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陸續加入年輕優秀教師,在歷任教學團隊努力下,於111~112年,連續兩年獲得新北市科展特優,並進軍國賽。而參加國展學生,正摩拳擦掌,準備參加新北市辦理培訓課程,今年七月真的要去台南吃【碗粿】啦!
馨文老師、政穎老師,新加入的熱血老師,投入自然科教學不遺餘力,自然科團隊主動辦理校內四、五年級科展競賽,藉此培育優秀學生,競賽比照市賽比賽規則,比賽時,一時風起雲湧,各類好手齊聚,好不熱鬧,讓更多孩子的表現被看見,是辦理比賽的初衷。而挑選參加培訓的選手,其先決條件是願意自己動手做的孩子,為自己負責的孩子。
快樂的寒暑假,學生都在校園外大聲唱著開心的歌,只有參加科展的孩子,還在教室內,推敲著水耕植物的PH值。陽光踩著小碎步走向校園,與陽光共舞的,是鑽研探究的科展孩子。珮語說:「使用Micro:bit設備遇到的困難是上傳資料到雲端時,學校網路防火牆設定無法上傳,租用WIFI才解決問題。」學習過程中充滿挫折,學習探究的精神才是最重要的,可妤和羽媞靦腆的表示:「是老師的指導,才學慢慢學會如何操作。」並且主動參加「能源小鐵人比賽」,培養團隊默契。
家長怡菁則表示:「陪伴孩子學習與成長,即使遇到壓力情緒崩潰,也陪著她一起度過,畢竟這是自己選擇的。」市賽時孩子小小抱怨評審頻頻打斷他的話語,才知道是為測試他們的抗壓性,讓評審知道實驗是孩子自己完成,不是強背得來的。
政穎老師表示挑選題目過程本身就是充滿挑戰。並提醒:「『興趣』與『熱忱』至為重要,必須經歷數百次重複實驗,才能獲得成果,確實不容易,通過市賽只是挑戰的開始,培訓時間很緊急,預期必有挫折感。」馨文老師補充說:「學生每天利用下課、午休時間測量、拍照、紀錄、上傳資料、比對資料,確實很辛苦,但團隊合作會相互提醒,彼此激勵,才順利完成,光拍照記錄就高達數百張以上。」所以當筆者詢問會不會擔心影響課業時,暐承小聲地回答說「會!還是願意去面對挑戰。」
栽「家」是「在家」的意思,面對新冠疫情,取得可食用的蔬菜,確實十分重要。至於水耕蔬菜的種類,馨文老師解釋是因為空心菜是半水耕植物,對於新手較好養活,但是從種子開始培養起,團隊也吃了不少苦頭。團隊目的是配合永續指標SDGs2-消除飢餓,設置一套適合家庭使用的水耕栽培系統,讓使用者不需耗費太多心力照顧,簡易獲得蔬菜。特別在疫情間被隔離的家庭取得蔬菜、促進未來農業種植的發展,是很棒的研究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