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費限定方格精選

大升息時代真的要來了嗎? 還是曇花一現?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9 分鐘
一、前言
雖然為了應對眼前大宗物資上漲、供應鏈斷裂和刺激方案帶動需求的世界性通膨,各國央行有的已經升息,有個還在謹慎觀望,但短期內大動作升息打擊通膨已是各界共識,但經濟學人本期的長篇報導,跨越眼前烽火連天的通膨,從更基礎的層面去看未來世界經濟發展和人口結構演化的動力提醒了讀者,只要眼前的通膨危機解決後,全世界還是要回頭面對過度儲蓄,以至於拉低利率甚至陷入低成長的困境中,至於這些更基礎影響世界經濟的動力是什麼,就是本文的精華所在。
以行動支持創作者!付費即可解鎖
本篇內容共 3972 字、2 則留言,僅發佈於趙君朔政經智庫你目前無法檢視以下內容,可能因為尚未登入,或沒有該房間的查看權限。
你的見面禮 Premium 閱讀權限 只剩下0 小時 0
avatar-img
19.3K會員
240內容數
這是每一個老闆與高階經理人,都會需要的國際政經分析師特助。訂閱本專題,將會幫助你即時掌握世界最重要的趨勢變動,建立真正客觀、全面的國際觀, 培養對於關鍵議題的深度洞察與分析能力。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趙君朔政經智庫 的其他內容
從去年到現在全球供應鏈緊張其中一個重點便是和台灣關係至深的半導體產業 那麼深受半導體缺貨之苦的美國 政府也忍不住出手了 向國內外廠商徵求訊息 並將收集到的訊息彙總出了一份報告 這份報告的內容到底說了什麼 本文將原文的大部分內容都翻譯出來 而不是台灣媒體點單提到的廠商庫存中位數剩下五天
暱稱為MAAMA的五大科技巨頭(臉書 谷歌 蘋果 亞馬遜 微軟) 在上一個十年中取得了巨大的商業成功 也引起不少獨佔市場的疑慮 這些公司為了在下一輪的新競爭中獲勝 到底各自在做什麼進行擴張 上一期經濟學人雜誌從各個面向 為讀者分析了這五大科技巨頭可能的走向 和提出這五大公司到底會不會形成獨的判斷
剛舉行完法說會的台積電因為亮眼的營收數字和對全世界晶片供應的重要性成為全球矚目的重要經濟科技新聞 除了英文媒體 法國的一些科技新聞網站也紛紛加以報導 本文選擇了其中三家科技媒體的報導做了介紹 並做了簡單的分析 比較三家報導的異同
前言: 本篇綜合了金融時報專文探討恆大正式違約後對中共經濟的全面衝擊和彭博對於華爾街銀行家對中共市場的興致勃勃的介紹,把兩文中很多觀察中共政治經濟必要的細節都點出來,並在最後一段給了簡短的總結性意見;中共經濟的風險越來越大,華爾街當下恐怕是因為貪婪而表現得如此一廂情願。 一、中共經濟的病徵浮現
每年的開頭,金融時報都會丟出20個問題來預測下一年的政治、經濟、軍事和科技大事,到了,而且對每一個問題都給出毫不含糊的是或者不是再由相關的記者寫下如此預測的簡短理由。針對去年的大事預測,金融時報很自豪地提醒讀者他們的命中率是85%(17/20) 那麼今年該報選了哪二十件大事? 又給了什麼樣的預測呢?
