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那是放在小瓶子裡的透明溶液。透過針筒,輕輕地戳入皮膚,不到一分鐘的時間,我已經打完了自己的第一劑。同樣的程序,接下來還有第二劑、第三劑……
來聊聊疫苗的故事吧!
1.
新冠疫情爆發兩年多來,除了口罩,疫苗接種也成為了集體經驗。針對肉眼無法看見、四處散播的病毒,我們將希望寄託在疫苗上,希望疫苗飛彈能讓人類成為這場戰爭的贏家。隨著各種疫苗的問世和普及,疫苗本身也成為了一個焦點、一個議題,其背後的故事更是讓人好奇。究竟我們接種的物質是怎麼製造的?為什麼有辦法短時間大量生產?疫苗有效嗎?
《疫苗戰爭》揭露的正是人類在面臨新冠病毒疫情這場百年大疫時,如何與病毒競賽,在各種力量的合作與競爭之下,在相對短的時間裡開發出新冠疫苗的故事。當2020年初武漢的病例開始快速增加之時,戰火就已點燃,數十年來科學家在實驗室裡和各種病毒的長期作戰經驗,此時即將派上用場……
2.
mRNA疫苗默德納、輝瑞,蛋白質次單位疫苗Novavax,病毒載體疫苗AZ和嬌生,在這場疫苗戰爭中輪番登場。在各方勢力的努力和協調下,美國政府展開了「曲速行動計劃」,動用國本全力支持疫苗的研發和生產。除了科學上的許多意外和突破,這場戰爭更牽涉了各家藥廠的商業競賽,以及正要準備總統大選的川普政府的內部權力鬥爭。這場疫苗戰爭可以被簡單的劃分成三個面向:科學面、商業面、政治面。
書中對政治面的描述其實是最多的,這也體現了公衛政策的複雜性。美國擁有領先世界的醫藥技術,但在面對突然爆發的疫情以及複雜的國內外政治局勢,該如何決策、要依據什麼樣的標準來決策,這就不只是科學問題了。作者做了很多的訪談,試圖呈現出在進行重要防疫決策時,各方人馬的觀點和考量。疫苗戰爭不只是與病毒的戰爭,它也是權力戰爭,充分地反映了人性。但與其說這其中可以分成正義的一方和邪惡的一方,不如說各方的堅持都有道理,每個想爭取指揮權的將軍都充滿能戰勝病毒的自信。就在這樣似乎是一團亂的情況下,伴隨著每日確診數的飆漲,輝瑞和默德納疫苗先後取得緊急使用授權,而施打優先順序的考慮和如何快速分配疫苗,又成了另外一場耐力賽。
3.
當然,即便看似一團混亂,即便已經有很多人染疫,2020年的狀況還是比1918年好得多,畢竟1918年流行性感冒肆虐時,當時的科學家連病原體是什麼都不清楚,更不用說有效的疫苗了。說來有點諷刺,要不是因為出現疫情,一般人大概也不會瞭解到疫苗的研發需要經過相當縝密的臨床試驗,更不會注意到病毒學家在實驗室做什麼。而正是因為科學家對於HIV、SARS、呼吸道融合病毒的長期研究,加上多次開發疫苗失敗的經驗,種種長期累積起來的科學能量才能讓疫苗在這次的疫情時,在相對短的時間裡就研發出來並大量生產。
除了科學界的長期努力,在這場疫情中默默付出的人還很多。《疫苗戰爭》裡的一個關鍵主角是美國衛生部的助理部長凱雷克(Robert Kadlec),他在曲速行動計劃裡穿針引線、出謀劃策,可以說是整個計劃的靈魂人物,但他並沒有像其他人那樣吸引鎂光燈的注意。當媒體把焦點放在喜怒無常的川普總統或憂心忡忡的佛奇身上時,很多的中階公務員和基層的醫護正在努力的對抗疫情,也努力地為高層的政治決策善後。
在面對一場這麼突然、這麼重大的災難時,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責任,但如何做出判斷?是該無條件接受上級的命令或團隊的決策,還是該提出自己的想法?如何確定自己的做法是對的?如何在堅持自己信念的同時仍保持開放的心?這些沒有標準答案的問題比疫苗的設計還複雜,而人類也將在這樣的不確定性中繼續往前,書寫著自我的戰爭史。
4.
隨著新冠疫情影響時間的拉長,越來越多相關的紀錄、訪談和書籍也相繼出版,讓我們可以回顧這兩年來的種種,在不知盡頭為何的漫漫長路上豎立一些標記,感恩自己仍擁有的自由和健康,也感謝默默付出的所有人。在閱讀了美國端的故事之後,我也在思考著發生在世界各地的疫苗戰爭:大家是如何走過的?我們的故事彼此間有多相似,或有多不同?我們能為下一個世代留下一篇值得尊敬的史詩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