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融合?三層式?這些常見的企業IT基礎架構有何不同?

閱讀時間約 10 分鐘
這篇分享希望能讓你了解
目前企業在資訊基礎設施上有哪些常用架構,彼此之間又有甚麼樣的差異,
而企業又要如何選擇出適合自己的架構呢?

本篇會分享三種主流架構:
1.三層式架構
2.超融合架構
3.非聚合式超融合架構
4.總結
企業的資訊基礎設施(IT Infrastructure)在現在數位化的時代中,扮演支撐日常維運的關鍵角色,作為穩固的地基讓企業能發展其商業行為,而地基要穩固的關鍵,除了願意投資多少資金之外,挑選出適合且能屈能伸的架構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環,若地基不穩或是架構不好,除了容易造成企業在營運上的損失之外,也可能會因著未來成長而有所受限。
一個合適架構的重要性,好比說計程車提供載客服務,若只能從路邊攔車、電話叫車或APP叫車等作法中挑選一種,雖然都可以提供載客服務,但三種作法對計程車需要付出的成本以及最後的成效,皆會有不同程度的影響。
因此每種架構都有其優勢與劣勢,企業可以透過不同的架構實現提供服務的目地,但要能清楚了解自身的需求,並在成本與策略的考量進行評估,從中選擇出最合適的方式。
目前企業最常使用的幾種架構包含

三層式架構(Three-Tier Infrastructure)

三層式乍聽起來以為是豬五花的三層肉,但它其實是普遍企業在建置大型的資料中心或小型的IT機房時,最常被採用的型態,也可以說是企業在機房建置與系統導入的典型做法。
那到底甚麼是三層式呢?
與一般公認的軟體應用程式架構的概念類似,在設計系統架構上,將邏輯與實體分為三個層級並各自扮演著不同的角色,包括運算(Server)、網路(LAN & SAN Switch)以及存儲(Storage)單元,企業將這三大塊單元透過實體的網路線相互串聯後,就可以達到資料交換與儲存,提供前端的應用服務。
典型的三層式架構
Resource by definetomorrow.com
三層式架構的好處在於說每個角色的分工與定義明確,大家各司其職完成自己的任務,彼此井水不犯河水,將資源有效的發揮出來,是大多數的企業最常使用的架構。但由於設備數量較多的緣故,對於成本與管理皆會帶來較大的壓力,因此通常有一定規模的企業才能負擔,而在實務上會面臨到的問題,包含幾點:
  • 過多的查找點(伺服器、網路、儲存),讓IT人員在排除上增加困難
  • 無法精準評估所需資源,有Overprovision的問題
  • 擴充上不夠彈性,難以因應未來成長彈性調整
  • 從0-1的導入門檻,與規劃建置的複雜度較高
  • 可能有Muti-Vendor,無法形成統一窗口
  • 設備各自有管理介面,較不易於管理
  • 機櫃的空間與電力成本較高
看完上述幾點,可以發現三層式的架構雖然穩定,但是對於IT人員的管理,帶來許多的不便性與麻煩之外,企業的規模大小與設備數量、架構的複雜程度也形成正比,因此在這樣的背景與技術的成熟之下,逐漸發展出新形態的超融合架構。

超融合架構(Hyper-Converged Infrastructure,HCI)

