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tflix2022新劇《少年法庭》1~5集心得:人是怎麼變壞的?

Netflix2022新劇《少年法庭》1~5集心得:人是怎麼變壞的?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8 分鐘
少年法庭 電影海報

少年法庭 電影海報

劇情簡介

2022年在Netflix上映的韓劇《少年法庭》,由執導過《Life》、《她的私生活》的洪鍾燦導演,以及以新人之姿竄出的編劇金玟錫聯合打造,並由韓國影后金惠秀、金武烈、李聖旻等人主演,講述了一系列在少年法庭所發生的案件故事。

因為有看過《信號》的關係,覺得她在戲中的表現十分優秀,把一個警察從青澀到幹練冷酷都演繹得十分自然,再加上少年犯罪的題材看上去頗為大膽創新,在過去以社會案件為主題的影視劇中,還沒有以少年犯罪為主軸的,於是點進去看。

雖然劇中多少有些不合理的地方,像是法官還要兼顧偵查案件的工作,在現實生活中是不太可能的,但我仍認為這部劇值得一看,除了在節奏的把控上頗為優秀,一開場就直搗正題,甚少不必要的情節之外,從主演到每集案件的小演員的演繹也都十分自然。最重要的是,《少年法庭》探討少年犯罪的筆觸實在頗為辛辣大膽,是很值得拿出來討論的。(以下有雷慎入)

少年法官沈恩錫 金惠秀飾

少年法官沈恩錫 金惠秀飾

年幼無知,就不會犯罪嗎?

白成友 李妍飾

白成友 李妍飾

《少年法庭》第一集的開頭就讓人十分震撼,一個渾身是血的十三歲青少年白成友忽然對警察自首,說他患有思覺失調症,並且在不久前將一個八歲的女孩誘拐至家中殺害,並且將其慘忍分屍。這個劇情改編自韓國2017年所發生的真實案件「仁川女童分屍案」,在當時引起社會譁然,因為白成友未滿十四,又患有精神疾病的關係,法院幾乎無法判什麼重刑,引發了是否修改《少年法》的爭論。

而隨著劇情的推進,我們知道了原來犯下這起案件的主謀另有其人,為一名十六歲的女高中生韓睿恩指使的。她知道若是白成友去自首,肯定不太會被判刑的原因,所以事後唆使白成友擔下全部的罪行,堅稱殺人和分屍都是他一個人做的。

韓睿恩 黃賢貞飾

韓睿恩 黃賢貞飾

這就是我厭惡少年犯的原因,因為他們無法改過自新。

由金惠秀所飾演的少年法官沈恩錫,在劇中反覆展示著她對於少年犯的厭惡之情,究竟她的過去發生過什麼事情,導致她對少年犯極端的厭惡,我們還不得而知。無論如何,《少年法庭》在第一集就投下了一記震撼彈,而這些疑惑的背後,是對於人性的質問。

年幼無知,就不會犯罪嗎?
當未成年利用法律無法判刑的漏洞犯罪時,我們該如何處置?
我們該相信,人性本善嗎?

人是怎麼變壞的?

當然,《少年法庭》也並不是只指出少年犯罪的事實,還探討了未成年為何會走向犯罪的道路。在第三集中,少女徐有俐遭受父親嚴重的家庭暴力,奶奶卻還想著藏匿自己兒子的罪行,原因是父親小時候也遭受父親的毒打,身為母親卻無法拯救他,所以一直心懷愧疚。而第四、五集的「蔚藍青少年恢復中心」案件尤為精彩。

蔚藍青少年恢復中心的開頭,先是有人舉報中心的負責人吳宣慈挪用公款,並且虐待少年犯。我們先是透過被判刑的少女視角來看這部劇,以為這集是在揭發看似溫暖正向的恢復中心的黑暗面。透過吳宣慈的視角才得知,原來這群在恢復中心的少女們十分難以管教,甚至集體霸凌其中的一位少女,負責人挪用公款是為了替被肢體暴力的少女支付手術費,否則可能會終身殘疾。

