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6-25|閱讀時間 ‧ 約 5 分鐘

2012 阿爾巴尼亞之旅(Albania)

    地拉那(Tirana)

    旅行中最辛苦的部份就是長途交通,尤其當年紀漸增,搭乘超過8小時以上的長途巴士,總是會讓我感到疲倦無力。此趟從馬其頓開往阿爾巴尼亞首都地拉那的巴士,預計要12至13個小時才會抵達,順利通過阿爾巴尼亞邊境的檢查哨已經是半夜時分,我便決定躺下來小睡片刻,而此入境表示我的歐洲之旅正式邁向第11個國家、同時也是我人生的第26個國家。
    前往阿爾巴尼亞首都地拉那的主要道路須穿山越嶺,巴士在黑暗的山區裡旋繞穿梭,沿路搖搖晃晃讓我時睡時醒,即使我本身已算是能夠在巴士上睡的人,但此趟山路之行讓我難以入眠;接近清晨時分聽到天空轟隆隆地作響,果真下起大雨來,竟在快要抵達地拉那時遇到這個情況,昨晚在旅館時還想著:「應該不會這麼倒楣遇到下雨吧!」只能嘲諷自己真的倒楣。旅遊書籍介紹這裡的最佳旅遊是4至10月份,同時也是少雨量的季節,偏偏我清晨一抵達該城市就下起滂沱大雨,而且是那種很誇張的灌水法。
    國際長途巴士(是該這麼稱呼它)停在一個破舊的停車場,還是露天沒有雨篷或遮蔽物的那種,我和土耳其朋友下車就直衝到旁邊的騎樓下面躲雨,看著眼前的這一幕,心裡面不禁自問:「這真的是歐洲國家的首都嗎?」我和土耳其朋友打算先找到Euro Bus的售票站,買好回程車票後再進行市區之旅,但沿路上問了許多當地居民和旅行社工作人員,就是沒人知道售票站在哪?過程中我們兩個人也因雨勢忽大忽小而導致全身淋濕。當時腦海中不斷地浮現疑問:「難道這裡的阿爾巴尼亞人都不離開地拉那去別的國家?抑或因為早期的鎖國政策把人民鎖到失去移動的能力?」
    就在我們要放棄的片刻,突然問到一個店家的員工知道售票站位置,原來我們下車的地方就是所謂的「巴士站」,往裡面的那棟破舊建築物是「火車站」,巴士停車場旁的建築物裡有一小個窗口即是售票處,OMG…這對觀光客而言根本摸不著頭緒;當我們走到售票處又發現另一件傻眼的事情,這裡的火車(一天約10班)和巴士都是固定班次,所以,連售票處都是在發車前才開始賣票,我們兩個人就坐在那裡等待工作人員開窗售票,其實也是順便躲避大雨,我真的很不喜歡全身淋濕的感覺,也因為這場暴雨的緣故,讓我放棄前往Durres(都拉斯)的念頭,僅能說無緣看到亞得里亞海。截至目前為止,我在歐洲旅行遇到兩件麻煩與挑戰,第一件是在塞爾維亞(Serbia)邊境遭遣返回匈牙利,第二件就是在阿爾巴尼亞遇到一整天的暴雨。
    首都地拉那是十七世紀時奧斯曼帝國的領主蘇萊曼帕夏(Suleyman Pasa)所構築的城鎮,於西元1920年才成為阿爾巴尼亞的首都,不過參觀完整個城市,逕覺得這是一個冰冷無趣的城市。主要的市中心就是斯坎德培廣場,附近有時鐘塔(Kulla e Shahatit)、Et’hem Bey清真寺、國立歷史博物館,其他就真的沒有什麼特別的景點了,整個市區迷你到徒步就可以逛完,雖然全身淋濕,我還是寫了張明信片給遠在臺灣的表妹和表妹夫,告訴他們我在地拉那落難的經驗。
    此刻的我們在破舊的火車站候車廳躲雨,等待著晚上20時開回馬其頓的巴士,由於我全身濕透哪裡也不想去,比較對不起的是那位土耳其朋友,因為我的關係(沒帶雨傘)也害他一起落難,但我有告訴他自己可以去走走逛逛,無須擔心我的人身安全。這場雨下得又急又大,而且持續一整天,街道上到處都淹水導致寸步難行,火車站附近的店家也急忙著處理淹水的情形,我們在候車廳等待時,有一位會講英文的阿爾巴尼亞年輕人主動過來和我們聊天,他在等待久久一個班次的火車,因為他讓我對這個國家有些微的認識與瞭解,但這裡沒有麥當勞、肯德基、星巴克等等,大概就可以知道是屬於傳統保守的地方。
    如果就這樣離開了阿爾巴尼亞,它將會是我歐洲之旅停留最短暫的一個國家,僅13個小時就迅速離開,而我對這個國家將永遠停留在落難的回憶裡,另外,深深覺得此國家受到過往鎖國政策的影響過大,連在街道上拍建築物(政府機關)都被警察制止,希望他們可以慢慢採取自由開放態度迎接觀光客,畢竟如此才能促進觀光旅遊發展,阿爾巴尼亞仍是歐洲最神秘的一個國家,但足跡能夠抵達這裡也算特別,儘管有外國人對我說:「Strange trip」,此刻的我只想快點回到史高比耶的旅館,好好地洗個熱水澡睡覺。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