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4-07|閱讀時間 ‧ 約 3 分鐘

生活是不斷發生的呼吸,去感受呼吸

《四時瑜伽》柯采岑,重版文化,2022
《四時瑜伽》柯采岑,重版文化,2022
學習水的流動,臣服於發生。
近期收到不少日曆年曆,摘錄文學片段者有之,世界觀點有之,厭世躺平金句有之,花草植物有之。恍然覺知自己自千禧年、網路泡沫化時期走來,曾說有了電腦手機誰還要紙本曆書和具體時鐘鬧鐘?立桿為影的日子早已過去,日晷都在博物館裡擺飾,但看募資網站都強調一種過日子的實感,手撕日曆給一個句子、一則資訊,巧妙結合人類資訊焦慮、尋求輕薄短小的安慰以及需要儀式的需求。
是的儀式感,具體上並不有什麼實用目的,但它用以解決人類無處安放的黑暗與未知的惶惑。就像前現代人類對森林和洞穴的恐怖奇想,對妖怪和厲鬼的創生與轉化,現代的跳脫觀看總有盲點,總有無法被解釋的陰影,於是至今我們仍需要自前現代殘存下來的感知方式:故事、信仰、儀式。物與我,存在與認知,除了客觀凝視外總有另一座橋樑可以雙向溝通。
瑜伽或許也是這樣的存在,當然學過瑜伽的人多少都能以人體構造客觀闡述這種運動對核心和少用肌群的鍛鍊,但有更多時候是鍛鍊心智的,如同呼吸,我們天天呼吸但我們其實不懂呼吸;我們在過日子,但常是在無明的狀態裡過日子。
繞了一圈才講回瑜伽和這本書,只是想到人類似乎從前現代到現代,到此刻這種物我之間的黃線跳進來又跳出去的後現代(?)情境裡,生活彷彿更強調客觀看待與物我一體的感知模式中調和:可以客觀的就理性評估解決,其餘的寄託儀式和直觀感知,於是日曆再度流行,於是人再度走進時節的榮枯循環,隨之呼吸。書封上寫「一個工作狂的休息筆記」,也許就是眾多人在工作與其之外的生活平衡寫照。
說真的,收到出版社寄來《四時瑜伽》的贈書感到很意外,一來是跟出版社和作者都不熟識,僅知采岑是女人迷主編,且在書店翻閱前作《如果理想生活還在半路》也只是前陣子的事情。這樣續作很快出版的經驗我也有之,想來必定有充沛的能量、累積了不少文字才能這樣出手。這也讓我想到最近因為指導學生創作,製作作品集,總勾起自己當初在寫畢業論文小說和出第一本書時的惶惑感。光是有「想說些什麼的念頭」是不夠的,光是覺得「這個主題應該可以寫成一本作品集」的思考萌芽也略顯不足,當然從開始到完成一本作品中間有無數刪修的過程(且此過程讓寫作者總陷入永動機般的自我建立又破壞又再度建立的過程),除此之外,我想這本《四時瑜伽》或許能夠當作一個參考:序章建立基礎姿態,向後翻便是以此姿態順應節氣,運行不同的呼吸、生活。這或許是一個完整的寫作成書概念:你是以什麼觀點在看世界的,世界就會折射成什麼樣子,你說話的語氣,思考的過程,全取決於這個既是原因又是結果的姿態。若我們自此書總讀到一種細微的反省念頭、念頭又自我消解的過程,無妨看作就是一個現代生活裡常有的求取平衡的過程:生活、工作、人際、環境,念頭如雜草叢生,但心念要定靜,去感知念頭來過,感知念頭消散,吐納之間,動靜之間。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1)不專業書評。 (2)讀者是犍陀多,書是佛祖,書評是蜘蛛之絲。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