拜登政府一心想推動的Build Back Better法案在上周日民主黨溫和派議員Joe Manchin 無預警的上了右派指標性電視台福斯受訪 公開表達無法支持後 可以說是暫時被打入十八層地獄 那麼為何雙方走到今天這一步 到底這法案內容有什麼對Manchin來說有什麼對美國不利的影響讓他堅決反
從去年到現在全球供應鏈緊張其中一個重點便是和台灣關係至深的半導體產業 那麼深受半導體缺貨之苦的美國 政府也忍不住出手了 向國內外廠商徵求訊息 並將收集到的訊息彙總出了一份報告 這份報告的內容到底說了什麼 本文將原文的大部分內容都翻譯出來 而不是台灣媒體點單提到的廠商庫存中位數剩下五天
暱稱為MAAMA的五大科技巨頭(臉書 谷歌 蘋果 亞馬遜 微軟) 在上一個十年中取得了巨大的商業成功 也引起不少獨佔市場的疑慮 這些公司為了在下一輪的新競爭中獲勝 到底各自在做什麼進行擴張 上一期經濟學人雜誌從各個面向 為讀者分析了這五大科技巨頭可能的走向 和提出這五大公司到底會不會形成獨的判斷
剛舉行完法說會的台積電因為亮眼的營收數字和對全世界晶片供應的重要性成為全球矚目的重要經濟科技新聞 除了英文媒體 法國的一些科技新聞網站也紛紛加以報導 本文選擇了其中三家科技媒體的報導做了介紹 並做了簡單的分析 比較三家報導的異同
前言: 本篇綜合了金融時報專文探討恆大正式違約後對中共經濟的全面衝擊和彭博對於華爾街銀行家對中共市場的興致勃勃的介紹,把兩文中很多觀察中共政治經濟必要的細節都點出來,並在最後一段給了簡短的總結性意見;中共經濟的風險越來越大,華爾街當下恐怕是因為貪婪而表現得如此一廂情願。 一、中共經濟的病徵浮現
每年的開頭,金融時報都會丟出20個問題來預測下一年的政治、經濟、軍事和科技大事,到了,而且對每一個問題都給出毫不含糊的是或者不是再由相關的記者寫下如此預測的簡短理由。針對去年的大事預測,金融時報很自豪地提醒讀者他們的命中率是85%(17/20) 那麼今年該報選了哪二十件大事? 又給了什麼樣的預測呢?
拜登政府一心想推動的Build Back Better法案在上周日民主黨溫和派議員Joe Manchin 無預警的上了右派指標性電視台福斯受訪 公開表達無法支持後 可以說是暫時被打入十八層地獄 那麼為何雙方走到今天這一步 到底這法案內容有什麼對Manchin來說有什麼對美國不利的影響讓他堅決反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隨著全球股市在近幾個交易日的震盪,喚醒大家幾乎已經忘記的全球第四大經濟體日本的貨幣政策對全球熱錢與股市的影響! 而事實上個人早在2024年初即不斷提醒須特別留意日圓一旦升息後所帶來 "去槓桿化"交易所帶來的後果! 本篇將以總體經濟與貨幣政策作為基礎,用簡單易懂的方式告訴投資人日本升息與日圓升值所帶來
Thumbnail
最近所有人心中最大的問題大概就是,股市見底了嗎?該賣嗎?反而比較少人會問可以做多嗎?而這就是人性的循環、貪婪與恐懼的交替
這篇文章討論了全球股市自7月中旬以來面臨的強力賣壓,主要指數回檔幅度達10%到20%。美國ISM製造業指數和非農數據引發了「景氣衰退」的討論,科技股受到的壓力尤為沉重。市場也開始懷疑日本央行意外升息是否導致「利差交易」瓦解,使市場資金快速被收回。
在探討2007-2008年全球經濟狀況及其對當前市場的影響時,我們需要理解一些重要的名詞和概念。這些概念包括升息、降息、套利交易、利差以及逆回購操作(RRP)。了解這些術語有助於更好地理解市場動態和政策變化。 #### 名詞解釋 1. **升息**:中央銀行提高基準利率,使借貸成本增加,旨在
Thumbnail
釐清幾點噪音和市場情緒: 任何一次戰爭的風險都是加倉的好機會,因為打不到美國反而能從中獲利。 日圓升息導致套利交易必須售出造成股市崩盤,不要被新聞牽著走! 主要央行要加息前都會預告預告再預告 阿貓阿狗都知道日本負利率很久了,未來只有往上升息的可能,100%沒有降息的可能 眾所皆知美國早
Thumbnail
近期美元流動性變化對市場影響顯著。保守型投資人應轉向主流幣或穩定幣,風險偏好型投資人可適量投資強勢小幣。需密切關注TGA帳戶餘額、聯準會隔夜逆回購交易量和資產負債表規模,以預測美元流動性走勢及其對加密貨幣市場的影響。
Thumbnail
美聯儲的遲遲不降息,率先帶來日本銀行的「崩潰」。作為日本的第五大銀行的日本農林中央金庫(Norinchukin Bank),在近期宣布一則震驚全球金融市場的一項決定,即在截至2025年3月的一年內出售規模超過10萬億日元(約合人民幣4600億元)的美國國債和歐洲債券。
Thumbnail
1980~2010年代整整30年 台灣人鈔票使用的統計數據習慣都是 40%拿來儲蓄 20%才是投資 所以我們的儲蓄才會有3.8兆的數字,而這些都是1980年代的人習慣累積的 當時是高利率環境,所以通膨不會這麼快速上升 而一切都是從2008金融風暴開始降息+QE救經濟 把全世界都一
Thumbnail
加息還未開始,埃及鎊暴跌、黃金飆升,各國股市接連突破歷史高點,這背後的原因是真的牛市到來,還是另有玄機? 比爾蓋茲、傑夫貝索斯、馬克祖克伯、摩根大通執行長、巴菲特等大老開始增加手上的現金持有量,這中間有什麼原因?