於2011年左右出現的超融合架構,主要為了解決客戶在傳統三層式架構在管理不易與擴充限制的痛點,將過往三層式架構所具備的運算與存儲單元透過軟體整合至一台x86伺服器節點,除了透過單一介面界進行控制之外,也能夠隨著企業的資料成長而做彈性的擴充,更能簡化異地備援(Disaster Recovery)的架構。
Resource by Summit Partners
與傳統三層式設備堆疊的概念相比,超融合的出現大大的減少企業與IT人的的負擔,將運算與儲存進行整合,讓每一台節點都可被視為完整的基礎設施單元。
就好比說原本煮菜很麻煩,除了需要有各種器具之外,還要煩惱擺放鍋具的空間是否足夠,而且若家裡人變多的話,可能也需要更多的瓦斯爐,而在微波爐出現之後省去很多的麻煩,只要動動手指操作介面,幾秒鐘後就能享受到熱呼呼的飯菜,也可以因應未來的需求再買第二、第三台,不會受限於原先規劃好既定的瓦斯爐數量。
而超融合架構之所以能被實踐,除了客戶的需求之外,相關技術的成熟也是其中的一項因素,這幾種的技術就像人體的腦、骨骼、肌肉與皮膚一樣,這些器官發育並成熟時,就能讓我們做到各式各樣的事情。
  • CPU (大腦)
CPU如同人類的大腦,負責處理各種大小事,如果我們的思考速度越快、耗費的精力越少,就可以幫助我們有效率的處理更多事情,不論是運算或存儲單元,都會有CPU負責處理資料,而超融合將兩者整合為一,至少需要達到1+1 ≥ 2的效益,所以CPU技術的進步,以及成本的降低,是支撐超融合架構的因素之一。
  • 分散式儲存架構 (骨骼)
分散式儲存架構如同一個人的骨骼一樣,是讓超融合可被實踐的必要因素,在一般的儲存架構中資料會儲存在磁碟陣列,而企業級的磁碟陣列往往會設計雙控制器達到高可用性,並且可透過串接磁碟櫃的方式擴充儲存空間,同時以RAID技術進行資料的保護,所以單台的集中式儲存就可以提供相對程度的保護與穩定性。
但超融合架構透過軟體將運算與存儲單元進行整合,所以儲存空間會是由自身的硬碟所貢獻,雖然單台可被視作為完整基礎設施單元,但不足以支撐龐大的企業需求,會面臨在效能、空間與擴充性的瓶頸。
因此超融合透過多節點組成叢集(Cluster)的方式,像悟空使出元氣彈一樣,將多台節點的資源匯集成一個大資源池,而分散式儲存架構的成熟,也讓資料可以被切割、儲存到多台節點之中,不僅平均每台的工作負載,也達到資源擴充、高可用性與資料保護的能力。
  • SSD (肌肉)
SSD像肌肉一樣,肌肉越發達就可以跑得越快,相信大家都有類似經驗,以前電腦用HDD時,開機總是要等個好幾分鐘,後來換成SSD之後,只要30秒左右就可以完成,這就是SSD與HDD在效能上的差異。
早期SSD剛發展出來時,價格與一般的HDD差距非常大,因此較常被作為Cache使用,容量還是由HDD提供,但隨著技術的成熟,SSD的價格也達到可被接受的程度,容量也越來越大,可以提供更好的效能,因此是讓超融合可以立足的一項關鍵。