蔚藍青少年恢復中心

蔚藍青少年恢復中心

到了後來,這些被判刑的少女們忽然集體逃走,背後發狂趕走她們的人,竟是一直看起來十分乖巧的吳宣慈的女兒。原來吳宣慈的女兒長年受不了這些不良少女們的行徑,認為她們不值得母親對她們那麼好,甚至犧牲了自己給予家庭的時間,導致了離婚,也長期忽視女兒的需要。那個匿名舉報中心的人,就是吳宣慈的女兒,她是最希望中心倒閉的人。

吳宣慈的女兒趕走少年犯

吳宣慈的女兒趕走少年犯

隨著劇情的進展,我們又看到了這群逃家少女背後的辛酸故事,編劇並沒有要美化這群少年犯的意思,她們吸菸、逃家、霸凌,甚至逼迫自己的同伴賣身,很多行為可以說是愚蠢又自私。但她們同時也十分可憐,一個個都來自破碎的家庭,從小並沒有人教導她們什麼是正確的,什麼才是被愛。

在家受到傷害的孩子們,往往會有自虐傾向,他們會做出反常的犯罪行為,或是跟壞朋友們混在一起,他們自己也很清楚,不能做那些壞事,但他們明知故犯。他們希望自虐所帶來的痛苦,也能對家庭造成傷害。
他們想引起注意,想傳達自己的痛苦,希望別人不要忽視自己。

以吳宣慈娓娓道來的剖析為旁白,導演用影像語言呈現這些少女們的痛苦:不發一語地被毆打,看著拋棄自己的親生母親裝作不認識自己;險些被強姦的時候,毫不猶豫地選擇以自殘威脅;匿名舉報中心,不擇手段地希望中心倒閉......

蔚藍中心負責人吳宣慈

蔚藍中心負責人吳宣慈

人是怎麼變壞的?

《少年法庭》給出了一個答案,那便是「環境使然」,在這裡也分享一句TFT的文案標語,也是我很喜歡的一句話,因為它提供了另一種思考問題的角度。

沒有問題學生,只有被問題纏繞的學生。

佛洛伊德有一套理論叫做「自我防衛機轉」,那便是指人在面對讓自己感到極度壓力或是焦慮的時候,會選擇使用一些心理防衛措施來減輕傷痛,常見的像是否認、轉移、退化等等。

當這些未成年少年犯時,面對難以處理的傷痛時,他們便選擇了用最極端的方式去傷害自己及身邊的人,轉移自己的痛苦,並且否認自身被愛的需求,所以看上去特別的扭曲與彆扭。

當然,自我防衛機轉也並非全然負面,在心理無法承受這些壓力的時候,稍微轉移焦點避免崩潰,也是一種自我保護的手段。然而自我防衛機轉往往會壓抑情緒、扭曲事實,甚至選擇暴力,所以必須慎用。處理內心的痛苦並不是容易的事情,就連已經算是諮商界的明星講師吳宣慈,都在無意間忽視了女兒的心情,長年以來也並未正面處理過自己對初生女兒死去的悲痛,只能透過照顧恢復中心的少女來轉移、緩解。

痛苦不見得讓人成長,也可能使人向下沉淪,要如何讓這些痛苦變成生命中的養分而非毒藥,很多時候需要身邊的人拉一把。就算看似再堅強,能夠獨自撐起整個恢復中心的吳宣慈,也有需要被拯救的時候,何況是這群心智尚未成熟的少年少女們?

如何面對少年犯罪:保護?嚴懲?教育?

劇中安排了兩位風格迥異的少年法官,一個是以嚴懲少年犯聞名的沈恩錫,一個是走愛的教育路線的車泰柱(金武烈飾)。車泰柱也曾經是個少年犯,卻因為遇到一個仁慈的少年法官而改變了人生,所以他也想成為在懸崖邊,接住這些搖搖欲墜的少年的法官。

所有人都可以指責他們,但是誰能給他們機會?
少年法官車泰柱 金武烈飾

少年法官車泰柱 金武烈飾

法條罪刑的設置除了報復,還必須承擔警戒、防制犯罪的作用,而我們又該如何面對少年犯罪呢?嚴懲了他們,讓他們為自己的行為負責,就能真正遏止犯罪,減少憾事的發生嗎?溫柔地善待他們,他們就能夠改過向善嗎?

