歪帽旅人的閱讀旅程

歪帽旅人的閱讀旅程

39 位追蹤者
嗨,我是歪帽旅人!這裡是一個普通讀者的小書櫃,和你分享關於我所看過的書。歡迎你也能和我一起參與閱讀的旅程! 我喜歡閱讀、旅行、電影、音樂和思考,熱愛這個不完美的美麗世界😊
這是普通讀者的讀書、閱讀心得、閱讀隨筆,簡單來講就是閱讀後腦袋產生的那些東西。如果我稱它做「書評」,那只是為了觸及率而已啦!
由新到舊
以聆聽來思考關懷的哲學:讀鷲田清一的《聆聽的力量:臨床哲學試論》鷲田清一在《聆聽的力量:臨床哲學試論》中嘗試以「聆聽」的角度思考哲學,探討自我和他者之間的照護關係,試圖將哲學放回社會的床邊。 對21世紀的聆聽來說,有一個不得不去面對的問題:也許在不久的未來,聽者將由AI扮演,照護工作將由機器人接手。屆時我們還能主張,聆聽和關懷,是人類獨有的行為嗎?
Thumbnail
2024-02-28
9
當民主遇見民粹,會產生什麼火花?:讀水島治郎的《民粹時代:是邪惡的存在,還是改革的希望?》不論你是傳統藍綠支持者,是柯粉或柯黑,應該都可以感受到,台灣的民主政治確實出現了很大的變化。未來這幾年,白色會是不可或缺的力量。 該怎麼瞭解白色力量的崛起?為何年輕人拒絕藍綠?厭惡建制不是台灣特產,或許是民主國家的普遍現象!我們可以從水島治郎的《民粹時代》一書的考察裡,進行深入的思考。
Thumbnail
2024-01-18
10
真相只有一個?屁話時代的「真實」思考:讀哈里.法蘭克福的《論真實》只有對自己擁有真實的理解(亦即認識自己),人才能活出合乎本性的生活,自我實現才能完成。一個社會所累積的各種信念必須要是真實的,才能成為有用的知識,文明才能進步和發展。 究竟什麼才算真實?真相真的只有一個嗎?如果人活著必得喜愛真實,那為什麼我們同時又看到社會上充斥著如此多的謊言和屁話?
Thumbnail
2024-01-07
7
你我能拒絕唬爛嗎?讀哈里.法蘭克福的《放屁:名利雙收的詭話》當檯面上的政客們說著著各式各樣真假難辨的屁話,當我們依照自己的部落認同來選擇「誰的屁最香」,以讓自己安心的相信一切都很好時,在乎事件的真相、關心行動所引發的實際後果的理性需要,自然會慢慢消失。感性的需求會壓過理性的需求,政治,以及各種各樣關乎眾人之事,變得越來越訴諸情感,實際的內容可能是空虛的。
Thumbnail
2024-01-01
13
從第一曲線到第二曲線,改寫成功的定義:讀《重啟人生:一個哈佛教授的生命領悟,給你把餘生過好的簡單建議》你可能是感到職涯正在往下走的勝利組,或是你準備要退休尋找人生第二春,你也可能還年輕,卻對目前的生活、工作不滿意,想轉換跑道。轉型期讓我們暫時逃離慾望跑步機,重新定位自己的生命。 作者從自身經驗出發,佐以豐富的實徵證據,提出了重啟人生的可能性:藉由生命轉型,追求新意義,我們在人生下半場依舊能活出精彩。
Thumbnail
2023-10-25
13
你願意嚐嚐長生不死的滋味嗎?:讀薩拉馬戈的《死神放長假》薩拉馬戈以文字進行了一場大膽實驗,創造了一個死亡暫時停止的國度,用如夢如幻的寓言敘事,讓死神現身,讓社會陷入一種喜悲交錯的荒謬處境,如同再次集體盲目。 死亡,不只是個人生命的預設值,也是社會隱而不宣的基礎。如果人永遠不死,種種環繞著生與死的社會制度,將走向怎樣的災難?人必有一死,又該從何得到救贖?
