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晴集 013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2013/2/19良因法師隨緣法談

《有部律》:
「身語意業不造惡,不惱世間諸有情。
正念觀知欲境空,無益之苦當遠離。」
良因曰:
修行之基礎,必從持戒作起。
持戒時不造惡業,也是對眾生的慈悲。
接著應當修學止觀之定慧法門,要緊在破除愛欲煩惱。
最後必須精進,但應知牛車不走,應當打牛,而非打車,
故無益苦行應當遠離。
此為修行大要,應當謹護
夯寶寶學佛,是我的學習心得。身心轉換提升幸福資糧,來自於佛法的滋潤,法滋潤源自於身口意實踐佛法,夯寶寶邀你一起來體證碰得到的佛法,祝你開心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晚晴集 012 2013/2/18良因法師隨緣法談 《佛遺教經》: 「行少欲者,心則坦然,無所憂畏。觸事有餘,常無不足。 有少欲者,則有涅槃。」 良因曰: 大多數人的心,往往是處於憒鬧與不安中。 同時也虛妄的認為,當欲望滿足時,心就能安定。 實際上真正的安住處,是清淨心。 此狂舞不安的心,也才能真正
晚晴集 2013/2/15良因法師隨緣法談 《佛遺教經》: 「瞋恚之害,則破諸善法,壞好名聞;今世後世,人不喜見」。 良因曰: 潑出去的水,是沒有收回的餘地; 瞋心對造成眾生的傷害,也是難以彌補的。 且來世的果報、今生的自責、眾生所受的苦楚、 及人之不喜見… 付出的代價,是遠過忍辱之苦。
晚晴集 2013/2/14良因法師隨緣法談 《諸法集要經》: 「是身如掣電,類乾闥婆城;云何於他人,數生於喜怒」? 良因曰: 如閃電般變滅,海市蜃樓般虛幻,身心不實,亦復如是。 卻又妄認為我,於順境生貪、逆境生瞋, 「我喜歡、我不喜歡 ….」之妄想不絕,生死疲勞。 以自我提醒;
晚晴集 2013/2/13良因法師隨緣法談 《大寶積經》: 「生死不斷絕,貪欲嗜味故。養怨入丘塚,唐受諸辛苦。 身臭如死尸,九孔流不淨,如廁蟲樂糞,愚貪身無異。 憶想妄分別,則是五欲本;智者不分別,五欲則斷滅」。 良因曰: 因妄認四大假合為身,六塵緣影為心; 故貪染身心,生死疲勞,苦惱萬端。
晚晴集 2013/4/12良因法師隨緣法談 《理趣六波羅蜜多經》: 「離貪嫉者,能淨心中貪欲雲翳,猶如夜月,眾星圍繞」。 良因曰: 據《莊子》記載,有隻貓頭鷹正叼著死老鼠,此時天際,鳳凰凌空而過, 因恐遭彼奪,而仰空對之恫嚇 … 因為抓著心中的腐鼠,所以我們都失卻了廣袤的天空。
晚晴集 良因法師隨緣法談 《梵網經》 「應代一切眾生受加毀辱,惡事向自己,好事與他人」。 良因曰 世人往往因為貪愛自身,嫉妒他人,而自讚毀他。儒家尚有: 「君子成人之美」的說法,何況佛弟子, 發心於一切眾生修慈,豈能自讚毀他! 同時,因為隨喜功德,而能分潤其益,又何樂而不為呢?
