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段的章節,則是增加敘述了主角 Alice 與 Hans 的家庭背景,除了補齊玩家(讀者)們對Alice及Hans這對兄妹身世的好奇,也讓大家加深體會到故事中兩兄妹間強烈的羈絆,同時也在這個章節末,更深刻的寫出一切的源頭,那次事件的發生情境。
而除了情感描寫及事件解釋外,作者在這個章節中,也特別針對了面具小姐 Celia的白色面具的由來做了敘述,進而在下一個章節接續到PS版本中所新增的後日談,那場最後的夢境的故事。並也以 Alice 不同的心境,以正反兩個章節的方式,分別道出遊戲中,玩家所做的兩個不同決定,會引發的分歧結果。
然而在小說最後,雖然有對 Alice 從夢中醒來後的發展作交代,Alice 也如願的完成了與哥哥 Hans 最後的約定,不過以我個人看完小說的想法來看,除了鋼琴的樂聲,以及與哥哥的約定作為生命的支撐外,在敘述中的 Alice,依然給人一種寂寞、消沈,甚至有點自閉的氣場。雖然在最後的一段附加劇情中,或許有因為遇到命中注定的那個人而所轉折,但還是有種 Alice 還是無法完全敞開心胸的感覺。
在劇情方面,前面有說到劇場版比起原版遊戲及小說,有做了調整,這邊就分別以 Alice 記憶城堡的「裡世界」及現實中的「表世界」兩方面來說明。
〔裡世界〕
在劇情中,比起原本的小說及遊戲,首先感受到的是面具小姐,也就是 Celia 的戲份,明顯增加了許多。在原版故事敘述中,大部分的時間,Celia 都是在沈睡的狀態,或是在一旁,以一個冷眼旁觀者的角度在跟 Alice 與 Deemo 互動,很少主動介入他們,就算有所交流,也頂多是在一旁冷言冷語而已。
然而在電影中,Celia 雖然在初期登場時,也是維持著冷漠,但在中期的時候,卻開始想以直接性的行動,來阻止那棵能幫助 Alice 離開的旋律之樹的成長之外,最終甚至還直接參與了 Alice 的冒險,並直接成為獲得道具的助力,可說由配角直接晉升主角跟班的程度。
不過在這次電影的劇情中,Deemo 的存在也感覺真的被削弱不少,雖然在過去的作品中,在 Alice 回想起一切之前,他也一直都只是陪伴以及鋼琴「輸出」的角色,但透過遊戲中偶爾的片段劇情,以及小說的敘述中,依然可以看出 Alice 與 Deemo 間,還是有不少「對話」的。
也或許是礙於電影篇幅,以及要維持敘事節奏的關係吧,畢竟依照原作 Deemo 無法說話,而 Celia 很少出現互動的設定下,徒留 Alice 探索的劇情,應該會十分乏味。因此電影版在這個世界中,另外安排了三個角色進來與 Alice 一同探索,並在一旁適時給予幫助或炒熱氣氛。
對於這三個新增的角色,一隻黑白貓布偶、一個胡桃鉗以及一個香香包,除了那隻布偶 Mirai 過去就曾出現在遊戲及小說中外,其他的角色我並沒有特別的印象(不過也或許是我還玩的不夠透徹?),但依劇情來看,他們都是 Hans 送給 Alice 的,應該也都是在 Alice 心中十分珍視的物品,因此存在於內心的世界中,應當也是合理的吧,畢竟在小說的設定中,Alice 也是個愛做夢的孩子。
最後裡世界的劇情中其實有一些小疑點並未解釋的很清楚(礙於電影篇幅?),像是既然只有 Deemo 跟 Alice 能看到樂譜內容的話,那 Celia 又怎麼知道哪一首是他一直在尋找的「初始之歌」,還有怎麼知道要用哪張樂譜才能阻止樹的成長?另外一開始的 Alice,其實也是沒辦法看到樂譜的,應該說,並不是每張都能看到,因為她還是有從眾多樂譜中找到最初的那一首,並請 Deemo 彈奏。
