撤退後的領悟|三角點像思想的囚禁|散文|紅說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2 分鐘

【概要】

在一次登山經驗中,因同行友人的關係而掉頭,返程路上心中湧現可惜之意,使作者思考起為何登山,以及探究為何覺得可惜的原因。

【作者】Redman

散文作者、閱讀心得記錄者,比起分享實用取向的書,更傾向分享心靈層次的書籍,這些很重要卻不會在學校學到的內容,因為閱讀是能最快想像各種人生的方式。作者興趣多元,舉凡寫作、繪畫、攝影、吉他、健身、登山,只要是能自己獨立完成的事,坦言都有興趣嘗試。

【難易度】

易,用字入門,作者程度有限,無華麗詞藻

【分類】

散文、生活、登山

【分享】

大家好這裡是紅說,紅說是一個分享書的地方,專門分享一些不一定實用,但一定有趣的書籍。

如果想直接聽我說故事歡迎到Podcast收聽哦!傳送門:紅說|RedmanTalk

今天不分享書,寫個一篇登山心得。不過,人的一生中,哪個階段不是學生呢?而日常生活中發生的事,又未嘗不是一本書呢?所以分享生活,也算是分享書的一種,應該吧?

不是很確定是否因為開放山林後,山上的人才開始變多,還是因為人多而開放山林,不論前因後果,現況就是這幾年來登山的人數,跟剛開始在爬山的時候比較起來,明顯感覺到數量的增加。


》旗靈縱走

起登:早上7.30

這天要爬的是旗靈縱走,要從高雄旗尾山的第一登山口出發,一路走到靈山。很常在書中看到作家描述山的外型,用嶙峋兩個字形容,描述一種枯峻又孤傲的氣勢,有種難以接近的氣息。這個路段沿線便可以充分感受到這兩個字的意境,雖然不像劍龍陵這個比較有名的網美聖地,但樣子有點類似,都是走在需要雙手並用的稜線上。也因此沒有太多遮蔭,必須接受日曬還有勇氣的考驗。

走旗靈縱走不像日常一些小郊山那麼輕鬆,算是有點從一般的健行hiking,直接升級成mountain climbing這種手腳並用的行程。因為早出發的緣故,大概起登後兩個小時就抵達了旗尾山的三角點。

繼續往靈山前進的路途中,友人表示自己的體力近期大幅下降,因此這趟旗靈縱走,邊走邊停的次數,比我自己在爬山的時候增加不少。不過正巧那天晴空萬里,到處都是遼闊的展望點,左右兩側的視野奇佳,房舍、田埂、遠方的山脈都盡收眼底,像用魚眼看世界,所以其實停下來也不錯,就有更多時間拍照記錄。

不過,往高雄市區的方向跟往常一樣,灰矇矇一片,可以感受到明顯的天空還有空氣污染的一個分界線,天空是藍色,藍色底下的則接近灰紫色。之前有山友跟我說:「這個就是所謂的紫爆。」但也一直沒有去考證真假,就相信到現在了,因為不論真假都是一個有趣說法。而這種空氣品質就必須要用長焦鏡頭才可以勉強看到高雄市區的一些樓房。


健行hiking,直接升級成mountain climbing

健行hiking,直接升級成mountain climbing


休息,不只是為了更長遠的路

自己在爬山時候,很常把終點的三角點當成一個目標,路上景緻偶爾會看,但自己走的時候很常陷入一種自我對話的思考模式,也就是常聽到的「發散性思考」,是身體在做不用動腦的事情時,腦袋運作方式的轉變。這種模式下的想法跟作夢時候很像,有點跳痛,這也是為甚麼很多藝術家都說自己的創意是在放空的時候跑出來的。

不過,爬山進入到發散性思考時,有時候會不自覺走很快,很多展望就因此被忽視掉,腦袋東想西想的。這天反而因為友人的休息需求,因此拍了不少相關的風景照,花了更多的時間去感受什麼叫做「登高山而小天下」的瀟灑情懷,也因此萌生了一個「為什麼要爬山?」這樣的有問題。

旗尾山的三角點處有一個長得像中正紀念堂的涼亭,後來下山的時候有個老伯說他每天都會上來跟朋友喇低賽,不過這是後話了。在涼亭休息一會後,便啟程往靈山前進了。旗靈縱走屬於玉山山脈的尾段,從旗尾山到靈山是由南往北的路徑,所以往靈山的路途是不停的攀升,而且更加險峻,所以雖然我們已經高低錯落地花了兩個小時爬上旗尾山,但自己看了一下GPX路徑的高程立面圖竟發現,原來挑戰才剛要開始,剛剛那兩個小時都只是起跑點的一部份。心裡不禁海賊王式地OS:「還有甚麼樣的冒險在等著我們!」


要不要撤退?