Thumbnail
2023-10-18
16
靈魂拷問的地下室:讀杜斯妥也夫斯基的《地下室手記》每個人在內心深處都有一個地下室,三不五時,也許就在某個晚上,你會發現你變成了地下室人。在這種時刻,我們該如何面對自己的陰影,要去哪尋找救贖? 《地下室手記》以及許多小說不會提供你答案的,但它們會讓你有機會重新看見,重新聽見。它們會是孤獨與夢想很好很好的陪伴。
Thumbnail
2023-09-18
16
夢想家的戀戀星空:讀杜斯妥也夫斯基的《白夜》我想,我們或多或少都是夢想者吧?如果你也是個擁有孩童般純真心靈的夢想者,仰望夜空,也會見到滿布的星子,以及一輪清秀的明月,正使得夜明亮起來…… 現實和幻想的界限在哪?夢想和生活的關係是什麼?杜斯妥也夫斯基透過小說,認真地思考這個問題。他透過筆來駕馭夢,藉由小說來述說一個時代的群體之夢。
Thumbnail
2023-08-26
11
如何健康的老?來聽修女說故事吧!:讀大衛.史諾登的《優雅的老年》1991年,流行病學家David Snowdon展開了一項開創性的老化研究。他和美國各地的聖母學校修女會合作,以678位年齡在74到106歲的修女為對象,探討影響阿茲海默症和長壽的各種因素。為什麼這些修女可以活得比較久、比較健康?哪些因素可以抵抗阿茲海默症所帶來的傷害?
Thumbnail
2023-07-30
16
忠於自我靈魂的叛教者:讀詹姆斯.喬伊斯的《一個青年藝術家的畫像》只要你/妳她在追求成長,對世界有疑惑,對自己身體和慾望非常敏感,是可以從喬伊斯/史蒂芬身上得到共鳴的。或許,我們每一個人都裝著代達洛斯的翅膀,時不時想衝破社會和權威的壓制,當史蒂芬選擇了最孤獨的自我放逐時,我們也當自問:真正的我在哪裡,是怎麼走過來的?已經走了多遠?
Thumbnail
2023-07-03
12
另一種春風的面容:讀梁評貴的《風化台北:性產業的第二人稱敘事》把肉體與性,作為交換交易的工具,似乎跟付出勞力去換取金錢一樣合理,但另一方面,身體與性生活,又是一個人最隱秘、最獨特的部分,牽涉到一個人的「我」,一旦產生了連結,衍生的種種就無法只是單純的交易。你想買春,你要賣春,走進來的卻永遠是一個活生生、有血有淚有故事的人。
Thumbnail
2023-05-31
10
祖國、遺棄與遺忘:讀柏楊的《異域》孤軍的悲,不在於環境的惡劣、戰爭的殘酷,不在於反攻的無望,而是被祖國冷酷的拋棄了。他們不是兩萬個活生生、有血有淚的同胞,只是一支被用來作戰的部隊罷了。「壯士軍前半生死,美人帳下猶歌舞」,或許,在許多夜深人靜的時刻,鄧克保也會自問,究竟是為誰而戰,為何而戰?為祖國犧牲,值得嗎?
Thumbnail
2023-03-18
17
別讓數字成為停止思考的藉口 :讀Sanne Blauw的《數字偏見》數字並非純然客觀,許多數字背後都反映了人的主觀偏好和價值選擇;人的思維偏誤會對數據做出錯誤詮釋,而利益團體和政治人物可以透過操弄數字來扭曲真相。 統計呈現了數字,但真正為數字說話的,還是人。我們必須注意的,是誰在為數據說話,為了什麼目的說話?
Thumbnail
2023-02-25
10
一趟超越二二八的記憶修復之旅:讀柯宗明的《陳澄波密碼》以推理、懸疑的手法進行一段又一段的跨時空敘事,再透過故事來顯映出活生生的歷史,這是《陳澄波密碼》這部歷史小說的特色,更重要的是,不只是畫家的生命,他的許多畫作成為了敘事的核心,這給我們一個看待歷史的雙重視角:不只故事可以說歷史,繪畫也可以映照歷史。
Thumbnail
2023-02-05
12
讀Ashley Davis Bush的《接受的藝術》:自我關懷的主動接受能為生命帶來更多可能接受可以是我們的主動選擇。我們希望真實的活著、坦然面對一切,漫長的人生不要陷入困境動彈不得, 以自我關懷為核心的積極接受可以是面對困境的另一把鑰匙。
Thumbnail
2023-01-13
26
土地,根,鄉愁:宮崎駿的《天空之城》觀後感希達和巴魯的毀滅之咒,他們自願離開天空回到大地,對我們這一代的孩子來說是童年,是冒險,是勇敢和純潔的愛情,但對未來世代而言,也許只是一個美麗卻遙遠的神話……
Thumbnail
2022-12-30
12
讀Lisa Feldman Barrett的《關於大腦的七又二分之一堂課》:腦際網絡讓我們相互調節《關於大腦的七又二分之一堂課》從演化的角度切入,以神經網絡為基礎,探討腦如何產生感知經驗、如何發展、如何和其他的腦互動,以及為什麼能夠產生差異和創造現實。作者以有別傳統的觀點來看待腦,提供的是一個動態的、充滿活力和可塑性的大腦模型。
Thumbnail
2022-12-24
10