  • 虛擬化應用 (皮膚)
虛擬化的重要性在於市場的普及與技術的成熟,讓運算與存儲單元能夠在x86伺服器上整併的作法得以被實踐,如果沒有虛擬化技術的話,是無法將運算與存儲兩種角色合而為一的,如同皮膚一樣,覆蓋在骨骼(架構)上。
因此從傳統的三層式架構,發展到近現代的超融合架構,在時空背景的不同和技術革新之下,形成了一個漸進式發展歷程,但都是思考如何在相同目的下有更有效率的方法,降低人力與管理上的成本,而技術的創新扮演著關鍵的角色。
資訊基礎設施架構的發展歷程
Resource by ccsp.alukos.com
所以超融合架構中提供幾項的好處:
  • 能依據企業在不同的發展階段上進行彈性擴充
  • 運算與存儲虛擬化,透過單一管理介面操作
  • 低導入門檻,最少只要二台可建立HA架構
  • 設備數量簡化,從三台縮為一台
但相對的,超融合在實務上還是會遇到一些限制:
  • 效能瓶頸
由於Server與Storage共用CPU、RAM與Disk這些資源,所以會有資源爭奪、資源干擾的問題,並且因著超融合的資料保護與三層式的RAID硬碟架構不同,是透過抄寫資料複本到其他節點的方式實踐,所以在資料流的架構上延遲的時間會較高,無法滿足一些需要低於1ms延遲性的關鍵應用,或是需要高IOPS的服務。
  • 擴充限制
雖然超融合都主打彈性擴充,可以隨著企業在不同的成長階段視需求擴充,與三層式相比的確彈性許多,但限制在於說只能以節點為單位線性擴充,無法做到不對稱擴充。
舉例來說,如果我買了二台超融合,使用了三年之後,運算資源不足但空間還夠,你要擴充的話只能選擇再買一台節點,可是你本來空間就夠了,現在又多了一倍的空間,變相來說反而造成資源的閒置浪費,無法像三層式一樣運算資源不夠就買Server、儲存空間不夠就買Disk/Storage。
  • 品牌綁架
各家超融合品牌都會推出自家的一體機,對於有些不想被綁架的企業來說,就會是一個考量點,因為你買A家的超融合,後續擴充基本上也是繼續買下去,好處就是不需要煩惱太多,但就是貴了點,而這些超融合品牌,通常也會提供所謂的Ready Nodes,也就是有經過認證的白牌硬體,再搭配該品牌的軟體做成超融合架構,好處就是你可以不受到品牌的綁架,或利用既有的資源再利用,但風險就是軟硬體廠商不同,出事時會需要對應多窗口。
所以超融合雖然方便,可以單一平台管理這些組件,但在有些小地方上還是有些可惜,反而三層式相對更有優勢,所以這時候就會想啦,有沒有一個解決辦法,是可以將三層式和超融合兩者架構的優點集結起來呢?基於這樣的想法,各家品牌大廠又推出了一個延伸性的架構,將兩者的優點整合起來,也就是所謂的dHCI。