Thumbnail
經過2022年高通膨的肆虐,2023年一開始投資人其實都對全球景氣及股市行情打上一個大問號,美國聯準會為了打壓通膨仍舊維持原調、持續調高利率,因高利率而增加的營運成本及貸款利息衝擊了企業獲利及民眾消費力,這些都讓人產生了經濟走向硬著陸的疑慮。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隨著全球股市在近幾個交易日的震盪,喚醒大家幾乎已經忘記的全球第四大經濟體日本的貨幣政策對全球熱錢與股市的影響! 而事實上個人早在2024年初即不斷提醒須特別留意日圓一旦升息後所帶來 "去槓桿化"交易所帶來的後果! 本篇將以總體經濟與貨幣政策作為基礎,用簡單易懂的方式告訴投資人日本升息與日圓升值所帶來
Thumbnail
最近所有人心中最大的問題大概就是,股市見底了嗎?該賣嗎?反而比較少人會問可以做多嗎?而這就是人性的循環、貪婪與恐懼的交替
這篇文章討論了全球股市自7月中旬以來面臨的強力賣壓,主要指數回檔幅度達10%到20%。美國ISM製造業指數和非農數據引發了「景氣衰退」的討論,科技股受到的壓力尤為沉重。市場也開始懷疑日本央行意外升息是否導致「利差交易」瓦解,使市場資金快速被收回。
在探討2007-2008年全球經濟狀況及其對當前市場的影響時,我們需要理解一些重要的名詞和概念。這些概念包括升息、降息、套利交易、利差以及逆回購操作(RRP)。了解這些術語有助於更好地理解市場動態和政策變化。 #### 名詞解釋 1. **升息**:中央銀行提高基準利率,使借貸成本增加,旨在
Thumbnail
釐清幾點噪音和市場情緒: 任何一次戰爭的風險都是加倉的好機會,因為打不到美國反而能從中獲利。 日圓升息導致套利交易必須售出造成股市崩盤,不要被新聞牽著走! 主要央行要加息前都會預告預告再預告 阿貓阿狗都知道日本負利率很久了,未來只有往上升息的可能,100%沒有降息的可能 眾所皆知美國早
Thumbnail
近期美元流動性變化對市場影響顯著。保守型投資人應轉向主流幣或穩定幣,風險偏好型投資人可適量投資強勢小幣。需密切關注TGA帳戶餘額、聯準會隔夜逆回購交易量和資產負債表規模,以預測美元流動性走勢及其對加密貨幣市場的影響。
Thumbnail
美聯儲的遲遲不降息,率先帶來日本銀行的「崩潰」。作為日本的第五大銀行的日本農林中央金庫(Norinchukin Bank),在近期宣布一則震驚全球金融市場的一項決定,即在截至2025年3月的一年內出售規模超過10萬億日元(約合人民幣4600億元)的美國國債和歐洲債券。
Thumbnail
1980~2010年代整整30年 台灣人鈔票使用的統計數據習慣都是 40%拿來儲蓄 20%才是投資 所以我們的儲蓄才會有3.8兆的數字,而這些都是1980年代的人習慣累積的 當時是高利率環境,所以通膨不會這麼快速上升 而一切都是從2008金融風暴開始降息+QE救經濟 把全世界都一
Thumbnail
加息還未開始,埃及鎊暴跌、黃金飆升,各國股市接連突破歷史高點,這背後的原因是真的牛市到來,還是另有玄機? 比爾蓋茲、傑夫貝索斯、馬克祖克伯、摩根大通執行長、巴菲特等大老開始增加手上的現金持有量,這中間有什麼原因?
Thumbnail
經過2022年高通膨的肆虐,2023年一開始投資人其實都對全球景氣及股市行情打上一個大問號,美國聯準會為了打壓通膨仍舊維持原調、持續調高利率,因高利率而增加的營運成本及貸款利息衝擊了企業獲利及民眾消費力,這些都讓人產生了經濟走向硬著陸的疑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