有句話說「教養一個孩子,需要整個村落的力量」,這句話反過來說就是,如果整個村落都漫不在乎,就會毀掉一個孩子的人生。

少年犯罪背後的成因往往很複雜,家庭、社會、個人的因素交雜而成,當一個孩子遇上了無能為力的父母,無法提供健全的家庭功能,整個社會系統又沒有提供相應的援助去補足時,很容易導致極端的犯罪行為產生。而當這個社會系統的援助只仰賴少數人的良心付出時,勢必會勢單力薄,無法以個人之姿去對抗屬於整個社會的龐大系統性問題。

所以,少年犯罪不是別人的問題,而是「我們」的。

究竟該怎麼做才是最好,我想很難有答案,需要許多人的努力與協商,而《少年法庭》以戲劇的方式,拋出了這一連串的詰問,期許能夠喚起更多的討論與注意。

avatar-img
希文樂見的沙龍
208會員
138內容數
在人生這場旅途中,尋找令自己快樂的生活方式,分享「喜聞樂見』的事,散播歡樂傳播愛。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希文樂見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不使用社群媒體,熱愛紙本書,討厭電子書,Joe是一家書店的店員,以老派文藝青年的姿態出現在現代的紐約街頭,實際上卻是個冷酷而精準的恐怖情人、殺人魔,如同《安眠書店》的開頭_純白的YOU被鮮血浸染。戲中大量穿插Joe的內心獨白,將以純粹第三人稱視角來看就是個恐怖情人社會案件故事,渲染成一部愛情心理片。
《灌籃高手》令人熱血沸騰的瞬間實在太多了,而在年歲稍長去回味後,最令我感動的點,是從這群熱愛打籃球的高中生身上,看到了生命中最難能可貴的「堅持」。為何說「堅持」是最難的呢?因為堅持的背後所要承擔的,是對於未來的徬徨,是一次次的狼狽不堪,是無數個被外界質疑到懷疑自我的時刻。所以堅持並非靜止不動的狀態,
戲劇簡介 就如劇中反覆提到的 「法醫是為了未來而生的工作。」 雖然在傳統觀念裡會說「未知生,焉知死。」死亡似乎是個大家都傾向於迴避的話題,但很多時候,正是在直面,並且思考死亡的過程中,才體悟到了生命的無常、脆弱與價值。 藏匿之毒:醫院不想承擔責任,將罪名交由馬場承擔
不使用社群媒體,熱愛紙本書,討厭電子書,Joe是一家書店的店員,以老派文藝青年的姿態出現在現代的紐約街頭,實際上卻是個冷酷而精準的恐怖情人、殺人魔,如同《安眠書店》的開頭_純白的YOU被鮮血浸染。戲中大量穿插Joe的內心獨白,將以純粹第三人稱視角來看就是個恐怖情人社會案件故事,渲染成一部愛情心理片。
《灌籃高手》令人熱血沸騰的瞬間實在太多了,而在年歲稍長去回味後,最令我感動的點,是從這群熱愛打籃球的高中生身上,看到了生命中最難能可貴的「堅持」。為何說「堅持」是最難的呢?因為堅持的背後所要承擔的,是對於未來的徬徨,是一次次的狼狽不堪,是無數個被外界質疑到懷疑自我的時刻。所以堅持並非靜止不動的狀態,
戲劇簡介 就如劇中反覆提到的 「法醫是為了未來而生的工作。」 雖然在傳統觀念裡會說「未知生,焉知死。」死亡似乎是個大家都傾向於迴避的話題,但很多時候,正是在直面,並且思考死亡的過程中,才體悟到了生命的無常、脆弱與價值。 藏匿之毒:醫院不想承擔責任,將罪名交由馬場承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