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而活著 終其一生,並不是在尋找同類,是在尋找自己。
我看聶隱娘 - 一隻雛鸞從鏡子裡走了出來
(原文寫於2015.12.11)
今晚跟拉拉去看了聶隱娘
(感謝拉拉
讓我只花50塊得到了一個難得跳出現實的兩個小時時間
這對窮的叮噹響的人來說 是很奢侈的享受
感恩感恩)
侯導的電影我只看過戀戀風塵
海上花
跟最好的時光
還有監製的大紅燈籠高高掛
相對來講都是很安靜的影片
聶隱娘也是
電影院裡有人提早走
有人不停開關手機
我旁邊的大叔還睡到打呼....
電影一開始是黑白的
近乎正方比例的畫面
快速跳景 突然切斷的不連貫故事
讓人一開始有點不適應
卻又覺得似曾相識
後來離開戲院想了想才發現
不知為何這部片的剪片法讓我想到舞台劇
一場場明確的換幕
代替常見的流暢剪輯
其實在海上花跟最好的時光就有這種感覺
但聶隱娘更明顯
片頭的黑白畫面交代了師父派她去殺人
她沒殺成功
一直到師父叫她回家殺表哥
那一瞬間
畫面才轉成了彩色的
我想 在聶隱娘的心中
因為囚於深山的多年刺客訓練
而早已冷淡的心
在師父的這句話後
才突然都鮮活起來
有了色彩
她是渴望回家 渴望見到曾經的身邊人的
然後她回到父母身邊
卻格格不入
要殺初戀愛人 卻又下不了手
進而帶出田家與朝堂的關係
還有後院妻妾明裡暗裡的交手
這部片雖然看似在講孤單
陳述著一個不被理解的人在這世上
孤單單的找不著定位
一個人 沒有同類 這句不停被重複
藉著隱娘的嘴
她說了公主娘娘是青鸞
她自己也是
整部片一直在形塑一種
人不被社會接納的孤單感
但我覺得
矯情了 真的
其實
所有人都是一個人
本來就沒有人有同類
田季安跟結髮妻子並不相愛 還各有計算
即便他跟瑚姬看似恩愛
卻實質各自不懂各自心裡在想什麼
他說窈七像鳳凰 隱隱有許諾婚約正妻之意
卻也可笑
因為他也沒明白 那不是隱娘真心想要
而身為蕃主
前一夜拔劍向妻兒
明朝上朝 願不願意 都仍須與兒子並肩而坐
還有在朝上沒有人認同或敢於為他說話
最後觸怒主上而被發配的臣子
看著女兒卻覺得她遙遠的像外人的隱娘的父親
為國不得不遠嫁的公主
與遁入空門卻仍糾結於殺戮的道姑
所有人都沒有同類
不被理解
這個世界
本就是孤單的
而我們找的其實不是同類
是鏡子
一面可以看清自我的反射物
一個讓你更加明白自己意義的人
我覺得
那才是深情 真愛
朱少麟的燕子裡說過
我們會愛上的大多是一個相似之處稍遜於自己
相異之處卻遠勝過自己的人
因為這樣的人讓我們不忘要去追求
同時也不忘記自我
我想
人生而活著 終其一生
並不是在尋找同類
是在尋找自己
而有種愛 是可以幫助彼此找到自我存在意義的
到底隱娘是什麼時候愛上磨鏡少年的呢?
我不敢說她愛上過
與其說是愛吧
不如說少年讓他看見了自己
看見一個人原來可以沒有理由的選擇去救另一個人
看見一個人原來可以活得天高海闊 有握住選擇的權利
有看見自我的可能
磨鏡少年讓那個小小年紀就被囚入深山
卻因為遠離塵囂 所以其實一直沒離開過她心裡的小窈七
從磨鏡少年清如鏡的眼中
走了出來
那才是愛
那才是找到同類
隱娘一直有能力的 走出一條自己的路
她有才 有智慧
但一個人有再多權力與能力都沒有用
打不開的寶庫 恍若虛設
唯有領悟到自己原來擁有
擁有選擇去 或不去的機會
領悟到自我的存在
才有了決斷與選擇的力量與勇氣
所以 最後隱娘上山毅然跟師父說她做不到
這是整部片中她唯一講話堅定的一段
她選擇了不去殺
跟師父交手 她贏了 因為她會使用她的能力了
然後頭也不回
飄然下山
片子的最後
三巒疊翠的遠山
叮噹的鈴響
裊裊入雲的草原笛聲
三個人緩緩隱沒在遠方
聶隱娘不是找到了同類
所以才與少年遠走
她是找到了自己
所以可以容身的世界突然從小小的樑上
變成了曠野的穹蒼
整部片只有磨鏡少年叫了她隱娘
(雖然妻夫木聰的日式中文聽起來真的像在喊拎娘…)
田季安 她的父母 身邊人都叫她窈七 或阿窈
姓是家族與血統的明顯關聯
名是人與人間關係親疏的暗示
只有少年叫出了她心中所想
隱
斬斷這些充滿權衡
考量情愛時還需考慮利益的不純粹的關愛
少年的一聲隱娘
叫醒了她
青鸞舞鏡所以苦
是因為旁觀者都是至親至愛之人
卻不能理解鸞心中所感的淒然
但找到了自己 做出選擇
一往無悔
理解了這世上本就沒有同類
但得以找到一個為你捧鏡的人
就不苦了
我覺得
她很幸福
註:裡面角色莫名挺喜歡瑚姬的
可能是因為田季安跟她說了與窈七的過往時
她只說了一句“為窈七不平”
註二: 建築物太美了...美到我在黑暗的戲院裡一直起疙瘩...
註三:我從很久以前就很喜歡許芳宜 讀過她的“不怕我和世界不一樣”
很欽佩這樣的人 但老實說 可能因為在我心中存在感太強 所以一直有出戲感