晚晴集 012 2013/2/18良因法師隨緣法談 《佛遺教經》: 「行少欲者,心則坦然,無所憂畏。觸事有餘,常無不足。 有少欲者,則有涅槃。」 良因曰: 大多數人的心,往往是處於憒鬧與不安中。 同時也虛妄的認為,當欲望滿足時,心就能安定。 實際上真正的安住處,是清淨心。 此狂舞不安的心,也才能真正
晚晴集 2013/2/15良因法師隨緣法談 《佛遺教經》: 「瞋恚之害,則破諸善法,壞好名聞;今世後世,人不喜見」。 良因曰: 潑出去的水,是沒有收回的餘地; 瞋心對造成眾生的傷害,也是難以彌補的。 且來世的果報、今生的自責、眾生所受的苦楚、 及人之不喜見… 付出的代價,是遠過忍辱之苦。
晚晴集 2013/2/14良因法師隨緣法談 《諸法集要經》: 「是身如掣電,類乾闥婆城;云何於他人,數生於喜怒」? 良因曰: 如閃電般變滅,海市蜃樓般虛幻,身心不實,亦復如是。 卻又妄認為我,於順境生貪、逆境生瞋, 「我喜歡、我不喜歡 ….」之妄想不絕,生死疲勞。 以自我提醒;
晚晴集 2013/2/13良因法師隨緣法談 《大寶積經》: 「生死不斷絕,貪欲嗜味故。養怨入丘塚,唐受諸辛苦。 身臭如死尸,九孔流不淨,如廁蟲樂糞,愚貪身無異。 憶想妄分別,則是五欲本;智者不分別,五欲則斷滅」。 良因曰: 因妄認四大假合為身,六塵緣影為心; 故貪染身心,生死疲勞,苦惱萬端。
晚晴集 2013/4/12良因法師隨緣法談 《理趣六波羅蜜多經》: 「離貪嫉者,能淨心中貪欲雲翳,猶如夜月,眾星圍繞」。 良因曰: 據《莊子》記載,有隻貓頭鷹正叼著死老鼠,此時天際,鳳凰凌空而過, 因恐遭彼奪,而仰空對之恫嚇 … 因為抓著心中的腐鼠,所以我們都失卻了廣袤的天空。
晚晴集 良因法師隨緣法談 《梵網經》 「應代一切眾生受加毀辱,惡事向自己,好事與他人」。 良因曰 世人往往因為貪愛自身,嫉妒他人,而自讚毀他。儒家尚有: 「君子成人之美」的說法,何況佛弟子, 發心於一切眾生修慈,豈能自讚毀他! 同時,因為隨喜功德,而能分潤其益,又何樂而不為呢?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好樂修學正道,不放逸,時常守護自心,才能夠拔除身的苦(要拔除身的苦,其實是從心下手的),就如同大象能夠脫離陷阱、泥沼一樣。
在修禪過程當中,要依空性的智慧,一方面修無我觀,另一方面破除對境界的執著,不管好的境界、壞的境界,都不要執著。
我們想一想,前面講的凡夫心,不斷地作繭自縛,自己障礙自己,自己傷害自己,那種苦是沒有意義的,是苦上加苦。 反過來我們修行止觀,剛開始會有點累,但是慢慢修行到一個階段,有了突破之後,那就不再是累,而是法喜。你會很期待每一次功課的到來,靜下來拜佛、經行,然後靜坐。它決定是有真實功德、真實義趣的。
你能夠修止觀的話,在平常的戒律、威儀的行持上,你就能夠很自在。而不是說,這個不能這麼做,因為有規定的,不可以這麼做,但事實上很勉強,不會的。這時候你是真正地心往內收攝,不去攀緣外境,所以持守戒律、威儀對你來說就是一種自然而然的事。而且你更能夠感受到,你持守戒律、威儀之後,對於你止觀的修行有很大的幫助
就像我師父講的,出家人前五年你要衝。其實不止前五年,以後也是一樣。要息諸緣務,好好用功。這要靠自己自覺,不要往外攀緣——「當急挫之」。那不往外攀緣的根本,就是要落實在修止觀。
所以我們修行人應該守住我們的正念正知。知道你現在在做什麼,比如說我們現在就是——我專心地說法,各位專心地聽法,我們不去思考未來的事情,也不去思考過去的事情,就安住在當下。
"心平何勞持戒,行直何用修禪。" 這句古話出自《五燈會元》,意在說明真正的修行並非依賴外在的戒律和形式,而是內心的寧靜和平衡。佛教經典中常提到,心靜自然天地寬,一個人內心真正的平靜和清明,便無需刻意持戒,因為他們的行為自然合乎道德和正直。 從這一角度看,人其實並不需要刻意到道場去修持。道場的作用更
Thumbnail
