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4月初,節節敗退的俄羅斯軍隊倉皇撤出鄰近首都基輔(Kyiv)的小鎮布查(Bucha),當烏克蘭軍隊與西方媒體進入時,被橫屍遍野的景象給震懾,手無寸鐵的平民淪為喪心病狂俄軍的槍下亡魂,這就是普丁一點都不正當、一絲也不正義的骯髒侵略惡行,其中最無恥的一頁。
這讓我想起《Katyn》這部電影,講述1940年,兩萬多名波蘭軍官慘遭屠殺、掩埋的慘劇……今昔無異,被射殺的並非駁火中的敵人,而是任人擺佈的無辜群眾,肇事者還是那樣的嘴臉,矢口否認鐵證如山的暴行。
由波蘭國寶級導演Andrzej Wajda所執導,帶著觀眾回顧歷史的傷疤。
(圖片來源:https://reurl.cc/n1VOl6)
戰爭是男人的煉獄、女人的孤寂,兩方都一樣折磨難受,本片以守候丈夫、情人、父親、孩兒與手足的女性視角出發,她們在絕望中等待著希望,卻杳無音訊,事過境遷,才理解親人已離別人間。
片頭是一群逃難中的波蘭人民,他們慌亂地衝向跨河的橋,卻發現迎面而來的同胞,不免疑惑地相互叫嚷:「你們往這邊走幹嘛?德軍從後面打來了。」「蘇軍從我們後面打來了!」……所有人擠在橋上,感到兩難,從這一幕中,道出波蘭長久以來身陷囹圄的淒涼命運。
二戰時的波蘭,就是在臭名昭彰的《蘇德互不侵犯條約》中,遭到納粹與蘇聯兩惡的瓜分,橋上的那群波蘭人,即是大國狼狽為奸下,遭致拋棄犧牲的縮影。
波蘭的軍官和菁英們,被關押在集中營裡,紅軍日復一日地唱名、叫號,一批批的人,上了火車,載往卡廷森林,簡單交代一下身分,背對著槍口,頭顱遭開了一槍,死得不明不白,埋藏在荒蕪當中。
納粹德國率先發現實情,挖掘了「卡廷」的屍骸,想一舉利用此情,來抨擊蘇聯,而蘇聯戰勝後,則將一切罪責反推給納粹國;電影中兩個政權不斷相互詆毀、紛紛製作紀錄片來為對方定罪。事實是,蘇聯確實難辭其咎,但納粹德國更絕非正義一方,導演透過此片段,呈現出專制政府,操作人民認知心理戰的力度與被迫屈從的恐懼。
(圖片來源:https://reurl.cc/1ZQmzQ)
受害的家庭、眼睜睜目睹至親摯友葬身於「卡廷慘案」的人,要怎麼懷著悲憤活下去?即使人人心知肚明,這是內務人民委員部(NKVD)的傑作,也只能忍氣吞聲,因為大環境下,蘇聯佔領整個波蘭,戰勝國有了話語權,歷史亦然被改寫成有利當權者的版本。
因此,很多人選擇蒙蔽雙眼,甘願相信蘇聯的謊話,而知道真相的人,想讓親友善終、想為事實伸張,卻落得政治迫害或承受不了現實的無奈,斷送了寶貴的性命。
隨著劇情走到最後,公義還是探出了點曙光:一本暗中記下第一手資料的日記,穿梭回波蘭軍官被拘禁的當下,對眼前要踏進的墳墓渾然不覺,在未知之中,一步步邁向盡頭。
沒有文字後記,映入眼簾的是漆黑靜默的畫面,不禁感嘆,就算清楚了來龍去脈,仍無能為力的傷感。
真相並未消亡,只可惜重見天日等了五十年,戈巴契夫和葉爾欽在90年代,陸陸續續公開機密資料,坦承「卡廷大屠殺」是經蘇聯之手,且紛紛譴責了這項罪大惡極的過錯,甚至連普京過去也親自到達波蘭,表示慰問歉意。
波蘭一處「卡廷慘案」的紀念碑(圖片來源:https://reurl.cc/b26Evv)
諷刺的是,電影剛問世時,就遭受俄羅斯官煤的攻擊,再許多奉行共產主義的國家,也遭到相關的抵制。
犯錯後再承認,官方表現一下,繼續胡作非為,這大概是極權專制政體,最習慣的手法:如今,俄羅斯大軍又再次侵襲破壞歐陸平原,沒有從二戰的創傷、蘇聯的解體中深刻反省和吸取教訓,反之,與當年如流氓土匪般的侵略者姿態別無二致,差別只是施暴對象不同、軍力堪稱玩笑且紀律更加渙散,而殘暴的血性,和過去紅軍如出一轍、與當年內務人民委員部的行徑,同樣令人髮指。
納粹、蘇聯,他們之間誰比較邪惡,是沒有可比性的!前者成了禁忌,後者只被後世視為過時的古董、甚至是還有人緬懷的體制……而說起二戰,最常拿來當反面教材的莫過於納粹德國,泯滅人性的錯誤示範,應是全人類避之唯恐不及,但諸如「卡廷大屠殺」這樣的憾事,何況此僅冰山一角,卻鮮少浮現於檯面上,好似總是體悟了一半,而對勝利者之惡,選擇姑息和視而不見。
曾聽過一句話:「波蘭最大的悲哀,是離俄羅斯太近」,或許只有受過傷的人,才能深刻體會這個道理。今日,與俄羅斯相關的族群、影視名人、運動員,皆因俄烏衝突被出征打壓,隔靴搔癢的正義,從未對症下藥、根除惡瘤……施暴者依然沒有收斂、受害者則變相增加,威脅仍在,早已非僅限於東歐、而是世界的悲哀。
史達林曾說「死一個人是悲劇,死一百萬個人是統計學」,一個不尊重「個體」的政權,只把傷亡當作數字、視人民為工具與洩慾紓壓的玩物,今日俄羅斯政府,不也如此?除了外衣走入二十一世紀,骨子裡,一點也沒長進。
所以我想起這部電影,它將故事支線攤開,並未著重哪個人物,而是述說那段時代悲歌;或許歷史片、戰爭片,相對沉悶了點,但它們孜孜不倦地敲著警鐘、提醒著世人:讓遺憾與痛苦,停留在過去的時間和影像的畫面中,而深遠的教訓和道理必時刻省思警惕,猶言在耳。
對我而言,這便是藝術在娛樂之外,必須擔起的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