我個人猜測,依照設定,樂譜在裡世界是代表 Alice 的記憶,而 Celia 藏起樂譜的行為,應該就是象在徵反面的自己想要將過去的記憶都封存吧,而那首引起風暴,阻止旋律之樹成長的,則是發生於 Alice 內心中,介於是否要這樣就醒來面對事界的拉扯,或許也是代表著反面思想的 Celia 唯一能看到的樂曲吧。
〔表世界〕
再來看看表世界劇情的部分吧。這次電影版故事的主要時間線,應該是發生在遊戲事件後的數年,女主角 Alice 已經是某所音樂學院的學生,性格設定則是沈默,不常與人交流,以及總是一人彈奏著記憶中一首熟悉,但又想不起後續的曲目。
雖然這篇並不算完整的劇情總整理,可能有很多細節我無法全面顧及,但總歸來說,在看完這場電影後,我心中所帶的想法就是,我並不會把它當作是一部單純的電影,而是一場以鋼琴樂為主的動畫音樂劇。雖然劇情跟原作相比,有做了調整,並加入了原作中沒有出現的角色,但其中的音樂以及女主角 Alice 對哥哥 Hans 的思念及愛,依然完美的契合了原作所要傳達的情感。
不過,最後還是想提一下其他比較細部的劇情調整部分。像是小說中有提過,事件發生前的那場演奏比賽,是 Alice 要去參加的,但電影劇情中則應該比較偏向於最初的版本,是哥哥 Hans 的演奏比賽,而那隻在裡世界中出現的 Mirai 貓咪布偶,也是在那時後被託付陪伴 Alice 的。
另外一點就是,雖然遊戲中未明文提到 Alice 從夢中醒來後,Alice 的生活情況有怎麼樣變化,但在小說中是由家中的管家(或說女僕?)接下照顧 Alice 的工作,但在劇場版,則是可以從音樂學院的老師的口中得知,在意外發生後,是他收留 Alice,不確定是否是因應劇情的新角色而有所改動,不過可能也是要帶出為何老師對於 Alice 的情況會這麼了解的理由吧。
再多想一些 ?
以下內容是我在寫完上面的劇情整理後,自己對電影版劇情新解釋方向,於是紀錄給大家參考。
先假設電影預設的裡世界場景,是發生在 PS 版後日談,或是小說版最後的夢境中,Alice 選擇留下成為 Celia 後所發生的最後一次輪迴。因為很明顯的,雖然現實中 Alice 已經醒來,但內心或許還是重複著在記憶城堡中發生的種種事件。
而表現於表世界的 Alice,則是像遭遇重大意外後所產生的解離症情況,選擇性的封閉那場意外,以及過去與哥哥 Hans 的記憶,無法或不願與人交流,以及可能在內心產生了兩種人格(年幼的本人格 Alice 及反面人格 Celia )。而在城堡中所發生的事情,則是 Alice 本人格想要取回過去的記憶,但反人格 Celia 則是出於防衛的極力阻止,為的只是避免心靈受到再次的重傷。
但隨著 Alice 在現實中與兩位同學的認識,相對於裡世界中,與自己信任的布偶,玩具們相遇,同時再次開始了 Alice 對自己過去的探索。而與過去輪迴不同的是,這次有了同伴的鼓勵及幫助,讓 Alice 更加願意開放自己的內心。
最後是貫穿劇情的「初始之歌」,在電影中,它是 Alice 離開裡世界前最後聽到的,也是 Hans 為她創作的最後一首曲子。這首歌歌名的意涵,則可能是隱含著要 Alice 遺忘過去傷痛,回到最初並從記憶中甦醒。而劇情前期,這首歌一直都只有前半段的旋律,則應該是代表 Alice 依然不願放開過去,持續的在封閉內心掙扎中循環。而後期則是因為兩位新朋友的幫助,讓這首歌逐漸成形,也代表者 Alice 總算願意踏出輪迴,開始為自己譜寫新的未來。
而劇末,我們也可以看到 Alice 成功放開自我,獲得了新的友誼,最終站上舞台,為世人彈奏出那首包含了哥哥的祝福,又專屬於自己的旋律,這可能是電影版相對於小說版中,對 Alice 的成長做出的更好的說明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