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5-27|閱讀時間 ‧ 約 5 分鐘

不偏執!整個世界都是你的

校園即景
校園即景
《沉思錄》第六卷
訓練自己對一件事不發表任何意見,使靈魂保有寧靜,不被攪亂。
培養自己仔細傾聽別人說話的習慣,盡可能進入說話者的內心。
做任何事都要記住,在友誼中展現堅定與一致,
容忍反對者的意見,保障他們的言論自由。

聽與說
因為工作的關係,必須不斷的說與聽。然在職場上必須說、搶著說變成一種必要的武器,會說表示你有一種優越感,會說表示你可以要求別人,那是階級權力的尋覓,而聽,是聽話?是柔弱?是接收?是弱勢的體現?總感覺聽與說有著奇妙的權力的關係,所以表達變成是一定要具備的能力,但往往因為說的容易,所以聽變成是更深的苦楚,所以長輩總會說:「你不聽話!早知道從小就要把你捏死~」教育界的長官總會說:「以前是校長說了算,現在校長是說了『算了』」聽與說變成一種工具,馴服我們,要多聽少說,養成我們少了思辯的能力,但多聽卻未認真聽,只是充耳不聞,只是感官的馴化,所以當我們可以說的時候,我們又不聽了!這耐人尋味的關係,也是我思考的方向。《沉思錄》的文句,也帶動我對於聽與說的另類想法,如何使靈魂保持寧靜?永遠是我的課題。

聽話的藝術
是不是因為我們總未能進入說話者的內心,所以才會這般的無法以同理心觀看世界?前不久前處理一件親師糾紛,一位家長痛斥老師種種的不是,一位老師痛心疾首的表述家長一切的不堪,兩者有對話嗎?有!但結果?是不歡而散的持續對立,「眾生喧囂是民主的常態,各自對立是後現代鬼魂的慢慢依靠,在無權威之中尋找權威,是我們內心莫名的恐懼!」狄爾泰(Dilthey)詮釋學的觀點,是重視我們生活的「體驗」,在我們生活的經驗的每一次體驗,體驗必須被「沈澱」下來,然後回流到我們生命之流中。這個生命之流就是我的生活世界。當我們的生命之流與他人有流動時,依其觀點:「當我的生命之流與他人生命之流發生關係時,也就是詮釋活動在特定時空發生時,兩條生命之流交會,最終匯成歷史的生命長河,這歷史的長河就是這整個社會的生活世界」所以生活世界是不斷的生命之流交會,所以現在我也正在與不知名的生命之流交會,當我正苦思如何處理這糾紛時,想起徐志摩的一首詩:
cloudy
我是天空裡的一片雲,
偶爾投影在你的波心——
你不必訝異,
更無須歡喜——
在轉瞬間消滅了踪影。
你我相逢在黑夜的海上,
你有你的,我有我的,方向;
你記得也好,
最好你忘掉,
在這交會時互放的光亮!
這首〈偶然〉浪漫的愛情詩,在生活世界的當下,顯得好怪異,但換個角度想,很多老師要編班時去廟裡拜拜,期盼不要遇到怪獸家長、直昇機父母,而身為家長則效法如孟母三遷,尋尋覓覓想幫孩子找到好的老師,終於在家長日見面了!那偶然的相遇,是幸?還是不幸?是水乳交融?還是老死不相往來?或是視如寇仇,非要你死我活不可?孩子點滴的小事,在大人的眼裡,變成歧視與壓迫,口語的表達不得體更助長熊熊的怒火,非得殺到學校,興師問罪一番不可。才驚覺聽與說變成是一種藝術,既然為藝術,是要慢慢修練?還是堅持己見,治絲益棼?當然筆者也很想「不遣是非與世俗存」但也恐怕會順了姑意逆了嫂意,這其中分寸的拿捏,也是一種詮釋學吧,我想!

檢視生活
檢視生活世界是「一個先驗的總體視域」許多習焉不察的事,許多的衝突與爭鬥,需要分析與檢視?他就自然地發生了,因為我看他不爽~那片刻的交會也會有多複雜難解的情緒?許多人痛斥新聞媒體的推波助瀾,但怎樣的社會風氣形塑怎樣的新聞發生,如果我們都能認為相遇是一種緣起,那有緣才會相見,怎會不惜緣,說不定在生命的軌道裡,你我相遇就在此刻,也僅有此刻,何不珍惜這僅有的緣分?多為別人著想,多擔一份心,縱使此刻不領情,怎知以後不緬懷?「承情」「順情」是我的感想,也是一種自我感覺良好的心情~至於那親師糾紛的結果?總有解決的一天!!

不偏執
重新改寫多年前的文章,才發現有許多的生命印記與體驗!你的善良不會讓邪惡變得無地自容,更可能他會變本加厲影響你的生活與前途?挺身對抗或是沉默不語?也許邪惡會一時占上風,但你有文字紀錄的能力,你有與文字交談的魔力,透過寫作與沉澱,你總會體悟出不同的觀點,而今,孩子安睡,老婆在一旁追劇,你在與記錄你的生命歷程,那是多麼美好的事?透過文字,你也不一定非要有一杯有溫度的咖啡,即使你是咖啡的重度愛好者,此刻,你與自己對話,紀錄過往與未來,檢視生活,生活才有不一樣的意義!親師衝突、無法對話始終都在,偏執與偏聽,你我也都會,只是有人會藏的很深,深到你都看不見!改寫文章,重新與讀者溝通,多了歲月的掏洗,你會更沉穩更有智慧看淡事物,知識的含金量需要透過文字的紀錄,讓自己有更寬廣的視野,也讓更多人可以看見!!持續寫作,是件很美好的事。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