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4-04|閱讀時間 ‧ 約 7 分鐘

基隆三沙灣市場

    講到基隆,大家第一個印象就是廟口。我出生在基隆,在基隆讀到小學六年級上學期,在六年級下學期才因為搬家因素,轉學到台北。即使生活了近四十年,可是在我的認知裡,我還是基隆人。
    我小時候的家住在基隆中正路上的海關宿舍:復興館。我記憶最早的時候,我們家曾經住過臨馬路的日式榻榻米房,在我讀幼稚園中班時的樣子。後來後面公寓四樓有空位,我們家才又搬到後面的公寓去。2022年現在的復興館非常破舊,很多房子久沒有住人,門窗都破了,整個像廢墟。可是在我住在那裏的時候,民國62年到70年代,這裡可是住了很多人,是非常熱鬧且充滿活力的社區。
    記憶裡,復興館社區,海關宿舍,區域很大。在那個時代,社區裡有停車場、機車棚、洗髮店、運動育樂中心,晚上還可以在社區育樂中心補習珠算,打桌球…在民國六零年代,可是非常先進流行的。復興館旁邊就是統一保齡球館,是一間兼具保齡球與電影院多功能的建築,當年的亂世佳人、大白鯊、ET外星人等,都是有名的電影在那裡上映
    那是一個講求「增產報國的時代」,當時路上都充斥著「保密防諜,人人有責」的標語,大家都努力生小孩,以有利「反攻大陸,解救大陸同胞」。我們家有三個小孩,班上同學家裡大多是3-4個小孩。因為孩子過多,所以到我們這時政府喊出:「兩個孩子恰恰好」的政策,希望能減緩人口的壓力。因此,在我們復興館社區,也有許多的孩子。小時候,各家的孩子會一起玩,一起去沿著山坡的各個分區進行探險遊戲。有時去山上捉蝴蝶,有時去空屋探險,小孩子能想的活動我們都有玩過。
    我們那棟一樓的太太總是會去「租錄影帶」看,我也總會站在他家門口偷看。有時是港劇,比如上海灘;有時是日本鬼片,那是個流行租錄影帶的時代,港片港星正紅。我還記得我看的第一部港劇是「楚留香」,跟大多數的人不同,我不喜歡溫婉可人的「蘇蓉蓉」,反倒對聰慧早夭的「沈慧珊」情有獨鍾。記得當時楚留香是在周末播出,星期一早上,楚留香的劇情一定可以成為班上同學討論的話題。
    復興館因為人多,甚至於在每個周末還會舉辦社區居民遊覽活動。在那個年代,能由管委會組織動員,社區揪人湊滿遊覽車出遊的,應該不多吧。所以小時候我跟著社區遊覽車跑遍北部、中部等各景點。那是個人與人緊密連結的時代,現在想想,我可能不適合那樣的時代。
    住在復興館公寓四樓的我,窗戶一打開便可以看到隔著中正路對面的軍船。灰撲撲色澤的軍船,頂上雷達不斷地旋轉,襯著一大片的碧海藍天,是我每天開窗必見的景致。
    在我家附近叫得出名字的景點,應該就是「海門天險」跟「十八羅漢洞」了。小時候一直覺得很奇怪,海門天險不過就是放幾隻舊的,無法打砲彈的炮台,為什麼這麼多人去?比起無聊的「海門天險」,有訪客來時,我們比較常帶去「十八羅漢洞」遊覽。
    十八羅漢洞是私人設置的參訪景點,裡面設置了許多泥塑人偶,老闆將山洞鑿空,用泥人來表徵許多中國傳統故事典故。從三沙灣的小巷子裡拾階而上,蜿蜒經過一小段山路後,只要看到紅色的大水牛,便知道十八羅漢洞到了。小時候其實對這裡又愛又怕,裡面的泥塑人偶其實對還是小孩的我造成不小的心理壓力,但是同時我又對裡面要講的一個又一個的故事感到好奇。現在想想,那時的國語文教育及相關的文化背景知識,很多都是在這些地方被培養出來的,而不是在課本上。十八羅漢洞可以說是我們三沙灣最著名的參訪景點,只是後來在民國85年的一次颱風吹垮了這個景點,永久休業。現在偶爾會看到有些膽子大的油土伯,闖進去裡面把它當成鬼屋來探險。
