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線無戰事》戰爭使人絕望,可被慾望支配的人性更令人畏懼|影評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的第三年,德國與法國的塹壕戰陷入膠著,在愛國主義的鼓吹下,包括男主角保羅在內,一批批滿腔熱血的新兵被送到西方戰線支援作戰。


| 被戰爭摧殘的靈魂 |

原本對勝利還抱有一絲希望的他,在戰爭的摧殘下漸漸逼出人性卑劣的黑暗面。

德國雖在一戰前期節節勝利,但在瑪恩河戰役、英國加入法國盟軍後,使德法在西方戰線形成僵持戰。對德國而言,唯有替這場戰役劃下句點方能結束百姓和士兵們的折磨;但比起被慘烈犧牲的數百萬士兵,指揮官更在乎那片最終還是不屬於德國的土地,更精闢的說—是他身為指揮官的尊嚴和面子。電影裡最大的轉折莫過於在德國準備迎接停戰的時刻,指揮官卻把所有人再次推向煉獄。


眼見同胞一個個在戰場上戰死,保羅卻連為他們駐足默哀的時間都沒有,耳旁的戰火硝煙時刻警告著他,在壕溝的每分每秒都在和時間賽跑。戰火吞噬的不只是德國一戰的勝利、士兵們的性命,還有保羅內心對人性的相信。凱特的死壓倒了他最後的意志,倒數的十五分鐘裡,他像是沒有靈魂的人,拖著殘喘的軀殼在戰場上殺謬。


短短兩小時的篇幅,憑藉 Felix Kammerer 細膩精湛的表情演繹和 James Friend 沈浸式的鏡頭語言,搭配低沈配樂中的銅管所巧妙堆砌出的緊張壓迫之氛圍,真實重現戰爭的駭人縮影。從滿載雀躍和期待、到空洞無望的眼神,保羅臉上的笑容隨著燃燒遺體的灰燼一起消逝在死寂的空氣中。保羅的眼神從充滿遲疑與恐懼,變成空洞且虛無,他亦淪為一個殺人如麻的魁儡;到底是戰爭抹殺了人性,還是毫無感情的殘殺即是人的劣根性?


「我兒子戰死在戰場上,但他一點也不覺得光榮。」

戰爭是人性貪婪的代價,只不過被政府包裝成愛國精神的象徵;那些「為國家貢獻」和「爭取榮譽」的洗腦說詞,不過是政客為奪權勢的偽裝。那些洗過一遍又一遍的軍服,重新被士兵穿上,軍綠大衣下囚禁一個個完好的靈魂,換來一副副殘缺的身軀。軍裝上被洗去的血漬像是被遺忘在戰場上的數萬靈魂,還來不及悼念,就交接到下個人手中。在從軍時士兵們以為勝券在握,個個講著自己光榮返鄉後的心願,內心的慷慨激昂卻被戰火燒盡,而那份對祖國懷抱的希望亦被戰場上的槍林彈雨打的支離破碎。


《西線無戰事》是少數以德國視角切入的戰爭片,少了一層英雄情節的濾鏡,寫實的鏡頭刻畫著那些血腥慘烈的屠戮、敵方士兵相互廝殺的場面,透過畫面就能感受到瀰漫在空氣中的絕望和悲憤。該片的暗藍色調沈穩而寂靜,卻也在一戰的陰霾下顯得冷清且毫無生機。


|究竟為何而戰|

有一顆特寫鏡頭,是當男主角得知長官宣布他們將繼續奮戰到十一點的時候,沾滿泥濘的臉龐徹底失去希望,那雙湛藍雙眼望去只剩無盡的無奈與等待。士兵們奮力在戰場上作戰的同時,另一邊的德國高層在停戰和不存在的勝利之間猶疑,而這條副線的發展襯托出戰爭的可笑和愛國主義背後的謊言。他們為何而戰—是國家的榮耀還是政府高層的尊嚴?官員眼中前進的那幾百公尺背後的代價是幾百萬條無辜犧牲的生命,士兵身上背負的何止是對家和愛人的思念,最沈重枷鎖終究是將領們的自尊

raw-image

“All that’s left separating us from an armistice is false pride.”

「阻止我們停戰的是無謂的自尊。」


|人類與自然的抗衡|

《西線無戰事》除了描摹出地獄般殘酷的壕溝場景外,也加入許多大自然的鏡頭與戰爭之殘酷做出鮮明對比。行駛的戰車在入夜的森林裡只是幾盞移動的車燈;硝煙四起的前線戰區在停戰後只留下無限寧靜;戰場上士兵的竭力吶喊轉瞬消散在山林間。那幾幀穿插在戰爭之間的自然畫面透過影像的矛盾語言,暗諷人類社會的貪婪無道;人為了私慾相互廝殺、比較,然而在這一切喧囂下,四季照舊更迭、萬物照常運作、溪水照樣流動。幽靜的自然空間與野蠻的人間煉獄形成強烈反差,在畫面襯托下,被戰火蹂躪的戰場和壕溝顯得格外陰沈。人類在這片土地上的肆意掠奪,實際上是多麼渺小,當鏡頭放遠捕捉自然界的平靜,才看清楚人類偽善面孔下的醜惡心理。

圖片來源:Vanity Fair

圖片來源:Vanity Fair

戰爭沒帶走一點塵土,只奪去無數嚮往自由的生命。


|離家最遙遠的距離|

圖片來源:Variety

圖片來源:Variety

“A man is born alone, he lives alone, and dies alone.”