前往靈山的半路上,友人開始時不時提出往回頭的建議,只是每次看時間,都覺得時間還早,體力尚好,畢竟七點半開始爬,現在也不過十點。所以就講一堆幹話類的心靈雞湯,像是什麼「相信自己,如果這個難關可以完成,以後你甚麼都不用怕了」、「再拐個彎就到了」,諸如此類。他也就:「好,那就給他再撐一下!」

怎知越走,路徑越是變幻莫測,進入茂密竹林的路段,一路平緩又涼爽,以為好日子要來了,卻往往只是下一個巨岩路段的開始,被耍了幾次後,慢慢的不敢再有這種幻想式的期待。

旗靈縱走,是走在山脊上的路段,不過兩側有喬木和灌木叢生,因此視覺上感受到相當程度的包覆性,又或者說是相對裸壁,「感覺上」更有安全感。

就這樣又走了幾個上下的坡段之後,友人又再度提了一次掉頭的想法。只是,這一次的語氣明顯堅定了不少,跟前幾次那種半開玩笑的不太一樣。這時候才發現,原來所謂的「安全感」,其實只有我自己感覺到。他在返程的路上跟我說:「那是我從來沒有經歷過的恐懼。」

我明白那種感覺,當初和另一個朋友在走阿里山眠月線的時候也曾有過這種恐懼。眠月線是一條過去阿里山森林遊樂園區內的一條軌道,由於興建在山中,許多軌道是架空的,軌道與地面高度目測兩到三層樓以上,是阿溪縱走的必經之路,雖然火車如今已經停駛多年,但眠月線仍然是條熱門健行步道。那年我們爬的時候軌道還沒有修建,所以軌道上的枕木有的破損,有的長滿青苔,每走一步都感覺因為恐懼而瘋狂消耗著腎上腺素。最終,我也是因為怕高,而不敢再走下去,於是就提前紮營。


》回程的獨白

為什麼要爬山

總之,在友人堅定地提出掉頭的想法後,當下我們就回頭了。說不可惜都是騙人的,畢竟本來計畫的旗靈縱走,變成只爬了一座旗尾山,剩下沒有完成的,像是半途而廢。

又繼續再走了一段路,腦子忽然開始亂想一些事情,也正是最初的那個問題「為什麼要爬山?」

我也反問自己:「如果沒有相機能夠紀錄、如果沒有社群網路能夠分享,難道我就不爬山嗎?」當下我有點心驚,覺得這些行為有點失去最初爬山的單純了,而自己卻似乎在這之中慢慢變成這樣的人。

喬治·馬洛里George Herbert Leigh Mallory,這個人的名字大家可能很陌生,他曾經被訪問到:「你為什麼爬山?」他的回答大家應該就有印象了,他說:「因為山就在那裏。」這句話固然瀟灑,但或許爬的山不夠,無法體會他的想法,那時只覺得,這個時代好像把一句話加個上下引號就變成名言佳句了。

只是後來我才理解,他所表達的,是一種「沒為什麼」的態度,因為答案可能會隨情境有所轉變,也像是蔣勳曾經在《美的覺醒》一書中提到的:「會不會美其實是無法說明清楚的。」喬治來說,爬山就是讓他覺得生命更豐富、內心活動更洶湧一種複雜卻又單純的快樂,為什麼一定要有為什麼?

但這是他的答案,那我又為什麼爬山?遙想最初爬山,是大學時跟著朋友爬了兩三次的郊山,當時覺得在自然中流汗運動,同時跟同行朋友聊些五四三相當快活,而今時此日似乎因為迷戀社群網路分享的功能,又或者我只是遵循人類好大喜功的本能,有意無意地把登山當成一種征服,漸漸的取三角點似乎變成才是登山主體,而自己卻還不自知。


想著目標,卻忘記過程

想著目標,卻忘記過程


下一題是?

「我難道是因為三角點才爬山的嗎?」「難道沒有三角點我就不爬了嗎?」問題接踵而來,沒完沒了。登山的意義有太多了,娛樂、跟好久不見的朋友見面的理由、自我挑戰、遠離城市喧囂、喜歡大自然等等。那想要拍照上傳跟人分享算不算登山的意義?應該......也算吧?