讀喬賽.薩拉馬戈的《投票記》:看見之後,他們決定集體空白……一場「案子都還沒犯,判決書就已經寫好」的特別偵查行動就此展開。偵探小說般的情節和人物一一上陣,在小說的後半部,薩拉馬戈一路玩哏,不斷製造高潮和反高潮,在這齣猶如突槌特派員的恐怖荒謬戲裡,奉派調查的大隊長做了一個非常勇敢的決定,為這部小說劃下了悲劇性的句點。盲目的世界,彷彿又將再度來到……
Thumbnail
2022-12-17
32
談深田晃司的《還有愛的日子》:人因孤單而愛,愛卻讓人更孤單「人因孤單而愛,愛卻讓人更孤單。」 愛是什麼,和孤單的關係是什麼?這是一部探討愛的電影,更是一部刻劃孤獨的電影。愛雖然不是孤獨的解藥,卻能陪伴孤獨走下去。
Thumbnail
2022-12-10
11
讀Patrick J.McGinnis的《錯失恐懼》:關於選擇障礙,你可以選擇不要逃避在一個選擇很多很多的世界裡,我們似乎沒有因為可以擁有那麼多的選擇而安心,反而是因為擁有很多錯過的機會而焦慮。 如果我們能為事物排出優先順序,把心力投入在重要的事情上,努力消除資訊不對等所帶來的幻象,並依據預定的標準來汰除選項,將可以大大精簡決策過程,克服FOMO和FOBO給人生帶來的困擾。
Thumbnail
2022-12-09
6
讀Milton Mayeroff的《關懷的力量》:關懷,讓你我在世界上安身立命《關懷的力量》是一本探討關懷的哲學小書,作者思考關懷的意義、模式和元素,並說明以關懷為核心的生命如何為人帶來意義,使人可以在世界上安身立命。 當一個人真誠地對適當的對象付出關懷,他也能使自己的生命有意義,從而在這個世界就定位(be in place)--我與你,兩人在關係中一起成長。
Thumbnail
2022-12-01
6
讀牛津通識課《閱讀:人與世界跨越時空的連結》:一場關於閱讀的閱讀之旅閱讀,究竟是怎麼一回事呢?人類究竟是怎讀的?本書從歷史的角度介紹了人類的閱讀活動,並探討了寫作、印刷、小說、詩歌、焚書、詮釋、重讀等和閱讀密切相關的現象,以及不同文化、不同性別和不同時空的閱讀經驗。人不只閱讀,也一直在探討閱讀的意義,相關的議題可以說總是耐人尋味。
Thumbnail
2022-11-12
16
讀羅洛.梅的《創造的勇氣》: 創造力需要與焦慮共存的勇氣有創造力的人最特別的地方,是他們能與焦慮一起生活,他們甚至願意付出很高的代價,只是為了獲得“神性的瘋狂”這項禮物。他們看到非有時,不會跑開,反而要上前遭遇它,與它博鬥,強迫它產生出有。
Thumbnail
2022-10-28
10
讀羅伯.塞維斯的《意外的和平》:冷戰終結的歷史風雲,誰來定義和平?所謂的冷戰是美國和蘇聯在二次世界大戰後幾十年內既未打仗又非和平的狀態。《意外的和平》是一本從外交談判和國際政治、軍事的角度探討冷戰終結的書。本書圍繞著1980年代美蘇一系列的裁軍談判展開,即便雙方都想追求和平,但這仍是一場政治、經濟、軍事和外交上的較量。雙方都在爭奪和平的定義權和話語權。
Thumbnail
2022-10-06
7
讀屠格涅夫的《羅亭》:尋找思想棲息處的「多餘人」讓思想--各種不同的思想--有個棲身之處吧!它們不只是論戰的利器,不只是激勵的言語,更不是討好權勢者的工具,在實現所渴求的社會變革之前,應當能被認真而不戲謔的對待。它們可能是寂寞的,或許在面對現實時傷痕累累,但必定是自由的,而當思想溪水自然地流入行動的海河,多餘的人也參與其中了。
Thumbnail
2022-09-25
10
讀卡繆的《放逐與王國》:在放逐的孤獨中,尋找不可征服的夏天在《放逐與王國》這部看似以孤獨為主題的小說集裡,在陽光、大海、石頭與沙漠無所不在的冷酷荒蕪下,「人類愛」是一個無法被隱去的主題。日復一日推石上山的薛西弗斯無疑是被放逐的,除了清醒地直視荒謬,他還有沒有其他意義感的來源?或許,卡繆在這部作品中指出了道路。
Thumbnail
2022-09-20
11
讀麥可.路易士的《預兆:疫情失控紀事》:擋在人民和防疫之間的,原來是……擋在人民和健康、病人和有效治療之間的,是整個「系統」——原先我們建構它來解決問題,結果它本身卻成為最大的問題。 埋在組織底層的「L6」們挺身而出,彌補了美國官僚系統的缺失。
Thumbnail
2022-09-15
10
讀羅蘭.保爾森的《焦慮世代》:面對不確定性,我們可以有更好的選擇清楚認知到不確定性、卻勇敢採取行動,並且承擔風險,或許是我們能夠做到的最真實的行動。
Thumbnail
2022-08-12
14
讀亞隆夫婦的《死亡與生命手記》:一堂以自身生命親自教授的生死課兩個老人一起跳著最後的生命之舞,其中一人將先優雅離場,獨留另一人面對哀傷、孤寂和自己的死亡……他們將這支舞蹈獻給眾人,就如他們一生努力從事的教學和寫作所帶給人們的啟發一樣:該如何有尊嚴的面對老化和死亡?如何面對喪親的悲傷?人,在臨終旅途上,仍可以活得有意義嗎?