剩下十五分鐘,保羅離回家只剩十五分鐘。他滿懷熱血的來到前線,千瘡百孔的迎接一切的落幕。可悲的是,保羅就像他的同胞們一樣,再也回不了家。在停戰哨聲響起的前一刻,刺刀狠狠地刺穿保羅的心臟。無望之際,他拖著沈重的身軀,蹣跚的走向光亮,迎向那他曾經渴望卻再也無法擁有的和平。十一點前的那一分鐘,是保羅離家最遙遠的距離,而他的結局呼應了指揮官的那句話「人獨自出生,孤單的活著,亦獨自死去」。

最終,他沒能成為說故事的人,而是成了故事裡的人。


一九一八年十一月十一日,那天的戰報僅記載著:西線無戰事。


內容總結
西線無戰事
5
/5
5會員
10內容數
狗有狗窩,豬有豬窩,電影迷有電影窩!撰寫觀影心得、主觀影劇分析,喜歡社會學與文學的歷史迷。圖文整合於 IG,短評與淺見散落於 Threads 和 Letterboxd!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你可能也想看
從《西線無戰事》談保衛國家還是保存生命?   《西線無戰事》為德裔美籍作家埃里希・瑪利亞・雷馬克(Erich Maria Remarque, 1898-1970)於1928年開始連載的半自傳小說,並三度搬上大螢幕。然而現實的埃里希最後倖存下來,並將對戰爭的省思寫成小說,電影則以悲劇收場。   本片背景為第一次世界大戰德軍在法國
Thumbnail
avatar
Kuan Ju Lee
2024-03-16
【Netflix觀後感】 《西線無戰事》曾經的人們,曾是個鞋匠、學者或商人,但在戰場上的你什麼都不是…
Thumbnail
avatar
Tsai
2023-08-03
《西線無戰事》:打開人類發展時間軸可以發現,人類從來沒能從過去學到教訓烽火連天,白骨曝野,綿延的壕溝,透露著千萬士兵對戰事的哀苦與無奈,整個歐洲大平原,瀰漫著足以令人窒息的硝煙與屍臭 這是1914到1918的歐洲,是那曾經最令人仰慕的繁榮地區,人類歷史發展的重鎮,可是在戰火的摧殘下,榮華富貴都化為了泡沫,那一個個存在的生命,也如螻蟻般舉無輕重......
Thumbnail
avatar
RyanLin
2023-04-23
和平背後的無盡殘響──《西線無戰事》 |歷久彌新的反戰電影《西線無戰事》原為Erich Maria Remarque於1929年出版的反戰小說。講述時值一戰期間,主人公保羅與其友人在課堂中聽聞教授慷慨激昂演說後,義不容辭投筆從戎。演說中感受得到年輕的德國男性們認為上戰場即是為國家付出的表現,成為國家的英雄。《西線無戰事》電影始於噠噠噠快速的裁縫機的聲響
Thumbnail
avatar
嘎拉嬉皮GALA
2023-03-28
avatar
向日葵大叔
2022-12-21
《西線無戰事》:反戰也是為了反對把人民當棋子的政府「無」,凸顯在故事主角 Paul Bäumer 的眼神中、進退失據的砲火中、徒勞消逝的生命中,以及整整四年的虛空絕望中。
Thumbnail
avatar
小白的窩
2022-12-03
NETFLIX電影《西線無戰事》觀影心得故事設定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德國與法國之間的戰爭,主角17歲保羅離開學校後受到當時愛國思想的氛圍以及洗腦式演講讓這些青年有著想要成為保衛國家的英雄想法,保羅也在朋友的鼓吹下一起從軍加入德國軍隊,待在軍隊沒多久就分發到了前線作戰,抵達壕溝戰場後原本熱血興奮期待的心情在砲火以及槍擊聲的作響下順時變調,看到身
Thumbnail
avatar
J JAMES
2022-11-11
影評|Netflix電影《西線無戰事》:德國視角重返一戰,戰火無情凸顯反戰理念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三年後,在愛國主義的宣傳鼓吹下,17歲的德國青年保羅與朋友們離開學校參軍,他們滿腔熱血,期盼凱旋歸國的那一天。然而,壕溝戰的情況宛如人間地獄,在前線等待他們的是老鼠、虱子、傳染病,以及頑強抵抗的法國軍隊。保羅眼看身邊的同袍一個個陣亡,他只期盼戰爭早日結束……
Thumbnail
avatar
電影經典談
2022-11-02
《西線無戰事 2022 》- 極致的恐怖片經典的諾曼第大空降說的是兄弟情,搶救雷恩大兵談的是高尚的犧牲, 那《西線無戰事2022》便是恐懼和完全的絕望, 它將戰爭片昇華至恐怖片的新境界,令我毛骨悚然。
Thumbnail
avatar
好學
2022-10-31
業餘書評 | 《西線無戰事》另一種毀滅方式完結的聲音在旅途的一半響起,伴隨著不可壓抑的沈重和那在預知結局情況下所產生的哀傷。 「粗大褲管下是瘦小的骨架,軍服下是尚在成長的靈魂和日漸精壯的身軀。」 西線不但是戰事持續發展的一個終點,更是以冰冷的語句告訴讀者,因為全都死去了,所以西線無戰事
Thumbnail
avatar
鍾粹
2022-0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