非聚合式超融合架構(Disaggregated HCI,dHCI)

dHCI名子雖然也有個超融合,但其實是超融合的變形,因為在dHCI的架構中,運算與儲存單元被拆分開來,各自有實體設備,雖然與三層式架構類似,但不同之處在於dHCI運算和存儲是同一個管理介面,所以被稱作非聚合式超融合。
HCI與dHCI差異
Resource by David
這樣的作法算是在三層式與超融合中取得一個平衡點,克服三層式與超融合的瓶頸,包含以下幾點:
  • 可以做到非對稱式擴充,運算不夠擴充Server、空間不夠擴充Storage
  • 因為運算與存儲分開,所以不會有資源爭奪的問題
  • 可像超融合一樣用單一管理平台管理設備
  • 低延遲、高效率,可以運行企業關鍵應用

總結

綜觀上述提到的三種架構,大家可以發現其實每種架構都有他的優缺點,那這樣我到底要如何評估或是選擇呢?
回到開頭提到架構的重要性對於企業的影響,在選擇上首要是看企業的使用情境以及企業/個人的需求面,最後才看有多少的預算,舉例來說,我希望系統穩定度要高、要有能運作關鍵應用的效能,並且預期不會有太多的資料成長需求,那或許可以考慮三層式;如果希望能減少管理負擔、主要運作general的應用、且未來會評估DR的話,可以考慮超融合;若想要超融合的管理方便,但又有資料成長的需求,希望可以依需求彈性擴充,預算也夠的話,可以試試看dHCI。
預算有限,慾望無限,相信身為IT人員都能體會,尤其老闆又要馬兒跑,又要馬兒不吃草,要把錢精準地花在刀口上,若是能了解目前業界常用的幾種架構,再思考目前的使用情境以及想改善的問題,相信可以找到最適合你的架構。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分享關於我在資訊科技領域學習與成長的心得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這篇分享希望能讓你了解 一個朝九晚九、工作與雲端甚少相關的普通上班族,如何在40小時內自學考取Microsoft Azure Fundamentals(AZ-900),若你和我一樣,這篇心得或許能夠幫助你少走一點冤枉 路~ 本篇會從四個面向來分享: 1. 為何需要考取AZ-900 2. 考試範圍與
這篇分享希望能讓你了解 一個朝九晚九、工作與雲端甚少相關的普通上班族,如何在40小時內自學考取Microsoft Azure Fundamentals(AZ-900),若你和我一樣,這篇心得或許能夠幫助你少走一點冤枉 路~ 本篇會從四個面向來分享: 1. 為何需要考取AZ-900 2. 考試範圍與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徵的就是你 🫵 超ㄅㄧㄤˋ 獎品搭配超瞎趴的四大主題,等你踹共啦!還有機會獲得經典的「偉士牌樂高」喔!馬上來參加本次的活動吧!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讓我們具體化解釋 超融合式基礎架構(HCI) 和 虛擬桌面基礎架構(VDI) 的概念,並說明它們如何協助企業運行。 1. 超融合式基礎架構(HCI) 什麼是 HCI? 超融合式基礎架構(Hyper-Converged Infrastructure, HCI) 是一種將計算(伺服器)、儲存(硬
混合雲環境組合式軟體定義基礎架構 是一種靈活的 IT 基礎架構設計,旨在滿足現代企業對多雲環境和高效能運算的需求。以下是其關鍵概念和功能的簡單解釋: 1. 核心概念: 混合雲環境:將公有雲、私有雲和本地資料中心的資源進行整合,使企業能根據需求在不同環境間靈活運用資源。 組合式基礎架構:IT
Thumbnail
在這篇文章中,我們深入探討系統架構的不同層面,尤其關注於軟體層面。文章介紹了幾種常見的架構模式,包括一體化架構、微服務架構、事件驅動架構、服務導向架構及無服務架構,並討論了其優缺點。此外,我們還探討了技術選型與性能優化的重要性,並提供實用的建議,幫助讀者在未來的軟體開發中做出更明智的選擇。
區塊鏈Layer 1(L1) Layer 2 (L2) Layer 3 (L3) 是什麼意思? 將區塊鏈技術中的L3主網與免費部落格平台類比,可以更形象地理解其功能和用途。 免費部落格平台類比: 平台(Layer 1):免費部落格平台本身,例如WordPress或Blogger,是一個基礎設施
Thumbnail
在IT世界中,持續整合(CI)和持續部署(CD)已成為提高開發效率和確保高質量軟件交付的重要實踐。本文將探討CI/CD的基本概念,介紹市場上的主流工具,並提供實施這一流程的指南和最佳實踐。