雖然跟山給人的神聖感覺比起來,這種理由令人嗤之以鼻,又俗氣了點,但我不想否認,因為這應該就是之所以友人決定撤退時,我會感覺到如此可惜的原因。雖然面對自己不容易,因為很多時候自己的行為並不符合自己的期待,就是當自己不如自認的自律或者其實自己動機不單純時,對這樣的自己難免會失望,但那依舊還是自己,更好的選擇應該是接納。

所以,是,我確實是想跟三角點合照,畢竟那是公認的證明,爬過某座山的證明。不過實際上,約友人爬山的時候的心情其實只是單純因為放假想爬個山,但卻在邊爬的過程中,把取三角點當成主要目標,因此才有這樣的失落感。這點體會,是在這趟撤退的路途中意識到的,可惜的感覺之所以會出現的原因。但因為沒有完登,反而讓我面對了自己一次。塞翁失馬原來是福氣,這些都是當下沒意識到的。


目標可不可以改變?

問題二是「沒有三角點就不爬了嗎?」我想起某句歌詞,歌詞說:「不管你飆得有多快,一定有人比你更快。」旗靈縱走屬於玉山山脈的尾段,前人訂了一個旗靈縱走,其實也不過是整個玉山山脈的一小部分,而,別人訂的終點才能是終點嗎?根據自己的能力,爬到自己所能及的位置,那不也是終點嗎?有點像只是在玩文字遊戲,或者是在實踐阿Q心態,但確實在文字定義的轉變下,會有某些程度的影響到心態以及看待這件事情的想法,於是更能昂首闊步。山脈就是山脈,原本哪有什麼起終點。

明明登山這麼有趣的事情,居然會一個不注意被前人分享的GPX路徑所禁錮!想到這裡,心裡有點感慨但是卻也感到豁然。「成功,就是爬起來的次數比跌倒多一次」想著結果,最後忘記過程,沒發現其實過程跟結果是一體兩面的,每個過程,不都是結果的一部份嗎?拍到三角點算不算是完成?當然算完成啊!那沒拍到三角點就不算完成嗎?怎麼會,出發了不就是完成了這一次的旅遊嗎!

所以從來就沒有什麼可惜不可惜啊!拿到三角點後,確實可以在往後閒暇時,回憶到一種完成的暢快感,但我們似乎不是為了回憶當下的事情才創造回憶的吧。當下認真專注在行程本身,自然就會有值得回憶的有趣情節。和三角點合照以及在社群網路上打卡這事,好像有點本末倒置,本來是因為喜歡登山,所以想要紀錄並分享登山時的過程以及登頂的瞬間,卻不覺中變成為了記錄而登山。雖然這次面對的不是理想中的自己,但卻是現實中的自己。


面對自己,其實有時候的自己並不如自己的期待也沒關係

面對自己,其實有時候的自己並不如自己的期待也沒關係


體能與心智的訓練

回程的途中,從某個岔路口開始下切,一陣折騰後,回到了柏油路。我們又再走了將近5公里回到旗山糖廠,也就是最初停車的地方。至於為什麼不搭計程車,一來是實在不甘體力消耗不完全,所以一路一直灌雞湯給友人,「這邊路很平,很好走對吧!挑戰自己啦!」二來是跟友人猜剩餘公里數,贏了可以選要搭計程車或走路,總之我選了走路。

至於最後提出的問題,「如果沒有社群還會爬山嗎?」

如果某天沒了社群不能分享,確實很可惜, 因為Instagram已經讓我養成了在上面記錄行程、又方便回去回憶的習慣,要突然放棄也不是這麼容易。只是山的動人之處,依然是令人神往,或許就在這之中找到平衡點會是更適切的態度,不見得一定要放棄什麼,不一定要站在陰陽兩極的其中一邊,因為黑跟白中間的灰色地帶是很廣的。