Thumbnail
2022-07-23
9
讀Sarah Frier的《Instagram崛起的內幕與代價》:一探濾鏡王國的霸業與秘辛instagram是如何崛起、演變的,是如何成為主流社群的,是如何呈現出它今日的樣貌,這背後有個精采的故事,而這個故事也呈現出資本主義和數位科技的緊密聯結,以及這個時代對於真實性的重新定義。這就是我們今日所處的世界。
Thumbnail
2022-07-16
7
讀蘇珊.桑塔格的《疾病的隱喻》:走出隱喻迷宮,還我們好好生病的權利剝除依附在疾病的想像與汙名化,努力走出隱喻迷宮,我們都有好好生病的權利。
Thumbnail
2022-07-11
8
讀麥克尼爾的《瘟疫與人》:傳染病是影響歷史的重要因素想了解等在我們前方的東西,就像要了解我們過去所經歷的東西般,絕對不能忽視傳染病所扮演的角色。傳染病在歷史上出現的年代早於人類,未來也將和人類天長地久地共存,而且,它也一定會和從前一樣,是人類歷史中的一項基本參數和決定因子。
Thumbnail
2022-07-02
8
讀米蘭.昆德拉的《被背叛的遺囑》——閱讀是忠實,也是背叛我們也許都在忠實與背叛文本的邊界而活,都在不同的程度上背叛遺囑,這也是閱讀一本小說、聆聽一首樂曲、欣賞一件藝術品時,那迷人有趣的魅力之源吧!
Thumbnail
2022-06-24
12
讀林孝庭的《意外的國度:蔣介石、美國、與近代台灣的形塑》:中華民國台灣的前世今生 處於美中台三角關係核心的中華民國台灣,可能要面對台灣海峽長期的起伏波濤與洶湧暗潮。我們要把不沉的航空母艦開向何方,才能挺立於世界?
Thumbnail
2022-06-11
5
讀托瑪斯.曼的《魂斷威尼斯》:旅行、癡迷與死亡作者:托瑪斯‧曼 原文作者:Thomas Mann 譯者: 姬健梅 出版社:木馬文化 出版日期:2021/02/03 一.旅行的意義 上一次異地旅行的驚奇悸動是什麼時候了?上一次的陶醉迷戀於某個容顏、某道晚霞、某種香氣,又是多久以前的事了? 二.無盡的痴迷 三.深淵與重生
Thumbnail
2022-06-04
2
讀約翰.M.巴瑞的《大流感:致命的瘟疫史》:一場必須牢記的世紀大疫要瞭解1918年的感冒大流行,瞭解它是如何散播、如何造成恐懼、傷亡和後遺症,我們不可能忽略那個帝國主義的年代,那個世界秩序重整的時代。就在美國悄悄成為世界霸權之際,瘟疫也於斯開始燎原。
Thumbnail
2022-05-31
3
讀瑪莉蓮.亞隆的《天真的目擊者》:關於二戰的童年回憶作者:瑪莉蓮.亞隆 原文作者:Marilyn Yalom 譯者: 劉卉立 出版社:貓頭鷹 出版日期:2022/03/10 🌷🌷 「我認為,我在二戰結束許多年後提筆寫作這本書,是出於一種虧欠感,我終其一生都欠那些代替我受苦的千百萬人。…… 🌷🌷
Thumbnail
2022-05-28
7
讀Brendan Borrell的《疫苗戰爭》:疫苗的政治商業學那是放在小瓶子裡的透明溶液。透過針筒,輕輕地戳入皮膚,不到一分鐘的時間,我已經打完了自己的第一劑。同樣的程序,接下來還有第二劑、第三劑…… 來聊聊疫苗的故事吧! 1. 2. 3. 4.
Thumbnail
2022-05-27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