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變中的台灣新聞攝影與大賽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當時代在轉變,事情也應該要有所轉變。
從2007年開始的「台灣新聞攝影大賽」走過12個年頭,今年共有109位參賽者,將近2,000張作品,其中還不乏有來自國外投件,規模與競爭已是12年來的高峰。從今年的得獎名單顯示了一些轉變的現象。
除了今年首次開徵「網路影音新聞專題」之外,28位得獎者中有14位來自非媒體專職人員,他們是自由工作者或其他行業類別的參賽者。「台灣新聞攝影大賽」是台灣第一也是唯一以新聞影像為競賽主體的比賽,得獎者沒有任何獎金,完全以獲獎榮譽為嚮望,比賽全程公開評審,每屆評審團5~7位成員組成,盡可能包含學界/業界、男性/女性、攝影/非攝影、靜態/動態等評審背景。比賽仿造荷蘭世界新聞攝影大賽的分類和模式來設計,由非營利組織「台灣新聞攝影協會」(在2019年之前名為「台灣新聞攝影研究會」)主辦,最早的組成會員是來自全台灣各地的上百位媒體專職攝影記者,過往也都是由媒體中專職的攝影記者囊括大多數的獎項,而這次卻是讓出了一半的得獎人數。
這同時也反映了目前媒體的現況。媒體越往即時、以量取勝走去,專職的攝影記者也就越難、越沒有時間或越沒有意願動力去取得更卓越的影像照片,也難怪我們常會聽到讀者抱怨看來看去的影像都很平庸無聊。當然媒體的虧損、失勢也是關鍵,媒體越來越不願投資在高成本的影像產製與人才,遇缺不補或萬年不調薪,導致有志之士只能轉向別行或知難而退。此外業內從業人員對競賽的缺乏熱情也很重要,過去因為希望自己的好照片被看見,所以大家積極參賽,現在反而是外部的自由工作者更積極。
不過從另一個角度來看,也可推斷出自由新聞攝影記者的需求,有能力的自由攝影師似乎更有機會可以進入產業之中,不過接下來我們必須更注意這些人的勞動條件與問題;對讀者來說,自由攝影師的進入,可以稍稍擴展新聞攝影的面貌,將邊界進行挪動,雖然這跟每屆評審的組成有關係,但前題還是有多樣內容的參賽。對我來說,儘管對這些影像在意義的展延還不甚滿意,不過這可能跟評審時間與流程有更大的關係。
記得在上屆評審時,郭力昕經常提出這樣的呼籲:新聞照片的意義是外部賦予的,我們有沒有可能重新發現新聞照片的意義?我是非常同意這個意見的,熟悉比賽的人其實不難發現什麼樣的照片容易獲得青睞,特別是新聞攝影比賽,因為新聞攝影過去的疆界是非常明確的,只要掌握這些規範,照片自然就會突出在競賽之中。但長久下來這並不健康,從世界新聞攝影大賽的得獎作品就可以發現轉變,不僅參賽者在挑戰自己,評審們也在挑戰這個定義。有些照片的確不適合在快速地「淘汰淘汰」中存活下來,但這些秧苗必須被一次又一次地種在其中,苗死了並不足以灰心或惋惜,重要的是必須有人一次又一次地種下去,慢慢總會有人發現不要揠了苗,看看苗能長成什麼植物。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1會員
35內容數
新聞攝影在台灣就如同雞肋,看似重要又不重要,從媒體呈現的架構看起來就是一個圖像世界,事實上就像果蠅的複眼看世界,氾濫而失焦。新聞攝影是另一種白色巨塔,外人看起來巨大而神秘,按圖索驥、緣溪行,或許就能發現箇中天地。就自己從事新聞攝影工作十餘年的心得分享所思所聞,提供觀看新聞影像的多重視角。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小偉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看見黑洞與影像的事件視界(EV) 我們看見的並非是黑洞「本身」,而是事件視界外黑洞的影子。我們常常無法看見「本身/真」,因為我們就陷在「本身/真」裡面,於是看見影子便開槍。因此我特別敬佩身在其中卻能看見的人。
門打開、人進來 九合一選舉落幕,而襲捲台灣的風暴才正要開始,極圈帶的環境是最佳藉鏡:洋流、冰山和生物。 第17屆卓越新聞獎「2018新聞志業特殊貢獻獎得主」李惠仁在頒獎典禮上提了一個想法, ──不同的問法就會得到不同的答案與解決方法 持續做下去就是了。