帶著對自我的更加認識結束了這天的行程。身體很累,但心情變得很輕鬆。


若要引用文章請註明出處


紅說RedmanTalk的其他連結

FacebookInstagram

Apple PodcastGoogle PodcastSpotify Podcast



你可能會感興趣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紅說RedmanTalk的沙龍
20會員
45內容數
2025/03/06
經熟悉的路上,等著紅燈的同時,一個騎著機車戴著全罩式安全帽的男子,急急忙忙的查看了左右之後,從我身邊掠過,似乎有什麼東西讓他無法停下,具有時效性的限制在趨驅使他這麼做。
Thumbnail
2025/03/06
經熟悉的路上,等著紅燈的同時,一個騎著機車戴著全罩式安全帽的男子,急急忙忙的查看了左右之後,從我身邊掠過,似乎有什麼東西讓他無法停下,具有時效性的限制在趨驅使他這麼做。
Thumbnail
2025/02/28
男主角在某次公開讀詩會中, 問了臺上詩人一個問題:「寫了書在時間的流逝後,你是否有因為自己的文章而感到難為情或是後悔過?」 「每次都感到難為情..」詩人說
Thumbnail
2025/02/28
男主角在某次公開讀詩會中, 問了臺上詩人一個問題:「寫了書在時間的流逝後,你是否有因為自己的文章而感到難為情或是後悔過?」 「每次都感到難為情..」詩人說
Thumbnail
2025/02/15
一步是個單親家庭, 每天都會很早起幫忙家中船釣生意, 因為幫忙的關係所以也沒什麼朋友, 也因此時常被霸凌, 被欺負說身上有蚯蚓的味道...
Thumbnail
2025/02/15
一步是個單親家庭, 每天都會很早起幫忙家中船釣生意, 因為幫忙的關係所以也沒什麼朋友, 也因此時常被霸凌, 被欺負說身上有蚯蚓的味道...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默默的努力爬上三角點,也無意中跟著斷食,自己竟然做到了,我人生第一座三角點日湯真山
Thumbnail
默默的努力爬上三角點,也無意中跟著斷食,自己竟然做到了,我人生第一座三角點日湯真山
Thumbnail
看著前方同伴的背影融入了藍藍而去的天空,這就是山人合一嗎? 我走進了山,成為山的一部份了。
Thumbnail
看著前方同伴的背影融入了藍藍而去的天空,這就是山人合一嗎? 我走進了山,成為山的一部份了。
Thumbnail
原本這天要去爬宜蘭的阿玉山,不過因為天氣的因素最後調整成觀音山,這次體驗很特別是跟著登山隊一起登山
Thumbnail
原本這天要去爬宜蘭的阿玉山,不過因為天氣的因素最後調整成觀音山,這次體驗很特別是跟著登山隊一起登山
Thumbnail
忘記是被什麼給觸發了,上週忽然想利用這周末上山一趟,靠自己的力量去做一件自己喜歡的事,然後有一些具體目標的完成。 於是我就出發了,騎著我的小黑往合歡北峰奔馳而去。
Thumbnail
忘記是被什麼給觸發了,上週忽然想利用這周末上山一趟,靠自己的力量去做一件自己喜歡的事,然後有一些具體目標的完成。 於是我就出發了,騎著我的小黑往合歡北峰奔馳而去。
Thumbnail
想留一點時間給大三的靈魂。 抓著大三的空檔,留了一個晚上的時間給自己、給山、給夥伴。 好幾個月以來,要爬的山不是下雨、就是因為疫情攪局而取消,這是久違親近山的機會。這次夜爬金面山,讓我在繁忙的課業中,能稍稍喘息一會。
Thumbnail
想留一點時間給大三的靈魂。 抓著大三的空檔,留了一個晚上的時間給自己、給山、給夥伴。 好幾個月以來,要爬的山不是下雨、就是因為疫情攪局而取消,這是久違親近山的機會。這次夜爬金面山,讓我在繁忙的課業中,能稍稍喘息一會。
Thumbnail
拿到三角點後,確實可以在往後閒暇時,回憶到一種完成的暢快感,但我們似乎不是為了回憶當下的事情才創造回憶的吧。當下認真專注在行程本身,自然就會有值得回憶的有趣情節。和三角點合照以及在社群網路上打卡這事,好像有點本末倒置,本來是因為喜歡登山,所以想要紀錄並分享登山時的過程以及登頂的瞬間,卻不覺中變成為了
Thumbnail
拿到三角點後,確實可以在往後閒暇時,回憶到一種完成的暢快感,但我們似乎不是為了回憶當下的事情才創造回憶的吧。當下認真專注在行程本身,自然就會有值得回憶的有趣情節。和三角點合照以及在社群網路上打卡這事,好像有點本末倒置,本來是因為喜歡登山,所以想要紀錄並分享登山時的過程以及登頂的瞬間,卻不覺中變成為了
Thumbnail
是半生不熟的健走咖 對不同古道步道小群山非常好奇 熱血衝腦門,腳底上引擎的 不畏困難條條走....ㄜ,有時也手腳並用啦。
Thumbnail
是半生不熟的健走咖 對不同古道步道小群山非常好奇 熱血衝腦門,腳底上引擎的 不畏困難條條走....ㄜ,有時也手腳並用啦。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