菩薩有一法能斷一切諸惡道苦。謂於晝夜常念思惟觀察善法,令諸善法念念增長,不容毫分不善間雜,是即能令諸惡永斷,善法圓滿,常得親近諸佛菩薩及餘聖眾。言善法者,謂人天身聲聞菩提獨覺菩提無上菩提,皆依此法以為根本而得成就,此法即是十善業道。謂能永離殺生、偷盜、邪行、妄語、兩舌、惡口、綺語、貪欲、瞋恚、邪見。
Thumbnail
※經文:   「復次,須菩提!善男子、善女人,受持、讀誦此經,若為人輕賤,是人先世罪業,應墮惡道。以今世人輕賤故,先世罪業,則為消滅,當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導讀:   【罪業】:罪惡之所作,為感未來苦果之因者。罪業之本性稱為罪性,罪性本空。依罪業而感之苦果稱為罪報,《無量壽經》曰:「罪
Thumbnail
本文介紹了修心修行中遠離惡習、行善道的重要性,介紹了不隨轉善心要定住的重要性,分析了在善事中潛藏的一些意念和習性。最後,提出在生活中,要遠離惡習,不斷修心修行的重要性。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好樂修學正道,不放逸,時常守護自心,才能夠拔除身的苦(要拔除身的苦,其實是從心下手的),就如同大象能夠脫離陷阱、泥沼一樣。
在修禪過程當中,要依空性的智慧,一方面修無我觀,另一方面破除對境界的執著,不管好的境界、壞的境界,都不要執著。
我們想一想,前面講的凡夫心,不斷地作繭自縛,自己障礙自己,自己傷害自己,那種苦是沒有意義的,是苦上加苦。 反過來我們修行止觀,剛開始會有點累,但是慢慢修行到一個階段,有了突破之後,那就不再是累,而是法喜。你會很期待每一次功課的到來,靜下來拜佛、經行,然後靜坐。它決定是有真實功德、真實義趣的。
你能夠修止觀的話,在平常的戒律、威儀的行持上,你就能夠很自在。而不是說,這個不能這麼做,因為有規定的,不可以這麼做,但事實上很勉強,不會的。這時候你是真正地心往內收攝,不去攀緣外境,所以持守戒律、威儀對你來說就是一種自然而然的事。而且你更能夠感受到,你持守戒律、威儀之後,對於你止觀的修行有很大的幫助
就像我師父講的,出家人前五年你要衝。其實不止前五年,以後也是一樣。要息諸緣務,好好用功。這要靠自己自覺,不要往外攀緣——「當急挫之」。那不往外攀緣的根本,就是要落實在修止觀。
所以我們修行人應該守住我們的正念正知。知道你現在在做什麼,比如說我們現在就是——我專心地說法,各位專心地聽法,我們不去思考未來的事情,也不去思考過去的事情,就安住在當下。
"心平何勞持戒,行直何用修禪。" 這句古話出自《五燈會元》,意在說明真正的修行並非依賴外在的戒律和形式,而是內心的寧靜和平衡。佛教經典中常提到,心靜自然天地寬,一個人內心真正的平靜和清明,便無需刻意持戒,因為他們的行為自然合乎道德和正直。 從這一角度看,人其實並不需要刻意到道場去修持。道場的作用更
Thumbnail
菩薩有一法能斷一切諸惡道苦。謂於晝夜常念思惟觀察善法,令諸善法念念增長,不容毫分不善間雜,是即能令諸惡永斷,善法圓滿,常得親近諸佛菩薩及餘聖眾。言善法者,謂人天身聲聞菩提獨覺菩提無上菩提,皆依此法以為根本而得成就,此法即是十善業道。謂能永離殺生、偷盜、邪行、妄語、兩舌、惡口、綺語、貪欲、瞋恚、邪見。
Thumbnail
※經文:   「復次,須菩提!善男子、善女人,受持、讀誦此經,若為人輕賤,是人先世罪業,應墮惡道。以今世人輕賤故,先世罪業,則為消滅,當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導讀:   【罪業】:罪惡之所作,為感未來苦果之因者。罪業之本性稱為罪性,罪性本空。依罪業而感之苦果稱為罪報,《無量壽經》曰:「罪
Thumbnail
本文介紹了修心修行中遠離惡習、行善道的重要性,介紹了不隨轉善心要定住的重要性,分析了在善事中潛藏的一些意念和習性。最後,提出在生活中,要遠離惡習,不斷修心修行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