攝影晚安對話1024 TT的故事 T跟T都很年輕,可是常讓人錯覺他們很老,原因是他們很早就選定這件事為他們的志業,所以很早就投入進去;隨時間過去,成長一直在發酵,這並不是個輕鬆愉快的過程,各自有各自的配方在交互作用,壓力肯定是存在的,否則怎麼榨出香醇的底勁;這是練氣,不是修形,形好練,氣難修。
攝影晚安對話0917 定一個高標準 很簡單 要去達到這個高標準 好像也不是很難 這不是否定標準 而是提醒自己別忘了 還有「人」 拍照是科學的 有一大串標準纏繞在按下快門之前與之後 但重要的是「人」 是你 自己 和其他人
攝影晚安對話0912 人生是困難的 最困難的是找到自己 透過提問 和找尋答案的過程 可以理解到 攝影就是人生 所以攝影是困難的
攝影晚安對話0910 炙熱的太陽並不會讓世界燃燒 要是出現一片透鏡則不同 那是有可能燎原的 而我的生命 因為攝影 才得以看見火光
看見黑洞與影像的事件視界(EV) 我們看見的並非是黑洞「本身」,而是事件視界外黑洞的影子。我們常常無法看見「本身/真」,因為我們就陷在「本身/真」裡面,於是看見影子便開槍。因此我特別敬佩身在其中卻能看見的人。
門打開、人進來 九合一選舉落幕,而襲捲台灣的風暴才正要開始,極圈帶的環境是最佳藉鏡:洋流、冰山和生物。 第17屆卓越新聞獎「2018新聞志業特殊貢獻獎得主」李惠仁在頒獎典禮上提了一個想法, ──不同的問法就會得到不同的答案與解決方法 持續做下去就是了。
攝影晚安對話1024 TT的故事 T跟T都很年輕,可是常讓人錯覺他們很老,原因是他們很早就選定這件事為他們的志業,所以很早就投入進去;隨時間過去,成長一直在發酵,這並不是個輕鬆愉快的過程,各自有各自的配方在交互作用,壓力肯定是存在的,否則怎麼榨出香醇的底勁;這是練氣,不是修形,形好練,氣難修。
攝影晚安對話0917 定一個高標準 很簡單 要去達到這個高標準 好像也不是很難 這不是否定標準 而是提醒自己別忘了 還有「人」 拍照是科學的 有一大串標準纏繞在按下快門之前與之後 但重要的是「人」 是你 自己 和其他人
攝影晚安對話0912 人生是困難的 最困難的是找到自己 透過提問 和找尋答案的過程 可以理解到 攝影就是人生 所以攝影是困難的
攝影晚安對話0910 炙熱的太陽並不會讓世界燃燒 要是出現一片透鏡則不同 那是有可能燎原的 而我的生命 因為攝影 才得以看見火光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小報文化小記者生存紀事EP01 小報文化是台港資某報紙的特色,即使它的記者數和資源是數倍於傳統平媒的。這讓台水傳統平媒很不適應。我個人把臥韱採訪配合同事在外頭公共場地拍攝的沒爭議的鐵則,主要是要以踢爆台灣不公不益不文化的亂象,滿足觀眾自以為偉光正的三歡來批評見報的新聞,這對公部門影響力很大,他們還
Thumbnail
圖/文 TEA 台灣活動發展協會 台灣活動發展協會(Taiwan Events Association, 簡稱 TEA)自 2012 年舉辦「台灣活動卓越獎」,多年來為提升國內活動整體品質與樹立活動典範價值,評選累積了眾多精彩作品,台灣活動卓越獎之得獎作品亦多獲得國際獎項殊榮,顯見台灣活動卓越獎之
Thumbnail
臺灣立法院國會改革法案引發爭議,關於這次矛盾的關鍵點。某些議會規章制度是否是主要爭議點之一?改革中的散會動議引起爭議。如何對政治人物提出職業道德要求?臺灣人對立法院中打贏卻輸了?臺灣之全體臺灣人。兩岸人民的分歧情感。臺灣社會的榜樣。
專業攝影師會什麼?從使用DSLR,後製,時間,地點,都可能讓自己的照片,在每年的上百上千萬中的照片中,讓自己脫穎而出。 那麼能夠變成錢的照片是哪些呢?華人中間最愛說的,什麼什麼東西,能夠吃嗎。就會發現,亞洲一帶對於藝術,就是個只能看的東西。我說“看”,不是“欣賞”哦。 怎麼“不完美”,成為驅動歷
Thumbnail
2024年「國家地理雜誌臺灣攝影大賽」4/15起擴大徵件! 重啟「鳥類攝影」投稿 邀參賽者簽署友善拍攝準則 新增「星空」組 發掘星空的多樣貌