在當今數位時代,「雲端平台」已成為科技領域的一個熱詞。那麼,雲端平台究竟是什麼?它如何改變我們的生活和工作方式?讓我們一起來探討這個重要的主題。 雲端平台的定義 雲端平台,是指通過互聯網提供各種計算資源和服務的基礎設施。這些資源包括伺服器、儲存空間、數據庫、網絡和軟體應用等。用戶可以根據
微服務是一種分散式的專案架構,換個說法,就是將一個專案做“應用切割”,切出數個可以獨立執行的應用,如此可以降低耦合性,並提升敏捷性。 特點 低耦合 獨立部署 高可維護性 高可測試性
計算機組織不難,但東西很多 這個科目也是我比較不熟悉的,在此之前都是自學,所以會寫的更詳細一點 1.計算機組織在學什麼? 想像計算機的架構就像一個蛋糕有好多層,上半是軟體下半則是硬體,對我來說,軟硬體的兩端是電腦的核心(應用程式&半導體),而中間的每一層都是串接兩端的橋樑;那計算機組織就是要探
Thumbnail
新系統建構時,可考慮採購建置VM機器,DB機器,備份機器以及網路設備等硬體機器。
Thumbnail
本文探討了系統思維的重要性,強調理解元素、關係及其背後規律對洞察複雜系統至關重要。書中以商業模式變化為例,展示如何透過系統思維識別時代機遇,提升競爭力。此外,強調系統思維在學習中的應用,促進跨學科理解、批判性思維和解決問題能力,為適應未來變化奠定基礎。
Thumbnail
徵的就是你 🫵 超ㄅㄧㄤˋ 獎品搭配超瞎趴的四大主題,等你踹共啦!還有機會獲得經典的「偉士牌樂高」喔!馬上來參加本次的活動吧!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讓我們具體化解釋 超融合式基礎架構(HCI) 和 虛擬桌面基礎架構(VDI) 的概念,並說明它們如何協助企業運行。 1. 超融合式基礎架構(HCI) 什麼是 HCI? 超融合式基礎架構(Hyper-Converged Infrastructure, HCI) 是一種將計算(伺服器)、儲存(硬
混合雲環境組合式軟體定義基礎架構 是一種靈活的 IT 基礎架構設計,旨在滿足現代企業對多雲環境和高效能運算的需求。以下是其關鍵概念和功能的簡單解釋: 1. 核心概念: 混合雲環境:將公有雲、私有雲和本地資料中心的資源進行整合,使企業能根據需求在不同環境間靈活運用資源。 組合式基礎架構:IT
Thumbnail
在這篇文章中,我們深入探討系統架構的不同層面,尤其關注於軟體層面。文章介紹了幾種常見的架構模式,包括一體化架構、微服務架構、事件驅動架構、服務導向架構及無服務架構,並討論了其優缺點。此外,我們還探討了技術選型與性能優化的重要性,並提供實用的建議,幫助讀者在未來的軟體開發中做出更明智的選擇。
區塊鏈Layer 1(L1) Layer 2 (L2) Layer 3 (L3) 是什麼意思? 將區塊鏈技術中的L3主網與免費部落格平台類比,可以更形象地理解其功能和用途。 免費部落格平台類比: 平台(Layer 1):免費部落格平台本身,例如WordPress或Blogger,是一個基礎設施
Thumbnail
在IT世界中,持續整合(CI)和持續部署(CD)已成為提高開發效率和確保高質量軟件交付的重要實踐。本文將探討CI/CD的基本概念,介紹市場上的主流工具,並提供實施這一流程的指南和最佳實踐。
在當今數位時代,「雲端平台」已成為科技領域的一個熱詞。那麼,雲端平台究竟是什麼?它如何改變我們的生活和工作方式?讓我們一起來探討這個重要的主題。 雲端平台的定義 雲端平台,是指通過互聯網提供各種計算資源和服務的基礎設施。這些資源包括伺服器、儲存空間、數據庫、網絡和軟體應用等。用戶可以根據
微服務是一種分散式的專案架構,換個說法,就是將一個專案做“應用切割”,切出數個可以獨立執行的應用,如此可以降低耦合性,並提升敏捷性。 特點 低耦合 獨立部署 高可維護性 高可測試性
計算機組織不難,但東西很多 這個科目也是我比較不熟悉的,在此之前都是自學,所以會寫的更詳細一點 1.計算機組織在學什麼? 想像計算機的架構就像一個蛋糕有好多層,上半是軟體下半則是硬體,對我來說,軟硬體的兩端是電腦的核心(應用程式&半導體),而中間的每一層都是串接兩端的橋樑;那計算機組織就是要探
Thumbnail
新系統建構時,可考慮採購建置VM機器,DB機器,備份機器以及網路設備等硬體機器。
Thumbnail
本文探討了系統思維的重要性,強調理解元素、關係及其背後規律對洞察複雜系統至關重要。書中以商業模式變化為例,展示如何透過系統思維識別時代機遇,提升競爭力。此外,強調系統思維在學習中的應用,促進跨學科理解、批判性思維和解決問題能力,為適應未來變化奠定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