    以前每次星期日的早餐都是在三沙灣的市場解決。當時學校星期六是要上半天課的,所以唯一可以睡到自然醒的只有星期日。三沙灣市場裡我們家的必吃的早餐就是「米苔目」。最喜歡的那家米苔目老店,米苔目是吃鹹的。老闆娘用豬頭骨去熬湯,那湯的滋味真的很獨特,是我在台北都吃不到的口味。不得不說,我覺得基隆人是最會吃豬的,豬的每個部位,你想得到的想不到的,基隆人都能煮來吃,而且很美味。
    每次我們家都會點米苔目配小菜,當時米苔目半碗3元,一碗6元。不要懷疑,真的沒騙你,真是這個價格。那時候的陽春麵一碗10元,滷肉飯10元,連肉圓都是10元。
    我們家點好米苔目之後,我一定會點的小菜是油豆腐,弟弟一定會點的是吉古拉。這些清燙小菜搭配醬油膏跟基隆人必備醬料-橘色的馬露醬,真是人間美味啊!這碗米苔目味道陪伴我整個基隆生活,雖然我也吃過三沙灣市場有名的魚漿包大腸麵線,好吃油飯,可是對我來說,米苔目就是三沙灣市場美食的燈塔。現在三沙灣市場最有名的金龍肉羹我還從沒吃過呢,對我來說,金龍肉羹不是三沙灣老店。
    小時候從復興館出來,走一條小巷道前往三沙灣市場,沿途會將過一個製作米台目的工廠。我會看到一個燒柴火的大鍋子裡沸騰的熱水,燙煮著一條一條細細的白色米漿條。米漿條在遇到熱水瞬間凝固,成為一條一條的米苔目。空氣中滿滿是蒸騰的熱氣,與帶著酸味的米(香)味。
    再往市場走去就是柑仔店。短短的街道有兩家柑仔店,賣著最吸引小孩的抽籤小零食,那是我們小時候的天堂。小美的鳳梨口味鑽石冰,一盒5元,是我小時候最愛的品項之一。
    除了柑仔店,還有一家賣現烤的煎餅店。我們總會去買失敗的、碎掉的煎餅邊,那種就很便宜。因為是NG品,所以不能挑口味。我最喜歡吃到海苔跟花生口味,吃到就有中大獎的感覺。
    街上還有一個中藥店鋪。以前我爸爸想考中醫師,我們常常會去那裡抓藥。我喜歡那裡的中藥香,喜歡那裡的梅子糖,卻十分害怕泡在那裡的蛇酒。但是越是害怕,眼睛卻又忍不住去搜索它,不知道是為了讓自己不要看而搜索,還是想看而搜索。
    記憶中的三沙灣市場是個充滿活力,人聲鼎沸的市場。以前的人起的很早,早上六七點市場就很熱鬧了。去市場要小心腳底,因為去市場大多穿拖鞋,要小心踩到髒水,要小心荷葉綁稻繩的生豬肉裡滴下的血水,要小心稻繩綁著的魚肉滴下的血水,還要小心不要被鵝的蹼踩到。是的,小時候在三沙灣的市場,我真的被跟著主人逛大街大鵝的蹼踩到腳過,當時的我受到很大的驚嚇,還因此對蹼留下深深的恐懼,鵝,是很兇的。
    每年的中秋節,我們家一定會到三沙灣市場的「大新餅店」買港式月餅。在三沙灣的時候,中秋節我們家是帶著大新餅店的月餅,帶著小桌子、小凳子,上頂樓吃餅喝茶賞月的。當時根本沒有中秋節烤肉這件事,這是「萬家香烤肉醬」的廣告行銷的手法,一直到現在我都覺得中秋節烤肉很奇怪。我最喜歡吃大新餅店的鳳梨港式月餅。薄薄充滿麵香的滑膩外皮,包裹著甜甜香香的鳳梨醬,入口還能咀嚼到細細的鳳梨絲,真是美味極了。
    我對基隆的思念之味,三沙灣市場無疑佔了極大的一部分。微雨的清晨,跟著爸媽,帶著弟妹去市場,在清冷的空氣裡,襯著白色煙霧的熱氣與香氣,享用著米苔目早餐,是我童年無法遺忘的畫面。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

    soso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你可能也想看

    發表回應

    成為會員 後即可發表留言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