本文探討臺灣企業在數位轉型和商業模式改變方面所面臨的挑戰和機會,分享了一些基礎概念和個人見解。
Thumbnail
【映態・112年全國美術展攝影類】 以拔擢美術人才、鼓勵美術創作為目的「全國美術展」,112年攝影類作品,最終評選出金、銀、銅牌獎各1件及入選獎18件,合計21件作品,假國家攝影文化中心展出中。
Thumbnail
本文將深入分析媒體如何引領社會進步,以及《臺灣國際報》如何推動臺灣與世界接軌的使命。深入報導、國際新聞和多元媒體環境對於改變未來的重要性。
Thumbnail
臺灣媒體機構正積極致力於報導國際社會議題、進行深入調查報導,同時推動臺灣與國際接軌,致力於創造一個多元進步的媒體環境。其中,全球氣候變遷和全球健康危機成為重要報導焦點,並呼籲臺灣媒體應該成為推動社會進步的力量。
瞬間即永恆 借閱《普立茲新聞攝影獎70年大展—瞬間的永恆》。是來台展覽(2013年)後的得獎作品的彙編。那些贏得普立茲新聞獎的攝影記者們以一幀靜態的照片把重大的歷史事件定格在攝影的當時,讓觀閱者觸目驚心、永志難忘。所以稱之為「瞬間的永恆」。 內中最令人難忘的是170-171頁,跨頁照片的背景是一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小報文化小記者生存紀事EP01 小報文化是台港資某報紙的特色,即使它的記者數和資源是數倍於傳統平媒的。這讓台水傳統平媒很不適應。我個人把臥韱採訪配合同事在外頭公共場地拍攝的沒爭議的鐵則,主要是要以踢爆台灣不公不益不文化的亂象,滿足觀眾自以為偉光正的三歡來批評見報的新聞,這對公部門影響力很大,他們還
Thumbnail
圖/文 TEA 台灣活動發展協會 台灣活動發展協會(Taiwan Events Association, 簡稱 TEA)自 2012 年舉辦「台灣活動卓越獎」,多年來為提升國內活動整體品質與樹立活動典範價值,評選累積了眾多精彩作品,台灣活動卓越獎之得獎作品亦多獲得國際獎項殊榮,顯見台灣活動卓越獎之
Thumbnail
臺灣立法院國會改革法案引發爭議,關於這次矛盾的關鍵點。某些議會規章制度是否是主要爭議點之一?改革中的散會動議引起爭議。如何對政治人物提出職業道德要求?臺灣人對立法院中打贏卻輸了?臺灣之全體臺灣人。兩岸人民的分歧情感。臺灣社會的榜樣。
專業攝影師會什麼?從使用DSLR,後製,時間,地點,都可能讓自己的照片,在每年的上百上千萬中的照片中,讓自己脫穎而出。 那麼能夠變成錢的照片是哪些呢?華人中間最愛說的,什麼什麼東西,能夠吃嗎。就會發現,亞洲一帶對於藝術,就是個只能看的東西。我說“看”,不是“欣賞”哦。 怎麼“不完美”,成為驅動歷
Thumbnail
2024年「國家地理雜誌臺灣攝影大賽」4/15起擴大徵件! 重啟「鳥類攝影」投稿 邀參賽者簽署友善拍攝準則 新增「星空」組 發掘星空的多樣貌
本文探討臺灣企業在數位轉型和商業模式改變方面所面臨的挑戰和機會,分享了一些基礎概念和個人見解。
Thumbnail
【映態・112年全國美術展攝影類】 以拔擢美術人才、鼓勵美術創作為目的「全國美術展」,112年攝影類作品,最終評選出金、銀、銅牌獎各1件及入選獎18件,合計21件作品,假國家攝影文化中心展出中。
Thumbnail
本文將深入分析媒體如何引領社會進步,以及《臺灣國際報》如何推動臺灣與世界接軌的使命。深入報導、國際新聞和多元媒體環境對於改變未來的重要性。
Thumbnail
臺灣媒體機構正積極致力於報導國際社會議題、進行深入調查報導,同時推動臺灣與國際接軌,致力於創造一個多元進步的媒體環境。其中,全球氣候變遷和全球健康危機成為重要報導焦點,並呼籲臺灣媒體應該成為推動社會進步的力量。
瞬間即永恆 借閱《普立茲新聞攝影獎70年大展—瞬間的永恆》。是來台展覽(2013年)後的得獎作品的彙編。那些贏得普立茲新聞獎的攝影記者們以一幀靜態的照片把重大的歷史事件定格在攝影的當時,讓觀閱者觸目驚心、永志難忘。所以稱之為「瞬間的永恆」。 內中最令人難忘的是170-171頁,跨頁照片的背景是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