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2/11/11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

    老子有兩句話,乍看難明:
    「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聖人不仁,以百姓為芻狗。」【道德經第五章】
    什麼是「芻狗」呢?這裡先賣個關子。筆者童年時,每年的鬼節,都看到一座用竹條紮成高五米的「大士公」,哪些善信一連好幾天都很隆重地向「大士公」祭祀;但祭祀完畢,隨即火化。「芻狗」,就是用草紮成的狗,祭祀時盛飾奉上,隆而重之;但用完就火化棄掉,毫不愛惜。
    那麼,「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意指天地生長萬物,但不主宰萬物,而是讓萬物任其自然發展,不會妄作施化,不會個別眷顧,故說「不仁」。即使山崩地裂、海嘯地震,一切化為烏有,老天爺也不說一句話。這樣無憎無愛,才是大公的精神。
    同理,「聖人不仁,以百姓為芻狗」,聖人對於百姓,不妄作施化,無所偏愛,亦無所偏恨,讓人民任其自然發展。你要積德餘蔭,自求多福,那是由得你;若你要殘暴殺戮,自作自受,老天爺也由他去。
    世間事,一切一切都是自然造化。你若祈求上天阻止哪些人間悲痛嗎?上天只會說:「人啊!好自為之吧。」
    (寫於2015年11月18日)
    下一講:德之不修,是吾憂也。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5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