年以上,讓患者與照顧者都能有更好的生活品質。
    巴金森氏症併發失智症稱為「巴金森氏症失智症(PDD)」,患者併發失智症時常不容易發現。因為巴金森氏症患者的動作障礙常會有反應慢、表情淡默的表現,同時病患因為病情的挫折也很容易合併輕度憂鬱;所以當患者出現記憶力減退及其他智能退化的情形時,很容易被忽略。文獻統計顯示,若巴金森氏症病患合併失智症,死亡率會增加2倍,因此需要格外重視並提早發現。我父親除了阿茲海默症,也有巴金森氏症併發失智症,死亡率比一般失智症高。
    面對它――照顧無上限
    走進失智長者的時光隧道。失智症,就是親人不知不覺慢慢離開你的過程,彷彿一場漫長的告別。父親症狀越嚴重時,也會喪失方向感。走出家門常迷路,甚至晚上起來上洗手間時,也會找不到廁所或無法回到自己的臥房。常伴隨妄想或幻想,覺得有人要害他。
    父親被困在時間河流裡的長者。他深受失智症的困擾纏身,記憶中的歲月點滴,如今只留下泛黃照片上的陌生影像。活潑、充滿智慧、盡忠職守的他,身處於錯置的情感、替換的時空,他的記憶變得破碎,就像:「到不了,回不去,卻也忘不了。」
    藥物有限,親人陪伴愛無盡。腦神經科醫生跟我們家屬說的第一句話是:「這種病目前無藥可醫。」我詢問醫生的第一句話是:「可以有多久時間?」醫生說,要看照顧的情況和身體的狀況,每一個人都不相同,平均是8年至13年。
    以我父親的病情變化來區分,從2010年至2012年,算是初期;2013年至2015年,算是中期;2016年至2017年9月,算是晚期。
    因為我們全家和父親都喜歡旅行,因此我問醫生,可以帶他出去旅行嗎?醫生說,旅行很好,可以幫助減緩腦部退化的速度。因此在2015年,我們全家帶他到環島兩次,也帶他去龍坑是墾丁國家公園規劃的生態保護區,由於其天候及地理條件的不同,造就了獨特的地形及植物相,是在別處都尋訪不著的超秘境。
    順勢引導,絕不衝突。父親和我們之間有時難免會發生衝突,但往往他很快就忘記,家屬卻還憤憤不平,這時可以順著他的話和想法來應對、處理,盡量不糾正他或起爭執。也可以轉移他注意力,因為失智患者腦部退化、記憶力短暫,說過的話、做過的事轉眼就忘,我們可以搭配父親有興趣的事,轉移他對某些事情的執著。
    考慮用藥或安置。如果父親對家庭的成員或生活造成嚴重干擾,也可以考慮藥物控制,雖然有些抗憂鬱或助眠的精神科藥物,確實可能讓父親的認知功能退化更快,必須在兩者矛盾間找一個平衡點。而安置機構有受過專業訓練的人員,還有不同的活動與刺激,對父親和照顧者不失為一個好選擇。
    因為失智症無法治癒,父親只會愈來愈退化,愈來愈依賴照顧者;長期承受照顧的身心壓力,照顧者其實也是隱形的病人,最後也可能走上憂鬱症。所以,民間團體都有開辦課程,可以從課程中多了解失智症,有助接受至親至愛生病的事實,並提早準備,包括心理上準備成為照顧者;而且最好全體家屬都上課,才能分工合作,不會過於苛責照顧者。
    罹患失智症,要不要告訴他?謝祖武在TVBS 8點檔《初戀的情人》中,被醫生宣判罹患失智症,劇中他知道自己患病後,猶豫要不要告訴家人,他坦言如果現實生活中真的罹患失智症,「我應該不會在第一時間告訴家人,我會很害怕、緊張跟無助。」
    因為瞞不住的,紙包不住火,與其一個人處於黑暗的恐懼中,還不如讓家人們一起面對,一起商量出最好的安排。與其擔心這種不可控制的改變,不如趁著我們現在還有記憶的時候就多去表白,清楚的告訴家人,「記憶會消退,但愛不會消逝!
    建議大家,不妨把家中的失智長者想像成是家裡的「新生兒」,雖然有人認為這是痛苦的地獄,但對有的子女來說覺得是甜蜜的負擔,更是對一家人的考驗。
    是用「惱」過度,非用「腦」過度。常會有人問:「最近記性很差,是不是頭殼用壞了?」身體其他器官如膝蓋使用過度,可能會磨損,造成退化性關節炎,但大腦有可塑性,會愈用愈靈光。
    根據老年人腦部功能性磁振造影檢查,發現老年人在作記憶的工作時所動用的腦組織範圍遠比年輕人大。而記憶較差的正常老年人,則動用的腦組織範圍與年輕人相當,並沒有起動較多的細胞來補充不足之處。
    近二、三十年的研究一再發現大腦不僅如同肌肉和四肢,愈練愈壯、熟能生巧,而且是具有可塑性的,能隨著身體功能的需求而重新組織、改變其構造或功能。
    那麼為何老是記不住,或想不起來呢?那是因為心有牽絆、承受壓力,或是煩惱、焦慮、憂鬱等情緒問題,無法專心,是用「惱」過度而非用「腦」過度。
    結語
    心有窒礙、煩惱、焦慮、憂鬱等會讓人無法專心、注意力差,使得記憶根本沒在海馬回登錄,當然記不住。壓力也是個重要因素,急性壓力會讓身體產生腎上腺糖皮質素,此皮質素與記憶的關係呈現一個倒字型,即太少或太多都對記性不好,適度的上升可以提高注意力和警覺性,有益記憶。如果長期處於慢性壓力狀態,可能造成海馬回萎縮而影響記憶。
    既然腦有可塑性,就讓我們放心的用吧。心境放空,學習效果會更佳。有些事如果一時想不起來,先放一旁,放鬆一下,常常它自己就會從腦海中冒出來啊。
    勇敢面對失智症。有許多負責照顧失智症患者的照顧者,時間及精力都被綁在失智者身上,導致心裡壓力過大,身心俱疲。我覺得面對失智症絕對不能逃避,一定要正面迎擊,才不會延誤治療時機,遇到困難也不要因為愛面子就自己忍著,能尋求別人幫助就盡量說出來,而政府也有提供許多照護措施,讓照顧者覺得自己並不孤單。
    如同有些失智者或家屬用自己的經歷,當生命教材,告訴大家,就算失智也能活出精彩人生!像是生活中,他們獨創自己的方法,補強漸漸失去的記憶。勇於走進人群,結交一群朋友。
    在人生的這個旅途中,餘生之年,就要過很精彩,一天比一天更好,就是忘記那些痛苦的部分,記得的就是快樂,有一天你在路上走,我不知道你的名字,我忘記是你,沒關係你告訴我,我們曾經年輕的故事,朋友真的很重要,就是要有,就是有一群談得來的朋友很好。
    藥物的幫助有限,現在開始認真看待,從日常生活中預防疾病入侵。所以,我們務必在日常生活中預防疾病入侵:第一,多用腦:增加知能存款;第二,多運動:提升認知功能;清淡飲食;第三,地中海式飲食;第四,良好人際互動等;第五,睡眠充足;第六,避免腦部外傷。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